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说服论文-李佳蔚

视觉说服论文-李佳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说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机制,策略

视觉说服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蔚[1](2019)在《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的机制与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说服的本质是用视觉元素对事物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从新媒介形态走向新媒介生态,新型的基于数字化社群和智能化体验的传播模式正在形成,视觉说服新的特征在这过程中逐渐显现。新媒体广告的视觉说服是图像叙事机制、符号操控机制和体验驱动机制的有机整合。在新媒体广告实践中,叙事化、符号化、情感化、定制化、体验化等五项策略,不仅体现了视觉说服新机制功能,同时将能够有效提升视觉说服的传播效益。(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付玉竹[2](2018)在《公共艺术视觉说服的途径与意义——以1949-1976年宣传画中的农民形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艺术是20世纪后期从西方传入我国艺术领域的一个概念。作为"舶来品",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至今为止始终莫衷一是。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将公共艺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1)有的学者从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入手来诠释公共艺术概念。~(2)有的学者从诸多实用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艺术。~(3)还有学者认为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空间的权利和权力问题。~(4)不论这些观点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者们在对公共艺术内(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8年09期)

张昕[3](2018)在《Vlo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视觉说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Vlog即视频博客(Video Blog),是指记录性和人格化较强的视频,制作者多以自己为主角记录,再经过剪辑、配乐和适当字幕,制作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它比文字博客更具视觉形象,比搞笑娱乐的短视频更真实,呈现出自然流畅的审美取向。Vlog源于海外视频网站You Tube,走红于2012年(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17期)

李舒[4](2016)在《探索频道纪录片是如何进行视觉说服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是由美国人亨德瑞在1985年开办的电视频道,以自然、历史、世界文化为基础的想法从朦胧变为现实。到了1989年,"满足人类的好奇并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电视传播理念,以纪实的形式面向全球推出,创造了美国电视频道的发展奇迹。作为以纪实题材为主的电视频道,最重要的便是镜头语言的说服力,那么Discov-ery是如何进行视觉说服的呢?本文将会作出分析和解答。(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6年05期)

黎鲜[5](2016)在《广告中的蒙太奇——《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的一个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中关于广告中的蒙太奇观点予以解读,指出蒙太奇是诸多艺术的共性,结合实例讨论蒙太奇视觉表现所具特征,肯定蒙太奇在广告表现中的作用,提出剪辑对于实现蒙太奇效果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6年01期)

罗萍[6](2014)在《广告视觉说服中的视觉修辞说服》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是一门说服的艺术,广告说服不仅仅只是口语说服,广告说服往往需要口语说服和视觉说服共同承担说服的任务,广告中用视觉图像呈现的说服占有大量比重,因此视觉说服是广告说服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视觉说服的特点是运用某种视觉说服语言,在悄然无声中用形象诉说着,潜移默化地不知不觉渗透人心。视觉说服是广告说服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视觉说服的特点是本文介绍视觉说服研究的一部分成果并对视觉修辞表现技巧加以考查。(本文来源于《市场了望(上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谢仕荣[7](2014)在《数字时代照片对受众的视觉说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视觉传播领域,不断被曝光的造假事件,使得公众对照片的信任已经产生了动摇。这也使得探讨照片的真实性,成为摄影和视觉传播学术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是否还能相信照片?这一方面说明公众仍然对照片与现实的关联性有期望;另一方面,存在于照片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因此得以显现。如何正确运用摄影语言,在照片和现实之间建立联系,以及如何帮助公众理解这一语言,思辨照片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都成为一些重要的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作者以“数字时代照片对受众的视觉说服探究”为论题展开研究,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切入,分析在数字时代新兴的网络媒体冲击之下,照片的传者和受众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形成照片信息传播的过程。一、既然确定了将照片的信息传播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作者即站在受众的角度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受众在接受照片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解码具有的特性,即为:受众接收照片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对照片意义的阐释也是很开放的,更进一层的是受众往往会通过阅读而想象自己参与到照片的情景当中。通过这些研究得出受众对照片的解读是复杂的,这一复杂性使得照片的传者为了达到传播效果有可能从主观出发对照片做出调整。二、结合视觉形象符号学理论,研究传者根据受众的读图习惯和方式对照片进行编码,通过视觉形象的独特性、真实感和象征性以达到视觉上的说服。对经典的说服性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传者对受众视觉上的说服并非传者单向的灌输或受众一味的接受,而是一种动态传播的交流过程。叁、在数字时代,图片处理技术更加先进,同时也更加便捷简单,这不但体现在生产、传送和保存的效率大大提高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操作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在这一动态传播的交流过程中,视觉欺骗越发显现。作者结合了一些照片造假的案例,对数字时代的造假方式进行了归类,大致分为摆拍,对照片的篡改,有选择地展现和错误的图片说明这几种。这样的造假带来了严重的公众信任危机。但同时,数字化的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的传播特性给了视觉传输链上的受众反证、监督照片的便利。四、数字时代,不但照片造假泛滥,同时照片的视觉内涵也越发复杂,站在受众角度,提高受众读图的能力则成了日益重要的命题。于是引入视觉素养的概念,为受众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的照片解读,给出提高视觉素养的策略和建议。总之,作者将主要使用视觉传播的相关理论,从视觉认知、视觉表征等不同角度分别论述如何辩证思考照片说服的视觉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也使照片更好地发挥强大的传播作用。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传播学的角度来思考照片的视觉说服这个话题,把照片的视觉说服看作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照片信息被收集记录下来,经过后期编辑,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最后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并获得受众的反馈。这种思路和过去将照片的真实性话题以静态的方式且只是局限在摄影领域的传统观念不同,从而得以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照片的信息传播。(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罗萍,李程,毕森[8](2013)在《视觉说服:研究理论与前沿》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二十世纪叁十年代着名的"世界图像时代"的表述中曾经指出,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环顕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形象正在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不断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主导形态。在此背景下,视觉说服理论应运而生。口语说服中的《说服学》(Persuasion),源自古典说服理论,西方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代表,东方以中国先秦诸子的"名"、"辩"、"言"之说为基础,至今已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体系。而视觉说服理论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尤其是当美国学者保罗·梅萨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着,王波译的《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新华出版社出版2004)在中国出版发行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更多中国学研究者的共鸣,吸引了众多相关领域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进入研究者的行列。《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一书向人们打开了一扇窗,保罗·梅萨里教授以视觉说服的特征(本文来源于《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20)

刘亦凡[9](2013)在《电视公益广告的视觉说服策略——以央视《春节回家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央视春晚在观众见仁见智的评价当中锐意改革,直面批评,推陈出新,从节目形式到舞台架构无不有大动作,在观众较为排斥的广告方面,亦取消了冠名、植入、插播等形式。然而,蛇年春晚中一个插播于节目间隙的广告,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以及舆论的持续关注和广泛赞誉。这个名为《迟来的新衣》的广告是央视《春节回家篇》系列公益广告之一,出现在反映农民工题材的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3年08期)

丁凡[10](2013)在《影像的视觉说服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以BBC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的说服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视觉说服"一词,常常与广告联系在一起。其实不仅如此,运用影像塑造本国或他国的国家形象时,也需要巧妙地运用视觉说服。视觉说服的技巧,体现在影像符号的选择、影像叙事的结构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3年07期)

视觉说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艺术是20世纪后期从西方传入我国艺术领域的一个概念。作为"舶来品",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至今为止始终莫衷一是。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将公共艺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1)有的学者从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入手来诠释公共艺术概念。~(2)有的学者从诸多实用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艺术。~(3)还有学者认为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空间的权利和权力问题。~(4)不论这些观点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者们在对公共艺术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说服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蔚.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的机制与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2].付玉竹.公共艺术视觉说服的途径与意义——以1949-1976年宣传画中的农民形象为例[J].文艺争鸣.2018

[3].张昕.Vlo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视觉说服视角[J].青年.2018

[4].李舒.探索频道纪录片是如何进行视觉说服的[J].新闻传播.2016

[5].黎鲜.广告中的蒙太奇——《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的一个解读[J].传播与版权.2016

[6].罗萍.广告视觉说服中的视觉修辞说服[J].市场了望(上半月).2014

[7].谢仕荣.数字时代照片对受众的视觉说服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8].罗萍,李程,毕森.视觉说服:研究理论与前沿[C].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2013

[9].刘亦凡.电视公益广告的视觉说服策略——以央视《春节回家篇》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

[10].丁凡.影像的视觉说服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以BBC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为例[J].新闻世界.2013

标签:;  ;  ;  ;  

视觉说服论文-李佳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