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子耐受性论文-胡菊忠

和离子耐受性论文-胡菊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离子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碱离子膜,耐受性,溶度积

和离子耐受性论文文献综述

胡菊忠[1](2019)在《氯碱离子膜对钙镁杂质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碱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碱产业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制碱方面,离子膜制碱属于先进的制碱方法,而离子膜制碱的核心部位就是氯碱离子膜,氯碱离子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出碱的质量的高低。离子膜对氯化钾溶液中钙镁杂质耐受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碱的质量,通过对溶度积的理解与发掘,文章将着重研究与分析氯碱离子膜对钙镁杂质的耐受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0期)

朱美玲,孙玉帅,张雪,张玉苗[2](2019)在《斜生栅藻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斜生栅藻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接种于含有低浓度无机锌(Zn~(2+))(0~16 mg/L)、六价铬(Cr~(6+))(0~2 mg/L)、无机铜(Cu~(2+))(0~4 mg/L)的培养基中,研究了斜生栅藻的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重金属Zn~(2+)的生长耐受程度不超过8 mg/L,并且0~4 mg/L的添加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r~(6+)的浓度范围是0~1.5 mg/L;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u~(2+)的浓度范围是0~2 mg/L。(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郑爱芳[3](2018)在《一株真菌对铜离子的耐受性初步研究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含有不同铜离子浓度的PDA平板培养菌株XLS,通过测菌落直径检测菌株的耐铜性,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当铜离子浓度为20mg·L~(-1)时,菌落直径最大,为88.54mm,菌丝最浓密,说明在该浓度时铜离子能促进菌株XLS的生长,但效果不显着;浓度≥80mg·L~(-1)时,菌落直径呈递减趋势;铜离子浓度为80mg·L~(-1)时,菌落生长略微受到抑制;当铜离子浓度提高到200mg·L~(-1)时,菌落直径下降明显,浓度为300mg·L~(-1)时菌落直径仅为20.14mm,400mg·L~(-1)时菌株生长完全受到抑制,该菌株对铜的最大耐受浓度≤400mg·L~(-1),抗铜性较强。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Accession No:KY889145),根据Blast比对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Nigrospora sphaerica,即球黑孢菌。(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1期)

罗强[4](2018)在《秦岭铅锌尾矿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金属离子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锌矿在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工及电子产业中有重要价值,秦岭地区铅锌矿开采较为频繁,大量提炼后的剩余尾矿在自然界中堆积。金属铅、锌均为重金属,提取后尾矿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酸碱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主要采用物理隔离防治、自然堆积降解、化学处理和植物吸附等手段,但均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主要利用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对秦岭地区宁强、略阳的3个矿场铅锌尾矿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到具有耐受一定浓度重金属元素的功能型微生物,并对筛选出的微生物进行环境修复实验。本研究的实施将从微生物角度来修复铅锌尾矿污染,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6种分离培养基对3地铅锌尾矿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共得到5个门12个属27个种,并发现1/10ATCC-172培养基在分离铅锌尾矿放线菌时表现较为突出,在5种放线菌分离培养基中是最适培养基;在分析3地微生物多样性及遗传学规律时,发现宁强燕子砭铅锌矿场的细菌丰度较高,共分离得到了5个门8个属的25株细菌。其次是略阳煎茶岭铅锌尾矿土壤,共分离得到2个门7个属的25株可培养细菌。宁强山坪铅锌矿场尾矿土壤,共分离得到2个门5个属的35株可培养细菌。对3处铅锌尾矿土壤的宏基因组的16S 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宁强燕子砭铅锌尾矿中微生物丰度较高,共有26个门,40个纲,60个目,118个科,233个属的细菌,宁强山坪铅锌矿区尾矿土壤中共有18个门,37个纲,55个目,123个科,260个属的细菌,而略阳煎茶岭铅锌矿区尾矿土壤中共有13个门,21个纲,44个目,81个科,135个属的细菌。其中宁强燕子砭、宁强山坪和略阳煎茶岭3处铅锌尾矿土壤中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到了65.32%、74.03%和59.31%,且3处尾矿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均成为次优门,分别占到了7.91%,21.87%和35.43%。随后,对3处铅锌尾矿土壤进行湿度、pH和6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宁强燕子砭和山坪与略阳煎茶岭3地尾矿土壤湿度均在5.55%~6.95%,pH则略偏酸性,在5.01~6.77,3地Pb元素的含量分别是我国正常土壤最大范围的7.61、28.83和136.47倍,甚至已经分别超过了我国污染土壤最大标准的1.90、7.21和34.12倍,Zn~(2+)和Cu~(2+)也均大于国家叁级污染标准,且3地重金属离子Pb~(2+)含量近似呈现出,煎茶岭>山坪>燕子砭;(2)金属离子耐受性方面,将所分离的所有菌株进行金属离子耐受性筛选,共筛选出15株耐受性较强的菌株,筛选后发现部分菌株最高耐受性呈现出耐Pb~(2+)浓度达到2200mg/L,耐Zn~(2+)浓度达到2400mg/L,耐Cu~(2+)浓度达到700mg/L;在筛选出的2株放线菌中分别做了液体发酵和吸附性实验,结果发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当Pb~(2+)离子初始浓度为350mg/kg,Zn~(2+)离子初始浓度为300mg/kg,Cu~(2+)离子初始浓度为100mg/kg时,小单胞菌属的菌株LJL24对金属离子Cu~(2+)和Zn~(2+)吸附效果均优于链霉菌属的菌株NSC1,而对Pb~(2+)的吸附效果则略低于链霉菌属的NSC1,其中小单胞菌属的LJL24对金属离子Cu~(2+)的吸附百分比达到了92.67%,较链霉菌属的NSC1高出近1倍,菌株LJL24对金属离子Zn~(2+)的吸附百分比为9.09%,而菌株NSC1吸附百分比为1.73%;(3)在环境修复方面,经过筛选后的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再加入金属离子污染土壤中时,发现指示植物黄瓜的生长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原本污染土壤而言,部分加入试验菌株发酵液的黄瓜苗长势较好。研究分别从黄瓜苗株高、根茎比和干湿重等数据进行,发现所选择的NSC1和LJL24两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在Pb~(2+)、Zn~(2+)和Cu~(2+)叁种重金属离子处理后土壤种植的黄瓜苗生长存在较显着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b~(2+)污染土壤中加入菌株NSC1发酵液后,黄瓜苗的根长极显着增加,而加入菌株LJL24发酵液对Zn~(2+)污染后的土壤中所种的黄瓜苗的根长极显着增加。在对黄瓜苗植株的最终金属离子含量检测时发现,部分加入菌株发酵液的黄瓜苗植株内所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含量有所减少,如菌株NSC1发酵液对Pb~(2+)、Zn~(2+)和Cu~(2+)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黄瓜苗植株的Pb、Zn和Cu元素吸收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也有部分增加的情况,如菌株LJL24发酵液对Pb~(2+)、Zn~(2+)和Cu~(2+)污染后土壤中生长的黄瓜苗植株的Pb、Zn和Cu元素的吸收都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刚刚[5](2018)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改善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酿酒酵母作为一种成熟的工业菌株,是一系列高抗性表达模型菌株,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诱变修饰和遗传编辑,而且其具有高浓度(密度)发酵的巨大优势。此外,由于酿酒酵母对有毒物质的高耐受性,进而可以对游离毒性重金属的吸收和解毒,并且可将毒性重金属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如富硒酵母、富铬酵母等。钴离子是一种重金属离子,也是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维生素B12的核心金属元素。考虑到钴离子对酿酒酵母是一种毒性重金属,且在酿酒酵母中钴离子毒性作用方面研究甚少,因此改善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可能会对以后环境污染治理、从钴渣中回收钴以及钴离子相关生物化学品的生产等提供潜在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研究致力于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研究中,通过使用CRISPR-Cas9系统和过表达技术调节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关代谢途径,敲除或过表达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相关代谢途径的基因,以提高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本文通过调节4个代谢途径的6个基因进行敲除或者过表达的不同排列组合,共构建出32种菌株。在32种菌株中,其中对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有明显增加的菌株,结果如下:1.在野生菌株中,通过过表达麦角固醇代谢途径ERG4和ERG6双基因,使1mM钴离子耐受性增加了~57%;2.在敲除细胞壁关键合成基因fks2菌株中,使1mM钴离子耐受性增加了~63%;而在fks2△菌株中,通过过表达ERG4&ERG6、RHO1&FKS2或者FKS2,使1mM钴离子耐受性却仅增加了~40%;3.虽然sam2△菌株对钴离子耐受性没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在敲除S-腺苷蛋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am2菌株中,并过表达细胞壁关键合成基因FKS2和细胞壁完整性通路调控基因RHO1,使1mM钴离子耐受性增加了~55%。(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5)

刘伟杰,耿丽媛,刘聪,蒋继宏,赵晨初[6](2015)在《枯草芽孢杆菌液体生物被膜形成中对镉离子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法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而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影响生物被膜的稳定性,降低污水处理效率。该研究以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菌体在液体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对镉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胞外基质合成的抑制因子Sin R缺失后,突变株耐受Cd2+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说明胞外基质能够提高菌体对Cd2+的耐受性;△eps G突变株比△tas A突变株对Cd2+更敏感,说明胞外多糖比胞外蛋白起到更显着的保护作用;同时发现△eps G突变株和△tas A突变株可以共享分别产生的胞外蛋白和多糖;该研究还首次发现硬水软化剂EDTA-2Na能够提高菌株形成生物被膜过程中对Cd2+的耐受性。该研究对于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被膜的初始驯化速度和生物被膜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熊兵[7](2015)在《酿酒酵母中与镉离子耐受性相关基因之间的遗传互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admium,Cd)作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具有致癌性,不仅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还可以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量生成,但其分子和细胞毒性机理并不十分明确。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调节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中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并能够被镉胁迫激活。本文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参与镉胁迫应答的两个MAPK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壁完整性(Cell Wall Integrity,CWI)途径6个基因MID2、BCK1、SLT2、RLM1、SWI4、SWI6和高渗透压甘油(High Osmolarity Glycerol,HOG)途径7个基因SHO1、STE20、STE50、SSK1、SSK2、PBS2、HOG1为研究对象,利用合成基因阵列(Synthetic genetic array,SGA)方法成功构建了369个双基因缺失株,通过倍比稀释表型分析发现,在应答镉胁迫过程中,部分镉离子耐受相关基因与上述13个基因之间具有遗传互作,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蛋白修饰、转录和细胞运输等方面。同时,通过检测CWI途径和HOG途径两组基因之间42个双基因缺失株的镉敏感表型发现,CWI途径在应答镉胁迫过程中的作用要强于HOG途径,然而,受CWI途径部分控制的Swi4/Swi6转录因子复合物的基因缺失株与HOG途径基因缺失株ste20、ste50、pbs2和hog1在镉敏感性中具有协同效应。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镉胁迫下MAPK-Slt2p的激活,结果发现镉诱导CWI途径激活不依赖于HOG途径和钙/钙调蛋白信号转导途径。此外,通过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发现镉能够诱导ROS的产生,CWI途径和HOG途径在镉诱导ROS产生中起着负调控作用,同时还发现在镉胁迫下8个双基因缺失株bck1ste20、slt2 ste20、slt2 ste50、swi4 ste20、swi4 ste50、swi6ste50、swi6 pbs2、swi6 hog1中ROS含量高于它们对应的单基因缺失株,9个双基因缺失株mid2 ste50、mid2 ssk1、mid2 pbs2、mid2 hog1、bck1 sho1、bck1 ste50、bck1 ssk1、bck1 ssk2、slt2 hog1中ROS含量不能被镉诱导,且低于对应的单基因缺失株,因此,这些基因之间在镉诱导ROS产生中也具有遗传互作。(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张九花,柳颖,曾练强,蚁细苗,梁达奉[8](2014)在《高耐受性拜氏梭菌的离子束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优化生物丁醇生产工艺,研究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方法】利用常温等离子诱变技术选育获得1株突变株C.beijerinckii GZ-9,并通过摇瓶发酵对比原始菌株C.beijerinckii NCIMB 8052和突变株GZ-9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结果】NCIMB 8052在酚浓度为1.5g/L的发酵液中已不能生长,而GZ-9在酚浓度2.4g/L的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当可溶性总酚浓度为1.5g/L时,实验总溶剂产量和丁醇产量分别达9.2g/L和6.5g/L。【结论】突变株GZ-9对未脱毒甘蔗渣酸解糖液中毒素物质的耐受性远高于原始菌株NCIMB 8052。(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卢瑞珊,李薇,李菁,龚玲,马梅[9](2014)在《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IEC)对重金属镉离子(Cd2+)的耐受能力,探讨其耐受特性与广地龙药材重金属超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Cd2+对参环毛蚓IEC进行胁迫处理,分别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活力,并借助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参环毛蚓IEC胁迫处理前后的形态变化。【结果】IEC对Cd2+的耐受特性主要表现为:①未经孵育时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8μmol/mL;②胁迫处理24 h后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6.25×10-2μmol/mL;③胁迫处理48 h时,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3.125×10-2μmol/mL,上述3个浓度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地龙项下镉限量指标的2 997.33、23.33和11.66倍;④IEC对Cd2+的耐受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参环毛蚓IEC对重金属Cd2+具有较高的耐受性。Cd2+对IEC的毒性作用不是接触性的损伤,而有可能是产生于细胞代谢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白秀娟,侯刚,卢伙胜,冯波[10](201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文昌鱼对铜离子和锌离子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文昌鱼对铜离子(Cu2+)和锌离子(Zn2+)的耐受性。通过净水急性毒性试验,获得了12℃、18℃、24℃、30℃和36℃条件下水中Cu2+和Zn2+对文昌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Cu2+的24 h LC50分别为0.88,0.95,0.9,0.8,0.68 mg/L;Zn2+为4.26,4.26,4,3.8,3.67 mg/L。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的24 h LC50,找到文昌鱼比较适合生活的水温为18℃;相同温度条件下,Cu2+对文昌鱼的24 h LC50远低于Zn2+对文昌鱼的24 h LC50,说明Cu2+对文昌鱼的毒性远大于Zn2+对文昌鱼的毒性。在试验水温范围内,超过18℃,水温越高,文昌鱼出砂率越高,存活率降低;Cu2+和Zn2+浓度越高,文昌鱼出砂率越高,存活率越低。(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13年05期)

和离子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斜生栅藻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接种于含有低浓度无机锌(Zn~(2+))(0~16 mg/L)、六价铬(Cr~(6+))(0~2 mg/L)、无机铜(Cu~(2+))(0~4 mg/L)的培养基中,研究了斜生栅藻的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重金属Zn~(2+)的生长耐受程度不超过8 mg/L,并且0~4 mg/L的添加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r~(6+)的浓度范围是0~1.5 mg/L;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u~(2+)的浓度范围是0~2 m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离子耐受性论文参考文献

[1].胡菊忠.氯碱离子膜对钙镁杂质的耐受性研究[J].化工管理.2019

[2].朱美玲,孙玉帅,张雪,张玉苗.斜生栅藻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9

[3].郑爱芳.一株真菌对铜离子的耐受性初步研究及鉴定[J].安徽农学通报.2018

[4].罗强.秦岭铅锌尾矿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金属离子耐受性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5].孙刚刚.利用CRISPR-Cas9系统改善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刘伟杰,耿丽媛,刘聪,蒋继宏,赵晨初.枯草芽孢杆菌液体生物被膜形成中对镉离子耐受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

[7].熊兵.酿酒酵母中与镉离子耐受性相关基因之间的遗传互作[D].江南大学.2015

[8].张九花,柳颖,曾练强,蚁细苗,梁达奉.高耐受性拜氏梭菌的离子束诱变选育[J].广西科学.2014

[9].卢瑞珊,李薇,李菁,龚玲,马梅.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0].白秀娟,侯刚,卢伙胜,冯波.不同温度条件下文昌鱼对铜离子和锌离子的耐受性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3

标签:;  ;  ;  

和离子耐受性论文-胡菊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