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霉烯耐药论文-肖光文,汪雪涛,乔亚峰,邹尚平,叶振东

碳氢霉烯耐药论文-肖光文,汪雪涛,乔亚峰,邹尚平,叶振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氢霉烯耐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氢霉烯酶,改良Hodge试验,β内酰胺酶

碳氢霉烯耐药论文文献综述

肖光文,汪雪涛,乔亚峰,邹尚平,叶振东[1](2014)在《梅州地区临床分离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梅州地区5所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10株,采用K-B法检测药敏性,改良Hodge试验筛选耐碳青霉烯表型,PCR扩增IMP、VIM、OXA-23、OXA-24、OXA-51和OXA-58型碳氢霉烯酶基因,并测序。应用ERIC-PCR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17种药物除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0.48%外,其他药敏耐药率都高于60%;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163株(77.62%)。扩增结果显示Bla-OXA-51的检出率为最高为94.29%(198/210),Bla-OXA-23的检出率次之为78.57%(165/210),Bla-VIM的检出率为4.29%(9/210),Bla-IMP、Bla-OXA-24、BlaOXA-58均未被检出。210株菌株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97株,B型44株,H型25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株。结论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产OXA-51、OXA-23和VIM型碳氢霉烯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克隆的流行。(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孙立颖,黄磊,徐国宾,夏铁安[2](2011)在《碳氢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所涉及的科室范围也在扩大,而且近两年碳氢酶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与2004年我院成人监护室的流行株相比,耐药谱有较明显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目的调查2009年北大医院的CRAB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筛查碳氢霉烯类耐药基因,分析与2004年流行株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5-24)

邵海枫,蒯守刚,王卫萍,史利宁,范明[3](2009)在《粘质沙雷菌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从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3株粘质沙雷菌所携带的介导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基因性质、携带和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PCR、等电聚焦电泳(IFE)、接合试验、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09-11-05)

碳氢霉烯耐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所涉及的科室范围也在扩大,而且近两年碳氢酶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与2004年我院成人监护室的流行株相比,耐药谱有较明显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目的调查2009年北大医院的CRAB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筛查碳氢霉烯类耐药基因,分析与2004年流行株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氢霉烯耐药论文参考文献

[1].肖光文,汪雪涛,乔亚峰,邹尚平,叶振东.梅州地区临床分离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

[2].孙立颖,黄磊,徐国宾,夏铁安.碳氢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的改变[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3].邵海枫,蒯守刚,王卫萍,史利宁,范明.粘质沙雷菌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2009

标签:;  ;  ;  ;  

碳氢霉烯耐药论文-肖光文,汪雪涛,乔亚峰,邹尚平,叶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