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而太极论文-陈鑫

无极而太极论文-陈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极而太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岳霖,无极而太极,形而上学,现代化

无极而太极论文文献综述

陈鑫[1](2018)在《金岳霖对“无极而太极”思想之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早中期,中国近现代哲学家们都试图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以顺应时代的召唤,实现理论创新。金岳霖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论道》一书中对其以"无极而太极"为立足点的元学哲学思想进行论述,他立足于新实在论,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注入其元学体系中,构建现代形而上学新形态。无极,宇宙之始,承接中国传统哲学中无始、理之未显之意,先于时间、空间存在宇宙中;太极,宇宙之极,一是宇宙无终,二是宇宙至真、至美、至善极致发展又是众理之全;无极而太极,便是宇宙发展的整个历程,在历程中要实现理势合一、情求尽性、用求得体才可称之为"道"。金岳霖先生构造了一个以逻辑为核心的世界,集中探讨了逻辑世界视阈下宇宙的存在及运转,"无极而太极"作为宇宙生发的路径和最终归宿,是对金岳霖先生元学思想的总结和概括。金岳霖先生对"无极而太极"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运用"旧瓶装新酒"的哲学构造法,既采用中国哲学基本概念又赋予西方哲学之新意,对原有概念进行限定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特色;其次,针对中国哲学的不足以及近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质疑,将逻辑与中国哲学相结合,为形而上学思想的成立和中国哲学逻辑化发展提供可能;最后,在承接中国传统哲学"无极而太极"的基础上,将进化论、分析逻辑等现代哲学的元素注入其中,从而实现了"无极而太极"思想的多元化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推动和发展。探讨金岳霖先生"无极而太极"思想,不仅可以对金岳霖先生哲学体系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发展创新思考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8年03期)

徐磊[2](2014)在《理学之思:无极而太极之辩》一文中研究指出朱陆之争,是在理学的大框架下所进行的内部争论,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把"理"放在天上,一个把"理"放在心中,作为理学思想的两大巅峰,其思想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无极而太极的辩论更是其中经典篇目。(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4年10期)

李欣妍[3](2015)在《浅析朱陆关于无极而太极之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明时候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是当时两个相反的思想主流,朱陆之间的争论有很多,比如鹅湖之会、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临川评论之争、无极太极之辩等。朱熹和陆九渊关于"无极而太极"的辩论,实质上没有什么思想史意义,它也只是朱陆之争的一个附属品,但同时也反映了朱陆在思想上的根本对立。朱熹和陆九渊关于"无极而太极"之争主要是关于"无极"的争论,主要是由于朱熹和陆九渊对"极"的理解不同。(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5年11期)

杜国栋[4](2014)在《论冯友兰哲学“无极而太极”之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冯友兰哲学“无极而太极”之新的研究,是从“无极”“太极”这一组很中国哲学地具有本体性的形而上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冯友兰在新理学中赋予的新蕴含:冯友兰把“理”作为事物之最抽象的概念,众多之“理”之“全”就是“太极”;让“理”得以实现并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称为“气”或“真元之气”,这是一类“全”,称作“无极”;把整个从“理”、“气”到“物”的过程用“无极而太极”这个理学命题进行总结,是“道体”即“流行”,一切事物的大用流行即是“大全”。这个大用流行之中阴阳(两仪)之动静形成绝对动态的宇宙系统,并遵循着成盛衰毁四个发展阶段(四象),并且是无限“日新”。这样,冯友兰建构了“无极而太极”本体宇宙图式并以此对其哲学体系作了非常精炼的概括。这是一个新的哲学体系,——“无极而太极”之新特质是:一方面冯友兰用“新”对自己庞大哲学体系作一种精妙总结,另一方面冯友兰“接着”宋明理学来讲中国哲学,在继承传统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蕴含,赋予新特质。“无极而太极”哲学命题,是冯友兰作为一代文化托命之人的精神自觉。由此,我们通过冯友兰“无极而太极”之新哲学体系的蕴含、特征的理解,总括出超越性。有助于我们从细微处深入理解冯友兰的哲学,并理解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过程中,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和引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张雨辰[5](2013)在《无极而太极——记全运武术银牌得主马建超》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行云流水节目中那个气定神闲、挥洒自如的武者;他是广州卫视《武动亚洲功夫达人秀》中的那个神俊潇洒手持毛笔却武出太极神韵的参赛选手;他是电影《功夫世家》中那个看似懦弱却深藏不露的男主角;他还是训练房中挥汗如雨、武术比赛赛场上拼搏不息、永不言败的一名运动员;他同时也是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走出来的一名大学生。他就是马建超,生于1987年,现年26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拳队(本文来源于《少林与太极》期刊2013年10期)

孙涛[6](2012)在《无极而太极——冯友兰新理学体系中的四个概念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不仅是构成整个冯友兰哲学体系的逻辑构架,也是理解和研究其哲学的钥匙。而新理学的形而上学体系所作的第一个肯定的前提就是"事物存在"。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冯友兰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到四个形式命题及其对应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18期)

张兴华[7](2011)在《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而上学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是实证主义产生以来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涉及到合理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谈到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方法,谈到形而上学问题自然要考虑经验范畴与超验范畴能否契合的问题。形而上学如传统的“道”或西方的“上帝”,虽然无法证明和把握,但是人类的意象还是赋予了这些形上范畴相当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影响着人类的知行。中国传统偏重心性与德性的形上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潜移默化为一种内在性格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标识。近现代在西方科技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清除与被西化的困境。对待西方文化中国近现代哲学家都有自己取舍的偏重,而金岳霖则选择了一条“中和”中西的道路,以知性重建传统道学,以逻辑会通中西方法。本文通过对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多维透视,力求客观的分析其元学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无极而太极”思想为参照,结合中西哲学,从内容、形式、方法等视角分析其论道体系的问题与意义。首先,概述金岳霖“无极而太极”的思想内涵和体系构建的问题。其次,分析其“中西合璧”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再次,从理性与情感两方面对“旧瓶新酒”模式的元学体系进行剖析。最后,对金岳霖元学体系的建构模式进行理性反思与总结,并强调中国传统形而上学对现代社会价值观重建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1-03-28)

周群林[8](2010)在《“天人合一”本体论的开创者——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为主旨,考察了"无极"、"太极"的思想渊源,提出了对"无极而太极"的本质的理解,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认为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并论述了其历史贡献及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周群林[9](2010)在《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探究其价值所在。首先,考察了"无极"、"太极"的思想渊源;其次,提出了笔者对"无极而太极"的本质的理解,再次,论述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认为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最后,论述了其历史贡献及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年01期)

刘聪[10](2008)在《《太极图说》道教渊源新探——兼论“无极而太极”之说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图说》与道教的关系是周敦颐思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太极图说》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太极图说》表达的是"时间在先"的宇宙生成意,其首句应为"自无极而生太极"。结合周敦颐在《咏阴仙丹诀诗》中自述其与宋初道士陈抟思想的关系,能够看出《太极图说》的"自无极而生太极"是直接源自于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当朱熹面对《太极图说》的叁个不同传本,为调和《太极图说》与其自身思想的关系,他选择了"无极而太极"作为《图说》的首句,进而否定了《图说》的道教渊源。(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08年03期)

无极而太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陆之争,是在理学的大框架下所进行的内部争论,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把"理"放在天上,一个把"理"放在心中,作为理学思想的两大巅峰,其思想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无极而太极的辩论更是其中经典篇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极而太极论文参考文献

[1].陈鑫.金岳霖对“无极而太极”思想之创新[J].知与行.2018

[2].徐磊.理学之思:无极而太极之辩[J].品牌.2014

[3].李欣妍.浅析朱陆关于无极而太极之争论[J].科学中国人.2015

[4].杜国栋.论冯友兰哲学“无极而太极”之新[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张雨辰.无极而太极——记全运武术银牌得主马建超[J].少林与太极.2013

[6].孙涛.无极而太极——冯友兰新理学体系中的四个概念阐释[J].学理论.2012

[7].张兴华.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D].黑龙江大学.2011

[8].周群林.“天人合一”本体论的开创者——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J].陇东学院学报.2010

[9].周群林.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0].刘聪.《太极图说》道教渊源新探——兼论“无极而太极”之说的形成[J].管子学刊.2008

标签:;  ;  ;  ;  

无极而太极论文-陈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