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陈开森,吴锦平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陈开森,吴锦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开森,吴锦平[1](2019)在《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4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83属189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起源古老。(2)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种级水平以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热带亲缘明显,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3)在地理亲缘关系上,梅花山与梁野山的蕨类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与圭龙山的关系次之,与热带区系性质较强的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联系较为疏远,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点。(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锦平[2](2018)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资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梅花山保护区不同植被型、海拔梯度、生境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建区初期的综合科考相比,新增种子植物142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109种,单子叶植物30种)。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机构实施保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省内外开展该区域植物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资料。(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石芳[3](2018)在《引梅花山甘泉 润龙岩城居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石芳)26日,国家林业局作出“关于同意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设的行政许可决定”,打通万安溪引水项目最关键环节。国家林业局称,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修筑设施取水通过审批属国内首例。“万安溪引水工程(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期刊2018-03-28)

陈晓芳,黄海[4](2017)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示范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处,为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脉的一部分,俗称"梅花十八洞",主峰海拔1 811 m,为闽西第一高峰。保护区东西宽约20 km,南北长近19 km,总面积22 168.5 hm~2,森林覆盖率达89%。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名录,被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7年07期)

邓思宇,刘伟平,杨仙艳[5](2017)在《基于SWOT模型下的发展国家公园可能性分析——以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是中国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在福建省开展为背景,运用SWOT模型对以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建设国家公园方案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得出该方案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薛志伟[6](2016)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深处闻虎啸》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虎是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每年的7月29日是“世界老虎日”。日前来到福建龙岩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国虎园”,“啊……呜!”此起彼伏的虎啸声响彻山谷,第一次近距离听到华南虎啸声的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啸声时而浑厚悠长,仿佛在向世(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6-08-02)

郑钟伟[7](2014)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秋季鸟类群落及鹎类生境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由于长久的人类活动,很多森林被农耕地等取代,形成干扰后的森林景观。分别于2012和2013年10月到12月,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农田、红豆杉生态园、常绿阔叶林等叁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对秋季鸟类群落进行研究,同时对鹎类的生境分布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叁种生境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6目25科,其中雀形目19科55种,且雀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占到了记录的数量的80.9%,非雀形目占19.1%。居留型组成上,冬候鸟15种,占本次调查所有鸟类种类数量的22.1%;留鸟48种,占70.6%;旅鸟2种,占2.9%;夏候鸟3种,占4.4%。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种。在鸟类数量组成上,优势种1种,常见种20种,稀有种32种,罕见种13种。2、农田、红豆杉生态园、常绿阔叶林叁种生境各记录到26、34、42种鸟类,常绿阔叶林具有最高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1.469)、Simpson多样性指数(0.738)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86)。叁种生境内的鸟类群落在取食基质上大致可以划分为空中、植物叶层、植物细枝、植物粗枝、树干、地面6个部分,双向聚类分析在剩余信息25%的情况下,也把鸟类群落划分为6个部分,与取食集团的划分相符。3、鹎科鸟类是亚热带森林的代表性种类,研究区域共记录到7种鹎科鸟类,均为留鸟。叁种生境中的分布情况大致有以下趋势,白头鹎、领雀嘴鹎、红耳鹎、白喉红臀鹎四种鸟类趋向于分布在农田生境,黑鹎趋向于分布在红豆杉生态园内,栗背短脚鹎和绿翅短脚鹎这两种鸟类则趋向于分布在常绿阔叶林内。4、选取13种生态因子,应用主成分分析对7种鹎科鸟类的生境选择分析表明:白头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是乔木种类、乔木数量等四项;黑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灌木种类、灌木数量等五项;领雀嘴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乔木数量、乔木盖度等五项;红耳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乔木高度、草本种类等四项;白喉红臀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乔木种类、乔木数量、乔木盖度等七项;栗背短脚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乔木种类、乔木数量等六项;绿翅短脚鹎生境选择影响较大的是乔木种类、乔木数量等五项。7种鹎科鸟类的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领雀嘴鹎、白头鹎、白喉红臀鹎、栗背短脚鹎、黑鹎、绿翅短脚鹎、红耳鹎。(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陈传明[8](2013)在《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决策者、社区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从公共管理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等方面探讨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追求生态效益;当地社区为高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非政府组织具有低影响力、高公益,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围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的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主导型,社会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经济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以及社区共同管理型。(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陈传明[9](2012)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800~5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孔祥海,李振基[10](2011)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梅花山保护区不同植被型、海拔梯度、生境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建区初期的综合科考相比,新增种子植物142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109种,单子叶植物30种)。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机构实施保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省内外开展该区域植物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开森,吴锦平.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2].吴锦平.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资料[J].福建林业科技.2018

[3].石芳.引梅花山甘泉润龙岩城居民[N].闽西日报.2018

[4].陈晓芳,黄海.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示范点[J].中国水土保持.2017

[5].邓思宇,刘伟平,杨仙艳.基于SWOT模型下的发展国家公园可能性分析——以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

[6].薛志伟.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深处闻虎啸[N].经济日报.2016

[7].郑钟伟.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秋季鸟类群落及鹎类生境分布[D].南京林业大学.2014

[8].陈传明.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

[9].陈传明.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J].林业科学.2012

[10].孔祥海,李振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标签:;  ;  ;  ;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论文-陈开森,吴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