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阿力只发

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阿力只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识形态,非正式制度,凉山彝区,精准扶贫

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阿力只发[1](2018)在《意识形态、非正式制度与凉山彝区精准扶贫》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核心,以及其具有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对精准扶贫的推行和取得的绩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意识形态是否与现行的正式制度取得内在一致性,继而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思路出发,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分析了意识形态如何对精准扶贫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形态在凉山彝区精准扶贫中产生消极作用的机理。认为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认知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对当地元素进行取舍,形成大格局信念共享的氛围,是减小意识形态与扶贫政策制度"摩擦力"的最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黎秀蓉[2](2016)在《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关于非正式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组织框架内,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非正式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实施机制及其对国家规模与边界的决定性作用。文章认为,非正式制度即文化(意识形态),以第一方惩罚机制为实施特征,具有最小的信息成本与实施成本,从而决定了国家的最优规模与边界。(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6年27期)

郑海侠[3](2012)在《论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规范(制度)”的经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经济学家诺思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分析框架,以产权和交易费用为核心,阐述了意识形态对"搭便车"现象的规避,开创了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研究领域。但由于诺思研究的重点是正式制度,故他对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意识形态发挥经济功能的深层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其他经济功能并未给予充分的论述。以意识形态的元逻辑结构为理论框架,分析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规范(制度)"的各种经济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可补其所遗。(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林彬[4](2006)在《略论美国的非正式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未终结,反而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美国19世纪的“天定命运”和边疆学说、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和70年代以来盛行的全球化理论,作为叁种典型的非正式意识形态,其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来源于《唯实》期刊2006年11期)

蒋万胜[5](2006)在《从《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看诺思的非正式制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思的《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论着,他在其中阐述的有关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我们研究非正式制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他在这篇论着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林彬[6](2006)在《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06年01期)

林彬[7](2005)在《非正式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未终结,反而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在全世界传播的势头更加猛烈。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问题,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美国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把它分为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的观点,并在研究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式意识形态与非正式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概括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叁个特征。为进一步说明非正式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作者选取了美国十九世纪的“天定命运”和边疆学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盛行的“全球化”理论作为叁种典型的非正式意识形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正式意识形态部分——个人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它们作为非正式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非正式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美国外交中的“干涉主义”传统与各种非正式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在美国外交中,正式意识形态成为其现实的目标,非正式意识形态则成为实现这种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非正式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文章也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5-06-30)

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组织框架内,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非正式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实施机制及其对国家规模与边界的决定性作用。文章认为,非正式制度即文化(意识形态),以第一方惩罚机制为实施特征,具有最小的信息成本与实施成本,从而决定了国家的最优规模与边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阿力只发.意识形态、非正式制度与凉山彝区精准扶贫[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关于非正式制度:文化(意识形态)[J].中国集体经济.2016

[3].郑海侠.论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规范(制度)”的经济功能[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

[4].林彬.略论美国的非正式意识形态[J].唯实.2006

[5].蒋万胜.从《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看诺思的非正式制度思想[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

[6].林彬.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辨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

[7].林彬.非正式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非正式意识形态论文-阿力只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