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张立楠

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张立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者压力感知,应对策略,扎根理论

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楠[1](2018)在《旅游者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日常琐事、角色约束、长期生活问题、生活转变与危机都是压力的来源[1]。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体验到一些负面感受(如拥挤、游客不当行为、安全问题等),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冲突[2],这些不仅会降低其旅游体验的品质,同时也会对旅游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从已有文献中发现,关于旅游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尚未有专门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感知到哪些压力,采用了哪些应对策略,压力源和应对策略之间又有何关系等等,目前这些问题都未得到充分的探讨。而在旅游情境下,旅游者离开常住地,摆脱熟悉的日常生活,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新环境,将会更集中且强烈地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拟将压力和应对研究具体到旅游情境中,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知到的压力及其采取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以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为例,通过将通过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分析来探索游客在休闲旅游情景中所感知到的压力和使用的压力应对策略,分别构建起结构维度。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定量分析检验其定性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婚姻状况的旅游者在压力感知和应对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的区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感知到旅游服务供应商、旅游者、旅游者同伴、旅游地环境这四个方面的压力,并且采取了交流分享、改变计划、自我调节、信息获取和情绪管理这五种应对策略。该研究结果对旅游服务供应商和旅游地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合理规划和发展和旅游相关设备设施建设,以促进游客旅游体验的改善和幸福感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4-18)

程相叶[2](2016)在《基于剧场模型的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设计研究——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剧场模型的研究基础上,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做为成功案例,从影响舞台体验的物态因素和意态因素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其景观体验、民俗表演体验、服务体验和设施体验的设计。在所有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其注重舞台、演员、道具的有机结合,既为游客带来了快乐的游园经历,主题公园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论文的研究结果给国内其他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在体验经济时代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来源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黎汉鑫[3](2015)在《旅游景区演艺节目灯光效果图——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演艺节目灯光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是中国第一个主题旅游景区,首批5A级旅游单位,20多年来传承中国文化,欣赏民族风情是,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本人笔者从景区大型活动及日常出节目中挑选出代表性的灯光效果图。,提供与大家分享,请指教。(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06期)

岳明[4](2014)在《锦绣中华·民俗村:民族团结事业的排头兵》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纵览五千年文化,荟萃八万里风情”——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是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两家着名的主题公园。它们坐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风光秀丽的华侨城旅游景区。两大主题公园荟萃着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4-03-14)

吴亚琴,吴池业[5](2012)在《景区旅游演艺游客感知和游后行为关系研究——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案例实际得出景区旅游演艺旅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关系的构成要素,构建关系测评模型。其次,基于锦绣中华民俗村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进而达到验证模型的目的。最后,基于游客感知的综合分析,得出锦绣中华民俗村景区演艺的劣势与优势,提出经营建议。(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 (ICPESM 2012 V10)》期刊2012-12-30)

陈研妍[6](2009)在《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头,其中民俗主题公园已构成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民俗主题公园具有模型民俗文化和飞地型的特点,是民俗旅游演绎民俗的理想研究模型。本文的研究以对锦绣中华民俗村的田野作业所得为第一手资料。现代旅游在20世纪才介入民俗和旅游之间,我国目前的民俗旅游开发过程很少考虑民俗承载者的因素。民俗的自身特征使其天然就是现代旅游资源,并且民俗的特征引发了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作为商业活动的现代旅游把民俗从传统和生活中抽离出来,重构“演绎民俗”。旅游情境中展示给旅游者的民俗内容并非生活民俗,而是演绎民俗。旅游演绎民俗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以及当地人的各种民俗主义目的,有意识地展演给旅游者经过一定处理的民俗内容。演绎民俗具有表演性和标志性。演绎民俗的表演是策略性的,它的内容由游客需求与反馈和东道主的民俗主义与经济目的等多方面决定。表演的演绎民俗可能比绝对的真实民俗更为令游客满意。成功的演绎民俗的表演必须是以真实民俗为根的。基于民俗旅游区域的展示功能和时空界限,其建设就好比民俗志的书写,标志性是旅游从业者的书写方式。民俗标志物要能够体现一个族群的民俗文化整体面貌、集体性格。在旅游语境中,民俗标志物又要契合旅游者心目中的权威性民俗标志印象。民俗旅游情境中,展示给游客的民俗内容不是绝对真实的纯种民俗,而是一种浪漫的真实、权威的真实、舞台的真实、民俗主义的策略性表演、如民俗志所能做的部分真实。即使是零加工的民俗旅游区域也只能做到部分的真实。尽管如此,旅游演绎民俗仍有一定的积极的民俗文化效应,体现在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民俗旅游这种被普遍担忧的民俗商品化,是地方民俗文化取得世界性的文化平等地位的一个途径。本文由叁章正文和绪论、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组成,共7.1万字。(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蔡良焕,杨洋,成雯[7](2007)在《深圳湾畔叁大旅游狂欢活动悉数登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蔡良焕通讯员杨洋成雯)鹏城之夏激情四溢。继欢乐谷玛雅狂欢节之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泼水节、世界之窗国际啤酒节昨日相继拉开序幕,至此,覆盖整个暑假的深圳湾畔叁大旅游狂欢活动全部登场,华侨城再次成为市民和游客尽情娱乐的不夜天。中国奥委会副主(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07-07-08)

郝丽萍[8](2006)在《中国首座主题公园变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昨日上午,在锦绣中华与民俗村相接的一片绿地上,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忠在一块刻着“印象中国”的奠基石前,挖下了第一锹土。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民俗村,在跨越17年发展历程后,再次动土首次“变身”。这座汇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06-03-12)

徐伟巍[9](2003)在《“新民谣泼水节”登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徐伟巍)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2003年泼水节活动,作为暑期的重头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将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变。新项目———《版纳叁色》将实景展现出雨林、幽谷、清泉、溪径、竹海、蕉林的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倾情再现泼水节全新场景;而傣家少女、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3/07/18)

李海瑞,王兴斌[10](1995)在《深圳叁景区成功的奥秘──“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的考察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叁景区成功的奥秘──“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的考察报告李海瑞,王兴斌中国旅游协会咨询中心ASecrettoSuccess──AnInvestigationReportonShenzhen's"SplendidChina","Ch...(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1995年05期)

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在剧场模型的研究基础上,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做为成功案例,从影响舞台体验的物态因素和意态因素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其景观体验、民俗表演体验、服务体验和设施体验的设计。在所有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其注重舞台、演员、道具的有机结合,既为游客带来了快乐的游园经历,主题公园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论文的研究结果给国内其他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在体验经济时代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楠.旅游者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8

[2].程相叶.基于剧场模型的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设计研究——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

[3].黎汉鑫.旅游景区演艺节目灯光效果图——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演艺节目灯光效果[J].中外企业家.2015

[4].岳明.锦绣中华·民俗村:民族团结事业的排头兵[N].中国民族报.2014

[5].吴亚琴,吴池业.景区旅游演艺游客感知和游后行为关系研究——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C].Proceedingsof2012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hysicalEducationandSocietyManagement(ICPESM2012V10).2012

[6].陈研妍.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D].青海师范大学.2009

[7].蔡良焕,杨洋,成雯.深圳湾畔叁大旅游狂欢活动悉数登场[N].深圳特区报.2007

[8].郝丽萍.中国首座主题公园变身[N].深圳商报.2006

[9].徐伟巍.“新民谣泼水节”登场[N].中国旅游报.2003

[10].李海瑞,王兴斌.深圳叁景区成功的奥秘──“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的考察报告[J].旅游学刊.1995

标签:;  ;  ;  

锦绣中华民俗村论文-张立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