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斜纹论文-鲍亚东

复合斜纹论文-鲍亚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斜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璃纤维,尼龙66,复合材料,微观损伤

复合斜纹论文文献综述

鲍亚东[1](2017)在《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二维斜纹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将高温熔融下的玻璃液经拉丝冷却固化而成,尼龙66(PA66)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高强度、质量轻、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好及减震性能优越等诸多优点,尼龙(PA)在世界范围内需求量稳居工程塑料之首。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斜纹编织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和尼龙66基体在性能上起协调作用以及在结构上起相互强化作用,具有单一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因此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不同铺层角试样进行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观察分析失效后试样微观损伤。当复合材料受到纵向拉伸时,材料内裂纹首先出现在玻璃纤维和PA66基体接触面内,随着应力的增加,玻璃纤维和基体材料间的裂纹将逐渐扩大,随后裂纹扩展到材料中基体含量丰富区域,纱线之间发生分层现象,纱线内PA66基体的大面积开裂。最终随着应力的增加,玻璃纤维发生变形,玻璃纤维产生表面裂纹,这些裂纹最终导致玻璃纤维的断裂,材料因此失效。当复合材料受到弯曲时,纱线之间迅速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导致分层现象。随着分层的继续纱线内产生微观裂纹,当内部裂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载荷达到最大,随后随着裂纹的扩展逐渐降低,随后纱线内玻璃纤维与PA66基体之间以及基体内的微观裂纹快速扩展,最终伴随着玻璃纤维的拉伸断裂和屈服断裂试样发生弯曲失效。此外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PA66基体由于水分的增加,塑性得到增加,因此导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的下降,同时最大应变也随之增加,并且断裂处伴随有玻璃纤维之间的连丝现象。[(±45)3]铺层复合材料受到的影响比[(0/90)3]铺层复合材料更为明显。通过对试验的循环载荷疲劳试验,[(0/90)3]斜纹铺层复合材料在80MPa的最大应力循坏载荷条件下载荷达到100万圈后试样仍没有断裂,因此该类型的材料在不超过80MPa的应力水平环境下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同样类型[(±45)3]铺层角的复合材料在不超过40MPa的应力水平环境下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此外疲劳模型Nf =(?)能够非常准确地预测该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其中模型中参数α=0.022,β=0.465。(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凯杰[2](2015)在《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几何模型与力学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由于碳/碳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复杂,预制体结构、基体、界面、孔隙等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加上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所以开展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以及根据建立的细观几何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目前,国内外对碳/碳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正在兴起,但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的研究还不太成熟。本文以2/2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观几何模型的建立及力学性能预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粘胶基碳纤维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测定粘胶基碳纤维的截面形状参数、线密度和体密度、拉伸强度和模量;碳纤维单丝截面为腰子形,复丝拉伸断裂特征为脆断,拉伸强度为861MPa,拉伸模量46.044GPa。制备2D碳/碳复合材料,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测定2D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拉伸强度和模量;纤维束截面形状为双凸透镜,纤维体积分数为53.89%,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142.2MPa和30.340GPa。测定树脂碳基体的弹性模量为25.268GPa。2、使用UG NX8.0建立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考虑经纱纤维束截面的倾斜和旋转情况,推导纤维束端线屈曲路径和中心线屈曲路径的数学函数,计算模型的纤维体积分数为50.04%,与实测数据的误差为-7.14%,模型基本合理。3、以细观几何模型为基础,基于刚度平均法推导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整体刚度矩阵的函数,使用Matlab7.1计算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使用NX NASTRAN 8.0建立简化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 14.0稀疏矩阵求解器计算材料的平均应力和平均应变以及工程弹性常数;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模型基本合理。(本文来源于《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期刊2015-06-30)

秦俊豪,顾忱,舒迎花,王登科,李君菲[3](2013)在《ClO_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ClO4-与As5+,研究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 d时,对照A0B0的相对生长率RGR为2.23%,最高A1B3的RGR为3.75%,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最低A3B5的RGR为1.01%;第3 d时,A3B4的食物消化率ECI和消化转化率ECD在所有处理组合中最低:分别为28.61%和36.29%。而第5 d时A3B1-A3B5仍然具有较高的近似消化率AD。由此可知,在低浓度As5+作用的ClO4-与As5+复合污染会促进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但是当As5+过高时的复合污染,便会抑制其生长。究其原因在于低浓度复合污染胁迫下,斜纹夜蛾幼虫提高了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以获取更多营养供幼虫生长需要。而高浓度ClO4-与As5+复合污染胁迫可能扰乱昆虫取食行为,阻碍其生长发育。这对进一步揭示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的毒理效应和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刘强,马小康,宗志坚[4](2011)在《斜纹机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在电动汽车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质法和单胞有限元法,研究了斜纹机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叁维本构模型,并应用于轻量化电动汽车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获得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细观结构几何参数,依据参数建立了代表体积元的几何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层合板理论对代表体积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获得了复合材料叁维本构模型参数,并运用单向拉伸与叁点弯曲物理试验对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二次开发,把该叁维本构模型用于轻量化电动汽车结构件的设计中,并根据汽车安全测试标准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强度校核。研究表明:运用所建立的叁维材料本构模型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与真实拉伸和弯曲试验结果相吻合,误差分别为4.04%和7.79%,可用于轻量化结构的设计;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轻量化效果明显,在满足车身强度要求下整车质量减轻了12%。(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沈智蓉[5](2008)在《斜纹夜蛾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及SpltMNPV-JP-B基因pif-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蔬菜、绿化植物和各类农作物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各地发生普遍,且为害十分严重。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与施用方法不当,造成了斜纹夜蛾的抗药性明显上升,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滥用化学农药不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努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是一种病原生物,对宿主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已经商品化生产。但是,由于病毒具有很强的寄主专一性,对靶标生物之外的其他害虫没有作用,而且病毒对害虫防治的速效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扩大生物农药的宿主域,提高其防治害虫的速效性,我们采用SpltMNPV与甲维盐复合的方式,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大田防治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同时,在分子水平上,对SpltMNPV与经口感染有关的pif-2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在实验室条件下将SpltMNPV的中国株(CN)、3个日本株(A、B、C)与甲维盐进行混合复配,在不同组合、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它们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SpltMNPV日本株B型106PIB/mL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稀释液的复合农药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其LT50比甲维盐单剂缩短22.22%,比病毒单剂缩短44.44%,效果显着。2.采用复合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小菜蛾和瓜绢螟等鳞翅目害虫大田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复合生物杀虫剂药后4d和7d对斜纹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6.67%~88.48%和92.92%~96.30% ,略高于甲维盐单剂的71.63%~84.16%和87.56%~92.77%;明显高于病毒单剂的21.95%~45.13%和68.83%~86.11%。同时,复合生物杀虫剂可以兼治小菜蛾、瓜绢螟等鳞翅目害虫,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3.在分子水平上,克隆了SpltMNPV日本株B型的pif-2基因,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进行了PIF-2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为这一病毒杀虫剂的改良和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光国,黎孝平[6](2002)在《DM-891复合变性淀粉用于C15/15斜纹布上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厂在生产C1 5× 1 5 5 2 3 5× 2 831 70 ( 2 / 1 )斜纹布的过程中 ,通过多次的浆纱试验 ,选用具有低粘度的东莞东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DM891复合变性淀粉 ,取得了不用PVA的浆纱工艺方法 ,既大幅度地降低了浆纱成本 ,(本文来源于《四川纺织科技》期刊2002年03期)

邢跃进,陈立华[7](1999)在《复合斜纹织物踏盘开口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一上一下一上二下复合急斜纹织物踏盘开口装置的设计原理、制造及安装要点 ,并叙述了织机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及主要织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为成功地开发生产仿真皮皮革基布创造了条件 ,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白织厂利用有梭织机生产特殊组织结构的产业用布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1999年12期)

复合斜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由于碳/碳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复杂,预制体结构、基体、界面、孔隙等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加上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所以开展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以及根据建立的细观几何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目前,国内外对碳/碳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正在兴起,但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的研究还不太成熟。本文以2/2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观几何模型的建立及力学性能预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粘胶基碳纤维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测定粘胶基碳纤维的截面形状参数、线密度和体密度、拉伸强度和模量;碳纤维单丝截面为腰子形,复丝拉伸断裂特征为脆断,拉伸强度为861MPa,拉伸模量46.044GPa。制备2D碳/碳复合材料,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测定2D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拉伸强度和模量;纤维束截面形状为双凸透镜,纤维体积分数为53.89%,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142.2MPa和30.340GPa。测定树脂碳基体的弹性模量为25.268GPa。2、使用UG NX8.0建立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考虑经纱纤维束截面的倾斜和旋转情况,推导纤维束端线屈曲路径和中心线屈曲路径的数学函数,计算模型的纤维体积分数为50.04%,与实测数据的误差为-7.14%,模型基本合理。3、以细观几何模型为基础,基于刚度平均法推导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整体刚度矩阵的函数,使用Matlab7.1计算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使用NX NASTRAN 8.0建立简化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 14.0稀疏矩阵求解器计算材料的平均应力和平均应变以及工程弹性常数;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模型基本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斜纹论文参考文献

[1].鲍亚东.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二维斜纹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王凯杰.粘胶基斜纹碳布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几何模型与力学性能预测[D].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2015

[3].秦俊豪,顾忱,舒迎花,王登科,李君菲.ClO_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3

[4].刘强,马小康,宗志坚.斜纹机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在电动汽车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1

[5].沈智蓉.斜纹夜蛾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及SpltMNPV-JP-B基因pif-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苏州大学.2008

[6].王光国,黎孝平.DM-891复合变性淀粉用于C15/15斜纹布上浆[J].四川纺织科技.2002

[7].邢跃进,陈立华.复合斜纹织物踏盘开口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1999

标签:;  ;  ;  ;  

复合斜纹论文-鲍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