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童期论文-李恩惠

短童期论文-李恩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童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细胞融合,短童期,遗传鉴定

短童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恩惠[1](2017)在《短童期资源山金柑与早实枳、早花柠檬体细胞杂交及再生植株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在我国园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优质丰产是柑橘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较长的童期是柑橘育种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创制短童期的新种质一直是柑橘育种的重要目标。细胞融合能实现远缘杂交,而通过将短童期资源的原生质体与其他栽培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有望缩短育种年限。基于这一思路,本研究以短童期的山金柑为愈伤亲本、早实枳和早花柠檬为叶肉亲本进行细胞融合,旨在获得短童期的新种质,为柑橘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山金柑(愈伤亲本)+早花柠檬(叶肉亲本)融合组合:最终移栽成活18株再生植株,来自13个不同的融合事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结果显示,其中12株再生植株(来自不同融合事件)为二倍体,1株为六倍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来源鉴定,结果显示:该组合获得的12棵二倍体再生植株(来自不同融合事件)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均来自叶肉亲本早花柠檬,同时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出现非亲本条带;线粒体基因组均来自愈伤亲本山金柑,由此得出结论:这12棵二倍体再生植株植株均为胞质杂种,而六倍体再生植株的遗传来源有待进一步鉴定。2.山金柑(愈伤亲本)+早实枳(叶肉亲本)融合组合:采用经过改良的酶液酶解分离早实枳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及植株再生的方法仍采用本实验室常用方法。该组合进行多次融合实验,最终都仅得到再生愈伤。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再生愈伤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混合愈伤。山金柑与早实枳细胞融合未能成功再生胚状体和植株可能是因为两融合亲本亲缘关系太远,融合细胞不易再生。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最终得到一批二倍体胞质杂种和六倍体再生植株。这些植株将有潜力成为柑橘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宝贵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彭爱红,曹立,许兰珍,邹修平,雷天刚[2](2014)在《短童期柑桔资源“早花枳”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花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自田间发现的一个短童期资源,播种1年后即可开花结果,是验证柑桔类果树基因功能的模式植物。以早花枳上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研究早花枳在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过程中,细胞分裂素(6-BA)浓度和卡那霉素(Km)筛选压对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和GFP表达率的影响,以及成苗方式对不定芽成苗率的影响,建立了早花枳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和筛选培养基中加入6-BA 1.5mg/L,筛选培养时以Km 100mg/L作为筛选压,可获得138%的再生频率和32.5%的GFP表达率;早花枳在含有NAA 0.5~2.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能力都较差,以酸桔为砧木进行试管内茎尖嫁接可获得98%的不定芽成苗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4年03期)

刘世丹,叶妙她,邱金淡[3](2013)在《荔枝的特短童期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自然授粉的55623株荔枝母本后代发现具有2年特短童期的成花实生后代有41株,所在概率约是占实生总群体的0.073%。如果通过母本选择,那么具有2年特短童期的后代产生概率就能提升约11倍,在众多荔枝母本中,经过研究发现,水东品种是非常理想的育种材料,产生2年特短童期的概率将会极大提升。(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陈洁珍,欧良喜,蔡长河,王丽敏,向旭[4](2012)在《荔枝特短童期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37 082株多母本的荔枝自然授粉后代,发现了2年特短童期的成花实生后代27株,2年童期单株约占实生总群体的0.07%;有成花后代的母本8份,通过母本选择,2年童期单株的比率提高到0.85%,育种效率可以提高11倍以上。研究发现荔枝品种水东是荔枝特短童期的理想育种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2年03期)

短童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花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自田间发现的一个短童期资源,播种1年后即可开花结果,是验证柑桔类果树基因功能的模式植物。以早花枳上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研究早花枳在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过程中,细胞分裂素(6-BA)浓度和卡那霉素(Km)筛选压对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和GFP表达率的影响,以及成苗方式对不定芽成苗率的影响,建立了早花枳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和筛选培养基中加入6-BA 1.5mg/L,筛选培养时以Km 100mg/L作为筛选压,可获得138%的再生频率和32.5%的GFP表达率;早花枳在含有NAA 0.5~2.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能力都较差,以酸桔为砧木进行试管内茎尖嫁接可获得98%的不定芽成苗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童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恩惠.短童期资源山金柑与早实枳、早花柠檬体细胞杂交及再生植株的分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7

[2].彭爱红,曹立,许兰珍,邹修平,雷天刚.短童期柑桔资源“早花枳”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J].中国南方果树.2014

[3].刘世丹,叶妙她,邱金淡.荔枝的特短童期的遗传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

[4].陈洁珍,欧良喜,蔡长河,王丽敏,向旭.荔枝特短童期的遗传分析[J].中国果树.2012

标签:;  ;  ;  ;  

短童期论文-李恩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