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谢志刚,高增梁,杨建国,贺艳明,闾川阳

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谢志刚,高增梁,杨建国,贺艳明,闾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应堆压力容器,高温蠕变,非均匀性,本构方程

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谢志刚,高增梁,杨建国,贺艳明,闾川阳[1](2018)在《核电用SA533B1钢的非均匀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水反应堆发生堆芯熔融的极端事故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下封头在堆芯熔融物滞留造成的极高温度下发生严重蠕变变形、损伤及断裂。针对核电用钢SA533B1直接拟合蠕变试验数据获得的本构方程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分析高温蠕变材料微观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揭示高温蠕变损伤的非均匀性,引入考虑各种微观损伤局部化特征,基于细观唯象方法、通过引入ρ和g,提出了改进的K-R蠕变损伤本构。通过对文献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确定材料常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K-R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的高温蠕变宏观力学行为,为进一步建立宏观蠕变本构与微观损伤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8年04期)

张杰,饶秋华[2](2016)在《重载铁路路基疲劳-蠕变交互损伤本构方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重载铁路路基长期承受列车重复荷载和静载的交互作用问题,首次采用细观力学和流变力学开展重载铁路路基疲劳-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研究,为我国重载铁路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重要依据。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重载铁路路基多层结构特性和流变特性,建立路基等效细观结构模型,并计算得到多层路基材料的有效粘弹性参数。(1)将单层路基材料视为基质固相(砂土和卵石)与孔隙气相组成的两相结构,建立单层路基等效(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3)

谢志刚,杨建国,贺艳明,高增梁[3](2016)在《相变温度下(800℃)核电设备用A508-Ⅲ钢的蠕变损伤及本构方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800℃条件下,对国产压力容器(RPV)用A508-Ⅲ钢分别进行17.5 MPa、20 MPa和27 MPa 3种载荷下的蠕变试验及部分载荷下的蠕变中断试验(20 MPa和27 MPa)。微观组织及蠕变曲线研究表明,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试样内空洞及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近似成线性增长;由此可以推断蠕变空洞萌生、扩展及第二相粒子的粗化是造成蠕变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细观力学思路出发,结合A508-Ⅲ钢蠕变过程中微观损伤机理,通过定义无损相、空洞相和第二相粒子相组成叁相复合体作为代表性体积单元,提出考虑微结构损伤及演化的K-R蠕变本构方程。通过归一化处理,最终获得反映空洞及第二相粒子演化的蠕变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的形式,建立微观结构损伤与本构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石多奇,杨晓光,王延荣[4](2005)在《耦合蠕变损伤的Chaboche粘塑性本构方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 Chaboche粘塑性统一本构方程描述第叁阶段蠕变的能力 ,按照 Lemaitre有效应力的概念 ,采用 Kachanov损伤演化方程 ,推导了耦合各向同性损伤因子的 Chaboche粘塑性流动方程和硬化方程。当耦合损伤时 ,内变量演化方程形式不变 ,并不显含损伤因子 D。将之用于镍基高温合金 Udimet72 0 Li的蠕变描述 ,得到了该合金的蠕变损伤参数。通过对双轴试样的有限元计算 ,发现了 Kachanov损伤演化方程对单轴和多轴蠕变的预测并不协调。在损伤演化方程中引入多轴损伤因子得到了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的蠕变寿命结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石多奇,杨晓光[5](2004)在《时间硬化蠕变本构方程耦合损伤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时间硬化的蠕变方程,考虑各向同性蠕变损伤,采用应变等效原理,推导出时间硬化形式的多轴蠕变损伤方程,经过一维简化,提出了通过单轴蠕变实验确定材料参数的方法,并用来确定镍基高温合金Udimet720Li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和损伤参数。通过有限元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耦合损伤的多轴蠕变方程以及材料参数确定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李柏林,林建国,姚新[6](2003)在《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的优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蠕变损伤统一本构方程优化模型的特性,分析了传统的基于沿搜索方向进行迭代的优化方法失败的原因,指出了适合求解这类问题的优化方法应具有的性质。最后用进化规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求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得结论对同类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李柏林,林建国,姚新[7](2002)在《蠕变损伤统一本构方程的特性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单调性分析方法对蠕变损伤统一本构方程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本构方程的单调特性。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利用传统优化方法求解失败的原因 ,并用进化规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求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2年19期)

李永和,葛修润[8](1997)在《锚喷材料经时蠕变损伤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应力、湿度、温度和损伤诸函数的时间积分表示的自由能泛函出发,根据非平衡热力学定律,同时考虑了喷射混凝土老化效应及骨料因素,给出了锚喷材料损伤蠕变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养护时间及蠕变有效作用应力的定义,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1997年04期)

李永和[9](1997)在《锚喷材料蠕变损伤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应力,湿度、温度和损伤诸函数的时间积分表示的自由能泛函出发,根据非平衡热力学定律,给出了锚喷材料损伤蠕变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其养护时间及蠕变有效作用应力的定义,将喷射混凝土老化效应及骨料因素同时被考虑,实验表明理论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期刊1997-10-01)

樊建平,沈为,彭立华[10](1996)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蠕变损伤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应力、温度和损伤诸函数的时间积分表示的Gibbs自由能泛函出发,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导出了关于应变、熵和损伤的本构规律.针对玻璃纤维布/环氧材料,基于沿纤维方向的蠕变量可忽略不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的Gibbs自由能形式,得到了包含剪切屈服在内的Kachanov-Rabotnov型损伤本构方程.由此导出的蠕变方程可以完整地描述蠕变变形叁阶段.实验表明,当工作应力在极限应力的45%~60%范围内,理论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S2期)

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重载铁路路基长期承受列车重复荷载和静载的交互作用问题,首次采用细观力学和流变力学开展重载铁路路基疲劳-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研究,为我国重载铁路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重要依据。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重载铁路路基多层结构特性和流变特性,建立路基等效细观结构模型,并计算得到多层路基材料的有效粘弹性参数。(1)将单层路基材料视为基质固相(砂土和卵石)与孔隙气相组成的两相结构,建立单层路基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1].谢志刚,高增梁,杨建国,贺艳明,闾川阳.核电用SA533B1钢的非均匀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研究[J].压力容器.2018

[2].张杰,饶秋华.重载铁路路基疲劳-蠕变交互损伤本构方程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谢志刚,杨建国,贺艳明,高增梁.相变温度下(800℃)核电设备用A508-Ⅲ钢的蠕变损伤及本构方程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6

[4].石多奇,杨晓光,王延荣.耦合蠕变损伤的Chaboche粘塑性本构方程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05

[5].石多奇,杨晓光.时间硬化蠕变本构方程耦合损伤的应用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4

[6].李柏林,林建国,姚新.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的优化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3

[7].李柏林,林建国,姚新.蠕变损伤统一本构方程的特性分析及优化[J].中国机械工程.2002

[8].李永和,葛修润.锚喷材料经时蠕变损伤本构方程[J].岩土力学.1997

[9].李永和.锚喷材料蠕变损伤本构方程[C].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1997

[10].樊建平,沈为,彭立华.树脂基复合材料蠕变损伤本构方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

标签:;  ;  ;  ;  

蠕变损伤本构方程论文-谢志刚,高增梁,杨建国,贺艳明,闾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