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三四级语文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探究小学三四级语文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汤海敏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啟福小学46555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体制的不断更新,小学教育也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加强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进行探讨,研究学困生的成因与转换对策,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成绩的进步一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2-2982(2019)04-062-01

根据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每个学校班级中都存在学困生这样的角色。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业取得进步。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不仅是孩子成长和生活的地方,同时是孩子最先接触知识与认知的地方。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生的一大因素,主要可以分析为以下原因:第一,父母长期工作较忙,没有较长的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或者通过家里老人去教育孩子,有的老人知识水平有效,导致孩子学业无法得到进步。第二,父母不重视家庭的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也较低,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散漫。第三,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起初的厌学心理放任不管,致使孩子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第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稍有出错就对其拳打脚踢,导致形成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沦为学困生。

(二)学校的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学生的多数学习时间实在学校课堂,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对学习的标准还停留在“分数”。教师只注重书本的教育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教育,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进行鼓励与指导,不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使得学困生缺少学习的自信。教师很多情况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导致学生情绪更加消极,对语文科目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业的进步。

2、教师的教学方法

现在阶段很多课堂很少从学生的实际情感与困难着手考虑,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少数学生将知识学会了代表全部学生都将知识学会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应该优先考虑学习能力较弱、先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情况,再进行课程的下一步讲解,保证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自身的因素

1、学习基础较差

很多学生从同一起点开始学习,其中一个关节的知识点没有学懂,同时没有及时补救,日积月累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例如很多学困生小学时期的汉语拼音基础未打好,影响学生后期的识字能力,语文阅读进行困难,导致高年级的语文习作课程成绩越来越差,后期补救也就难上加难。

2、学习态度不积极

很多学困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缺少解决问题的毅力,同时严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加上教师家长不及时引导,会产生不学习不上学也无所谓的心理。

3、学习习惯的缺乏

学困生普遍存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特点,学生上课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后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很晚才去写字,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导致上课精神萎靡。

二、语文学困生的改善对策

(一)帮助树立自信心

教师想要提升每一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待特困生,教师不应该戴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做到真正的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进步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帮助其提升学习的信心。如果学困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或者犯了错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言语的批评,学会耐心的去沟通帮助,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可以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对融入进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二)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致使成绩的上升。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习语文拼音的课节,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主视图,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看到的图片描述看到的画面,同时加以兴趣的导入,告诉学生这里藏着今天要学习的字母,看看谁能帮助找出来等等。这样让学生的注意力融入文本的情境中,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建立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合作,结合自身的情况改变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学困生的学习难点、需要等设计相关的课程环节,鼓励全班学生进行参与,帮助学困生的重新巩固知识点。课堂活动的建立避免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同时注意教育内容的梯度,要充分考虑学困生实际心理等情况,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总之,教师要掌握好自身的课堂情况,根本意义上解决写教学方法与观念,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结论

语文学困生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重视与配合,携手迸进,分析每一个学困生的学习难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业更进一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丽.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35).

[2]张玉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9).

[3]邓云珊.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以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

标签:;  ;  ;  

探究小学三四级语文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