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供血者论文-马世俊,王席度,张国锋

有偿供血者论文-马世俊,王席度,张国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偿供血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偿供血,丙肝,生化指标,基因分型

有偿供血者论文文献综述

马世俊,王席度,张国锋[1](2013)在《有偿供血者HCV感染4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本地农村有偿献血后感染丙肝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生化检测、病毒基因分型、HCV-RNA定量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有偿献血后感染HCV者,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指标、基因分型、HCV-RNA定量、自身免疫肝炎及肝脏超声检测。结果 43例丙肝感染者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者9例,占20.9%;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者13例,占30.2%;基因Ⅰ型15例,占34.9%,基因Ⅱ型25例,占58.1%,未分型者3例,占7%;HCV-RNA定量<1.0E+03copies/mL为7例,占16.3%,4例<1.0E+04copies/mL,占9.3%,余均为>1.0E+05copies/mL,占74.4%;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者3例,占7%;40例有不同程度肝损害,部分已有肝硬化的表现;自身免疫肝炎指标检测均阴性。结论感染丙肝后大部分发展成慢性肝炎,逐渐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同程度肝损害,需积极早期抗病毒治疗,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3年02期)

赵翠英,赵宏儒,李保军,白广义,邢辉[2](2010)在《有偿供血者HI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HIV-1基因亚型特点和传播途径。方法:采集HIV感染者的全血样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的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对7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扩增得到了7份HIV-1 env C2-V3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7份样品均为B′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8.83%±4.01%(n=7),基因序列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相近。V3环顶端四肽存在3种类型:GPGQ(4/7)、GPGR(2/7)以及GPGK(1/7)。结论:在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B′亚型仍是主要的流行亚型,可能来源于云南吸毒人群。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陈素良,储俊武,李保军,王林,赵宏儒[3](2010)在《中国某县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追踪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某县单采血浆供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1)对某县全部人口进行逐户调查有偿供血者,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检测HIV抗体。(2)利用监测系统,开展动态监测,发现漏筛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3)采用快速蛋白印迹方法 (RWB)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ELISA)初筛,阳性者用Western-blot确认。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产物并进行序列分析,对HIV型别和亚型进行鉴定。结果 1995-2009年,全县共发现有偿供血者HIV/AIDS病人226例,其中1995年3月有偿供血者中普查到HIV感染者111例,感染率为5.53%(111/2008),单采血浆供血者感染率为15.05%(79/525),既供全血又供血浆者感染率为8.06%(32/397),供全血者无感染者发现(0/1086)。1996-2009年追踪监测发现115例HIV感染者,发现的方式包括血液中心的HIV抗体筛查、VCT、医院就诊、孕妇筛查和术前检查等。结论在爆发初期,由于恐惧和歧视等原因,人们隐瞒了有偿供血史而被漏筛,经过15年的追踪监测,显现出了这起有偿供血者HIV/AIDS爆发的全貌。(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0年04期)

吴丹[4](2009)在《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艾滋病的威胁。中国在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已经成为亚洲艾滋病蔓延最快的国家之一。艾滋病患者贫病交加的处境、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及其所遭受的歧视,使患者的个体支持网遭受较大的破坏。国家的救助政策与NGO的发展问题,也给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各类艾滋病患者人群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FSW(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支持极弱,生存质量极低。因此,有必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地比较研究不同患者人群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具体而言,社会支持的研究层次包括个体支持、政府支持与组织支持;社会支持的研究维度包括客观维度与主观维度(需求与评价);社会支持的研究视角包括社会文化、歧视程度与微观情境、社会资本以及公共政策。论文的前两章是关于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从第叁章开始研究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支持与生存质量,并提出对策建议。第叁章是关于艾滋病患者的个体支持。首先描述与比较个体支持网的结构特征,包括支持网规模、网络趋同性与异质性、关系构成与关系强度以及网络成员的社会资本。叁类人群存在显着差异,网络资本最高的是MSM(男男性接触者),其次是有偿供血者,最低的是FSW。其次描述与比较其个体支持的需求与评价。最后通过社会文化、歧视及社会资本叁个角度分析发现,叁者的个体支持网既存在鲜明的特点,又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有偿供血患者的个体支持网差序格局化;其受歧视程度正在削弱,其与健康人群的互动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其低度的社会资本使其支持网络低质化。双重污名化使MSM患者的传统支持网陷入紧张和断裂;同性圈既为其重建了支持网络,但也带来各种负面的问题;艾滋病造成经济状况急剧下降,使患者难以获得同性朋友支持与伴侣支持。FSW患者从业前个体支持网的基础薄弱;多重污名化使FSW的传统支持网皱缩;低下的社会资本造成支持网的低质化,伴侣、同伴与顾客的支持远远小于其负面伤害。第四章是关于艾滋病患者的政府支持。首先对政府支持进行政策回顾;其次描述与比较政府支持的客观情况,叁者在政府支持上存在显着差异,有偿供血者的支持情况好于其他两类人群;再次是描述与比较政府支持的需求与评价,发现叁者存在显着差异,FSW的相关需求与评价明显低于其他二者。需求的差异,既与资源的匮乏程度相关,也与社会资本和权利意识相关,而满意度的差异,与支持的获得情况及需求相关。最后分析政府支持的问题与原因,一是救助政策在不同地区与不同人群上存在差异与不公;二是农村社区支持资源的分配模式问题;叁是以社区为依托的艾滋病治疗与救助模式,包括户籍限制、基层医疗机构与定点机构的资源不足,都对艾滋病患者的政府支持造成负面影响。第五章是关于艾滋病患者的组织支持,首先是介绍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情况与功能,比较叁类人群参加NGO的情况及评价。其次,以叁个NGO为个案,分析叁类人群的组织支持的情况及特点。最后分析组织支持的问题与原因,一是由于对资源的控制与争夺问题,导致组织的筹资能力受限及组织信任的破坏,从而使支持的质量受损;二是政策与法律环境给各类NGO提供支持带来负面影响;叁是各类人群的社会资本及政策的控制力度,也影响其对组织支持的获得与利用。第六章是关于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首先描述与比较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具体领域的得分,MSM的生存质量最高,其次是有偿供血者,最低的是FSW。然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社会支持各因素,以及人口学、社会经济地位,机体免疫程度对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着影响。社会支持的各因素对生存质量及具体领域得分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个体支持网的因素包括:是否有配偶、朋友、同学、同事、兄弟姐妹及性伴或情侣的数量、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成员的职业资本;而政府支持的因素包括政府支持的质量及满意度。这一研究结论证实了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也得到一些新的发现,同时回应了论文前章对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的各项研究结论。最后是关于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和落实艾滋病的相关救助政策:鼓励和扶持NGO的发展,增强患者的组织支持;消减歧视,增强全社会的宽容与关怀。(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9-04-01)

冯霞,杨海儒,余双庆,周玲,李红霞[5](2009)在《河南省有偿供血者HIV-1外膜蛋白env基因序列分析及表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从60例河南省HIV-1抗体阳性有偿献血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DNA样品中扩增全长env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共扩增到21个全长env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中15个env基因有完整的可读框(ORF),14个为B'亚型,与国际参考株RL42的基因离散率为4.87%±0.31%,1个为B亚型,与国际参考株HXB2的基因离散率为5.43%。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分析及比较了重要的功能结构域。发现这15个序列的N糖基化位点和数目没有显着变化;CD4受体结合位点高度保守;根据V3环氨基酸序列及净电荷数目,预测大多数分离株使用CCR5辅助受体;V3环四肽序列以典型欧美B亚型GPGR最多,占40%;gp120/gp41剪切位点高度保守,预测所有gp160前体都能有效剪切;四种广谱中和抗体2G12I、gG1b12、4E10及2F5的识别位点高度保守,表明大多数分离株对这四种中和抗体敏感。有必要进一步阐明env基因型与相关功能的关系,这将为疫苗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化荣,王哲,杨磊[6](2007)在《河南地区有偿供血者HI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河南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母婴传播率和影响因素,为开展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以HIV阳性并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子女感染HIV的母亲为对象,以未导致子女感染的母亲为对照,分析影响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前后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23.02%(32/139)、5.00%(1/20)。影响母婴传播的显着危险因素为:CD4细胞数<419个/μl(OR=30.31,95%CI9.59~124.88)、胎次(第1胎/≥2胎:OR=3.16,95%CI1.22~8.33)、产程≥4小时(OR=24.27,95%CI7.69~99.60)。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程≥4小时(OR=24.24,95%CI7.87~74.64)是影响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07年06期)

林华,王清华,唐丽琼,陈敏红[7](2006)在《福州市被羁押人群和有偿供血者HIV感染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福州市被羁押、收教人员和有偿供血者中艾滋病的发生频率和现状,为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制定防治AIDS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行为学按照统一调查表,由关押场所或现场工作人员一对一调查;血清学按照实验室检测规范检测。结果共调查检测20675例,检出HIV阳性者8例,感染率为0.39‰。戒毒场所检出率最高,达6.06‰,外省籍人员感染率为0.68‰,明显高于本省籍0.17‰的感染率。结论虽然5类场所HIV总体检出率不高,但对该人群教育管理和监测工作不容放松,外来流动和吸毒人员的防治应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06年12期)

贾曦,文琴音,冉静,白文[8](2006)在《开展有偿供血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的发生与感染是目前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明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情,我们新疆兵团农十师疾病控制中心于2005年4月21日遵照兵团卫生局下发的[2005]5号关于兵团开展既往有偿供血(浆)人员艾滋(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06年09期)

韩作胜[9](2005)在《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地下采血和单采浆现象。1995年初在部分省份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HIV感染流行。在河南、山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乡、村,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0%-20%,个别村HIV感染率最高可达60%。 为了全面掌握本市既往有偿供血者底数、基本情况、感染状况、发病死亡情况等,从而为制订本市艾滋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了解所有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状况及疾病进程,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技术指导;对既往确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HIV抗体复筛,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普查。 本次调查采用普查的方法。以村(居委会)为单位,逐户排查既往有偿供血者。对发现的每一个既往有偿供血者开展现场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对HIV抗体确证阳性人员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 全市普查工作自2004年7月28同至8月31日止。共调查530余万人,普查覆盖率达100%。共查出既往有偿供血人员4187人。HIV检测4078人,检测率97.4%。确认HIV感染者92人,感染率2.26%。同时对本市以往确认的HIV感染者进行了复检。经统计分析,新乡市自1995年6月至2004年9月1日共确认HIV感染者186人(其中已死亡46人,现有140人,其中现症病人21人)。 本市既往有偿供血人员中HIV感染流行形势严峻,应尽快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积极治疗等措施,以控制艾滋病在本市的传播与流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5-05-16)

梁桂华,田泽允[10](2005)在《濮阳市既往有偿供血者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摸清既往有偿供血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入村逐户普查既往有偿供血者。对死亡者通过其家属或邻居进行调查。结果年均死亡率136.77/10万,男性191.88/10万,女性68.46/10万。1996-1998年死亡数居多,占56.47%。伤害与肿瘤分别为死因第一、第二位。结论伤害与肿瘤是调查人群的主要死因,既往有偿供血者是社会上弱势人群,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怀与救助。(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05年04期)

有偿供血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HIV-1基因亚型特点和传播途径。方法:采集HIV感染者的全血样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的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对7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扩增得到了7份HIV-1 env C2-V3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7份样品均为B′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8.83%±4.01%(n=7),基因序列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相近。V3环顶端四肽存在3种类型:GPGQ(4/7)、GPGR(2/7)以及GPGK(1/7)。结论:在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B′亚型仍是主要的流行亚型,可能来源于云南吸毒人群。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偿供血者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世俊,王席度,张国锋.有偿供血者HCV感染43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3

[2].赵翠英,赵宏儒,李保军,白广义,邢辉.有偿供血者HI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

[3].陈素良,储俊武,李保军,王林,赵宏儒.中国某县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追踪监测[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

[4].吴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D].武汉大学.2009

[5].冯霞,杨海儒,余双庆,周玲,李红霞.河南省有偿供血者HIV-1外膜蛋白env基因序列分析及表型预测[J].病毒学报.2009

[6].李化荣,王哲,杨磊.河南地区有偿供血者HI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

[7].林华,王清华,唐丽琼,陈敏红.福州市被羁押人群和有偿供血者HIV感染现状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

[8].贾曦,文琴音,冉静,白文.开展有偿供血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6

[9].韩作胜.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

[10].梁桂华,田泽允.濮阳市既往有偿供血者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

标签:;  ;  ;  ;  

有偿供血者论文-马世俊,王席度,张国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