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极化论文-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

表面极化论文-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极化,超表面,极化转换器,极化转换率

表面极化论文文献综述

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1](2019)在《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宽频带内实现对线极化波的高效交叉极化转换,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首先,将超表面经典的矩形开口环和贴片两种单一金属图案优化组合获得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并仿真获得其极化转换率;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和表面电流分析阐述了极化转换的物理机理;最后研究了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对入射角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该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的极化转换率超过了90%,相对带宽达到81.3%;而转换器表面电流形成的电磁谐振是产生极化转换的主要原因,且该极化转换器在0°~30°入射角范围内仍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张春阳,陈宾[2](2019)在《关于阴极极化对铜箔表面处理镀层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叫电极的极化。阴极极化电流通过阴极时,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叫阴极极化。在一定范围内,阴极极化值越大,镀层结晶越细致。其原因是:电沉积形成金属结晶时,总是先在阴极表面活性点(负电荷最多处、金属离子最易放电还原处)先生成小的晶核,然后晶核再逐渐长大,连接形成镀层。若晶核生成速度大于晶核成长速度,则生成晶核多,每个晶核成长速度慢,镀层结晶就细致。反之,晶核生成少而晶核长大速度快,则结晶就粗大,镀层就不细致。(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绍兴)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6-27)

王少飞,雷志鹏,宋建成,冯晨,田慕琴[3](2019)在《乙丙橡胶表面电痕腐蚀对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乙丙橡胶绝缘的表面电痕放电对其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文中依据IEC 60587:2007模拟乙丙橡胶在实际运行中的表面污秽环境,对乙丙橡胶绝缘试样进行了电痕放电试验,分析了电痕的形成机理,测量了不同电痕腐蚀程度的试样的极化/去极化电流。试验结果表明:绝缘的潮湿污秽区域极易产生泄漏电流,并导致干燥区的形成。在干燥区内引发的重复放电会进一步破坏绝缘表面,从而形成电痕放电。乙丙橡胶的极化电流与其表面电痕腐蚀程度有关:随着乙丙橡胶表面电痕腐蚀程度加重,乙丙橡胶电导率升高,极化电流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6期)

叶燊[4](2019)在《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和声子极化的器件及波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光子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为未来集成化、小型化光器件及其组成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表面等离激元作为其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微纳光器件、能源利用、生物传感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良好电学、光学特性的二维材料,其支持的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具备优异的可调谐性、强大的场束缚能力以及较低的传输损耗。而六方氮化硼作为一种双曲色散特性的天然材料,其支持的声子极化激元更是具备比石墨烯更低的传输损耗特性。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利用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等材料结合金属光栅、硅光栅等结构提出了多种可调谐光器件、折射率传感器,并针对基于这些混合结构的波导进行传输特性分析及场束缚能力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银光栅-石墨烯-间隔层-金属银混合结构的中红外可调谐吸收器。通过调节金属银-空气光栅结构的几何参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级,吸收峰的吸收率可以达到99.9%以上。将上述金属银-空气光栅中空气部分替换为折射率传感媒介,进一步提出一种灵敏度为2.3微米每折射率单位的中红外折射率传感器。(2)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间隔层-硅光栅混合结构的中红外可调谐窄带表面等离子体诱导透明(PIT)及慢光效应。通过调控硅光栅、间隔层和石墨烯的相关参数,PIT波峰的品质因数可以超过108,整个PIT窗口内的群时延能大于0.44 ps。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石墨烯-渐变周期硅光栅结构的慢光器件,其光捕获带宽可以达到约0.7微米。(3)提出了一种基于六方氮化硼(h-BN)-石墨烯-二氧化硅光栅结构的PIT系统。通过调节该结构的几何参数和石墨烯化学势,在reststrahlen(RS)高频波段内和RS波段外都能实现PIT效应。并且在RS高频波段内PIT窗口的群时延大于0.15 ps。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基础结构的折射率传感器,其在RS波段之外的灵敏度为0.336微米每折射率单位。(4)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包覆h-BN纳米线对波导结构,该结构可以分别支持表面等离激元-声子极化混合模式和声子极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等离激元-声子极化混合模式的最低阶模式具有比其他同类型模式更强大的场束缚能力和更低的传输损耗特性。通过调节衬底半径或者石墨烯费米能级,都能实现这种混合模式的最低阶模式超过105的场加强。(5)研究了石墨烯-h-BN叁明治型圆波导结构。针对该结构中包含h-BN这种各向异性介电常数的材料,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该材料区域横磁模式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之间的关系式。并且结合边界条件,进一步推导出该多层波导结构支持横磁模式的特征方程。(6)针对石墨烯-h-BN叁明治型圆波导结构,研究了它的几何参数和石墨烯化学势分别与其支持的声子极化-声学表面等离激元混合模式和声子极化-光学表面等离激元混合模式的有效模式折射率实部和优良指数(FOM)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分析了表面等离激元和声子极化激元的耦合对这两种混合模式色散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控石墨烯化学势,声子极化-声学表面等离激元混合模式的FOM可以超过180。(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崔建华[5](2019)在《基于色散工程的超表面极化调控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波极化调控在信息通信、目标识别、极化成像和生物医学等多种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传统的极化调控器件主要利用具有双折射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存在着可用材料有限、体积大、损耗大等局限性。超表面是一种新型亚波长人工电磁器件,通过改变超表面的亚波长单元结构,可以对从其中通过的电磁波进行灵活调控,进而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相位、极化方式或传播模式等。此外,超表面功能器件还具有小型轻薄、高集成度等优势。超表面的出现为高效便捷、多功能地进行极化调控提供了新途径。针对目前微波波段极化调控中存在的宽带动态调控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色散工程,开展了对极化调控超表面功能器件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1.基于法诺(FANO)共振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层椭圆形金属贴片结构的弱手性超表面。超表面结构的弱手性能够产生超强旋光性,其厚度仅约为十分之一波长,在谐振频点处可将入射的线极化电磁波调制为交叉极化极化电磁波,交叉极化透过率超过94%。2.通过在各向同性人工结构材料中引入电控元件PIN二极管来构造各向异性极化调控人工结构,提出了一种宽带、动态极化调控各向异性超表面理论模型;基于漫色散调控理论,利用传输矩阵法和等效电路模型等方法分析验证了宽带范围内动态极化调控超表面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可用于宽带动态极化调控的反射式超表面,并完成实验验证。在3.4GHz到8.8GHz的频率范围内,所设计的超表面可以将线极化入射波转换成右旋圆极化或者左旋圆极化反射电磁波,也可保持线极化入射波原有的极化状态。3.将各向异性极化调控超表面与传统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360°电控波束扫描天线相结合,设计出一种能将线极化转换成圆极化的波束扫描天线。工作频率为4.5GHz,在4.45GHz-4.55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0dB,天线轴比小于3dB。(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灿[6](2019)在《基于超表面的无线信号极化变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是电磁波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在无线通信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所以如何简单、高效地控制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一直是电磁波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利用人工电磁超表面(Metasurface)来设计极化转换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人工电磁超表面是由周期排列的二维单元结构组成的人工电磁结构,通过设计不同的单元结构来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调制功能,它有着体积小、易与其他设备集成的优点。本文针对Ku波段分别设计了透射型和反射型的极化转换器,实现了入射线极化波到其正交极化波的转换。将反射型的极化转换超表面与微带天线结合应用,设计出了一种低雷达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的新型天线,为减少天线的RCS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1)对超表面的极化转换理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针对Ku波段的透射型线极化转换超表面,并对其单元结构、表面电流和等效电路做出了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测量显示它在12.5GHz~17.5GHz频段内实现了将垂直入射的x极化波透射后转换为y极化波,并使透射极化转换效率最高达到了90%。(2)分析了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的极化转换原理,提出了针对Ku波段的反射型线极化转换超表面。它由上表面的双‘E’金属结构、中间的介质层和下表面的金属背板叁层组成,其具有的各向异性能让垂直入射的x极化波或者y极化波转换到其正交极化的反射波上。仿真和实验表明,其工作带宽为12 GHz~18 GHz,覆盖Ku波段。(3)将极化转换超表面和微带天线结合,实现了天线的RCS减缩。利用合理设计极化转换超表面的分布来控制其散射的能量,构造了一款低RCS的超表面,并将其和传统的微带缝隙天线结合,在保证原天线的辐射性能的情况下,使它的RCS在11.5 GHz~18.1 GHz之间有了明显的降低。为极化转换超表面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申佳琳,李赫,李允博,崔铁军[7](2019)在《基于2比特编码超表面的双极化波束回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X波段内实现双极化回射的2比特编码超表面。对于特定角度48.5°斜入射的x极化入射波和y极化入射波,编码单元分别具有0°,90°,180°和270°的相位响应。通过按照一定序列排布单元结构,编码超表面能分别对48.5°斜入射的x极化入射波和y极化入射波实现回射。(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张迟犇,王光明[8](2019)在《全极化透反射一体的多功能超构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极化全空间调控的多功能透反射一体超构表面设计方法。作为验证,这里利用PancharatnamBerry (P-B)相位原理和散射相消棋盘格原理用单块超构表面实现了同时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调控,从而实现5.9-10.4GHz(55.2%)的RCS减缩宽带和15.6GHz圆极化波束偏折的多功能功能特性。这种方法具备很好的的可移植性和多功能特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王迪,谭云华,刘濮鲲[9](2019)在《一种基于开缝的新型亚波长圆极化超表面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C波段新型亚波长圆极化超表面单元。单元的形状是通过方形贴片演变而来,通过在金属贴片上适当开槽来增加电流路径,即提高了单元等效电长度从而实现谐振,并且其在入射角度为60°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斜入射性能。通过单元旋转,该超表面单元可以实现线性连续的0°~360°相位补偿,并且维持较低损耗,在法向入射的时候损耗小于0.2dB。将单元的反射相位范围量化为2比特,可以实现良好的波束扫描性能,因此可应用于基站天线和卫星天线中。(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5-19)

杨琴[10](2019)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表面极化和自旋界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OIHPs)是同时具有半导体性质、铁电极化、自旋轨道耦合叁大物理属性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这叁大属性可使光伏、发光、自旋效应有效的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半导体性质、铁电极化、自旋轨道耦合,将为进一步发展光伏、发光、自旋电子提供创新型思路。本课题以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代表性半导体材料CH3NH3PbI3-xClx的光伏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为基础,主要通过阻抗谱、磁电阻、电子顺磁共振、磁致光电流及相关理论模型来表征和研究电荷载流子以及自旋极化电子在该类器件中的电学输运现象,深入探索CH3NH3PbI3-xClx在光伏体系中的表面极化和复合机理,以及CH3NH3PbI3-xClx在自旋光电子体系中与铁磁材料镍(Ni)所构成的自旋界面。该课题在这两大方面阐明如下关键性科学问题:1.在光伏方面,钙钛矿太阳能器件在稳态和工作状态下,其表面极化和缺陷态诱导电子-空穴复合,以及表面能带间复合对电荷载流子输运和电子-空穴复合有重要影响。同时,钙钛矿界面耗尽层所对应的耗尽层电容(Cdl)在低光强(1×10-3 mW/cm2)下能被抑制,其表面电容(Cs)只能在较低的激发频率下存在。2.在自旋光电子方面,通过磁电阻对Ni/CH3NH3PbI3-xClx/Ni钙钛矿自旋阀进行表征,揭示出Ni与CH3NH3PbI3-xClx界面存在自旋依赖性,利用电容-频率(C-f)表征手段证实界面处自旋聚集,进一步借助电子顺磁光谱(EPR)和磁致光电流阐述Ni/CH3NH3PbIxCl1-x自旋界面的物理属性。这两项课题对推动自旋光电子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表面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叫电极的极化。阴极极化电流通过阴极时,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叫阴极极化。在一定范围内,阴极极化值越大,镀层结晶越细致。其原因是:电沉积形成金属结晶时,总是先在阴极表面活性点(负电荷最多处、金属离子最易放电还原处)先生成小的晶核,然后晶核再逐渐长大,连接形成镀层。若晶核生成速度大于晶核成长速度,则生成晶核多,每个晶核成长速度慢,镀层结晶就细致。反之,晶核生成少而晶核长大速度快,则结晶就粗大,镀层就不细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极化论文参考文献

[1].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特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2].张春阳,陈宾.关于阴极极化对铜箔表面处理镀层影响的研究[C].2019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绍兴)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3].王少飞,雷志鹏,宋建成,冯晨,田慕琴.乙丙橡胶表面电痕腐蚀对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J].高压电器.2019

[4].叶燊.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和声子极化的器件及波导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崔建华.基于色散工程的超表面极化调控设计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6].张灿.基于超表面的无线信号极化变换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申佳琳,李赫,李允博,崔铁军.基于2比特编码超表面的双极化波束回射设计[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8].张迟犇,王光明.全极化透反射一体的多功能超构表面设计[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9].王迪,谭云华,刘濮鲲.一种基于开缝的新型亚波长圆极化超表面单元[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10].杨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表面极化和自旋界面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9

标签:;  ;  ;  ;  

表面极化论文-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