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空调论文-陈垒

嵌入式空调论文-陈垒

导读:本文包含了嵌入式空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动车组,空调机组,噪声,减震降噪

嵌入式空调论文文献综述

陈垒[1](2019)在《高速动车组顶置嵌入式空调机组减震降噪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高速动车组顶置嵌入式空调机组的噪声来源,研究了噪声的传播途径,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施纪红[2](2018)在《嵌入式产品整机调试工艺——以空调智能控制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嵌入式产品的特点阐述了软硬件调试工作的内容和调试流程,并提出故障排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从而使嵌入式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周明[3](2018)在《嵌入式空调典型零部件减振降噪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空调是中央空调的主推机型之一,由于其自身结构和安装的特点,其噪声值普遍偏高,并常常伴随较高异声,用户投诉率偏高。经分析,嵌入式空调噪声是由多种声源共同产生,主要的噪声源有:一是离心风轮和风道结构的空气动力噪声,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等;二是结构振动噪声,主要是由于电机振动、风叶旋转产生噪声;叁是冷媒在蒸发器等管道内高速流动而产生的气流脉动噪声。作者针对嵌入式空调存在的问题,从噪声产生根源来分析,围绕嵌入式空调各个零部件的减振降噪的控制方案开展如下研究:(1)通过给电机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降低整机的振动位移量,调整水泵的减震橡胶结构,可以使得单开水泵时的噪声降低约9dB(A),同时还消除了异声。(2)蒸发器通过采用斜插工艺提高蒸发器分流均匀和性能指标。对冷媒节流产生的气流脉动噪声及异声,通过采用比较厚、大尺寸的减振阻尼胶,增加内侧粘贴毛毡的镀锌板盒子等方法,可以降低噪声0.5~3dB(A),并消除了异声。(3)通过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离心风轮,经过对比选择在使用相同电机情况下得到风量相近,但噪声可以降低1~3dB(A)的风轮。(4)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嵌入式空调的风道流场建立模型,模拟仿真优化风道,噪声可以有效降低3~7dB(A)。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制作样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噪声整体降低了5dB(A)以上,并且还有效消除了冷媒异声,达到了减振降噪的目的,也证明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对优化电机、水泵的固定方式,采用阻尼胶、吸音棉,对离心风轮和风道流场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优选较合适的离心风机、优化风道流等方案综合措施对消除振动、冷媒异声、降低整机噪声有显着的效果,为相似产品的结构优化和减振降噪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刘帅[4](2017)在《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控制器设计及嵌入式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恒温恒湿空调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还是高档住宅中都得了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复杂,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存在着很强的耦合,以及对恒温恒湿空调空气调节能力的高标准要求,都给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控制器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实现恒温恒湿空调对送风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调节和最大程度降低恒温恒湿空调能耗,本论文中针对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设计了控制方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来控制送风温度和湿度。然后利用Simulink软件模拟了恒温恒湿空调的表冷器、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以及风阀等设备,对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了设计模糊PID控制器的效果。同时,为了使仿真环境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仿真的过程中选取了沈阳地区2015年9月1日室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值作为新风状态数据。恒温恒湿空调设计为一次回风,采用可变的新风和回风混合比例,在满足送风设计品质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恒温恒湿空调耗能。此外,在实现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Simulink仿真的基础上,实现了硬件在环仿真。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了串口电路实现嵌入式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设计了显示电路,利用LCD屏作为人机界面。通过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结果分析,都表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能够对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实现有效控制,对空调的送风温度和湿度实现了高精度的调节,节约了能源。(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5)

刘芮辰[5](2017)在《基于嵌入式的VRV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VRV中央空调系统在中小型商业建筑和别墅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舒适性高、可控性好等优点;各房间装置可以独立调节,能够准确满足不同房间对于热量负荷的要求。由于室内环境不同,室内空调末端装置对制冷剂的需求也不同,合理分配制冷剂流量对空调末端装置以及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有很大影响。目前环境形势恶劣,空调的节能设计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室内温度调节的不确定性,为了达到室内温度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本设计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介绍了VRV空调的工作方式,分析了VRV空调末端蒸发器的热交换原理。发现室内温度控制中存在非线性、滞后性和耦合性。室内末端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和风机实现冷媒流量控制和热量交换控制。模糊控制方法动态控制效果好,但稳态控制精确度较差,使用模糊控制方法应用在末端空调装置启动控制中。在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切换到PID控制。由于PID初始参数值无法根据室内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为此引入遗传优化方法,对PID参数值进行优化估计,使室内温度控制更加精确,避免发生动荡。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接下来在此基础上使用嵌入式技术进行VRV末端控制器开发。选择STM32处理器作为末端控制器主控芯片,使用uCOSII操作系统作为控制器运行平台,使用LCD触摸屏设定温度和显示温度。在嵌入式末端控制器上使用上一节设计的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器串口与计算机软件仿真模型进行通信,验证控制器温度控制效果,证明了控制器可以按照用户需要控制室内温度,并提高了温度调节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4)

陈学彬,蔡序杰,赵旖旎,彭杰林,张敏[6](2016)在《基于Fluent的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数值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uent的二次程序开发功能,本文通过向动量方程中添加动量源项来模拟换热器所在的类多孔介质区域,利用叁维RNG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嵌入式空调室内机进行了数值流场仿真。根据出风口截面的数值流场的分析结果,本文指出该款嵌入式空调室内机中的其中两个出风口存在大面积速度小值的不均匀分布情况,这将影响室内机的出风能力。而后通过整体流场分析指出,这两个出风口存在严重气流短路现象,这将进一步削弱该室内机的制冷/制热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2-09)

吴斌,乐贵高,周驰[7](2016)在《基于ARM机房空调嵌入式监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准确监测和控制机房的温湿度,以保证通信机房内计算机的高效运行。设计了ARM架构的机房空调监控系统。利用叁星的Exynos4412处理器,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和对加湿器控制,能够实现对机房温湿度控制,同时,利用以太网实现远程监控,利用Wi-Fi以及无线广域网技术实现无线监控。采用基于Linux的安卓系统,建立良好用户界面,优化人机交互环境。系统的实现能够提供可靠的机房温湿度控制。(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3期)

王志超[8](2016)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VAV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VAV(Variable Air Volume,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主要通过末端装置调节室内温度,末端装置是中央空调系统热交换的最后环节,更是系统中最能体现控制和节能效果的重要装置之一。目前,VAV空调系统末端控制器大多采用资源少、功能单一的单片机作微控制器,导致控制器功能少;常采用单一、有线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的采集方式,这种方式布线繁杂且不够灵活美观;仅将一些简单的控制策略应用在末端控制器中,末端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较差;对于如何改善环境监控的便捷性尚未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VAV系统末端控制器,改善房间环境信息的采集方式和监控方式,以及智能控制策略在末端控制器中的应用这叁方面内容。本文阐述了VAV空调系统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VAV空调控制系统与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VAV系统末端控制器。在硬件系统方面,控制器主要采用ARM9微处理器S3C2440为核心的嵌入式开发板,以CC2430微控制器为主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套件,并设计了D/A硬件电路并制PCB板。在软件系统方面,控制器选用Linux 2.6.30操作系统以及专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TinyOS操作系统,并利用嵌入式系统的多任务管理机制实现多线程编程,先后完成了内核的裁剪与移植、根文件系统的制作与移植、D/A驱动程序设计和Qt/E应用程序设计;此外,基于TCP/IP网络协议,采用Java语言设计手机App,并用Qt语言开发了嵌入式网络服务器功能。本文最终实现了:(1)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VAV空调末端控制器,控制效率更高;(2)实时、无线采集空调房间内多点温湿度,温湿度采集更准确、便捷;(3)将模糊PID控制策略移植到嵌入式末端控制器中,控制效果更佳;(4)Wi-Fi网络下能通过手机App无线查看当前房间内实时温湿度信息,快捷设定房间温度,监控便捷,人机交互界面友好。通过实际测试得到如下结论:所设计的末端装置控制器无线数据采集准确,能够准确表征房间的环境参数;对于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及负载突变等实际常出现的特性,控制器超调量小,稳态精度高,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通过手机App无线监控房间温度。该基于嵌入式系统的VAV空调末端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场、剧院、体育馆等场所。(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6-02-29)

袁雄兵[9](2015)在《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城轨车辆空调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前我国的几大城轨空调生产商来看,其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基本上都是PLC技术以及紧扣的AMR和DSP等。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进入了开放性的市场发展阶段,乘客对于乘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众所周知,控制器的进口价格是非常高昂的,况且存在一些技术封锁、后期系统升级和现场调试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发属于我国自己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势在必行。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城轨车辆空调控制器,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15年10期)

朱兰[10](2015)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车载自动空调控制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车载自动空调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该模型基于开源的Linux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搭建了车载自动空调控制平台。在该平台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的实现车载空调的自动控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27期)

嵌入式空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嵌入式产品的特点阐述了软硬件调试工作的内容和调试流程,并提出故障排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从而使嵌入式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嵌入式空调论文参考文献

[1].陈垒.高速动车组顶置嵌入式空调机组减震降噪方法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

[2].施纪红.嵌入式产品整机调试工艺——以空调智能控制系统为例[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3].周明.嵌入式空调典型零部件减振降噪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刘帅.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处理装置控制器设计及嵌入式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7

[5].刘芮辰.基于嵌入式的VRV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7

[6].陈学彬,蔡序杰,赵旖旎,彭杰林,张敏.基于Fluent的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数值流场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

[7].吴斌,乐贵高,周驰.基于ARM机房空调嵌入式监控系统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

[8].王志超.基于嵌入式系统的VAV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6

[9].袁雄兵.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城轨车辆空调控制器[J].信息化建设.2015

[10].朱兰.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车载自动空调控制模型设计[J].科技资讯.2015

标签:;  ;  ;  ;  

嵌入式空调论文-陈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