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骨厚度论文-郑利钦,林梓凌,何祥鑫,孙文涛,李鹏飞

皮质骨厚度论文-郑利钦,林梓凌,何祥鑫,孙文涛,李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质骨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髋部骨折,皮质骨,骨折类型,有限元

皮质骨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郑利钦,林梓凌,何祥鑫,孙文涛,李鹏飞[1](2018)在《动态载荷下股骨转子间区域皮质骨厚度对骨折类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髋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多以股骨颈骨折为模型,而转子间骨折模型较少。文中旨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转子间皮质骨厚度对髋部近端骨折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初步建立叁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及设置边界条件,构建厚皮质骨、中厚皮质骨、薄皮质骨模型。测量模型断裂时刻及该时刻的Von Mises应力云图、骨折线走行、最早失效单元的时间-压力曲线。结果薄皮质骨模型最易发生骨折,厚皮质骨模型最迟发生骨折。Von Mises应力云图显示,断裂发生起始时,各模型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颈的后侧与转子间,并向下延伸至小转子后下方;随着转子间皮质厚度降低,股骨颈的最大应力范围逐渐缩小,并向股骨颈后下方及转子间转移;其中薄皮质骨模型的最大应力区域明显缩小,并主要分布于股骨颈基底部与转子间交界处;随着皮质骨变薄,小转子亦逐渐变成应力区。薄皮质骨模型在转子间及小转子周围均出现骨折线。最早失效单元的时间-压力曲线显示,薄皮质骨模型最早发生断裂,最大应力为51.6 Mpa;厚皮质骨模型最迟发生断裂,最大应力为96.4 Mpa;中厚皮质模型最大应力为89.7 Mpa。结论股骨转子间皮质骨厚度是影响髋部骨折类型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珍黎,徐峰,他得安[2](2018)在《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评估皮质骨厚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来评价长骨是一种较新的思路。基于超声轴向传播方法,首先通过叁维有限元法对导波在长骨中的传播进行建模仿真,再根据接收波形求解0A导波模式的相速度,最后依据理论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出皮质骨厚度。对不同厚度(2~6 mm)的骨板仿真的结果表明,皮质骨厚度估计的平均误差仅为2.61%。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皮质骨厚度,对发展超声导波反演长骨的新技术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为临床超声导波长骨诊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梁海霞[3](2018)在《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影响的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皮质骨能够影响口内种植体的稳定性,本实验拟分析牙槽骨不同顶部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位点处顶层皮质骨和松质骨内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布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修复体-牙槽骨叁维有限元模型。其中牙槽骨顶部皮质骨厚度分别设为0mm,0.5mm,1mm,1.5mm,2mm,颊舌侧和底部皮质骨厚度为2mm。施加载荷为大小100N,方向分别与牙冠合面中央窝直径为5mm的圆形区域垂直,及颊向舌倾斜45°。最后利用ANSYS软件(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芦航,李颖,刘成成,徐峰,他得安[4](2016)在《基于YIN算法的皮质骨厚度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通常伴随着骨量的流失和皮质骨厚度的减少。本文利用YIN算法对皮质骨厚度进行估计。YIN算法相较于传统的倒谱法拥有更强的抗噪性,在信噪比达到20d B后依然可以较好地进行估计,而倒谱法在信噪比达到60d B时就已经无法准确估计。经过Bland-Altman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估计厚度与实际厚度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9,n=27,p<0.0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YIN算法用于皮质骨厚度估计表现出更优的抗噪性和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8)

陈庆生[5](2016)在《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元分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种植牙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本文首次研究了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的影响,其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值分别为3:1,2:1,1:1,1:2,1:3,两者的总厚度分别取0.5、1.0、2.0、3.0和4.0mm。虽然受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限制,但仍然可以得到一些与临床相关的结论:1,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表面最大应力随着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增大而递减,总厚度在0.5和2.0mm区间内减小较快,在2.0和4.0mm区间内减小较慢。2,对于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在总厚度为2.0 mm时取得最小值。当总厚度小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减小而快速升高;当总厚度大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增大而缓慢升高。3,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的比值及总厚度均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有显着影响;在种植体手术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0mm,最佳值为2.0 mm左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0-20)

魏惺[6](2016)在《皮质骨厚度对微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较不同皮质骨厚度在不同愈合时间下对微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56枚微种植体植入比格犬股骨内,在每条股骨上选择距上下关节骭骺端2cm,4cm处对称植入4枚微种植体,距关节距离相同的微种植体为同一组,8只比格犬分别植入不同愈合时间的微种植体(0周,3周,6周,9周),在实验9周末处死动物,制取标本,依次进行拉拔实验。结果 1.愈合时间为0周、3周时,植入皮质骨较厚部位的微种植体的拉拔力值大于皮质骨较薄部位者,而在6周和9周时两者的拉拔力没有明显差异。植入不同皮质骨厚度部位的微种植体,即刻拉拔力均最大,3周愈合时间组拉拔力值均最低,其后,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均逐渐增加。在皮质骨薄的部位,3周愈合时间组与6周愈合时间组、9周愈合时间组的拉拔力值有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没有出现在皮质骨厚的部位。结论合早期植入皮质骨较厚部位的微种植体比皮质骨较薄部位的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强。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不同皮质骨厚度间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差异逐渐缩小。(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0-10)

陈庆生,陈笑风,单晔杰,丁熙,王慧明[7](2016)在《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叁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其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值分别为3∶1、2∶1、1∶1、1∶2和1∶3,两者的总厚度分别取0.5、1.0、2.0、3.0和4.0mm。结果: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表面最大应力随着松质骨和皮质骨总厚度的增大而递减,总厚度在0.5~2.0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快,在2.0~4.0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慢。对于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在总厚度为2.0mm时取得最小值。当总厚度小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减小而快速升高;当总厚度大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增大而缓慢升高。结论: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的比值及总厚度均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有显着影响;在种植体手术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0mm,最佳值为2.0mm。(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玺,胡永成,耿欣,陈菲,李健[8](2015)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皮质骨厚度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螺旋CT机对6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扫描后在图像工作站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处理软件中对两个水平层面图像的皮质骨厚度进行测量并取平均数,BMD值使用双能X线BMD测量仪测量获得,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腰椎和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 69例患者中,男18例、女51例,女性骨质疏松者占全部病例的65%,男性骨质疏松者占全部病例的16%。男性患者腰椎、股骨颈处BMD和平均皮质骨厚度均优于女性(P<0.05),骨质疏松患者中男性患者腰椎、股骨颈处BMD和平均皮质骨厚度也优于女性(P<0.05)。腰椎、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也密切相关。结论采用CT扫描和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量肱骨近端皮质骨厚度是评价BMD的一种快捷、精确度较高的方法,是对DXA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段少宇,张栋梁,杨炼,包双玲[9](2015)在《成人不同牙弓形态腭侧微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性别、种植部位及牙弓型对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处骨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牙弓患者各40例,每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共120例。利用Kavo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进行扫描,在所得的CBCT图像中定位9个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并测量该处的皮质骨厚度。结果不同性别患者的相同种植位点处的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及腭中旁3 mm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自切牙孔向后3 nm、6 mm、9 mi以及腭中缝旁3 mm处,自切牙孔向后3 mm、6 mm、9 mm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少;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根间中点处对应的腭侧皮质骨厚度较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小,但比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大;不同牙弓型在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的3个微种植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在相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小,在不同牙弓形的其他6个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手术操作植入种植支抗时,应考虑不同种植位点及牙弓型态皮质骨厚度对手术操作和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徐晓静,李击[10](2015)在《CBCT测量根间间隙区颊侧皮质骨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BCT测量临床上微螺钉通常植入的根间间隙区颊侧皮质骨的厚度。方法:收集200例锥束CT(CBCT)图像(上下颌各100例)。在距牙槽嵴下方6 mm水平,测量自尖牙到第一磨牙根间间隙区近中、中点和远中皮质骨厚度。结果:邻牙间中点的皮质骨厚度明显小于牙旁的皮质骨厚度(P<0.001)。皮质骨厚度<1 mm比例最高的位置(20%)在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间中点。皮质骨厚度>1.5 mm比例最高的位置(50%)在下颌邻近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中点的远中)。结论:邻牙间中点位置的皮质骨厚度明显小于邻近牙根区域皮质骨厚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皮质骨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来评价长骨是一种较新的思路。基于超声轴向传播方法,首先通过叁维有限元法对导波在长骨中的传播进行建模仿真,再根据接收波形求解0A导波模式的相速度,最后依据理论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出皮质骨厚度。对不同厚度(2~6 mm)的骨板仿真的结果表明,皮质骨厚度估计的平均误差仅为2.61%。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皮质骨厚度,对发展超声导波反演长骨的新技术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为临床超声导波长骨诊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质骨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郑利钦,林梓凌,何祥鑫,孙文涛,李鹏飞.动态载荷下股骨转子间区域皮质骨厚度对骨折类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

[2].刘珍黎,徐峰,他得安.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评估皮质骨厚度的研究[J].声学技术.2018

[3].梁海霞.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影响的有限元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芦航,李颖,刘成成,徐峰,他得安.基于YIN算法的皮质骨厚度估计[C].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5].陈庆生.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6

[6].魏惺.皮质骨厚度对微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C].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7].陈庆生,陈笑风,单晔杰,丁熙,王慧明.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8].张玺,胡永成,耿欣,陈菲,李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皮质骨厚度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5

[9].段少宇,张栋梁,杨炼,包双玲.成人不同牙弓形态腭侧微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的CBCT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

[10].徐晓静,李击.CBCT测量根间间隙区颊侧皮质骨厚度[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

标签:;  ;  ;  ;  

皮质骨厚度论文-郑利钦,林梓凌,何祥鑫,孙文涛,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