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编论文-李劲民

通史新编论文-李劲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史新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扛鼎之作,山西通史,优秀历史文化,山西历史

通史新编论文文献综述

李劲民[1](2017)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扛鼎之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力量撰写、李茂盛担任主编的大型史着《山西通史》,是一部详尽记述山西历史的皇皇巨着。粗略翻阅,发现该着述无论政治把握、体系构架,还是史料收集、文字表达,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新编《(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7-04-25)

颜鹏飞[2](2014)在《对于经济思想史主线的新思考——兼评《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4卷本《经济思想通史》和10卷本《新编经济思想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和阐释各个国家经济思想的发展规律,其中包括经济思想史演绎的多元化主线,是经济思想史的宗旨。这里讲的主线大抵上可分为基础性主线与专题性主线,它们构成了全部经济思想史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是经济思想通史赖以旋转的轴心。它们的交织、综合和互补在一定程度上逼近了经济事物及其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观与客观辩证法,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和历史面貌。它表明,革命—综合、破—容—立、从属型发展—创造型发展正是经济思想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经济思想史所着力反映的经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李圣传[3](2012)在《《文学理论新编》:打破“概论通史”流水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理论新编》打破了“概论通史”流水线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授体系,提倡一种“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思路——以名篇经典为轴心的编写方案。  自本世纪初以来,关于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声音不绝于耳,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反思”与“重建”中调整着自身的航向。这种状况同(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2-05-23)

许丽梅[4](2010)在《就新编《四川通史》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通史》重修出版,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四川史学界一大盛事。本刊编辑许丽梅最近专门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四川通史》编委会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许丽梅:《四川通史》重修出版,获得了高度评价,请您谈谈《四川通史》重修的缘起与经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赵亚夫[5](2009)在《日本新编世界通史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以下叁个方面阐释日本最新《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地理历史科》中世界历史B的编制特色,包括世界通史体例变化的时代背景、新《要领》与现行《要领》①的内容比较,以及新《要领》的基本特色。(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中学版)》期刊2009年07期)

陈建明[6](2005)在《新编中国基督教通史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所见国内外发表的论述有关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状况的文章有10多篇①。这些文章对笔者写作本文多有启发,如比利时钟鸣旦教授撰写的《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旨在以近年来重要的范式变换为出发点,分梳剖析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些趋势;香港建道神学院邢福增博士撰写的《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为例》一文,从较宏观的角度回顾并评检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在近代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研究范式转换和趋向,提出了建立“中国基督教史学统”的观点。不过,这些文章虽然也涉及如何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但并非从多角度专门论述编撰规范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虑,提出从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体裁与体例、内容与分期、文献资料、语言及翻译问题、编写队伍等7个方面思考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规范问题的建议,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卢少鹏[7](2003)在《评新编高校教材《世界通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王斯德教授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博士点几位老师撰写的叁卷本《世界通史》2 0 0 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本套教材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 ,该书的“通”法、内容取舍、章节篇幅安排、叙事方式、理论阐释既承继以往 ,又关注国际国内(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03年03期)

刘文涛[8](2001)在《新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的若干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通史教程》(齐涛主编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已在山东全省高校历史专业正式使用 ,作为该省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试点。《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王玮主编 )是该套教材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分卷 ,也是全国同类教材当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部 ,在指导思(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2001年03期)

仝华[9](2000)在《新编五卷本《中国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大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于 2 0 0 0年 5月 9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王汉斌、郑天翔、逄先知、李力安、金冲及、陈威、姜思毅、顾海良、张光华、王德炳、何芳川、赵存(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曹大为[10](1998)在《关于新编《中国大通史》的几点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新编《中国大通史》的几点理论思考曹大为编者按:本文对中国通史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即“如何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和反映重大社会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历史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人都很难一次性获得终极的真理性认识,...(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1998年03期)

通史新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寻找和阐释各个国家经济思想的发展规律,其中包括经济思想史演绎的多元化主线,是经济思想史的宗旨。这里讲的主线大抵上可分为基础性主线与专题性主线,它们构成了全部经济思想史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是经济思想通史赖以旋转的轴心。它们的交织、综合和互补在一定程度上逼近了经济事物及其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观与客观辩证法,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和历史面貌。它表明,革命—综合、破—容—立、从属型发展—创造型发展正是经济思想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经济思想史所着力反映的经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史新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劲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扛鼎之作[N].山西日报.2017

[2].颜鹏飞.对于经济思想史主线的新思考——兼评《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4卷本《经济思想通史》和10卷本《新编经济思想史》[J].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4

[3].李圣传.《文学理论新编》:打破“概论通史”流水线[N].中华读书报.2012

[4].许丽梅.就新编《四川通史》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J].社会科学研究.2010

[5].赵亚夫.日本新编世界通史的特色[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

[6].陈建明.新编中国基督教通史的几点看法[J].世界宗教研究.2005

[7].卢少鹏.评新编高校教材《世界通史》[J].历史教学问题.2003

[8].刘文涛.新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的若干特点[J].历史教学.2001

[9].仝华.新编五卷本《中国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10].曹大为.关于新编《中国大通史》的几点理论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1998

标签:;  ;  ;  ;  

通史新编论文-李劲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