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系简帛论文-张通海

楚系简帛论文-张通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楚系简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楚系简帛文字,字用,学术价值

楚系简帛论文文献综述

张通海[1](2018)在《楚系简帛文字字用研究的学术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现代田野考古的大量发现与许多古文字研究材料的整理、刊布,战国文字研究领域得以全面展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楚系简帛文字字用即是其中一个方面。字用研究在考释文字、校勘经典、阐释文化、佐证上古汉语研究、帮助《说文》古文构形说解等方面学术价值需要申说。(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传宾[2](2017)在《楚系简帛文献“女”、“安”二形与“安”、“{焉}”二词对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文字"安"主要有"■"~([1])、"■"两种写法,~([2])简帛材料中最为常见。陈剑先生认为"■"象一个敛手跪坐之人的股、胫之间多加了一笔形,表示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按:裘锡圭先生认为@一笔可以理解为表示某种藉垫物),@种坐姿称为"安坐"。~([3])"安"形多了"宀"旁,大概是表示"女子安居于室之意"。~([4])由安坐、安居之义进而引申出安全、安定、安静、安适等多种语义。在传世文献中,"安"字经常用来表示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语义和语法(本文来源于《出土文献》期刊2017年02期)

孙超杰[3](2017)在《新出楚系简帛资料对释读甲骨金文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界据新出楚系简帛资料释读甲骨金文等较为古老的文字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亟需我们作以梳理和总结。本文首先对楚系简帛资料的相关问题作出说明,继而讨论据新出楚系简帛资料释读甲骨金文的理论可行性,后又细分为字形、辞例、语音、其他方面等四个部分详细梳理新出楚系简帛资料在释读甲骨金文中的作用,最后提及这一释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任海潮[4](2016)在《战国楚系简帛文献叠音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一般将战国时代楚地出土的简牍帛书简称为“战国楚系简帛”,是近年来出土文献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资料的出土和刊布,研究更为活跃。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管窥其中迭音词的运用特征。本文的内容编排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徵引文献,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概括介绍所依托材料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重点、难点等问题。第二部分从构词语素和词性两个方面对战国楚系简帛文献叠音词的类型进行穷尽性分类统计。按照语素将其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从词性角度将其分为叠音形容词、叠音名词、叠音动词、叠音叹词和叠音副词五类。第叁部分从形义关系和表义特征两个方面对叠音词的表义进行概括和总结。从形义关系角度看,分为异形同义、同形异义、一形一义叁种。表义具有广泛性与局限性、单一性与多样性、模糊性与具体性的特征。第四部分分析迭音词在战国楚系简帛文献中的句法功能,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主语,少数作状语、宾语和补语。第五部分从叁个方面指出叠音词的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写人状景、表情达意,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艺术技巧方面,音节整齐,韵律和谐。第六部分探讨叠音词的文献分布特点,相对于应用类文献,古书类文献在叠音词的使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与同为出土文献的金文文献比较,发现战国楚系简帛文献中叠音词的数量明显增加。与传世文献相同篇目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从叠音词占文献总字数的比例来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差别不是很大。第七部分与《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叠音词逐一进行比勘,从词条、义项和书证叁个方面略加论述战国楚系简帛文献叠音词在《汉语大词典》增订方面的价值。本文对于战国楚系简帛文献叠音词的探讨,有助于战国时期楚国词汇以及汉语史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恒滨[5](2014)在《楚系简帛书 (叁)子弹库帛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帛书,是古时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名缯书或绢书。已出土有楚帛书和汉帛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书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它在上世纪40年代被盗墓出土,后几经辗转,落入美国人之手,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件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间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共900余字,有12个描绘得(本文来源于《视野》期刊2014年22期)

李恒滨[6](2014)在《图说书法(叁十六) 楚系简帛书》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上海博物馆的贡献一些历史事件使人意外,时间上如此之巧合让人感到意外之喜:上期介绍的郭店楚简是1993年出土的,在此之后仅一年的1994年,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又发现了楚简,这在学术界再次掀起了波澜,经过一番周折,上海博物馆及时出资收购了这批国宝。到当年的秋冬之季,又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出现(本文来源于《视野》期刊2014年21期)

李恒滨[7](2014)在《楚系简帛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郭店楚简楚国是我国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和战国时期七雄之一。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立国到公元前叁世纪灭亡,历时八百余年。其由小到大,成为盛极一时的南方泱泱大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后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谈及百年来简帛书的发现,楚简是重要一环。如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沙洋县郭店一号战国墓的郭(本文来源于《视野》期刊2014年20期)

张峰[8](2012)在《楚系简帛文字讹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楚系简帛文字为研究对象,认为简帛文字因书写习惯等原因存在讹书。将讹书分为错字和别字两类,阐述了其与讹变、讹混之间的关系,并对讹书的研究现状及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字的类化、同形、变形音化、文字糅合等现象均与讹书有密切的关系,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同时将讹书的类型分为有规律讹书和无规律讹书两种,认为掌握一定的讹书规律对考释文字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同时,举出楚简常见的11组形近易讹字为证,论述了楚系简帛文字的讹书及讹书所处的阶段,并对相关字进行了考释。最后对楚简常见的讹书列表,以方便读者查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6-01)

李平,高华平[9](2011)在《《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中异体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陈斯鹏[10](2011)在《从楚系简帛看字词关系变化中的代偿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楚系简帛中若干实例的分析,可见代偿现象实质上是汉字记词功能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调适;代偿现象普遍存在于字词关系史的不同阶段;代偿运动的最终达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代偿运动的结果也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不断被打破,再不断达成新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楚系简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楚文字"安"主要有"■"~([1])、"■"两种写法,~([2])简帛材料中最为常见。陈剑先生认为"■"象一个敛手跪坐之人的股、胫之间多加了一笔形,表示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按:裘锡圭先生认为@一笔可以理解为表示某种藉垫物),@种坐姿称为"安坐"。~([3])"安"形多了"宀"旁,大概是表示"女子安居于室之意"。~([4])由安坐、安居之义进而引申出安全、安定、安静、安适等多种语义。在传世文献中,"安"字经常用来表示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语义和语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楚系简帛论文参考文献

[1].张通海.楚系简帛文字字用研究的学术价值[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刘传宾.楚系简帛文献“女”、“安”二形与“安”、“{焉}”二词对应关系研究[J].出土文献.2017

[3].孙超杰.新出楚系简帛资料对释读甲骨金文的重要性[D].吉林大学.2017

[4].任海潮.战国楚系简帛文献叠音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5].李恒滨.楚系简帛书(叁)子弹库帛书[J].视野.2014

[6].李恒滨.图说书法(叁十六)楚系简帛书[J].视野.2014

[7].李恒滨.楚系简帛书[J].视野.2014

[8].张峰.楚系简帛文字讹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9].李平,高华平.《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中异体字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陈斯鹏.从楚系简帛看字词关系变化中的代偿现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楚系简帛论文-张通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