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陈莎莎

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陈莎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报道框架,“一带一路”,内容分析,文本分析

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文献综述

陈莎莎[1](2017)在《英美财经媒体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报道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关注的是《金融时报》亚洲版和《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闻报道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金融时报》亚洲版和《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从2015年3月28日至2016年3月28日一年时间中,对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考察两者在涉及“一带一路”战略报道上的新闻报道框架。借此分析两份西方世界主流报纸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报道特点,并进而引申理解外媒对涉华议题的新闻报道特点,并引申分析这样的新闻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获得对新闻报道框架的一般性认识。本研究发现,《金融时报》亚洲版和《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报道“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闻事件时,是有其选择的“框架”的,总体而言,《金融时报》因为是英国主流财经媒体,多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整体发展,而《华尔街日报》在一般人眼中,更应该是一个专业的财经新闻媒体,但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闻报道事件的选择上,却多偏向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报道。尽管两份报纸的上述特征体现地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两份报纸对新闻事件的不同“框取”值得注意。本研究还发现,这两份报纸在提及“一带一路”战略时,更多地在于描述该战略对于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及国际秩序的影响,认为该战略一方面是在国内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向外转移剩余产能以及加大对外投资以服务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寻求更高地位,扩大影响力的举措。同时,民族问题如新疆骚乱也被纳入相关报道之中。(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4)

[2](2016)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3日报道,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周一公布的报告称,中国经济发展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目前正接近于相对平静时期美国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根据报告,在非压力时期,中国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已经上升至接近于美国的影响力水平,虽然在压力时期美国对亚洲金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金融》期刊2016年09期)

刘沫潇[3](2015)在《中外主流英文报纸对外财经新闻报道比较——以《中国日报·美国版》与《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次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2012年7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首次降息调控,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日报·美国版》与《亚洲华尔街日报》均依托于本国业已成熟的主流传媒品牌,承担对外报道(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26期)

朱凌青[4](2014)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题报道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加快了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这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谋求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2年的一次收购案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那就是:2012年7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以151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收购案,自然格外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本文选取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分别是《亚洲华尔街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来加以分析,通过选取两家媒体在2012年7月23日至2013年2月27这220天的时间里所有有关该事件的报道,然后通过文本分析,个案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和框架理论出发,观察国内外媒体对此并购案的不同态度,以分析国内外媒体对于事关本国利益的重大问题的立场及类似跨国大型并购案有无议程设置和明显的倾向性态度,以及如何才能保持客观、中立和公正。此外,单纯的比较仍需经验性的总结,在对比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两者差异的成因,并将报道与复杂的社会关系相勾连,探讨社会形态、经济发展、商业利益等元素对报道框架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两家媒体的报道分析得出,不管采用何种写作体裁和方式,两者都通过一定的呈现方式,引用相关消息来源,来表达隐含意见,从而达到为各自国家利益服务的目的,在这一点两者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默契。可以说,各自国家的官方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代表了媒体的态度,但是总体上两家媒体还是引用了大量的客观信息,都保持谨慎、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10)

王灿发,马寅桂[5](2014)在《中美主流媒体对十八届叁中全会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以《人民日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叁中全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北京。以框架理论视阈为视角,从报道篇幅、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关键词、消息来源等框架列表来比较《人民日报》与《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异同,并分析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中,中美政治倾向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4年01期)

文雯[6](2013)在《中美预测性经济报道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虽然已经五年过去了,然而危机仍在继续影响着全球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现状和发展常常见诸各大电视、平面及网络媒体新闻中,可见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简称GDP)。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我国会在每年4月、7月、10月公布上一季度的GDP数据,第四季度数据则会在第二年1月公布。国内媒体对于GDP的报道中,不仅会分析这个数据背后的原因。通常会进一步探讨下一季度GDP数据的预测,因此,我选取GDP数据作为预测性经济报道的切入点,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报道的预测情况,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中国媒体的预测性经济报道水平做出评估。为了更完整地分析全年的预测情况,我选取了中国与美国代表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2012年全年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12年与GDP相关的报道共计979篇,《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2012年与GDP相关的报道共计813篇,在浏览全年GDP文章之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其中预测性报道的特点和现状,并选取具有精确预测数据的文章作为与实际GDP数据进行评估的研究对象,最终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2-01)

文建[7](2012)在《华尔街日报:借力网站“重返亚洲”》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8日,华尔街日报在韩国隆重推出韩语网站。加上此前已经创办的中文网、印度(英文)网、日文网和将于近期推出的印尼语网站,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已经全面覆盖了亚洲主要国家,在亚洲的语言种类增加到4种。这是西方传统媒体在金融危机和新媒体双重冲击之下难得见到的一个亮点。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西方传统媒体,听得最多的消息不是削减预算、裁减员工,就是停印纸版、新媒体转型。借助小语种网站实现本地化,似乎为华尔街日报这样(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2年21期)

岳思佳[8](2012)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的版面变革——以2006-2009年该报的版面变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9年11月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发生的变革为分水岭,对比变革前后报纸的整体格局、头版二版变化,以探索其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其变化和趋势背后的理念。总的说来,2009年11月前的变化内含一种趋势,而11月的变革是这种趋势的延伸。通观2006——2009年的《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可以发现默多克经营管理的理念实际上正逐渐把报纸变成了一个陌生的模样,这种做法是迫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美国报业日益萧条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局面带来的压力。(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2年07期)

王娟娟[9](2012)在《中美媒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汇率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将影响今后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小步升值已成常态人民币升值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悄然改变生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与相关外币相比,人民币更值钱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越来越深刻改变着大众生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本研究欲综合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着重以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大战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中美两国媒体对汇率大战报道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媒体和美国媒体在报道同样的经济事件中形成的议程设置的进行对比分析总而言之,本文的选题意义在于将对2010一月到六月中国媒体与中美媒体对人民币汇率的报道作内容分析,来观察中美媒体对2010年一月到六月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不同态度,以分析中美媒体对于事关本国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有意无意的议程设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俞文洁[10](2008)在《《亚洲华尔街日报》涉华财经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中国财经资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信息需求不仅仅是国内的,更是全球性的。中国国内的新兴财经媒体经历了从杂志到周报到日报的跨越式的发展,国际财经媒体巨头更是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纷纷建立驻华办事处,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动态。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对外传播媒体既面临挑战,也面对着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做好对外财经报道,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财经新闻的需求,提高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传播效果,塑造中国良好的经济大国形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领域。要做好对外财经报道,离不开对优秀国际财经媒体的学习和借鉴。本文选取《亚洲华尔街日报》为研究范本,收集2007年6月至7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共290篇对华报道,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实证研究,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华财经报道议题设置、报道特点和叙事结构这叁个方面,揭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能源环境、股市证券、金融投资等是国外财经媒体的主要议题,中性报道、总体客观的财经新闻占了大部分比例,并且对华尔街日报体和头版深度新闻报道做叙事研究,分析其叙事框架、叙事元素、叙事顺序等,从而勾勒出其常用的叙事结构。本文最后对提升对外财经报道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包括参照外媒对华报道议题,了解外国受众需求;报道全面客观,含蓄表达观点;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平衡报道专业化和大众化;关注小人物命运,体现人文关怀;锤炼英文表达,报道力求生动形象。希望对改善我国对外传播、尤其是财经报道质量,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影响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06-30)

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3日报道,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周一公布的报告称,中国经济发展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目前正接近于相对平静时期美国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根据报告,在非压力时期,中国对亚洲股市的影响力已经上升至接近于美国的影响力水平,虽然在压力时期美国对亚洲金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参考文献

[1].陈莎莎.英美财经媒体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报道框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J].黑龙江金融.2016

[3].刘沫潇.中外主流英文报纸对外财经新闻报道比较——以《中国日报·美国版》与《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J].青年.2015

[4].朱凌青.《亚洲华尔街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题报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4

[5].王灿发,马寅桂.中美主流媒体对十八届叁中全会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以《人民日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4

[6].文雯.中美预测性经济报道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文建.华尔街日报:借力网站“重返亚洲”[J].中国报业.2012

[8].岳思佳.《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的版面变革——以2006-2009年该报的版面变化为例[J].新闻世界.2012

[9].王娟娟.中美媒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0].俞文洁.《亚洲华尔街日报》涉华财经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标签:;  ;  ;  ;  

亚洲华尔街日报论文-陈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