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测量皮脂厚度中的临​​床应用

B超在测量皮脂厚度中的临​​床应用

一、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俞靖凡,金泳海,樊宝瑞,杜鹏,李明明,张申,倪才方[1](2020)在《体位改变时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变化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由卧位至立位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接受颈内静脉植入胸壁港患者,均于术后拍摄卧位和立位X线胸片,测量由卧位至立位时导管头端移动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观察导管头端移动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由卧位至立位时导管头端呈向头侧移位倾向,平均移动距离(15.82±16.87)mm。导管头端移动距离与性别(P=0.039)及皮脂厚度(P=0.011)呈正相关,与留置导管长度(P=0.039)呈负相关。结论由卧位至立位时,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倾向于向头侧移位,移动距离与患者性别、皮脂厚度及留置导管长度相关。

王军毅,李伟,杜斯娜[2](2020)在《笔式胰岛素压迫式模拟注射对皮脂压缩状态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模拟日常笔式胰岛素注射方法,观察压迫式注射时皮脂压缩度,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该次以门诊2016年10月就诊的222例患者为对象,应用B超测量脐周A点和B点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笔式胰岛素压迫式模拟注射时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统计模拟注射A点和B点部位的非安全人员数。结果两个试验点皮下组织厚度具有60%的平均压缩率,皮脂厚度有50%以上的压缩率。A、B两点皮下组织厚度的压缩绝对值、皮脂厚度和皮下组织厚度的压缩率具有统计学差异。B点皮肤薄,皮下组织厚,被压缩性更强。B点皮肤偏厚的人偏少。A点皮肤厚度大于3.5 mm有5人。加压以后皮脂厚度接近安全警戒线人明显增加,小于4.5 mm的人员占全体人数的10%。结论皮脂厚度在压缩的情况下会变薄,注射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大,需要进一步寻找既方便又安全的操作方法去解决。

郭世洪[3](2020)在《重庆部分地区犬肥胖症的调查及肥胖症模型犬血浆代谢组学、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据报道,西方国家犬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19.7-59.3%;我国犬肥胖症比例在35-40%。目前,犬肥胖症的发病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肥胖问题已成为小动物临床的一项重大挑战。肥胖症不仅会引起宠物犬多种器官的功能障碍,降低其的寿命,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如心血管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泌尿生殖疾病、皮肤病、肿瘤等,对犬机体免疫机能、生活质量等也造成严重肺负面影响,还可增加外科手术麻醉风险。犬肥胖症也成为宠物行业十分关注的热点。为了解重庆市犬肥胖症的发生状况,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集了重庆渝北区、永川、荣昌周边9家宠物医院前来就诊的209只犬的信息。信息包括犬只品种、年龄、性别、是否绝育或去势、饲养环境、每日餐数、日粮成分、运动情况(运动时间和类型)等。通过九级体况评分系统评定犬只是否肥胖,分析调查犬群肥胖症发生与4种动物性因素、5种饲养性因素、5种管理性因素的关系。为探头肥胖症犬血脂代谢相关血液学指标及主要代谢器官肝脏的变化,试验选取了12只23岁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6只/组。对照组犬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高脂日粮(日粮总≥23%),试验周期150天。采取计重、测定皮脂厚度、体况评分、超声检查肝细胞脂肪变性状况,检测血脂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PO-AⅠ及APO-B、胰岛素),肝脏样品进行石蜡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等方法,初步探讨了肥胖症犬血脂代谢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差异、肝脏组织变化情况。基于ABSciexQTRAPLC-MS/MS检测平台,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检测了对照组犬、肥胖症模型犬血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脂质、胆汁酸、维生素等代谢组分,分析肥胖症犬与对照犬代谢组分差异及差异性代谢物的作用途径。利用RT-qPCR技术研究两组犬肝脏中VLDLR、PPARαmRNA表达水平,以初步揭示了犬肥胖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获得了如下结果:1.重庆部分地区宠物犬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本试验调查了重庆三个城区2018年612月间9家宠物医院就符合要求的诊犬209只,通过动物体况九级评分法对调查犬体况进行评分,结果犬肥胖症的发生率为28.71%。其中,绝育犬的发病率高于未绝育犬(p<0.05),调查的5种饲养因素(进口控制、每日喂食次数、犬粮种类、零食使用、所属犬群)对犬肥胖症的发生率有显着影响(p<0.05),5种管理因素(饲养数量、饲养环境、饲养方式、户外活动、运动方式)也与犬肥胖症的发生率有显着影响(p<0.05)。2.犬肥胖症模型的建立:试验采用总脂含量≥23%的高脂日粮饲喂犬只,150天的试验结束时,肋骨突出情况评估达到“++”;超声检测犬皮下脂肪厚度,高脂组犬腰中部皮脂厚度、腹部皮脂厚度均显着大于对照组犬(p<0.05);高脂组犬平均体质量、血清TG、TC、LDL-c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犬(p<0.05),说明犬肥胖症模型建立成功。3.肥胖症模型犬血脂代谢及肝脏变化:对肥胖症模型犬血浆载脂蛋白、胰岛素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症血浆APO-AⅠ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犬(p<0.05),说明当犬血浆APO-AⅠ浓度下降时,血脂转运障碍,可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诱导肥胖症的发生;肥胖症犬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肥胖症犬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肝脏超声探测显示,肥胖症犬肝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减弱,被膜边缘线条稍有模糊;肝实质弥漫密集点状回声,有小团块状回声密集影,肝内管道模糊。肝组织切片观察,肥胖症犬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出现,说明肥胖症犬出现了肝脂肪变性(即脂肪肝)。4.肥胖症犬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健康犬比较,肥胖症模型犬血浆中猪去氧胆酸、3-羟基丁酸、丙二酸3种代谢物显着性上调,雌酮、刺芒柄花素、2-次醇、L-胱氨酸、L-蛋氨酸、L-胱硫醚、N-甘氨酸-L-亮氨酸7代谢物显着性下调。代谢途径分析,肥胖症模型犬的差异性代谢物可通过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途径、CAMP信号通路、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发挥作用。5.肥胖症犬肝脏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研究:分别采集肥胖症模型犬和对照组犬肝组织,提取肝脏总RNA,利用RT-qPCR法研究两组犬肝脏中VLDLR、PPAR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肥胖症模型犬肝脏VLDLR、PPARα在mRNA水平表达下调。

黄丽芳[4](2019)在《壮医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西药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壮医针刺的临床疗效,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参考,并为临床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供方法与依据。同时,初步推广壮医针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实验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口服西药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达英-35的基础上进行壮医针刺治疗,选穴处方:依据“天圆地方”的配穴原则选取右侧内三杆(DNSg,右侧)、左侧内上桩(DNsz,左侧),一侧外三桩(DWSz,单侧),另一侧侧下三桩(DCXSz)(与外三桩左右交叉使用),足背一环6、7穴(DZBh1-6、7,双侧),操作方法:在非行经期采用“壮医S环针法”进行施针,先针右侧内三杆(DNSg,右侧),直刺1.5-2.2寸;再针左侧内上桩(DNsz,左侧),直刺1-1.5寸;然后针一侧外三桩(DWSz,单侧),直刺1-1.5寸;接着针另一侧侧下三桩(DCXSz)(在外三桩的对侧,与外三桩左右交叉使用),直刺1-1.5寸;最后针左、右侧足背一环6、7穴(DZBh1-6、7),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并于停止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多毛评分以及BMI、B超下卵巢体积的变化;在随访时观察患者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多毛评分等临床症状的变化,将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后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T、LH、LH/FSH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T、LH、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FSH水平有所升高(P<0.05),对照组FSH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时对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进行组间对比,治疗组月经周期评分、痤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及随访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多毛评分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4、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MI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BMI未见明显变化(P>0.05)。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超下卵巢体积有所减小(P<0.05),对照组B超下卵巢体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可知:1、使用壮医针刺联合达英-35以及单纯使用达英-35均能对患者血清T、LH、LH/FSH有所调节,且在达英-35的基础上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能更明显的调节以上激素水平。2、使用壮医针刺联合达英-35能升高患者血清FSH,单纯使用达英-35对患者的血清FSH未见明显影响。3、壮医针刺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增强达英-35调整月经周期、减轻痤疮临床症状的作用。4、壮医针刺联合达英-35虽能对部分患者的多毛症状具有减轻的作用,但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多毛症状的改善程度尚不明显。5、使用壮医针刺联合达英-35能降低患者BMI、减小卵巢体积,而单纯使用达英-35对患者的BMI、卵巢体积未见明显影响。壮医针刺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调节性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一璐[5](2019)在《肌肉萎缩过程中超声传输的频谱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医学超声诊疗领域,生物组织的传输特征研究和超声参数的测量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各种超声检测技术,获得组织的超声特征参量,用以评估人体组织健康状态以及定征病理特征的应用非常有意义。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会发生超声反射、散射、吸收、声衰减等现象,当组织发生病变或者功能改变时,组织的弹性、衰减系数等特性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B超检测利用超声包络信号成像,对组织结构性病变较易观察,对非结构改变探测较难。从接收到的携带有组织构成信息的声波信号中,提取人体组织的超声回波的相位、相关谱、功率谱等特征信息,可以反演人体组织微观结构、功能特征,对组织的状态进行表征。本文从超声传输理论出发,建立肌肉组织的超声传输理论模型,研究大鼠尾吊模型下肌肉萎缩过程中肌肉超声传输频谱特征。结合小动物B超图、湿重、生化指标辅助参考,利用超声频谱变化的分析方法来检测大鼠的肌肉萎缩过程。本文最后也尝试进行了低频脉冲超声的不同声强对肌肉组织的作用下,超声传输频率特征的研究。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1)理论研究下,骨骼肌的仿真模型中肌肉纤维直径变小,垂直于纤维方向传输的声波功率谱高频成分会增加;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骨骼肌肌肉纤维硬度减小,垂直纤维方向传输的声波信号的功率谱低频成分会增加。(2)尾吊模型组形成肌肉萎缩过程中,超声传输后的功率谱的高频成分较多,具体表现为峰值频点偏向高频端。(3)以对照组频谱中心频率参考标准,尾吊组的谱偏移量不与实验天数成正比关系。(4)通过对比对照组、尾吊组和参数组(低频超声照射)的传输频谱特征,表明肌肉组织的不同状态对声波的吸收频率有差异,超声频谱中心频率的变化可以作为定征肌肉萎缩程度的方法。本文研究肌肉萎缩后超声频谱变化结果可以为肌肉萎缩的无创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思路。

韩如雪[6](2019)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参考国际上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方法与程序,运用德尔菲法及专家共识会议方法建立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结局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资料,为该类中医药临床评价选择适宜的结局指标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回顾,收集国内外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相关的结局指标,进一步整理出备选结局指标条目池,再根据国际公认的德尔菲法,经过连续三轮进阶式调查对每一个候选结局指标的重要程度达成初步共识。通过由核心利益相关成员组成的专家组(咨询小组)进行面对面会议,讨论并最终确定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结局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填补此方面研究的空白,以促进更多高质量中医药干预研究的开展。因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时间有限,本文的研究仅完成第一轮德尔菲调查。结果: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相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结局指标,最终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3547篇,其中包括中文文献3461篇、英文文献86篇。整理归纳得到437个结局指标,通过删选、合并,最终纳入专家咨询小组(SAG)问卷的结局指标总共分为8大类,包含355个指标。根据SAG小组对每个结局指标的打分情况,再经SAG小组讨论,最后补充SAG认为重要且应当纳入的结局指标,以及ClinicalTrails注册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近三年的关于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的结局指标。最终,纳入德尔菲调查的结局指标共71个,分为8大类。第一轮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共有70位利益相关者参与此轮调查中,71个结局指标评分均多4分,将全部纳入至第二轮德尔菲调查中。经过SAG咨询补充2个结局指标,最终形成第二轮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初稿。结论: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其结局指标种类繁多,且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结局指标的名称无规范统一的标准,构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成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尔菲调查结果提示本研究存在不足:(1)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可能会因为其教育背景、利益侧重点等不同而产生一定的选择偏倚;(2)每个利益相关群体的纳入人数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影响每个结局指标的评分结果。

孙丽华[7](2018)在《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440例回顾性研究研究背景: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病变发生在真皮浅层,发病率为0.30.5%。出生时鲜红斑痣呈粉红色斑片,未经治疗的皮损,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呈紫红色,皮损渐增厚形成斑块,出现结节或化脓性肉芽肿。尽早对鲜红斑痣进行激光治疗可降低后期不必要的并发症或疾病发生,包括皮肤增生肥厚、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化脓性肉芽肿和心理疾患。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理论基础是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临床上有多种血管选择性激光器,其中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一直被认为是鲜红斑痣的标准治疗。但文献报道,仅10%15%的PWS患者经过多次PDL治疗后皮损得到完全清除,20%30%的PWS患者对PDL治疗出现抵抗。研究目的:总结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分析脉冲染料激光在不同分组鲜红斑痣患者中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440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皮损类型、皮损面积及治疗次数进行分类,皮肤科医生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照片对比评价临床疗效,总体疗效按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判。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各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440例患者纳入了分析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研究中,男171例,女269例,年龄2月60岁。按年龄分布:03岁64例、410岁71例、1120岁124例、20岁以上181例;按皮损类型分布:粉红型201例、紫红型169例、增厚型70例;皮损面积为620 cm2最多,占35.23%,其次为25 cm2,占28.64%;治疗次数为121次,平均治疗次数是3.81次。临床疗效分布为痊愈70例(15.91%)、显效149例(33.86%)、有效148例(33.64%)和无效73例(16.59%)。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总体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临床获得痊愈患者比例不高,少部分患者对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无效。PDL治疗PW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红斑、水肿和紫癜,通常会在治疗后12周自行消退。440例患者中,45例出现远期不良反应,包括萎缩性瘢痕4例,发生率0.91%;色素减退14例,发生率为3.18%;色素沉着27例,发生率6.14%;未发生溃疡及增生性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595nmPDL治疗PWS总体有效率高,但临床痊愈患者比例不高,少部分患者对PDL治疗无效。因此,需要新的激光系统和技术手段提高难治性鲜红斑痣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第二部分点阵微针射频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点阵微针射频(fractionated 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FMRF)是一种新型射频操作系统,利用微针电极刺破表皮层,将射频能量精确控制在真皮层或皮下组织,有效避免了表皮的热损伤。射频在皮肤科已广泛应用多年,如组织切割、消融、干燥、凝固、电解及真皮加热等。有研究显示,点阵微针射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炎症后红斑的方法,具有抗炎症和抗血管增生的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雄性莱亨鸡鸡冠为鲜红斑痣动物模型,用FMRF处理动物鸡冠,通过对处理后鸡冠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探讨射频能量对血管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点阵微针射频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的作用和治疗鲜红斑痣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点阵微针射频处理动物鸡冠,鸡冠对侧未处理侧作为自身对照。FMRF进针深度为1.5mm,射频的脉宽分别为1000,1500和2000ms;能量水平分别为0,10,16和20W。分别在FMRF干预鸡冠后的第14、28天取材,制作病理切片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计算各组鸡冠毛细血管减少率和I型/III型胶原比例。结果:点阵微针射频干预后第14d,各组毛细血管减少率分别是10W/1000ms/1.5mm(52.33%±5.82%)、10W/1500ms/1.5mm(57.33%±7.26%)、10W/2000ms/1.5mm(62.67%±6.15%)、16W/1000ms/1.5mm(56.00%±8.58%%)、16W/1500ms/1.5mm(62.50%±6.03%)、16W/2000ms/1.5mm(66.17%±6.91%)、20W/1000ms/1.5mm(60.50%±6.16%)、20W/1500ms/1.5mm(67.33%±5.96%)、20W/2000ms/1.5mm(72.50%±8.87%)、0W/1000ms/1.5mm(0.83%±2.99%)、0W/1500ms/1.5mm(﹣2.83%±1.17%)、0W/2000ms/1.5mm(﹣2.00%±6.07%),所有发射RF组鸡冠的毛细血管减少率与未发射R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28d与干预14d的毛细血管减少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FMRF干预鸡冠后28d,16W/2000ms/1.5mm、20W/1000ms/1.5mm、20W/1500ms/1.5mm、20W/2000ms/1.5mm组鸡冠Ⅰ型/Ⅲ型胶原纤维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01)。结论:点阵微针射频干预鸡冠后可以有效地破坏毛细血管网,减少毛细血管数量。在一定的能量和脉宽范围内,鸡冠组织修复后能保持稳定的I型/III型胶原比例,但是能量过高或脉宽过长,可能会造成鸡冠纤维化的风险。第三部分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临床应用研究背景:鲜红斑痣本质上是属于进展性疾病,未经过有效治疗的皮损会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并增厚形成斑块状、结节状或出现化脓性肉芽肿。鲜红斑痣皮损的进行性肥厚与真皮血管持续的进行性扩张有关,而非细胞的增殖病变。皮损增厚是影响PWS治疗效果最常见的因素。尽管激光技术和治疗手段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仍有大部分皮损增厚甚至形成结节的PWS患者对激光治疗反应欠佳,给皮肤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究目的:评估点阵射频微针单独或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共治疗8例难治性鲜红斑痣患者,排除3例因学业等原因未能及时复诊患者,另5例患者年龄均大于20岁,皮损面积为35147 cm2,皮损类型为紫红型或增厚型。受试者自愿接受单独点阵微针射频或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4周。经过治疗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照片及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5例难治性鲜红斑痣患者,经过单独点阵微针射频或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皮损的颜色和厚度均得到明显改善,FMRF对改善皮损的厚度似乎优于颜色,因此,建议点阵微针射频与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不良反应包括治疗时的疼痛及治疗后的红斑、水肿、渗液、结痂和脱屑。1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点阵微针射频可单独或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

杜妍妍[8](2018)在《超声评估机体瘦体组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超声对患者骨骼肌含量及骨骼肌的形态特征进行检测,探讨超声测量瘦体组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在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三部分进行。1.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方法模型的建立健康志愿者106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超声测量受试者机体9个部位骨骼肌的厚度(包括侧前臂、上臂前缘和后缘、腹部、大腿前缘和后缘、小腿前缘和后缘及肩胛下角下方肌肉),同时利用人体成分测量机体全身骨骼肌含量。通过模型组志愿者的测量结果建立全身骨骼肌含量与某部位骨骼肌厚度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验证组志愿者的测量结果对该多元回归方程的测量效果进行验证,超声测量的骨骼肌含量与人体成分检测的骨骼肌含量两种方法间的差异性用Bland-Altman方法进行分析。2.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方法模型的临床应用选择住院患者52例,用第一部分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患者骨骼肌含量,将得到的骨骼肌含量与常用的营评估指标体重、BMI、SGA、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上臂围、皮褶厚度和人体成分检测的骨骼肌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该多元回归方程的临床应用效果。依据SG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SGA=7分)和营养不良组(SGA>7分),分别比较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的患者通过多元回归方程计算的骨骼肌含量与上述营养评估指标间的关系,探讨该多元回归方程能否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评估。3.超声评价机体骨骼肌形态结构的研究随机选择住院患者20例,分为正常组(SGA=7分)和营养不良组(SGA>7分),每组各10例。用超声对患者骨骼肌组织形态进行检查(选取股中间肌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患者骨骼肌形态参数(肌纤维长度、羽状角、骨骼肌厚度)的变化。于术中取腹直肌进行骨骼肌病理学检查和骨骼肌超微结构检查。通过超声图像上骨骼肌形态及形态参数的检测、骨骼肌病理学以及超微结构的检查,对营养不良患者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方法模型的建立模型组志愿者超声测量的骨骼肌厚度(包括侧前臂、上臂前缘和后缘、腹部、大腿前缘和后缘、小腿前缘和后缘及肩胛下角下方肌肉)与人体成分检测的骨骼肌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r=0.284~0.668,P<0.05。通过比较enter法和stepwise法得到的骨骼肌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stepwise法得到的两点法(上臂前缘与腹部肌肉厚度)骨骼肌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与人体成分测量的骨骼肌含量相关性最高(r=0.769,SEE=3.53)。验证组志愿者的Bland-Altman分析可见超声测量的骨骼肌含量与人体成分检测的骨骼肌含量间没有明显的偏倚。即超声测量的骨骼肌含量在临床上可以代替人体成分检测的骨骼肌含量。2.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的临床应用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骨骼肌计算公式应用于临床患者,发现公式计算的骨骼肌含量与NRS2002和SGA成反比,骨骼肌含量与体重、BMI、上臂围、皮褶厚度呈正相关,即该公式与常用的营养评估参数效果一致。可以用超声计算骨骼肌含量对患者的应用状况进行评估。3.超声评价机体骨骼肌形态结构的研究营养不良患者股中间肌的超声检查结果示肌肉超声回声增强,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纹理不清。营养不良组患者的股中间肌肌纤维长度(8.95±1.59)cm比营养正常组患者的肌纤维长度(6.91 ±2.01)cm长,股中间肌的羽状角(7.88士 1.89)°小于营养正常组患者的股中间肌羽状角(10.30±1.91)°,两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患者的股中间肌肌肉厚度(1.09±0.21)cm,营养不良组患者股中间肌的肌肉厚度为(1.19±0.1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HE染色见营养不良组患者肌纤维数量增加,形态多样,可见圆形肌纤维,少数可见棘形肌纤维或者角形肌纤维,部分肌纤维可见中央核;营养不良组患者骨骼肌的肌纤维个数(1373±57.4)较营养正常组(1170±75.5)多,肌纤维横截面积(12119.16±2047.07)um2较营养正常患者(16749.79± 378.83)um2小,肌纤维周长(426.47 ± 11.45)um较营养正常组患者(496.28±26.73)um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见营养不良组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间隙增加,胶原纤维染色较深;胶原纤维的面积(144.99±18.63)um2较正常组(87.11±11.56)um2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示营养不良组患者肌纤维排列紊乱,肌节大小不均,Z线、M线紊乱;可见膨大的肌浆网池,线粒体肿胀,数量减少;肌纤维横切面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可见坏死肌纤维。营养不良组患者A带长度(1.33±0.05)um较营养正常组(1.52± 0.03)um短,I带长度(0.61±0.05)um较营养正常组患者(0.49± 0.05)um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肌小节长度(1.94±0.12)um与营养正常组(2.00± 0.04)um肌小节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线粒体个数(10.75±0.96)较营养正常组(16.75±1.26)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用于机体瘦体组织含量的测定,并能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特征,进而对营养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袁超,何黎[9](2017)在《婴儿皮肤屏障评价及护理》文中认为婴儿皮肤屏障功能的客观认识,对于婴儿皮肤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健康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皮肤无创检测技术的更新,人们对婴儿皮肤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从婴儿皮肤的结构、功能和成分中均认为,婴儿在出生后1年左右皮肤屏障功能尚不完善,需要特殊护理。文章侧重于成人与婴儿皮肤的比较,总结了婴儿皮肤特点、评价技术以及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符合国情的婴儿护肤意见。

胡兆垒[10](2016)在《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黄斑是眼底结构中直接关联到色觉与视力等眼部功能的主要区块,如果遭受病患,病人眼部视力将会显着降低,重点临床病征体现为视前黑影、视线朦胧或者形变,怎样正确鉴定是诊治眼部黄斑病变的主要基础。目前较为常见的黄斑病变或者症状包含: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等。OCT是目前诊断黄斑疾病较为准确的手段,但当病人屈光间质浑浊,如角膜混浊、晶状体混浊明显和虹膜炎等,由于其光学特征,OCT往往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依赖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目前眼科常用的B超检查的频率是10MHz,虽然应用广泛但分辨率较低,对眼底疾病的细节观察效果欠佳。以往虽然有一些研究将20MHz高频B超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但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将通过观察20MHzB超对一系列黄斑疾病诊断能力及系统分析图像,以望能系统性的探讨20MHzB超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的作用。目的:研究20MHz高频超声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对黄斑疾病包括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劈裂等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类黄斑疾病的图像特征。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住院及眼底病门诊就诊363例(726只眼),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确诊为黄斑疾病的患者216例327只眼作为阳性对照组,399只眼作为阴性对照组。患者均经过裂隙灯、前置镜检查、OCT、FFA、ICGA等检查作为辅助检查。共有黄斑病变的患者(216例)327只眼作为阳性组,其中:黄斑水肿169只眼,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57只眼,静脉阻塞(CRVO或BRVO)引起黄斑水肿45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3只眼,其余原因黄斑水肿14只眼;黄斑前膜40只眼;老年性黄斑变性48只眼;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44只眼;黄斑劈裂15只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1只眼。阳性组中男性109例,女性97例,平均年龄53.2±11.4岁。先由一名检查者经OCT检查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由另一名检查者进行20MHzB型超声检查。观察黄斑疾病20MHzB型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随后观察不同疾病的B超诊断阳性符合率及超声图像特征并与OCT图像做比较。结果:1、b超和oct诊断均为有眼底病变的有277眼,均诊断为无眼底病变的有365眼;b超诊断有眼底病变,而oct诊断无眼底病变的有34眼;b超诊断无眼底病变,而oct诊断有眼底病变的有50眼。20mhz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91.5%,假阴性率为15.3%,假阳性率为8.5%;并计算得出相应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762;另外,计算得到b超诊断黄斑病变的阳性似然比为9.96,阴性似然比为0.167。综上所诉,20mhzb型超声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真实性较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黄斑裂孔超声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呈中强回声样条状圆顶形凸起,圆顶形回声中心孔型缺乏,条索状回声持续性间断,其下内回声低,圆顶状隆起回声中央凹陷,呈“马鞍状”,空隙半径愈宽,条索状回声间断处就愈显着,能够量测出孔隙半径最低大概是0.1mm;从黄斑水肿图片能够看出,黄斑取球面表层限制性峰样或者表层带型不规范中心回声凸起,中心区域的回声或者间断,其下部没有回声空隙。黄斑厚度越厚,黄斑区球壁表面隆起越明显;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图片表明黄斑球面表层限制性状态不规则的弧状回声凸起,呈现中到强的回声,其下部浆液性没有回声空隙,比如裂缝比较大则能够看见带型凸起回声劈裂现象;黄斑断裂图片表明黄斑区域峰形或者弧状样条状凸起,回声中等,它的下见浆液没有回收空隙,黄斑劈裂性视网膜分离及其断裂的b超声图像结果类似;黄斑前孔膜b超图表明黄斑区域球面表层限制性带型回声浅凸起,呈现超强的回声,光带比较厚,其下见浆液没有回声空隙,一些病症空隙内部可以看见散落的点性较弱的回声。老年性黄斑病变图片表明黄斑区域见性状态规则的细小弧状或者峰形凸起回声,黄斑中央凸起较高,离黄斑中央愈远凸起愈低,其下见浆液性没有回声间隙。结论:1、20mhzb超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大部分黄斑疾病均有自己的20mhzb超的图像特征;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视网膜劈裂的b超声像图表现相似,有时难以区分;4、在屈光间质混浊或眼球震颤等情况,20mhz可以作为黄斑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体位改变时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变化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笔式胰岛素压迫式模拟注射对皮脂压缩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皮脂压缩数据
    2.2 非安全人员数据

(3)重庆部分地区犬肥胖症的调查及肥胖症模型犬血浆代谢组学、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犬肥胖症(Obesity of canine)
    1.2 血浆代谢组学
    1.3 小结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重庆部分地区宠物犬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犬肥胖症模型的建立及关键指标的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肥胖症模型犬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讨论
第6章 高脂饮食对犬肝脏VLDLR、PPAR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壮医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POCS的认识
        1.1 POCS的诊断
        1.2 POCS的病因病机
        1.3 POCS的治疗
    2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药物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3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4 中医药物联合非药物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3 壮医对POCS的认识
        3.1 壮医基础理论
        3.2 壮医对女性生理病理的认识
        3.3 壮医对POCS的病因病机认识
        3.4 壮医对POCS相关病症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病例脱落后的处理
        1.8 终止试验标准
        1.9 针刺意外处理原则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对纳入者的管理
        2.4 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
        2.5 监测指标
        2.6 观察指标
        2.7 安全性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3.2 治疗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3.3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壮医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意义
    2 立题意义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肌肉萎缩过程中超声传输的频谱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2章 肌肉组织超声传输特性的研究方法
    2.1 肌肉组织结构以及功能
    2.2 生物组织的超声传输特性
    2.3 超声信号频谱分析
        2.3.1 功率谱分析方法
        2.3.2 中心频率及偏移量
    2.4 肌肉仿真理论
        2.4.1 骨骼肌仿真模型
        2.4.2 肌肉模型中纤维硬度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2.4.3 肌肉模型中纤维直径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肌肉萎缩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3.1 肌肉萎缩实验模型的建立
        3.1.1 肌肉萎缩模型建立的方法
        3.1.2 实验准备
    3.2 实验内容
    3.3 实验过程
        3.3.1 系统响应测试
        3.3.2 实验数据采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肌肉萎缩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萎缩模型实验结果
        4.1.1 系统频率响应
        4.1.2 实验模型结果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谱偏移
        4.2.2 谱峰值频率
        4.2.3 谱带宽
        4.2.4 生化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1.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1.1.3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病机
        1.1.4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
        1.1.5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1.2 核心结局指标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概念
        1.2.2 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核心结局指标的发展趋势
    1.3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现状
        1.3.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意义
        1.3.2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核心结局指标集的难点及对策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文献系统评价
        2.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2 文献来源与检索
        2.2.3 文献筛选
        2.2.4 数据提取
        2.2.5 数据整理
        2.2.6 成立SAG小组
        2.2.7 建立备选核心结局指标条目池
    2.3 德尔菲调查
        2.3.1 第一轮调查的目的
        2.3.2 建立核心结局指标集遴选组
        2.3.3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形成
        2.3.4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
    2.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2.4.1 文献系统评价
        2.4.2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
    2.5 研究注册
    2.6 伦理审查
    2.7 工作安排
第三章 结果
    3.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的系统评价
        3.1.1 文献检索结果
        3.1.2 纳入文献来源的基本特征
        3.1.3 文献报告的结局指标
        3.1.4 结局指标的特点
    3.2 SAG问卷调查
        3.2.1 整理合并结局指标
        3.2.2 SAG评分结果
    3.3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
        3.3.1 纳入第一轮德尔菲的结局指标
        3.3.2 第一轮德尔菲应答情况
    3.4 形成第二轮德尔菲调查问卷初稿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4.2 COS研究的方法学体系有待完善
    4.3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结局指标的问题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1 结局指标整理不充分
        4.4.2 调查方式不完善
        4.4.3 利益相关者分布不均匀
    4.5 结论
    4.6 后续研究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440例回顾性研究
    一、引言
    二、病例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点阵微针射频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临床应用
    一、引言
    二、病例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8)超声评估机体瘦体组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方法模型的建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超声测量机体骨骼肌含量方法模型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超声评价机体骨骼肌形态结构的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附件

(9)婴儿皮肤屏障评价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婴儿皮肤结构、功能和成分研究
    1.1 1婴儿与成人皮肤结构差异
        1.1.1 表皮层
        1.1.2 真皮层
        1.1.3 皮肤附属器
    1.2 婴儿与成人皮肤功能差异
    1.3 婴儿与成人皮肤成分差异
        1.3.1 对于婴儿皮脂测定
        1.3.2 对于婴儿天然保湿因子的检测
        1.3.3 神经酰胺测定
2 婴儿皮肤屏障常用评价方法
    2.1 经表皮失水率测定
    2.2 角质层含水量测定
    2.3 皮肤表面p H值测定
    2.4 皮脂测定
    2.5 皮肤B超或电子显微镜
    2.6 皮肤共聚焦显微镜
3 婴儿皮肤屏障护理指导原则
    3.1 选择合适沐浴露可提高婴儿皮肤卫生状况
    3.2 选择合适的润肤露可增强婴儿皮肤屏障功能
    3.3 科学护理婴儿可以有效减低尿布皮炎的发生率
4 结语

(10)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20MHz高频超声诊断黄斑疾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2 观察指标
        1.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设备及需要的药品
        1.1.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 20MHzB超的检查方法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阳性组患者疾病构成与一般资料
        1.2.2 20MHzB型超声诊断效果评价
        1.2.3 20MHzB超诊断过程中不同病种的阳性率
    1.3 讨论
二、各类黄斑病变的 20MHz B型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2.1.2 观察指标
        2.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设备及需要的药品以及OCT及20MHz B超检查方法
        2.1.6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黄斑裂孔
        2.2.2 黄斑水肿
        2.2.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2.4 黄斑视网膜劈裂
        2.2.5 黄斑前膜
        2.2.6 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
    2.3 讨论
        2.3.1 黄斑裂孔
        2.3.2 黄斑水肿
        2.3.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劈裂
        2.3.4 黄斑前膜与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
        2.3.5 20MHz高频超声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体位改变时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变化及影响因素[J]. 俞靖凡,金泳海,樊宝瑞,杜鹏,李明明,张申,倪才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07)
  • [2]笔式胰岛素压迫式模拟注射对皮脂压缩状态的研究[J]. 王军毅,李伟,杜斯娜. 糖尿病新世界, 2020(13)
  • [3]重庆部分地区犬肥胖症的调查及肥胖症模型犬血浆代谢组学、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D]. 郭世洪. 西南大学, 2020(01)
  • [4]壮医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黄丽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肌肉萎缩过程中超声传输的频谱特征研究[D]. 蒋一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D]. 韩如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D]. 孙丽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1)
  • [8]超声评估机体瘦体组织的临床研究[D]. 杜妍妍. 滨州医学院, 2018(06)
  • [9]婴儿皮肤屏障评价及护理[J]. 袁超,何黎. 皮肤科学通报, 2017(04)
  • [10]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D]. 胡兆垒.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标签:;  ;  

B超在测量皮脂厚度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