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支柱论文-陆宏芳

环形支柱论文-陆宏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形支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触网工程,支柱安装,质量控制

环形支柱论文文献综述

陆宏芳[1](2012)在《NG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网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工程支柱安装质量对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开展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安装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研究,对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建设质量,改善接触网的性能等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现阶段NG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安装关键工序质量的控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关键工序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支柱安装过程产生的工序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得出接触网工程支柱安装的关键工序为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的结论。对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的6M1E要素进行分析,组成专家组进行检查评分,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接触网工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的质量控制用工序要素符合率来做出评价,得出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总体上符合要求的结论。针对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局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过程巡回检查制度、建立工序质量检验的制度、执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叁不原则”来改进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的工序质量控制。本文用数学的方法来确定支柱安装的关键工序,用工序要素符合率来评价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提高高速铁路的接触网支柱安装质量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5-01)

宋连持[2](2009)在《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防纵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重要支持结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纵裂现象,进而影响了它的使用功能,研究如何防止纵向裂缝的出现是推广使用环形支柱的关键技术所在。本文首先依据现场调查情况,从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钢筋锈蚀、预压应力、制造工艺、施工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环形支柱产生纵向裂缝的各种原因。针对引起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裂的各种原因,在新型支柱的研制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经过静载、动载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对某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生产制造工艺直接决定着支柱本身的质量如何,对于防止纵向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本文对新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关键生产过程控制进行了介绍。通过支柱原材料、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现场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改进和控制,新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投入使用后安全、稳定、性能良好,再没有出现纵裂现。通过环形预应力混凝土防纵裂技术研究,最终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1-01)

李春深,赵允刚[3](2000)在《新型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通过铁道部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局保定制品厂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的新型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于2000年4月月9日通过铁道部组织的鉴定。该课题运用部分预应力理论和科学的制造工艺开发出铁路工程中一种新型混凝土支柱,增大了同等直径支柱的容量,提高了等径支柱抗纵向(本文来源于《电气化铁道》期刊2000年02期)

袁守宇[4](1993)在《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张拉挂板的锁定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第一条重载线路——大秦电气化铁路线上,首次采用了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接触网支柱的直径为400mm,壁厚70mm,长14m。根据使用要求,接触网支柱按不同的载荷进行设计。其中载荷最大的支柱,设计弯矩为103.2kN·m,采用800号高强混凝土.应力主筋为48(?)5mm高强钢丝。张拉力为831kN,超张拉5%时的最大张拉力为872.6kN。采用整根生产工艺制造,两端无法兰盘。我所参与了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张拉装(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1993年01期)

赵力,董勤[5](1990)在《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设计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首次用于大秦线电气化铁路工程中的设计经验,并对环形支柱的容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环形支柱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通讯》期刊1990年06期)

魏齐威[6](1989)在《流砂地带的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方法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秦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容量大,而有些地带土壤条件极差,内摩擦角仅有8°,相当于流砂,如果仍沿用原有的设计方法,则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比如,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开挖。由于土质松软或有流砂产生,在开挖过程中坑壁必定要塌落,影响线路路基的稳定,很难保证开挖期间行车和施工的安全;再有,由于土质松软,内摩擦角小,土的水平侧压力小,则土体的抗倾复力矩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在进行大秦线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设计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出混凝土预制井圈基础。本文将混凝土预制井圈基础的设计与设计计算方法作以下的一些介绍。(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1989年01期)

魏齐威[7](1988)在《大秦线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铁路设计规程中尚未编入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的有关内容,一般设计仍沿用苏联五十年代的计算方法或套用水电系统杆塔基础的计算方法。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导出的公式,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特别是环形等径接触网支柱首次应用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上,研究其基础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1988年01期)

环形支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重要支持结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纵裂现象,进而影响了它的使用功能,研究如何防止纵向裂缝的出现是推广使用环形支柱的关键技术所在。本文首先依据现场调查情况,从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钢筋锈蚀、预压应力、制造工艺、施工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环形支柱产生纵向裂缝的各种原因。针对引起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裂的各种原因,在新型支柱的研制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经过静载、动载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对某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生产制造工艺直接决定着支柱本身的质量如何,对于防止纵向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本文对新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关键生产过程控制进行了介绍。通过支柱原材料、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现场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改进和控制,新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投入使用后安全、稳定、性能良好,再没有出现纵裂现。通过环形预应力混凝土防纵裂技术研究,最终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形支柱论文参考文献

[1].陆宏芳.NG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工序质量控制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宋连持.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防纵裂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李春深,赵允刚.新型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通过铁道部鉴定[J].电气化铁道.2000

[4].袁守宇.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张拉挂板的锁定方式[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3

[5].赵力,董勤.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设计简介[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0

[6].魏齐威.流砂地带的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方法与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1989

[7].魏齐威.大秦线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与研究[J].铁道建筑.1988

标签:;  ;  ;  

环形支柱论文-陆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