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证者论文-王尧,王中峰,Gulamhusein,AF

先证者论文-王尧,王中峰,Gulamhusein,AF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证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先证者,FDR,一级亲属

先证者论文文献综述

王尧,王中峰,Gulamhusein,AF[1](2016)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经8年随访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低》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点是慢性胆汁淤积和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AMA)。既往报道PBC患者一级亲属(FDR)AMA阳性率高,但是他们的自然病史不清楚。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梅奥诊所的Gulamhusein AF等为了评估PBC患者FDR中AMA阳性者进展为PBC的风险。招募了登记在梅奥诊所基因流行病学及生物学信息中心的FDR来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钟菁,吴希,戴菁,陆晔岭,王学锋[2](2016)在《无先证者血友病A家系的基因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无先证者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对5个无先证者的HA家系,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直接检测疑似携带者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1倒位;对其中未检测出的家系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FⅧCivs13、Intron25、3_486、5_147、5_226、DXS8069、DXS1073)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对于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则结合其男性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作出分析。结果 :5个HA家系中,有3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对于另1例22倒位、1倒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胎儿是携带1条致病X染色体的男性,且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为1%,故联合诊断胎儿为男性HA患者。结论:在无HA先证者情况下,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Ⅷ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及胎儿脐带血FⅧ活性检测,可为家系女性携带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有用信息。(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2期)

黎沙[3](2015)在《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及先证者同胞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目的:建立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为肝癌遗传易感性及家族聚集性的研究提供血液标本和临床资料;对肝癌核心家系进行调查、检测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对肝癌核心家系成员进行防癌宣传和防癌筛查;对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均为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案室查询已出院的病人;或到病房查询住院病人的病历的病人;查询单位体检结果或社区及村庄肝癌筛查资料,对符合肝癌核心家系研究条件的对象进行接触交流,了解其发病情况、HBV感染史、肿瘤家族史、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资料,告知本次课题研究意义,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并对肝癌先证者父母进行肝癌病因、诊治及预防等知识的宣传。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方法。肝癌核心家系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疾病史、生活习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状况、长期口服药物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血样采集:征得肝癌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同意后,动员研究对象到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对于一些不便来院的,派人上门调查,对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8ml,其中3ml装入空白的真空采血管,并对非抗凝血分离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及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检测;将剩下的5ml血液标本装入含抗凝剂EDTA的真空采血管。将血液标本送回实验室后,将抗凝血标本离心后将分层的血浆、白细胞、红细胞分别装入1.5ml冻存管,统一编号,并存放于-20℃冰柜,为下一步做肝癌遗传学研究和基因分析做充分准备。结果:一共收集251例肝癌核心家系,具备了完整的血样标本及流行病学资料,为肝癌遗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的研究奠定了科研基础。本研究中,251名肝癌先证者HBsAg阳性率92.03%(231/251),再次证实了 HBV感染和肝癌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51例肝癌核心家系中有肝癌家族史的家系30例,占总数的11.95%(30/251),其中15例为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先证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通过检测乙肝两对半、AFP及B超检查等对先证者父母进行筛查,结果新发现男性肝癌患者1例,手术后病理提示为肝细胞癌。结论:(1)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对这次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充分利用了本地区资源,为下一步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提供实验标本和基础资料,为揭示肝癌遗传易感性的机制及过滤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依据。(2)肝癌核心家系成员的实验室检测提示,肝癌先证者母亲的HBV感染率比肝癌先证者父亲的HBV感染率高,这可能与HBV的垂直传播有一定的关系。(3)肝癌先证者的亲属是肝癌高危人群,在肝癌核心家系的建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肝癌核心家系成员进行筛查,新发现肝癌患者1例,手术后病例提示为肝细胞癌。因此,通过对肝癌先证者的亲属的筛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早诊率及生存率。(4)在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过程过中对研究对象的心里、社会伦理学、标本库的管理等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可为其他其他课题的开展及更大标本库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二部分: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同胞的调查与分析目的:对251例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同胞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对251例肝癌核心家系的先证者同胞取得联系,告知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要求及对调查对象的益处,并取得其理解及配合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分为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对种系新发拷贝数变异的肝癌先证者的直系亲属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疾病史、生活习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状况、长期口服药物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对所有调查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8ml,然后,其中3ml装入空白的真空采血管,并对非抗凝血分离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及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检测;将剩下的5ml血液标本装入含抗凝剂EDTA的真空采血管。将血液标本送回实验室后,抗凝血标本离心15min,离心后将分层的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分别装入1.5ml冻存管,统一编号,并存放于-20℃冰柜,为验证肝癌种系拷贝数变异提供血液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最终随访追踪调查到98例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的同胞。98个家系原有人口 686人,其中包括先证者98人,父母196人,同胞392人,家庭平均人口数7人(范围4-12人),其中男399人,女287人。有24例肝癌先证者尚存活,占24.49%(24/98)。有6例肝癌先证者父亲死于肝癌,有5例肝癌先证者母亲死于肝癌,有31例肝癌先证者兄弟姐妹死亡,其中29例死于肝癌,1例死于淋巴瘤,1例死于艾滋病。本次肝癌先证者同胞的调查结果,一共有167个先证者同胞参与本次调查,其中先证者兄弟109人和先证者姐妹58人;调查组发现,含有两例肝癌患者的家系有27个。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的同胞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167个肝癌先证者同胞的HBsAg的阳性人数为65人,阳性率为为38.92%(65/167),肝癌核心家系先征者同胞的HBsAg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本地区自然人群的HBsAg阳性率。结论:(1)肝癌先证者同胞的失访率高与人口异地迁移、电话号码改变、外出打工及拒访等原因有关,给本次的调查研究及以后的随访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建立多途径的联系方式是必须的。(2)肝癌核心家系先证者的同胞,与肝癌先证者的亲缘关系密切,是肝癌高危人群,应建议先证者同胞积极参与每半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陈正平,苏巧荣,陈明敏,张登科,俞爱月[4](2014)在《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躯体形式障碍及重性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的一级亲属SFD及MDD的时点患病率;方法采用半定式诊断工具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DSM-Ⅳ-TR AxisⅠdisorders(patients edition),SCID-I/P)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Ⅳ-TR)对先证者及对照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入户逐一评估。结果叁组比较,对照组一级亲属在SFD、MDD、SFD合并MDD叁种情况的患病率均低于先证者为SFD(x~2=7.87,X~2=8.79,x~2=9.16)、MDD(x~2=7.56,X2=8.81,X~2=9.37)的患者的一级亲属,而后二组之间比较没有发现显着性差异(X~2=0.95,X~2=1.16,X~2=1.09)。结论 SFD和MDD共同的家族聚集性可能提示二者存在共同的遗传学基础。(本文来源于《2014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1-20)

刘莉,邵宇权,张宝荣,蒋萍萍,都爱莲[5](2014)在《6个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家系先证者线粒体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而位于t RNA Leu(UUR)基因的A3243G突变是该疾病最常见的致病位点。文章对6个汉族MELAS家系的先证者进行了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线粒体基因多态性对MELAS病人表型可能产生的影响。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例先证者为A3243G阳性,其异质性比例介于29%~59%之间,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异质性程度大致呈正相关;2例MELAS/Leigh迭加综合征先证者为A3243G阴性,复发次数和严重程度重于其他4例先证者,其中1例先证者的血液和肌肉组织中发现ND5基因T13094C突变,该位点已报道与MELAS/Leigh迭加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相关。另外,线粒体基因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除主要致病突变外,还存在多个与耳聋、癫痫、糖尿病、心肌病、Leigh综合征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多态位点,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其多态位点也更多。这表明MELAS综合征的复杂表型不仅受致病突变位点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到其他与疾病相关的多态性位点的修饰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4年11期)

林志淼,尹菁华,汪慧君,杨勇[6](2014)在《两个无先证者标本的火棉胶样婴儿家庭的产前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2个无患儿生物学标本的火棉胶样婴儿家庭中确定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已逝火棉胶样婴儿临床病史,依据引起该病的候选致病基因进行排序,在患儿父母中逐一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确定突变位点后,分别在孕11周和孕18周时进行胎儿绒毛膜及羊水穿刺,对胎儿DNA进行致病突变位点检测,确定其基因型及患病情况。结果:两个家庭中分别分娩过2例和1例火棉胶样婴儿,均在出生不久后夭折,未能获取患儿任何生物学标本。笔者在家庭1的健康父母中分别发现TGM1基因c.C427T及c.1106delG杂合突变;在家庭2的健康父母中分别发现ALOX12B基因c.1463G>A和c.1642C>T杂合突变。再次怀孕后,家庭1的胎儿绒毛膜组织标本未检测到TGM1的任一致病突变位点:家庭2的胎儿羊水标本中检测到c.1463G>A突变,但未发现c.1642C>T突变,诊断该胎儿为健康携带者。两个家庭胎儿出生后均为健康婴儿。结论:虽然多数火棉胶样婴儿病情危重,可导致早夭,但可根据该病的候选致病基因排查结果在缺乏患儿DNA标本的家庭中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陈波蓓,项海杰,南奔宇,郑静,张初琴[7](2014)在《221例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型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型与临床上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12年9月期间共筛查出221例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根据GJB2突变对其蛋白产物的影响以及是否携带235del C进行分组。其中按非截断突变(non-truncating,NT)和截断突变(truncating,T))分为T/T组、T/NT组和NT/NT组,按是否携带235del C分为235del C/235del C组、235del C/Non-235del组和Non-235del C/Non-235del C组,分别对其听力学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按是否截断突变分组: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分析表明,叁组间听力损失程度不符合随机分布(P=0.003),其中T/T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明显高于T/NT组和NT/NT组(P值均<0.01)。按是否携带235del C突变分组:叁组间听力损失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进行两两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发现235del C/235del C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明显高于235del C/Non-235del C组和Non-235del C/Non-235delC组(P值均<0.01),235delC/Non-235delC组的听力损失程度高于Non-235delC/Non-235delC组(P=0.033)。在GJB2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基因型中,G109A/G109A、235del C/512ins AACG、299del AT/G109A和235del C/G109A等基因型导致的听力损失程度明显低于235del C/235del C组。结论与235del C复合杂合突变及非235del C突变的患者相比,235del C纯合突变的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听力损失。GJB2基因截断突变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较非截断突变患者更重。(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05)

陈正平,田国强,梁胜林,苏巧荣,陈明敏[8](2014)在《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躯体形式障碍及重性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的一级亲属SFD及MDD的时点患病率;方法:采用半定式诊断工具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tructured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Axis I disorders(patients edition),SCID-I/P)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对先证者及对照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入户逐一评估。结果:叁组比较,对照组一级亲属在SFD、MDD、SFD合并MDD叁种情况的患病率均低于先证者为SFD(X2=7.87,X2=8.79,X2=9.16)、MDD(X2=7.56,X2=8.81,X2=9.37)的患者的一级亲属,而后二组之间比较没有发现显着性差异(X2=0.95,X2=1.16,X2=1.09)。结论:SFD和MDD共同的家族聚集性可能提示二者存在共同的遗传学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15)

李晓华,杨涛,吴皓[9](2012)在《37例Waardenburg综合征先证者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的临床表型特征及相关基因PAX3、MITF、SOXl0、SNAI、EDN3、EDNRB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特点,绘制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致病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Waardenburg综合征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通过详细的病史资料收集以及体格检查对37(本文来源于《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10-25)

林书瀚,肖军,黎乐群[10](2012)在《479例肝细胞癌先证者家族聚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肝细胞癌(HCC)先证者一级亲属发病调查情况,探讨HCC病例分布的家族聚集性的特点。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4~2008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先证者家系中一级亲属HCC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回顾性采用Poisson(泊松)分布模型拟合,并用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χ2检验进行验证。对有家族史的HCC分布用二项分布(p+q)n模型拟合。HCC分离比采用Li-Mantel-Gart法估算。结果 HCC先证者479例,占住院人数16.91%(479/2832)。该家族中实际病例数分布超越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P=0.028)。HCC的分离比为0.04,分离比方差为0.00001509,标准误为0.003885,95%可信限区间:0.033784~0.046216。结论 HCC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主要集中在一级亲属,HCC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HCC先证者家系是HCC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先证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无先证者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对5个无先证者的HA家系,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直接检测疑似携带者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1倒位;对其中未检测出的家系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FⅧCivs13、Intron25、3_486、5_147、5_226、DXS8069、DXS1073)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对于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则结合其男性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作出分析。结果 :5个HA家系中,有3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对于另1例22倒位、1倒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胎儿是携带1条致病X染色体的男性,且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为1%,故联合诊断胎儿为男性HA患者。结论:在无HA先证者情况下,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Ⅷ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及胎儿脐带血FⅧ活性检测,可为家系女性携带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证者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尧,王中峰,Gulamhusein,AF.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经8年随访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

[2].钟菁,吴希,戴菁,陆晔岭,王学锋.无先证者血友病A家系的基因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

[3].黎沙.肝癌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及先证者同胞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

[4].陈正平,苏巧荣,陈明敏,张登科,俞爱月.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躯体形式障碍及重性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调查[C].2014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汇编.2014

[5].刘莉,邵宇权,张宝荣,蒋萍萍,都爱莲.6个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家系先证者线粒体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J].遗传.2014

[6].林志淼,尹菁华,汪慧君,杨勇.两个无先证者标本的火棉胶样婴儿家庭的产前诊断[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7].陈波蓓,项海杰,南奔宇,郑静,张初琴.221例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型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分析[C].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8].陈正平,田国强,梁胜林,苏巧荣,陈明敏.先证者分别为躯体形式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躯体形式障碍及重性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调查[C].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9].李晓华,杨涛,吴皓.37例Waardenburg综合征先证者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的研究[C].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10].林书瀚,肖军,黎乐群.479例肝细胞癌先证者家族聚集性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2

标签:;  ;  ;  ;  

先证者论文-王尧,王中峰,Gulamhusein,AF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