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是史论文吗

陈情表是史论文吗

问:陈情表是议论文吗
  1. 答:陈情表是议论文。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吵晌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创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
    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悄迹,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启碰并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问:陈情表属于杂记文吗
  1. 答:《陈情表》不属于杂记文。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李密从自己幼年的不芦耐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表的作用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陪灶春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辩激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问:中国文学史两篇表是那两篇
  1. 答:中国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两篇表奏分别是《出师表》和《陈情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和激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而《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作者在表奏中陈述了对晋武帝的忠诚,又流露出对祖母的孝顺,以至让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提出了解明棚掘决忠激核孝不能两全的方案,即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这篇表奏既有感人的情义,R有论辩色彩,在以后一千多年里广为流传,被誉为中国古代以至诚感人的抒情散文的典范。
陈情表是史论文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