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杂交论文-杨海岩,王莲英,袁涛

天然杂交论文-杨海岩,王莲英,袁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滇牡丹,种子,赤霉素

天然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杨海岩,王莲英,袁涛[1](2011)在《滇牡丹及其天然杂交种种子快速萌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出一套有利于杂种牡丹快速萌发的方法,为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研究在穴盘栽培条件下,不同基质层积对于滇牡丹生根的影响及赤霉素(GA)与低温处理对杂种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草炭层积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与生根质量;400mg/L赤霉素浸泡2h后,可以加快种子出苗的速度、提高出苗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06期)

师凤华,魏建和,褚庆龙,赵禹凯[2](2010)在《桔梗自交系与天然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交系在桔梗新品种选育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5个自交系和1份天然杂交种,计算它们的农艺性状的超标优势,并进行小区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天然杂交种相比,自交系的单株地上部分性状除果实数以外,其它性状与对照相比相差不大。根性状变化明显,根长缩短,形状为上粗下细。总根鲜、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3%和30%。小区产量性状方面,自交系的小区株数、小区茎叶干重和小区鲜根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相关分析表明小区株数与小区鲜根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结论:在适当密植的有可能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自交仍不失为桔梗培育新品种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0年12期)

卢宝荣,夏辉,汪魏,杨箫[3](2010)在《天然杂交与遗传渐渗对植物入侵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给全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危害,对其入侵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生物入侵是一个适应性进化的过程,天然杂交与遗传渐渗可以改变外来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高其入侵能力,使其进化成为入侵种。因此了解杂交-渐渗在促进生物入侵过程中的遗传作用,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本文从杂交-渐渗对生物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影响的角度,阐明外来种如何通过杂交-渐渗在新的生境中改变其适应性、生存竞争能力和入侵能力。杂交-渐渗可以导致物种发生多倍体水平和同倍体水平的进化,虽然二者的进化过程不尽相同,但均能使杂种群体在遗传上产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杂种群体的适合度,这一过程可能促使外来种在新的生境中的成功入侵进而转变为入侵种。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转基因作物进入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种植,具有特定功能的转基因可能通过杂交-渐渗进入野生近缘种群体,也可能使之成为入侵性强的农田杂草,带来难以预测的生态后果。总之,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进化和生态过程,利用杂交-渐渗的理论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性,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入侵生物学的研究,杂交-渐渗与其他理论的结合,将从更深的层次来解释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0年06期)

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4](2008)在《福云天然杂交种花器形态性状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器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对其多样性和变异进行探讨,了解品种(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这些福云天然杂交种的花器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多样性丰富(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08年04期)

朱玉,丁文杰[5](2007)在《惊世发现,从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朱玉、丁文杰)袁隆平喜欢下象棋,也喜欢看人下棋。  闲暇时,两个人下棋,周围十几个人围着指手画脚,其中就有袁隆平。  袁隆平输了,会一巴掌拍在出招人的脑袋上:“臭小子,乱支招!”然后仰面大笑,笑声穿(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7-05-24)

丁兵,王江,赵飞,李玉花[6](2006)在《高压静电场在菊花天然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压静电场对11种菊花天然杂交种子进行了100、125、133.33、166.67、200、250kV的场强处理,研究高压静电场对小菊天然杂交种的辐射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场强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小菊杂交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定植成活率,但大多数小菊杂交种适宜的有效场强为166.67~200kV/m,不同品种有所差异。高压静电场可以有效刺激菊花天然杂交种后代花色性状的分离,加快新品系的选育进度。(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唐甫林,惠锋,侯秀芬,胡石海,陈秋生[7](2000)在《水稻天然杂交株在育种技术上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杂交是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生产种子必须严防混杂,以防止天然杂交,加速品种的混杂退化。但另外由于品种间种植的插花、混杂,不可避免地会使水稻品种间的天然杂交,F1产生优势,其中表现为优良的优势株,同原品种具有显着差异,故极易发现。后代用系谱法进(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00年04期)

郑云雨,粟建光[8](2000)在《长果黄麻天然杂交的特性与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果黄麻是常异花授粉作物 (Fryxell,1957) ,虽然这个种的天然杂交的范围已有许多报道 ,(Ghose和Dasgunta 1954;Pay ,196 1;Duct和Ghosh .196 2 ) ,然而 ,它的天然杂交是否是随机的 ,是否随着隔离(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作》期刊2000年01期)

毛子军,任庆华[9](1999)在《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研究综述(Ⅱ)──研究方法及在演化上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种的研究方法和杂交种在演化上的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从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种的研究.已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木本植物的天然杂交的了解。也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于森林树种的系统演化、遗传学育种学及人工杂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毛子军[10](1999)在《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研究综述(I)─-天然杂交的特点及其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木本植物的天然杂交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主要从下方面阐述了木本植物天然杂交各个时期的研究进展:1)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的特点:2)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种的积累;3)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的类型。而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种的研究方法及杂交种在演化上的意义将后续发表。从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木本植物的天然杂交种的研究,已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木本植物的天然杂交的了解,也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于森林树种的系统演化、遗传学、育种学及人工杂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天然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自交系在桔梗新品种选育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5个自交系和1份天然杂交种,计算它们的农艺性状的超标优势,并进行小区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天然杂交种相比,自交系的单株地上部分性状除果实数以外,其它性状与对照相比相差不大。根性状变化明显,根长缩短,形状为上粗下细。总根鲜、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3%和30%。小区产量性状方面,自交系的小区株数、小区茎叶干重和小区鲜根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相关分析表明小区株数与小区鲜根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结论:在适当密植的有可能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自交仍不失为桔梗培育新品种的一种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海岩,王莲英,袁涛.滇牡丹及其天然杂交种种子快速萌发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师凤华,魏建和,褚庆龙,赵禹凯.桔梗自交系与天然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比较[J].中药材.2010

[3].卢宝荣,夏辉,汪魏,杨箫.天然杂交与遗传渐渗对植物入侵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0

[4].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福云天然杂交种花器形态性状变异分析[J].福建茶叶.2008

[5].朱玉,丁文杰.惊世发现,从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开始[N].新华每日电讯.2007

[6].丁兵,王江,赵飞,李玉花.高压静电场在菊花天然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

[7].唐甫林,惠锋,侯秀芬,胡石海,陈秋生.水稻天然杂交株在育种技术上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0

[8].郑云雨,粟建光.长果黄麻天然杂交的特性与范围[J].中国麻作.2000

[9].毛子军,任庆华.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研究综述(Ⅱ)──研究方法及在演化上的意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

[10].毛子军.木本植物天然杂交研究综述(I)─-天然杂交的特点及其类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

标签:;  ;  ;  

天然杂交论文-杨海岩,王莲英,袁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