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段表达论文-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

基因分段表达论文-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分段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x1基因,真核表达,抗病毒蛋白,蛋白分段

基因分段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1](2019)在《猪Mx1基因及分段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通过对猪Mx1基因及其分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Mx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试验以猪Mx1的基因序列为基础,以真核表达质粒pXJ41为载体,依据Mx1的蛋白结构进行分段,添加了Flag标签,构建了Mx1及Mx1分段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命名为pXJ41-Flag-Mx1、pXJ41-Flag-G、pXJ41-Flag-GMD、pXJ41-Flag-MDL4、pXJ41-Flag-GED。然后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上述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目的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免疫印迹试验成功检测到了Mx1及Mx1分段基因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各目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上述真核表达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Mx1及其分段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成功表达及定位对进一步探索Mx1的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4期)

包飞飞[2](2016)在《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分段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1型鸭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6株分离自山东地区的鸭肝炎病毒株SD4、SD10、SD15、SD37、SD38、SD40病毒液接种鸭胚尿囊腔,收集尿囊液,鉴定冻存备用。对其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5软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14株鸭肝炎病毒VP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SD4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7%~91.0%之间,SD10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6.5%~92.2%之间,SD15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9%~94.0%之间,SD37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8%~90.3%之间,SD38株VP1基因与10株DHAV-1的同源性在92.2%-98.0%之间,SD40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85.9%~91.8%之间。6株试验毒株与2型和3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62.5%~71.6%之间,同源性较低。SD38 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时,本试验对SD38病毒株VP1基因进行分段表达。成功获得了高抗原性的可溶性蛋白pCold-TF-1Q、pCold-TF-1Z、pCold-TF-1H,并对获得的分段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本试验为建立检测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古洪浪,梁焕斌,纪方晓,周沛,邓胜朝[3](2015)在《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初步鉴定猪戊型肝炎病毒(sw HEV)ORF2蛋白的抗原表位,通过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ORF2-1和ORF2-2两段基因片段,使用p MD18-T载体克隆,双酶切后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0RF2-(1,2),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进行IPTG诱导和SDS-PAGE凝胶电泳,最后用4株ORF2单抗对其进行Western Blot来初步鉴定其抗原表位。结果表明,分别获得约为36 ku和35 ku的两个目的蛋白,均以不可溶形式存在,抗原表位初步定位于ORF2-1这段蛋白中的414~523 aa。(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俞小琴,魏玲,刘秋英,黄元,赵荣策[4](2015)在《人VIGILIN基因分段克隆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DLBP)-VIGILIN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根据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的结构域,将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分为N端、KH1-7、KH8-12、KH13-14、C端5段,以pDsred2-N1/VIGILIN为模板分别扩增5个片段及全长cDNA后克隆至pGEX 5X3原核表达载体,测序,然后将鉴定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并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结果成功扩增了人VIGILIN基因编码区分段片段,并且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且在pGEX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证实表达成功。结论本实验首次根据VIGILIN蛋白不同的结构域成功构建了GST-VIGILIN分段克隆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成功表达了GST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崔震海,王雷,阮燕晔,张立军,朱延姝[5](2014)在《玉米C_4型PPDK基因的分段PCR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是C4植物和景天科酸代谢(CAM)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催化形成固定CO2的初始分子受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玉米的C4型PPDK基因序列较长,难以直接克隆。本研究设计多对引物,首先利用常规PCR扩增PPDK启动子,再利用分段PCR扩增PPDK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测序证实克隆序列正确无误,最后利用In-Fusion技术将各个片段定向克隆至载体p CAMBIA-1391Z,成功构建了玉米C4型PPDK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最终为C4型PPDK基因功能研究和C3植物遗传转化提供可用的基因序列,为全长基因的高效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红娜,王文玉,张云,杨宇航,郝俊伟[6](2014)在《水貂阿留申病毒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NAStar Protean模块预测分析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NS1基因后,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吉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实验室保存的NS1全长克隆质粒NS1-pMD18-T为模板扩增NS1基因的3个截短片段,分别命名为L1 N1、L2 N2、L3 N3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8-T-L1N1、pGEM-T-L2N2及pMD18-T-L3N3。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的3个NS1基因片段连接至经相同双酶切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表达宿主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段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L1N1、pGEX-4T-L2N2、pGEX-4T-L3N3,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表达出大小约57、51、44ku的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证实获得的3种蛋白能被AD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首次对ADV 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分段表达,为后续研制ADV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04期)

刘红娜[7](2014)在《水貂阿留申病毒NS1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 A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 ADV)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病毒性传染病。幼貂感染AD时,会出现急性间质性肺炎;成年貂感染AD时,会造成公貂繁殖能力下降,母貂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或药物防控AD的传播,只能通过定期检测、淘汰病貂来净化貂群。AD的流行给世界各地水貂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发有效的疫苗对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ADV基因组主要由非结构蛋白NS1及结构蛋白VP2构成,其中NS1蛋白对病毒在病貂体内复制及转录后调控起到一定作用,结构蛋白VP2是ADV主要衣壳蛋白。本实验以非结构蛋白NS1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登录NS1序列可知,NS1基因含有一段80bp长的内含子序列,使得NS1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不能连续表达,本研究以重迭延伸PCR(SOE-PCR)法,设计重迭互补引物将NS1基因拼接成去掉内含子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DNAStar Protean模块预测其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蛋白二级结构、抗原性等,再利用网络资源预测其是否含有信号肽、跨膜区等;根据预测结果将NS1基因分成五段,分别克隆至pMD18-T或pGEM-T载体;将NS1全长基因及5段分段基因分别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成功构建了全长及分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验证六段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均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每段蛋白均具有反应原性。将六段蛋白分别进行纯化免疫小鼠,同时设立PBS对照组及GST标签蛋白对照组,通过间接ELISA法、流式细胞检测法、淋巴细胞增殖实验(CCK-8)及细胞因子检测(IL-4及IFN-γ)等检测小鼠体内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表明各组均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其中NS1-2组及NS1-3组免疫原性较强。本实验对后续进行水貂本体动物免疫效果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为研制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3-01)

罗济冠,葛俊伟,姜艳平,崔文,乔薪瑗[8](2013)在《牛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段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牛细小病毒(BPV)VP2蛋白免疫学相关功能,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得到BPV-1VR767株VP2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VP2蛋白的抗原表位,选取抗原表位富集的3个基因片段VP2-1(100 bp~789 bp),VP2-2(898 bp~1 353 bp)和VP2-3(1 450 bp~1 899 bp)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E.coli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鉴定;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并用ELISA检测小鼠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表达的3种重组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30.2 ku、22.9 ku和22.7 ku,均可以被BPV阳性血清识别。间接ELISA结果表明,3种重组蛋白均能够有效诱导抗体反应。其中,重组VP2-3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最高,与阳性血清的结合能力最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VP2蛋白功能、建立BPV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张蓓,杨晨晨,蔡雯,孙玉萍,陈锋[9](2013)在《泡球蚴Em18抗原基因的分段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截短的泡球蚴18(Em18)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高效表达、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DNAman软件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并构建截短的pET41a-Em18.4原核表达质粒,测序鉴定插入序列正确性。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和纯化rEm18.4-GST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出截短的pET41a-Em18.4,SDS-PAGE检测表明rEm18.4-GST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为41KDa处有表达条带。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显示rEm18.4-GST重组蛋白不能与AE患者阳性血清反应。结论成功构建出截短的pET41a-Em18.4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的rEm18.4-GST重组蛋白,但其缺乏抗原性,可能与Em18的空间构象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包新奇,黄绍华,刘巧荣,孙明,杨璐[10](2012)在《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段表达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基因,用于PRV疫苗免疫抗体评估试剂盒研究。方法分析gB抗原表位,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从PRV新疆分离株中扩增gB基因的4个片段,分别命名为gB-1、gB-3、gB-4和gB-5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并测序。再将4个gB基因片段融合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并纯化。Western Blotting进行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检测。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血清临床样品。结果构建的4种表达质粒均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分子量分别为75.05、53.86、49.96和49.72×103Da,其中gB-3、gB-4和gB-5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Western Bloting鉴定显示,4种融合蛋白均可被猪伪狂犬阳性血清特异识别。以gB-3、gB-4和gB-5建立的ELISA方法与IDEXX公司的gB-ELISA试剂盒符合率分别为40.9%、81.8%和81.8%。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PRV的gB-1、gB-3、gB-4和gB-5重组蛋白,gB-3、gB-4和gB-5表达量较高;其中以gB-4和gB-5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IDEXX公司的符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基因分段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我国1型鸭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6株分离自山东地区的鸭肝炎病毒株SD4、SD10、SD15、SD37、SD38、SD40病毒液接种鸭胚尿囊腔,收集尿囊液,鉴定冻存备用。对其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5软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14株鸭肝炎病毒VP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SD4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7%~91.0%之间,SD10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6.5%~92.2%之间,SD15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9%~94.0%之间,SD37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8%~90.3%之间,SD38株VP1基因与10株DHAV-1的同源性在92.2%-98.0%之间,SD40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85.9%~91.8%之间。6株试验毒株与2型和3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62.5%~71.6%之间,同源性较低。SD38 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时,本试验对SD38病毒株VP1基因进行分段表达。成功获得了高抗原性的可溶性蛋白pCold-TF-1Q、pCold-TF-1Z、pCold-TF-1H,并对获得的分段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本试验为建立检测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分段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猪Mx1基因及分段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2].包飞飞.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分段表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3].古洪浪,梁焕斌,纪方晓,周沛,邓胜朝.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5

[4].俞小琴,魏玲,刘秋英,黄元,赵荣策.人VIGILIN基因分段克隆及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崔震海,王雷,阮燕晔,张立军,朱延姝.玉米C_4型PPDK基因的分段PCR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

[6].刘红娜,王文玉,张云,杨宇航,郝俊伟.水貂阿留申病毒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4

[7].刘红娜.水貂阿留申病毒NS1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8].罗济冠,葛俊伟,姜艳平,崔文,乔薪瑗.牛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段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

[9].张蓓,杨晨晨,蔡雯,孙玉萍,陈锋.泡球蚴Em18抗原基因的分段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

[10].包新奇,黄绍华,刘巧荣,孙明,杨璐.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

标签:;  ;  ;  ;  

基因分段表达论文-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