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冼少华,陈伟钢,黄掌欣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冼少华,陈伟钢,黄掌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f2因子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文献综述

冼少华,陈伟钢,黄掌欣[1](2016)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并对比自研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与原研药的体外释放情况。方法测定自研药与原研药在p H 1.2、p H 4.0、p H 5.2、p H 6.8及水5种介质中的释放度,采用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不同p H介质条件下两种制剂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两制剂在p H 1.2、p H 4.0、p H 5.2、p H 6.8及水介质中的f~2因子分别为88.3,60.2,84.9,65.7,70.0,均大于50。结论自研药与原研药体外释放行为一致。(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6年06期)

付伟,任秀华,陈倩,雷永芳,张冬林[2](2016)在《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多剂量早晚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300 mg,每日2次,连续6 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曲美布汀和N-去甲基曲美布汀浓度,用DAS2.1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曲美布汀Cmax分别为(35.668?22.196),(33.022?16.077)ng·m L?1,tmax分别为(3.154?1.875),(0.365?9.946)h,t1/2分别为(20.793?13.305),(16.989?4.707)h,AUCss分别为(252.075?150.358),(224.106?95.405)ng·h·m L?1;血浆N-去甲基曲美布汀Cmax分别为(1 571.809?823.169),(1 623.535?536.813)ng·m L?1,tmax分别为(?0.250?11.259),(2.481?1.237)h,t1/2分别为(9.796?2.450),(9.220?2.009)h,AUCss分别为(11 254.863?5 746.620),(10 911.059?4 111.751)ng·h·m 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6年04期)

付伟,任秀华,陈倩,雷永芳,张冬林[3](2015)在《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多剂量早晚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300 mg,每日2次,连续6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曲美布汀和N-去甲基曲美布汀浓度,用DAS2.1药动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曲美布汀C_(max)分别为35.668±22.196ng·ml~(-1)和33.022±16.077ng·ml~(-1),t_(max)分别为3.154±1.875h和0.365±9.946 h,t1/2分别为20.793±13.305 h和16.989±4.707 h,AUC_(ss)分别为252.075±150.358 ng·h·ml~(-1)和224.106±95.405 ng·h·ml~(-1);血浆N-去甲基曲美布汀C_(max)分别为1571.809±823.169 ng·ml~(-1)和1623.535±536.813 ng·ml~(-1),t_(max)分别为-0.250±11.259 h和2.481±1.237h,t_(1/2)分别为9.796±2.450 h和9.220±2.009 h,AUC_(ss)分别为11254.863±5746.620 ng·h·ml~(-1)和10911.059±4111.751 ng·h·m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医院药学(药学监护)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7-31)

喻霜,郭艳[4](2015)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用药特点,并进一步总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安全性以及耐受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案与依据。方法将130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以1∶1比例分成2组各65例,观察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1片/次,2次/d;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片/次,3次/d。观察评估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FD患者的症状,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呼吸、血压、脉搏,并行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便隐血试验、肝功能与肾功能的检查,同时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症状评分以及疗效评价。结果 2组FD症状均有一定改善,2组症状积分评估均显示有所下降,但观察组FD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的体温、心率以及呼吸情况等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中仅1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现象,而余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缓解其症状,近期疗效较为稳定,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对临床用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徐璐,王永禄,韩杰,王栋,叶雯[5](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处方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处方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对释放度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HPMC K4M和HPMC K100-LV的比例、酒石酸的用量、粘合剂PVP-K30的浓度,以释放度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处方的用量。结果筛选得到优化的处方及工艺为:骨架材料HPMC K4M和HPMC K100-LV的比例为6∶10、酒石酸的用量为22%、PVP-K30的浓度为15%,其体外释药行为较理想。结论筛选所得的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处方工艺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王雪,郭岩[6](2012)在《简述HPLC法检测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身体症状的逐渐增多和各种感染性病例逐渐的加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医院和医疗的过程中。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是一种由不同于胆碱能药物和抗多巴胺药物类型的胃剂药品综合组成的。随着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使用的逐步广泛,对其药效的测量也在逐步的增大。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针对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物质的测量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行阐述,总结其测量的方法,以便以后测量过程中的渐变、快速和准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24期)

魏春燕,王延松,梁艳芳[7](2012)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方法,以考察其质量。方法:以0.1 mol.L-1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介质量为900 ml,转速为50 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26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在4.78~42.9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0.62%;3批样品在2,4,8 h的平均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4.8%,55.5%,8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2年08期)

李启彬,张丹[8](2012)在《HPLC法测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建立一种测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4)(40∶60,V∶V);流速:0.8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缓释片中的辅料对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测定无干扰,有关物质与主药的分离度良好且符合要求。马来酸曲美布汀在2~4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曲美布汀的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22345c+1408,r=0.9997;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2%;平均回收率均在98.5%~101.5%之间。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准确度、精密度、重现性等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可用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21期)

胡泽开,付爱萍,蒋国祥,李观峰,胡静[9](2011)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杂质3,4,5-叁甲氧基苯甲酸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中杂质3,4,5-叁甲氧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高氯酸缓冲液(取高氯酸0.85 mL,加水至1 000 mL,用0.1%醋酸胺溶液约1 000 mL调pH至3.75±0.05,取此溶液1 000 mL,加戊烷磺酸钠1.54 g,振摇使溶解)-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7 nm,进样量10μL。结果 3批样品中3,4,5-叁甲氧基苯甲酸杂质的含量均未超过0.1%,其质量浓度在0.099~19.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0.2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中杂质3,4,5-叁甲氧基苯甲酸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回收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1年12期)

秦玉花,王睿,赵红卫,柴栋,翟保平[10](2010)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300 mg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后按试验方案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药300 mg后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0±0.9)h,Cmax(545.0±232.9)μg/L,AUC0-t(2 987±1 185)μg.h/L,AUC0-∞(3 053±1 209)μg.h/L,t1/2(3.6±1.1)h,Vd(589.6±234.8)L,CL(121±68)L/h。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吸收明显滞后于普通片,显示出缓释特征,但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其他剂型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多剂量早晚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300 mg,每日2次,连续6 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曲美布汀和N-去甲基曲美布汀浓度,用DAS2.1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曲美布汀Cmax分别为(35.668?22.196),(33.022?16.077)ng·m L?1,tmax分别为(3.154?1.875),(0.365?9.946)h,t1/2分别为(20.793?13.305),(16.989?4.707)h,AUCss分别为(252.075?150.358),(224.106?95.405)ng·h·m L?1;血浆N-去甲基曲美布汀Cmax分别为(1 571.809?823.169),(1 623.535?536.813)ng·m L?1,tmax分别为(?0.250?11.259),(2.481?1.237)h,t1/2分别为(9.796?2.450),(9.220?2.009)h,AUCss分别为(11 254.863?5 746.620),(10 911.059?4 111.751)ng·h·m 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参考文献

[1].冼少华,陈伟钢,黄掌欣.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研制[J].海峡药学.2016

[2].付伟,任秀华,陈倩,雷永芳,张冬林.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

[3].付伟,任秀华,陈倩,雷永芳,张冬林.多剂量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C].2015年全国医院药学(药学监护)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4].喻霜,郭艳.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5].徐璐,王永禄,韩杰,王栋,叶雯.响应面法优化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处方工艺[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6].王雪,郭岩.简述HPLC法检测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含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7].魏春燕,王延松,梁艳芳.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考察[J].中国药师.2012

[8].李启彬,张丹.HPLC法测定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

[9].胡泽开,付爱萍,蒋国祥,李观峰,胡静.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杂质3,4,5-叁甲氧基苯甲酸的检测[J].中国药业.2011

[10].秦玉花,王睿,赵红卫,柴栋,翟保平.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

标签:;  ;  ;  ;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论文-冼少华,陈伟钢,黄掌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