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克微支论文-王廉

显克微支论文-王廉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克微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克微支,历史,哥萨克,维希辽维斯基

显克微支论文文献综述

王廉[1](2019)在《试析显克微支《火与剑》中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火与剑》是波兰作家亨里克·显克微支历史长篇小说"卫国叁部曲"的首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显克微支着力于真实历史与艺术虚构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展现丰富的波兰历史社会生活场景,塑造了如维希辽维斯基、斯克热杜斯基、等正面形象以及像赫米尔尼兹基、包洪这样的反面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各具特色,彼此之间的接触与互动构成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十七世纪波兰哥萨克暴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展示出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本文重点分析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特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崔琦[2](2019)在《显克微支《灯台卒》在美日中的译介与流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灯台卒》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翻译和流通情况的分析,说明该小说实际上是显克微支对波兰移民问题的一次批判性思考。英译者耶利米·科廷对译本的增删与当时美国文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而1906年的吴梼译本和1909年的周作人译本,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民间反美浪潮和民族主义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孟竹[3](2014)在《显克微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1906-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取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和理论批评方法,深入研究二十世纪上半期显克微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在梳理和分析译介情况的同时,以周作人、王鲁彦、施蛰存叁人为代表探寻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显克微支作品的原因及翻译目的的达成。以此得出显克微支作品在我国二十世纪上半期的译介呈现出翻译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及翻译家同时多为作家的特点,进而彰显翻译文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而且非主流的翻译文学很难让民众认识到其伟大的价值。第一章在介绍了1906年到1914年的译介情况呈现出先声期的生机萌发之态以后,分析了周作人在这一时期翻译显克微支作品的原因。主观原因是为了反映并改善中国的社会现状,激励民众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同现实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客观原因是勃兰兑斯与鲁迅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择。但周作人的翻译目的并没有达成,这与民众的审美期待和译者的知名度有关。第二章把1915年至1928年高潮阶段的译介情况进行了梳理,又分别对王鲁彦与周作人在这一时期的译介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在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世界语学习的客观推动之下,王鲁彦基于自身对显克微支作品的高度赞扬,认为显克微支的作品可以完美地表达情感,又可以抚慰现实中人们的心灵,才会选择翻译显克微支的作品。翻译之后,既获益于所依托的报刊载体和鲁迅对他的关切,又失利于译者的知名度和非主流被压迫民族作品并不受重视。周作人在这一时期的翻译原因于政治功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客观上受到勃兰兑斯、鲁迅和《新青年》与文学研究会的影响。虽然发表时所依托的报刊载体与译者的知名度成为翻译目的达成的有利因素,但弱势民族文学的非主流特性影响了翻译目的的达成。第叁章总结出1929年至1949年期间我国对显克微支作品的翻译呈现出暗香浮动的延展之势。受茅盾的影响等原因,施蛰存希望通过翻译显克微支的作品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无论是从再版还是从译者知名度方面,都有利于施蛰存翻译目的的达成,但也受阻于战乱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侯国玉[4](2011)在《一篇锦绣文章 满腔爱国情深——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虽说是短篇小说,但是在有限的篇幅里,作者用生花妙笔书写了一位流离失所、饱经沧桑的波兰老人史卡汶思基的一段悲剧性经历: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导致失职,使刚得到的工作再次丢失,重新四处漂泊。小说把民族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叁个方面:其一,封闭式的结构;其二,出色的心理描写;其叁,情景交融,景与情谐的创作手法。(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1年36期)

顾农[5](2010)在《周氏兄弟与显克微支》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回忆自己早年的情形道:"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尤其注意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鲁迅很受果戈理的启发和影响是人们熟知的,而他同显克微支的精神联系,则比较曲折复杂,探究起来也特别有兴味。(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孙爽[6](2009)在《亨利克·显克微支历史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是西方文学史上着名的历史小说家,也是爱国主义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其杰出的历史小说成就享誉世界文坛,并且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这一体裁创作的革新与发展。本论文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对欧洲小说写作传统的沿袭入手,探讨显克微支历史小说的源流、思想艺术价值及宗教道德意义,尝试给出一种整体的、辩证的阐释与评价。论文包括引言和结语共分五个部分。引言简介显克微支的生平、创作以及国内外对他的研究情况。显克微支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由于对黑暗现实不满,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转入历史长篇小说的创作,超越现实题材,冀图从历史中寻找恢复波兰民族独立的力量,鼓舞同胞团结起来,争取祖国的独立和自由。第一章显克微支历史小说创作的背景信息。探讨显氏历史小说创作之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美学观念及文学思潮的深厚基础或灵感资源。着重从与波兰王国的历史现实、与始自古希腊的西方诗学传统、与19世纪欧洲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与英法俄作家艺术经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在纵横二个维度上勾画出显克微支历史小说创作之必要的条件和丰厚的滋养。这是理解和阐释显氏历史小说创作的基础。第二章显克微支的民族历史小说。显氏历史小说就性质而言可分成两类,即表现民族历史内容和表现宗教历史内容,本章是对前者的研究。民族历史小说取自波兰历史,由“卫国叁部曲”和《十字军骑士》构成。这里着重于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完美结合的叙事策略、从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丰富的社会历史生活场景展现叁个方面,概括显氏历史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突出分析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即萨格罗巴和贝茜娅,由点到面地揭示民族历史小说之丰富深刻的内涵。第叁章显克微支的宗教-历史小说。显氏宗教-历史小说是指为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长篇巨着《你往何处去》,本章从叁个方面解读这部杰作巨大的思想价值:主题层面,表现的是极其纯正的基督圣爱思想和宗教情怀;内在本质层面,乃为弘扬基督信仰的强大力量,这力量在于征服人心、坚强心灵、提升境界;内容的“多声部”层面,则通过罗马廷臣彼特罗纽斯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精神之于西方思想体系的本源性影响根深蒂固。总之,这是一部基督教的史诗,它是神圣的,同时掺合着古典的人文成分,并由此昭显出来自“二希”文明滋养的西方文化的鲜明特征。结语收束全文,强调指明显克微支历史小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宗教意蕴之巨大价值,在于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特征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揭示出人们复杂的精神世界和顽强的精神力量,尤其是长期遭外族奴役的波兰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之梦:像基督精神一样坚韧而执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8)

李坚怀,孙晨[7](2007)在《鲁迅与显克微支》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小说创作大抵取法于外国作家,其中,波兰大作家显克微支是他最喜爱、取法也较多的弱小民族作家之一。大致表现在:创作技巧:讽刺方法(反语),寄悲愤于滑稽;文本结构:小标题的运用;文本表述,从具体语言借鉴到“随感录”式的议论,到简练警拔的结尾艺术,无不体现了鲁迅对显克微支的继承、借鉴与超越。(本文来源于《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李坚怀,孙晨[8](2006)在《论鲁迅与显克微支共性创作旨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大作家显克微支是鲁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显克微支关注并写出“下层社会的叫唤和呻吟”的创作旨归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胜利者巴尔代克》和《阿Q正传》为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的创作旨归是对显克微支的继承与发展、借鉴与超越。鲁迅一生创作了众多以农村与农民为题材的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罗艺[9](1999)在《一种关于爱的言说──略谈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中爱之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伟大作家显克微支的长篇历史巨着《你往何处去》表现了基督教的爱之精神,主旨是积极的,既符合古罗马尼禄时代的历史背景,又溶入了作家身处亡国波兰的激愤,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核心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品所宣扬的爱之教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本文来源于《吉安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张之伟[10](1995)在《如痴如醉,终成悲剧——显克微支《音乐迷小扬科》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语文课文《音乐迷小扬科》的作者亨利克·显克微支,是波兰十九世纪成就卓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散文家,生于1846年波德拉斯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以后随家移居华沙。1872年大学时期开始文学活动。1876年又旅居美国。在旅美期间和归(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1995年01期)

显克微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灯台卒》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翻译和流通情况的分析,说明该小说实际上是显克微支对波兰移民问题的一次批判性思考。英译者耶利米·科廷对译本的增删与当时美国文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而1906年的吴梼译本和1909年的周作人译本,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民间反美浪潮和民族主义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克微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廉.试析显克微支《火与剑》中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9

[2].崔琦.显克微支《灯台卒》在美日中的译介与流通[J].中国比较文学.2019

[3].孟竹.显克微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1906-1949)[D].贵州师范大学.2014

[4].侯国玉.一篇锦绣文章满腔爱国情深——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解读[J].名作欣赏.2011

[5].顾农.周氏兄弟与显克微支[J].上海鲁迅研究.2010

[6].孙爽.亨利克·显克微支历史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7].李坚怀,孙晨.鲁迅与显克微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

[8].李坚怀,孙晨.论鲁迅与显克微支共性创作旨归[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9].罗艺.一种关于爱的言说──略谈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中爱之精神[J].吉安师专学报.1999

[10].张之伟.如痴如醉,终成悲剧——显克微支《音乐迷小扬科》赏析[J].修辞学习.1995

标签:;  ;  ;  ;  

显克微支论文-王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