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性论文-田长进,卢青,徐茜茜,孙仁娟,葛智

机敏性论文-田长进,卢青,徐茜茜,孙仁娟,葛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阈值曲线

机敏性论文文献综述

田长进,卢青,徐茜茜,孙仁娟,葛智[1](2018)在《碳纳米管石墨烯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机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机敏性能研究。试验固定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3%,通过改变C级和M级两种石墨烯掺量,得到不同石墨烯掺量下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和机敏性。结果显示:C级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阈值区间为11%~15%;C级石墨烯掺量为11%时,试件压敏性最优,噪声最小;掺量为15%时拉敏性最佳,在应力为1.25 MPa时,电阻变化率最大为0.89%。M级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阈值区间为3%~6%;M级石墨烯掺量为3%时,压敏试件的电阻变化率最大为3.21%,但滞弹现象严重;掺量5%时拉敏性最好,噪音最小。在相同分散工艺下,M级石墨烯导电性能优于C级石墨烯。(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0期)

陈敏[2](2018)在《掺石墨烯复相导电水泥基材料电—热和机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掺特定功能材料的水泥基材料可实现材料多功能化,弥补其功能单一、应用领域窄的缺陷。而导电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可嵌入混凝土结构中作为加热元件用于道路融雪、建筑采暖、结构智能监测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并保持其结构完整性。本文研究了复相导电水泥基材料的电-热及机敏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纤维CF、纳米材料CNT掺量、水灰比/纤维SF掺量对水泥净浆/砂浆的物理、力学和导电性能影响,确定了最优化配比;研究了聚合物对纳米材料CNT水泥净浆性能影响,确定最佳聚灰比为0.02;探讨了纳米材料GS及纳米材料GN对复相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通电加热及循环加热条件下导电砂浆温度、变形及电阻率变化,不同配比导电砂浆在60V电压下通电2h后达到稳定状态,试件外表面最大增温为11.9℃;导电砂浆变形率初期随温度增加接近直线增长,后略降低;导电砂浆电阻率随温度先降后增,后趋于稳定;循环变形曲线与温度曲线较好地吻合,但后几个周期的终端温度略降低。研究了导电混凝土在循环荷载及受弯条件下的机敏性,在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电阻率在每个循环内的变化存在可逆性,不同周期的荷载-电阻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掺0.5%纤维CF和1%纳米材料CNT的导电混凝土受弯机敏性较好,电阻变化率达到10.37%,且受弯过程中电阻变化率与应变的变化系数均大于0.95,相关性较好。用ANSYS模拟分析了导电砂浆通电下的温度场、位移及应力-应变情况,对比上表面中心线温度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发现温度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为抛物线型,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由加热引起的第一主应变数量级比由重力引起的大2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了导电砂浆通电加热时的变形率,发现导电砂浆的热变形规律较为稳定,并处于可逆状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张苡铭,俞乐华[3](2017)在《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受弯机敏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在受弯过程中的荷载-挠度-电阻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单掺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并可以监测混凝土受弯开裂后的力-电效应,但导电能力与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均较差。引入碳纳米管可以改善钢纤维的搭接效率,同时亦可以改善钢纤维表面的界面过渡区,从而使钢纤维混凝土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碳纳米管的导电效率明显高于钢纤维,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受弯机敏性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提高而显着提高,但是单纯提高钢纤维的掺量并无法明显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受弯机敏性。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电阻变化率-挠度曲线可以采用一次线性函数进行拟合,试件挠度与电阻变化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7年09期)

牛一凡,王晓瑞,姚佳伟[4](2017)在《硒掺杂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机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锗硒玻璃(GeSe_4)作为硒源制备一维硒纳米纤维(SeF),将其与碳纤维(CF)按一定体积比混杂,制备硒/碳共混环氧树脂(SeF/CF/EP)复合材料。测量SeF掺杂前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变化,分析SeF/CF混杂比对材料导电机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eF掺杂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EP)体积电阻率随纤维长度的增大而降低,随CF含量的增加呈阶段性减小趋势,2、4和6 mm长度的CF/EP复合材料的渗滤阈值分别为0.9%、0.3%和0.05%,随温度的升高,CF/EP复合材料先后呈现正温度效应(PTC)和负温度效应(NTC),无明显光敏特性;SeF掺杂后,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显着提高,当SeF/CF体积比为3.06时,材料体积电阻率较掺杂前下降91%,随温度的升高,SeF/CF/EP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始终保持PTC效应,光敏特性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09期)

范杰,李庚英[5](2017)在《纳米炭黑改性水泥砂浆的导电性与机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电极法测试了纳米炭黑(NCB)的掺入对水泥砂浆导电性和机敏性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炭黑改性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进而分析了纳米炭黑改善水泥砂浆导电性和机敏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炭黑掺入到水泥砂浆中,能均匀分布于基体内部修复孔隙、改善基体微观结构并形成完好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基体内部导电通路的形成,进而增强水泥砂浆的导电性和机敏性。0.5%的纳米炭黑掺入使得水泥砂浆在单调加载和15 kN循环荷载作用下对应的电阻变化率分别提高102.42%和99.07%。(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03期)

宋凯,高培伟,孙亚飞,刘宏伟,张丽芳[6](2016)在《碳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受弯机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导电混凝土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在混凝土中掺入碳纤维和石墨来改善其力学及机敏性能,试验研究了掺碳纤维和石墨导电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建立了导电混凝土在受弯过程中荷载-挠度-电阻变化率的关系。在导电混凝土中适量用石墨代替碳纤维,可在不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导电混凝土机敏性,对石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挠度-电阻变化率进行拟合,得到挠度与电阻变化率关系的经验公式,且相关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6年12期)

韩壮[7](2015)在《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传感器受弯机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对评估混凝土结构安全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健康监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片、压电陶瓷、光纤传感器和形状记忆合金等,但这些传感器在实际工程监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近年来,具有自感应能力的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简称FCCM)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FCCM制作成的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传感器(Fiber Cement-based Composite Sensor,简称FCCS)。目前,对FCCS在拉、压应力下(弹性阶段)的自感应能力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可在受弯情况下,特别是关于FCCS开裂后的自感应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了单个自由FCCS受弯全过程的机敏性和埋入钢筋混凝土梁中的FCCS受弯机敏性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研究了单掺、复掺和叁掺导电相材料的FCCS受弯机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达到开裂荷载时,FCCS的承载力突然下降,电阻变化率也随之迅速上升,表现出较好的力电机敏性。(2)FCCS电阻变化率(Fractional Change in Resistance,简称FCR)随着裂缝张开位移(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简称COD)的增大而增大,可用一次函数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FCCS开裂时承载力的降低幅度;拟合直线的斜率表示裂缝监测的灵敏度。(3)FCCS的电阻变化率随着底部应变的变大而变大,随着跨中挠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两种关系都可用一次函数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4)埋入钢筋混凝土梁中的FCCS电阻变化率随着梁底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梁底部裂缝张开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梁跨中挠度的增大而增大,这叁种关系都可用一次函数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5)综上可知,将FCCS埋入钢筋混凝土梁中,通过FCCS电阻的变化可以对梁开裂前的梁底应变、梁开裂后的裂缝宽度和梁跨中挠度进行有效的实时健康监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刘衡[8](2015)在《掺纳米石墨烯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机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将为混凝土结构的智能化提供重要支撑。石墨烯及其智能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关于石墨烯在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而且,现有的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延性较差,使其对拉伸应变的自感知范围远小于压应变的感知范围。因此,本文将最新的碳基纳米材料—纳米石墨烯片(GnPs)引入到水泥砂浆和高延性应变硬化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SHCC)中,比较这两类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机敏性的差异,以此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新的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利于GnPs在水中的均匀分散,确定了分散剂使用方法和超声振动分散工艺,由此制定了GnPs-水泥砂浆的配制工艺,使GnPs在水泥砂浆中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GnPs的分散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水泥砂浆的增强作用。2、GnPs-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总体上随GnPs掺量增加而降低,但掺M5型号的GnPs使得GnPs-水泥砂浆抗压强度都比素水泥砂浆抗压强度高,呈现较好的增强效果。在改善导电性的效果上,掺M5型号的GnPs要比同样掺量的M25型号的GnPs效果更好,渗流阈值为GnPs体积掺量为1.0%左右。GnPs-水泥砂浆压敏灵敏度随掺量增加呈现开始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且灵敏度均在22以下。3、GnPs-SHCC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压力学性能,GnPs的掺入提高了SHCC的极限拉伸强度和极限拉伸应变。GnPs-SHCC在循环拉伸时电阻变化率对拉伸应变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电阻变化率基线的下降可以感知SHCC在拉伸时产生的损伤。在循环压缩时,灵敏度远高于GnPs-水泥砂浆。随着GnP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变化曲线的重复性有所提高,故GnPs-SHCC比GnPs-水泥砂浆具有更好的压敏性。4、在受压全过程中GnPs-SHCC的电阻都随应变增加而减小,说明GnPs-SHCC具有很宽的应变感知范围,即在0.25%左右,但GnPs-SHCC的灵敏度随应变水平增加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孙盈[9](2010)在《水环境下碳纤维混凝土机敏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混凝土材料科学的发展,混凝土材料越来越多的在大型结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如抗裂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进行重大工程结构设施的安全健康监测研究成为了一项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碳纤维混凝土在实现土木工程无损的、在线的监测和修复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还能提高其抗渗性能,使之更加适用于水下混凝土结构;另一方面碳纤维能显着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能,根据其电阻的变化规律用于对结构的无损检测。本文针对碳纤维混凝土(CFRC)的抗渗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以及在水环境下碳纤维混凝土的裂缝诊断进行研究。通过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碳纤维混凝土在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优越性;以及碳纤维的掺量、纤维长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在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方面,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龄期、碳纤维掺量、含水率和外界水压力等因素对混凝土导电性能的影响,并用绝缘材料模拟混凝土中的裂缝,通过其导电性的变化分析裂缝的大小等状况。这些研究为以后碳纤维智能混凝土应用于水环境下工程结构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混凝土在强度和抗渗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加入适量碳纤维能显着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碳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混凝土的导电性随着碳纤维掺量增大而提高,当碳纤维体积分数达到渗流临界值后,继续增加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不再发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含水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绝缘片的面积大小是影响有缺陷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绝缘片的位置和数量对其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5-20)

黄国勇,甄子洋,王道波[10](2010)在《变推力轴线无人机的建模与机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与普通无人机相区别的变推力轴线无人机的全量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变推力轴线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善无人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设计了气动舵面控制和推力变向控制相结合的无人机纵向姿态混合控制器,并对非线性模型描述的无人机进行了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混合控制策略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变推力轴线无人机具有比普通无人机更好的机敏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机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掺特定功能材料的水泥基材料可实现材料多功能化,弥补其功能单一、应用领域窄的缺陷。而导电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可嵌入混凝土结构中作为加热元件用于道路融雪、建筑采暖、结构智能监测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并保持其结构完整性。本文研究了复相导电水泥基材料的电-热及机敏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纤维CF、纳米材料CNT掺量、水灰比/纤维SF掺量对水泥净浆/砂浆的物理、力学和导电性能影响,确定了最优化配比;研究了聚合物对纳米材料CNT水泥净浆性能影响,确定最佳聚灰比为0.02;探讨了纳米材料GS及纳米材料GN对复相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通电加热及循环加热条件下导电砂浆温度、变形及电阻率变化,不同配比导电砂浆在60V电压下通电2h后达到稳定状态,试件外表面最大增温为11.9℃;导电砂浆变形率初期随温度增加接近直线增长,后略降低;导电砂浆电阻率随温度先降后增,后趋于稳定;循环变形曲线与温度曲线较好地吻合,但后几个周期的终端温度略降低。研究了导电混凝土在循环荷载及受弯条件下的机敏性,在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电阻率在每个循环内的变化存在可逆性,不同周期的荷载-电阻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掺0.5%纤维CF和1%纳米材料CNT的导电混凝土受弯机敏性较好,电阻变化率达到10.37%,且受弯过程中电阻变化率与应变的变化系数均大于0.95,相关性较好。用ANSYS模拟分析了导电砂浆通电下的温度场、位移及应力-应变情况,对比上表面中心线温度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发现温度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为抛物线型,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由加热引起的第一主应变数量级比由重力引起的大2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了导电砂浆通电加热时的变形率,发现导电砂浆的热变形规律较为稳定,并处于可逆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敏性论文参考文献

[1].田长进,卢青,徐茜茜,孙仁娟,葛智.碳纳米管石墨烯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机敏性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2].陈敏.掺石墨烯复相导电水泥基材料电—热和机敏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3].张苡铭,俞乐华.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受弯机敏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7

[4].牛一凡,王晓瑞,姚佳伟.硒掺杂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机敏性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7

[5].范杰,李庚英.纳米炭黑改性水泥砂浆的导电性与机敏性[J].新型建筑材料.2017

[6].宋凯,高培伟,孙亚飞,刘宏伟,张丽芳.碳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受弯机敏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

[7].韩壮.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传感器受弯机敏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刘衡.掺纳米石墨烯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机敏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9].孙盈.水环境下碳纤维混凝土机敏性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0].黄国勇,甄子洋,王道波.变推力轴线无人机的建模与机敏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机敏性论文-田长进,卢青,徐茜茜,孙仁娟,葛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