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供肥性能论文-赖西聪,黄家森,肖凯升,李豪飞

土壤供肥性能论文-赖西聪,黄家森,肖凯升,李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供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粘土矿物,膨润土,氮,磷

土壤供肥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赖西聪,黄家森,肖凯升,李豪飞[1](2018)在《粘土矿物对农田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膨润土投加至土壤的保肥性能实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膨润土投加至土壤后,其保肥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对氮、钾肥发挥了较好的缓控释作用,而对磷肥则表现出了一定的促释效果。氮磷钾各类型肥料在自然条件中的流失程度由易至难为:氮肥>钾肥>磷肥,发现淋溶是土壤氮、钾肥利用率低下的首要原因,而造成磷肥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则是源于土壤对磷的固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陆箫,何其标[2](2017)在《土壤供肥性能对小麦精确施N技术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土壤供肥性能对小麦精确施N技术的影响,建立小麦精确施N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选择小麦无N基础地力产量侧定及精确施N试验3个农户责任田中,土壤肥力中等,小麦目标产量在400kg左右,试验田块交通方便,地力均匀,排灌设施齐全。结论:N肥对小麦生产相当敏感,是影响小麦个体生产、群体消长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22期)

罗荣军,朱同玉,解兆泉[3](2014)在《兴化市土壤供氮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兴化市土壤供氮性能,结果表明:兴化市主要土种勤泥土、乌黏土、浅层小粉浆无氮基础生产力分别为4 057.5、3 787.5、3 420.0 kg/hm2,平均3 807.0 kg/hm2;土壤供氮量分别为93.45、85.50~90.00、79.50~87.00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6.2%、29.3%、34.5%,平均为33.3%。(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24期)

杨忠平,梁怀军[4](2012)在《林木土壤供肥保肥性能的调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影响土壤供肥和保肥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调节土壤供肥保肥性能的常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2年11期)

沈金金,李彬,胡锋峰,蒋新龙[5](2011)在《废硅藻土改善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啤酒厂过滤助剂——废硅藻土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废硅藻土施入土壤,模拟田间淋洗的方法对废硅藻土改善土壤保肥性能进行研究.用不同质量的废硅藻土与土壤混合,分析其对氮磷肥料的保肥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废硅藻土用量小于5.2%时,随废硅藻土百分含量的增加,土壤淋出液中的氮磷含量显着降低;但是废硅藻土的含量大于6.0%,随加入废硅藻土含量的提高,淋洗液中氮磷含量没有显着差异.废硅藻土对不同的外来肥料具有较好的解吸和吸附特性,具有较好的保肥供肥效果.结论:废硅藻土对改善土壤的保肥能力具有显着作用,废硅藻土用于改善土壤保肥性的合理用量为土壤含量的5.2%~6.0%.(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赵虹云,尹德胜,杨欣欣[6](2008)在《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影响。主要研究了交联聚丙烯酸类保水剂对土壤中氮、钾、磷成份的吸附与解吸试验;探讨了保水剂对氮、钾、磷吸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高专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官会林,沈有信,段庆钟[7](2007)在《旱地作物免耕垄作土壤供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9期)

银英梅,银友善,韩凤群,于国峰,商晓芳[8](2006)在《关于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供肥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供肥量是配方施肥中关键的参数,决定平衡施肥的精度。以田间试验所设的缺素区产量代替无肥区产量,所建立的定产式更逼近实际,增加土壤供肥量的计算量,减少施肥量。缺素区产量及其养分吸收量是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相对产量等的基础参数。文中讨论的确定土壤供肥量的叁种方法精度均较高,在两种作物、30个供肥指标中,吻合度大于90%的占96.7%。叁种供肥方法均能使配方施肥建议施肥量达到定量水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李金凤,姜娟,赵斌,路钰,张中原[9](2002)在《关于平衡施肥中土壤供肥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田间试验所设的缺素区产量代替无肥区产量 ,所建立的定产式更接近实际 ,增加了土壤供肥量的计算量 ,减少施肥量。缺素区产量及其养分吸收量是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相对产量等的基础参数。文中讨论的确定土壤供肥量的叁种方法精度均较高 ,吻合度均大于 90 %。使平衡施肥建议施肥量达到定量水平(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2年05期)

李华兴,李长洪,张新明,刘远金,卢维盛[10](2001)在《天然沸石对土壤保肥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土柱淋洗试验 ,探讨了沸石对华南地区退化坡地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的影响 ,分析了土柱淋洗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华南地区 4种退化坡地土壤上 ,土柱淋洗液中N和K的含量随着沸石用量水平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水平沸石处理的淋洗液中P含量都极低 (痕量 ) .模拟土柱淋洗后土壤中的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随着沸石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表明不同水平沸石处理对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随着沸石用量的增加 ,土壤中的无机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增加最显着的无机磷形态是铝磷 ,其次是铁磷 ,而钙磷和闭蓄态磷则没有明显差异 .沸石的施用不会增加土壤淋洗液中硝态氮含量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土壤供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土壤供肥性能对小麦精确施N技术的影响,建立小麦精确施N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选择小麦无N基础地力产量侧定及精确施N试验3个农户责任田中,土壤肥力中等,小麦目标产量在400kg左右,试验田块交通方便,地力均匀,排灌设施齐全。结论:N肥对小麦生产相当敏感,是影响小麦个体生产、群体消长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供肥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赖西聪,黄家森,肖凯升,李豪飞.粘土矿物对农田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8

[2].陆箫,何其标.土壤供肥性能对小麦精确施N技术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

[3].罗荣军,朱同玉,解兆泉.兴化市土壤供氮性能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

[4].杨忠平,梁怀军.林木土壤供肥保肥性能的调节方法[J].南方农业.2012

[5].沈金金,李彬,胡锋峰,蒋新龙.废硅藻土改善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赵虹云,尹德胜,杨欣欣.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影响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

[7].官会林,沈有信,段庆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土壤供肥性能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银英梅,银友善,韩凤群,于国峰,商晓芳.关于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供肥性能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

[9].李金凤,姜娟,赵斌,路钰,张中原.关于平衡施肥中土壤供肥性能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2

[10].李华兴,李长洪,张新明,刘远金,卢维盛.天然沸石对土壤保肥性能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

标签:;  ;  ;  ;  

土壤供肥性能论文-赖西聪,黄家森,肖凯升,李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