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五论文-季旭升

上博五论文-季旭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博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于省吾,甲骨文

上博五论文文献综述

季旭升[1](2017)在《上博五《君子为礼》“毋钦毋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①出版至今已经将近十二个年头了,很多学者关注过此书,大部分文本都有了很好的解释,但是,少数文句仍然有些疑义。最近,我们的读书会针对上博五又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读,其中,《君子为礼》一篇由金宇祥同学整理集释、负责导读,对资料的蒐集、相关字词的判读都下了不少工夫。本文就是在金宇祥同学的集释(本文来源于《出土文献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尉侯凯[2](2017)在《上博五《姑成家父》新释(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博五《姑成家父》简5"今主君不于吾古,而反恶之","古"当读为"辜",意为罪过。"今主君不于吾辜",言国君不满我的罪过。"而"字表示转折,而非递进关系,"而反恶之"之前省略的主语是姑成家父,"之"代指晋厉公。简9"■而予之兵","■"当释为"已","汝出内库之囚,已而与之兵",意思是说强门大夫让晋厉公释放内库的囚徒,不久又发给他们兵器。(本文来源于《江汉考古》期刊2017年04期)

蔡伟[3](2017)在《《尚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的断句问题——兼释上博五《叁德》之“天乃降綡”》一文中研究指出《尚书·顾命》曰: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使)夫人自乱于威仪,(1)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关于"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这句话,旧多断读为"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亦有断读为"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者。检北大汉简《周驯》简39有下引一句话:(本文来源于《简帛》期刊2017年01期)

苏建洲[4](2014)在《《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竞建内之)》剩义掇拾》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竞建内之》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的两篇竹书,经过陈剑等几位先生的编联与讨论,目前学界都同意两篇简文实为同一篇文章,且有两位抄手。1这篇竹书经过多位学者的研究,大部分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是还有几个疑难字词目前尚未取得共识。笔者在反覆研读《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竞建内之)》的过程中,深深敬佩学界同仁所提出的真知灼见,同时对几处疑难字词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今写就此文向同行请益。(本文来源于《简帛》期刊2014年00期)

范常喜[5](2014)在《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诘■”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收有《竞建内之》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两篇竹书~①,篇中叙述鲍叔牙与隰朋二臣向齐桓公进谏的故事。陈剑将两篇竹书合编为一篇,并以“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为整篇之题~②。本篇经陈剑重新编联后,大意已贯通无碍,但在文字考释方面,虽经众多学者研究讨论,却仍然留下不少疑难。我们在阅读简文及诸家大作之后,结合马王堆帛书及最新刊布的清华简中的相关内容,试对其中5号简中的一处难词做一新释。(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季旭升[6](2012)在《《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释文暨叁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经过这几年许多学者的努力钻研,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个人在整理《上博五读本》的过程中,以为还有叁个问题还可以再商榷。这段期间,我陆续完成了叁篇文章~①,自觉大体上可以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的问题理得较清楚了。以下我先把释文列出来,然后扼要地讨论一下这叁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范常喜[7](2012)在《《上博五》字词札记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①收有《君子为礼》、《弟子问》、《叁德》等七篇竹书~②,共有120余支简,文献内容非常丰富。我们研读后发现,其中有几处释文尚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故草此小文,拟在该书释文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几个字词作一补释。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3:器必■(蠲)■(洁),毋内钱器,牺牲圭璧必全。如■,加之以敬。~③(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范常喜[8](2012)在《上博五《叁德》新释两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上博五《叁德》中两处释文作进一步探讨,认为"■而不■,天乃降灾"中的"■"当读作"期",意为期约、约定;整句是说"如果有期约在前,但后来并没有严守期约,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灾祸"。"已而不已,天乃降异"中的"已"当如字读,可训为"拒绝";整句是说"如果先前拒绝了,而随后又改口答应,那么上天会降下灾异"。"凡飤饮无量詯(计),是谓滔皇"中的"滔皇"当即文献中的"滔天",其中的"滔"当训为"怠慢、不尊重";整句是说"如果饮食没有节制,这就是对上天不敬"。(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王晶[9](2009)在《释《上博五·叁德》简十六》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简称《上博五》)于2005年12月正式出版之后,竹简的内容马上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对《上博五·叁德》第十六支简进行了注译,并释其中"■"为"渊",而与此简相似的文句见于《吕氏春秋·上农》篇。(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王晶,胡海琼[10](2007)在《《上博五·叁德》简札记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里有一批简被命名为《叁德》。简1中的"句■",整理者读为"后奋",我们认为"句"应该读如本字,古侯切,今音gōu。句,屈生也。奋,发也。"句奋"的意思就是指草木发芽生长。简6中的"■"字,目前学者们有四种通假意见。四种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我们根据楚地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谐声例证,认为"■"通为"虑",训为"乱"。(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上博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博五《姑成家父》简5"今主君不于吾古,而反恶之","古"当读为"辜",意为罪过。"今主君不于吾辜",言国君不满我的罪过。"而"字表示转折,而非递进关系,"而反恶之"之前省略的主语是姑成家父,"之"代指晋厉公。简9"■而予之兵","■"当释为"已","汝出内库之囚,已而与之兵",意思是说强门大夫让晋厉公释放内库的囚徒,不久又发给他们兵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博五论文参考文献

[1].季旭升.上博五《君子为礼》“毋钦毋去”解[J].出土文献研究.2017

[2].尉侯凯.上博五《姑成家父》新释(二则)[J].江汉考古.2017

[3].蔡伟.《尚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的断句问题——兼释上博五《叁德》之“天乃降綡”[J].简帛.2017

[4].苏建洲.《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竞建内之)》剩义掇拾[J].简帛.2014

[5].范常喜.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诘■”新释[J].古文字研究.2014

[6].季旭升.《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释文暨叁个问题[J].古文字研究.2012

[7].范常喜.《上博五》字词札记叁则[J].古文字研究.2012

[8].范常喜.上博五《叁德》新释两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王晶.释《上博五·叁德》简十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王晶,胡海琼.《上博五·叁德》简札记二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上博五论文-季旭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