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承载论文-崔广芹,张晓冬,许有俊,马晨光

竖向承载论文-崔广芹,张晓冬,许有俊,马晨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承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压浆AM桩,自平衡法,抗压极限承载力,承载性能

竖向承载论文文献综述

崔广芹,张晓冬,许有俊,马晨光[1](2019)在《后压浆AM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后压浆AM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变形性状,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扩底与否和不同压浆方式对AM桩的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的极限承载力比自平衡试验高约30%,通过扩底作用,后压浆AM桩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比后压浆等直径桩高约30%。通过压浆改善土体性质,使得AM桩可以充分发挥其承载性能,桩侧压浆桩、桩端压浆桩、复式压浆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分别为不压浆桩的1. 67、2、2. 17倍,相比不压浆AM桩而言,桩端压浆AM桩总端阻力占比提高幅度不明显,桩侧压浆AM桩总侧摩阻力占比提高约15%。(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何忠意,朱佩宁,齐昌广,郑金辉[2](2019)在《近海复杂场地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原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近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本文以某地区大型电厂灌注桩原体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滑动测微原理的新型钻孔数字测井系统技术,对成孔孔径、桩端沉降、桩身应力与应变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采用配备"多翼抽筒式"钻头和"十字型"凿岩钻头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调整泥浆浓度与锤击参数,可以防止局部扩孔,控制充盈系数;孔径采用桩身平均截面积进行归一化修正,并结合曲线拟合的方法回归处理应变曲线,解决了复杂软土地区成桩桩径不均匀的缺陷以及畸点影响,使得实测桩侧摩阻力、端阻力值更接近实际。通过分析试桩结果与勘察报告结果,发现两者相差较大,在桩侧单位摩阻力方面,勘察报告值/试验实测值在0.45~0.74之间,实测最大端阻力为8054kN,而勘察报告提供的极限值为6000kN,仅为试验值的74.4%,故实际应用中应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值,以充分发挥岩土体和桩的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11期)

陈俊杰,鲁志雄,黄梓良,魏陆顺[3](2019)在《RC错位柱结构体系节点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一种RC错位柱结构体系梁柱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RC错位柱结构体系梁柱节点承载性能与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节点薄弱位置为上柱与梁交界处受拉区混凝土、下柱斜撑与梁交界处受压区混凝土与下柱柱底受压区混凝土。错位柱节点承载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为错位量、梁高及加密区体积配箍率。错位量减少及梁高增大均可增强节点承载性能,其中,梁高较小时下柱柱底受压区混凝土先进入损伤;梁高较大时,下柱斜撑与梁交界处受压区混凝土先进入损伤。对于等效轴压比为0.50、0.57、0.60、0.64的错位柱结构,为保证其节点承载性能及延性,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少于0.7%、1.0%、1.5%、2.0%。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该类错位柱梁柱节点设计提出合理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常鸿飞,徐玮,左文康,刘帅鹏,夏军武[4](2019)在《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受压承载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IPT)的受压性能及承载机理,建立未加强及竖向插板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完成45组IPT节点的受压性能参数分析,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对节点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竖向插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提出插板的构造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竖向插板最高可提升方钢管节点受压承载力115.9%;竖向插板加强节点的控制破坏形态有3种,即主管上、下翼缘屈服破坏,主管腹板屈曲破坏以及二者共同控制破坏;支管-主管宽度比、主管高厚比和插板长度对IPT节点受压性能影响显着;竖向插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包括2个方面,即插板扩大了主管上翼缘的屈服范围以及将支管轴向压力传递到主管下翼缘并引起主管下翼缘屈服。此外,对插板加强节点的适用范围及插板尺寸构造提出了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刘晓峰,孔德志,姚福明,张凯[5](2019)在《含芯率对工字形砼芯复合水泥土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砼芯复合水泥土桩是在水泥土内插入钢筋混泥土桩而成的新型桩.结合开封市以预制管桩为基础的某工程实例,通过设计7种不同含芯率的复合桩,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含芯率下复合桩与原管桩桩顶最大沉降,极限承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芯率的增加,桩承载力增大,而含芯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单桩承载力的提高不再明显;在相同承载要求情况下,采用工字形砼复合水泥土桩可减少混泥土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蕾,李风丽,祁加海[6](2019)在《基于ABAQUS的带承台扩底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单直桩承台与单扩底桩承台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竖向荷载下桩基承台的沉降特性。通过计算得到竖向载荷作用下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曲线。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曲线,进而分析桩基承台竖向承载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汤炀,熊勇林,刘干斌,黄强,郑言东[7](2019)在《软土地基扩径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径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新型处理技术,它的存在使其承载性能优于传统桩基.本文通过在砂土中进行一系列尺寸相似比为10的扩径桩模型试验和PLAXIS 3D建模计算,研究扩径桩在抗压、抗拔条件下的承载性能与扩径体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持力层中,扩径体能显着提高等直径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1.76倍、抗拔极限承载力2.47倍,明显降低桩顶位移.扩径桩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在扩径段均发生显着突变,但扩径体两端存在侧阻弱化现象.在下压荷载下,扩径桩表现出多支点摩擦端承桩特性;在上拔荷载下,扩径段的侧摩阻力表现出强化效应.修正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参数取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适用于预估扩径桩的竖向承载力.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软土地基中良好持力层的桩型选择.(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磊,罗少锋,鲁洁[8](2019)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竖向承载灌注桩浸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开展了3根试桩在天然、先加载后浸水和预浸水3种工况下的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沉降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增大,某些深度处桩侧摩阻力在达到峰值后甚至减小.桩顶荷载传至桩底后桩端反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在本试验小试坑浸水及场地地层条件下,桩顶未施加荷载时桩侧未产生负摩阻力;桩顶维持4 000 kN荷载不变时桩周土体浸水湿陷,桩侧正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增大,但也未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桩周土体浸水软化,其所能提供的最大侧摩阻力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郑有明,戴鸿涛,刘献刚,张一凡,李永华[9](2019)在《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竖向承载受力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与直径500mm圆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进行对比,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横截面面积可以扩大至圆形截面面积的1.357倍,且施工贯入比较容易,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与圆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在同等桩身截面面积的情况下还可增大桩身侧面积,有利于增大摩擦力。对3根内切圆直径为500mm的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进行现场载荷试验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荷载-沉降曲线和桩端土体挤密影响范围。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桩端土体挤密范围取值的合理性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6期)

陈枝东,韩晓峰,张领帅,陆钊,陈锐[10](2019)在《不同成桩工艺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成桩工艺不同,桩基的承载机理和工作性状会有明显差异。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和全套管护壁钻孔灌注桩两种施工工艺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以及两种施工工艺对桩身轴力和桩侧阻力发挥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两种工艺导致的桩基承载力差异。结果表明:全套管全回转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泥浆护壁钻孔桩的1. 25倍,桩顶沉降前者比泥浆护壁钻孔桩减小了36%,全套管全回转桩的施工工艺相较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可以提供更高的桩基承载力。(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竖向承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近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本文以某地区大型电厂灌注桩原体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滑动测微原理的新型钻孔数字测井系统技术,对成孔孔径、桩端沉降、桩身应力与应变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采用配备"多翼抽筒式"钻头和"十字型"凿岩钻头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调整泥浆浓度与锤击参数,可以防止局部扩孔,控制充盈系数;孔径采用桩身平均截面积进行归一化修正,并结合曲线拟合的方法回归处理应变曲线,解决了复杂软土地区成桩桩径不均匀的缺陷以及畸点影响,使得实测桩侧摩阻力、端阻力值更接近实际。通过分析试桩结果与勘察报告结果,发现两者相差较大,在桩侧单位摩阻力方面,勘察报告值/试验实测值在0.45~0.74之间,实测最大端阻力为8054kN,而勘察报告提供的极限值为6000kN,仅为试验值的74.4%,故实际应用中应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值,以充分发挥岩土体和桩的承载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承载论文参考文献

[1].崔广芹,张晓冬,许有俊,马晨光.后压浆AM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9

[2].何忠意,朱佩宁,齐昌广,郑金辉.近海复杂场地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原位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9

[3].陈俊杰,鲁志雄,黄梓良,魏陆顺.RC错位柱结构体系节点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

[4].常鸿飞,徐玮,左文康,刘帅鹏,夏军武.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受压承载性能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刘晓峰,孔德志,姚福明,张凯.含芯率对工字形砼芯复合水泥土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蕾,李风丽,祁加海.基于ABAQUS的带承台扩底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7].汤炀,熊勇林,刘干斌,黄强,郑言东.软土地基扩径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8].张磊,罗少锋,鲁洁.湿陷性黄土场地竖向承载灌注桩浸水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郑有明,戴鸿涛,刘献刚,张一凡,李永华.异形截面全夯式扩底灌注桩竖向承载受力机理研究[J].建筑结构.2019

[10].陈枝东,韩晓峰,张领帅,陆钊,陈锐.不同成桩工艺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9

标签:;  ;  ;  ;  

竖向承载论文-崔广芹,张晓冬,许有俊,马晨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