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杜璐璐,刘家磊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杜璐璐,刘家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教育,范式,建构主义,教育标准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杜璐璐,刘家磊[1](2019)在《日语教育范式的转换、现状及启示——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30年代迄今,日语教育范式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变:以教学方法为中心的教育范式;以教育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以教学路径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以教学主体间关系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目前的日语教育范式呈现叁个特征:日语教育培养目标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能力和人才;积极确立"学习者主体"理念;重视"学习环境设计"。日语教育范式转换与发展现状的启示:构建新的日语教育学习范式;树立新的日语语言教育观、日语学习观;重视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积极推进任务教学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培正学院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陈小砖,陈国艳,李海霞,王华,张安超[2](2018)在《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传热学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热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总结了学生学习时遇到的诸多困难,包括公式多、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并涉及较多较深的高等数学知识。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两者的优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课后重新建构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经过数年的传热学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8年21期)

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菲纳克思,胡亿军,张虹[3](2017)在《变革中的学前教育:理论范式的转换——从建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再到联结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等5种理论阐释了人类的发展和儿童的学习并指导了教育实践。随着新技术和数字化教育服务的发展,关于行为主义的联结主义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等新理论都被要求提供新的解释。本文从知识观、师幼角色、社会文化等角度系统阐述了这些理论的发展历程、相互区别、发展趋势及其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17年18期)

王辉[4](2016)在《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同时还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并努力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除此之外,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两方面进行。由此可知,我国中小学课程在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应全面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进行探究学习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8期)

陈民[5](2016)在《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促进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倡导在探究和合作的良好教学情境中进行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我国教育部明确要求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应用到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本文将通过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概述,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1期)

王巍,谢海军,孙增民[6](2016)在《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要是关注的是学习者之前的知识经验积累,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倡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以及学生和环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同时,分析和研究了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此为目前应用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6年04期)

乐君[7](2015)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日益深厚,英语的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们对英语听说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而是能够熟练而流利的听说英语的人才。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被提出,论文论述了该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叁类应用。一、在教师指导下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22期)

赵莉莉[8](2015)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及教育学等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教学观。教学并非机械的知识传递,而是对知识的有效转换与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如何理解外在现象,倾听学生对问题的内在看法,对其想法的来源进行思考,并以此为依据,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二是学生观。学习过程中,建构个(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07期)

赵莉莉[9](2015)在《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促进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学习者以往知识经验极为关注,同时注重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倡环境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彼此互动,注重对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与主动求知的态度、技能及习惯进行培养。所以在改革我国教育教学模式时,必须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借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在交往和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24期)

谌雷元[10](2015)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使命。国家教育部曾提出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为应对教育技术革新的挑战,为适应当代高校和教育的长远发展,倡导建设“基础”视频公开课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及方法论,根据“在校学生为主、社会大众为辅”的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按照课程定位——模式建构——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估的思路,对我国高校“基础”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进行了设想与展望。首先,本文探究了指导“基础”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理论依据,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剖析,归纳整合其方法论体系,始终围绕学习者这一教育中心,开展“基础”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其次,本文对国外及国内除“基础”之外的视频公开课进行侧面环境分析,对“是否有必要建设‘基础’视频公开课”展开正面实证探讨,论述了建设“基础”视频公开课的现实需求,并且对网易公开课网站上的国内视频公开课和国外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相关视频公开课进行择优统计分析,以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课为例,得出针对教师团队、教学内容和技术运用方面的启示;最后,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框架和问卷调查结果,将“基础”视频公开课定位为:“显”思想道德价值追求、“隐”意识形态政治传播、扬全民“普教”、倡意义建构,开发出“以学科为基础,以视频网络为支撑,以民为本,以师为导”的设计模式,以学习者为基点,对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平台及评估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基础”视频公开课提供建设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热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总结了学生学习时遇到的诸多困难,包括公式多、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并涉及较多较深的高等数学知识。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两者的优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课后重新建构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经过数年的传热学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杜璐璐,刘家磊.日语教育范式的转换、现状及启示——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中心[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9

[2].陈小砖,陈国艳,李海霞,王华,张安超.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传热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

[3].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菲纳克思,胡亿军,张虹.变革中的学前教育:理论范式的转换——从建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再到联结主义[J].幼儿教育.2017

[4].王辉.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5].陈民.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

[6].王巍,谢海军,孙增民.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

[7].乐君.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管窥[J].校园英语.2015

[8].赵莉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

[9].赵莉莉.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

[10].谌雷元.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杜璐璐,刘家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