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转论文-王中任,李宽元,胡玉琴,陶媛

自回转论文-王中任,李宽元,胡玉琴,陶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回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回转车刀,红外热像仪,切削温度

自回转论文文献综述

王中任,李宽元,胡玉琴,陶媛[1](2015)在《采用红外热像仪的自回转车刀切削温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削温度是造成刀具磨损的主要因素,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切削条件下,采用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了自回转车刀与普通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自回转车刀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温度,明显低于普通硬质合金刀具产生的切削温度。对自回转车刀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5年08期)

李芳英[2](2014)在《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78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臀位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78例,治疗组采用沙丁胺醇4.8 mg口服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对照组单用骨盆位自回转法。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成功72例,治愈率92.3%;对照组成功49例,治愈率62.8%,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简单、安全、经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4年19期)

王大镇,刘菊东,游玲,刘华明[3](2010)在《自回转刀具切削SiC_w/LD_2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回转刀具切削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的切削力特性问题,采用自回转刀具和圆形固定刀具切削SiC_w/LD_2铝基复合材料、45钢和铝合金,用Kistler测力系统检测和分析切削力.试验结果表明,自回转刀具与圆形固定刀具相比平均背吃刀抗力F_p减小了30%—60%,峰值减小了70%—80%;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自回转刀具的切削力呈快速减小的趋势,其切削力系数K_p<1.圆形固定刀具的切削力亦呈减小的趋势,但切削力系数Kp>1;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固定刀具的切削力增加剧烈,其切削力系数K_p>1,而自回转刀具的切削力增幅很小,且切削力系数K_p由大于1转变为小于1,减小的幅度明显;自回转刀具是加工中低体积分数铝基复合材料时的高性能低成本刀具之一,宜采用高切削速度、大进给量的方式进行加工.(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姚小林[4](2009)在《动能式自回转液压潜孔冲击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动能式自回转液压潜孔冲击器,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其与传统气动潜孔冲击器的区别。结果表明,该冲击器避免了活塞与钎杆的碰撞,能量利用率高,破碎岩石的效率高。(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09年17期)

潘峰[5](2009)在《自回转车刀切削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钢、高温合金、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等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差,用普通刀具切削加工这些材料时,刀具磨损快,寿命短,只能采用很低的切削速度和使用切削液的湿式切削加工方法,不仅制约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不符合绿色制造工艺的要求。自回转刀具从刀具的结构入手,巧妙地使刀具增加一个运动单元,有效地改善了刀具的工作状态,可极大地提高刀具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及抗磨损能力。本文介绍了自回转刀具的基本原理、安装方式与工作角度,以及自回转刀具速度方向后角和临界倾斜角的研究和刀具的磨损,给出了切削速度、进给量的选取原则。用Pro/E完成自回转车刀的实体建模,用Deform 3D软件对自回转车刀的切削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刀片倾斜角及切削用量等参数对切屑形态、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自回转刀具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进给力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减小,而背向力则是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呈现缓慢增大;切削力随着工件的切削速度增大而减小,而进给力,背向力力则随着工件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力,进给力,背向力都是随着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基础上,设计一种自回转车刀,通过用高速钢圆刀片对45号钢的单因素法切削试验研究。研究分析了刀片倾斜角及切削用量等参数对切屑形态、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刀具后刀面的磨损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刀具旋转,自回转车刀在正切削位置的情况下,切削力随着刀具倾斜角增大而减小,进给力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背向力基本上也是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数值变化不大;自回转车刀在反向切削位置的时候,进给力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背向力基本上也是随着刀具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数值变化不大,切削力随着刀具倾斜角增大而减小。切削力,进给力,背向力都是随着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力,进给力,背向力随着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增大;进给力,背向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朱树峰[6](2008)在《轴向轮廓工件自回转刀具车削加工的切削力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硬度、高耐磨性材料的轮廓工件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汽车等行业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刀具的耐磨性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采用自回转刀具加工轴向轮廓工件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车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和切削系统动态稳定性,以便合理地安排切削加工时的各种参数,从而提高加工效率、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本文对轴向轮廓工件自回转刀具车削加工的切削力和切削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基于自回转刀具加工轴向轮廓工件的切削面积入手,根据轮廓车削的特点,建立了切削面积模型;结合已有的参数模型,建立了针对轴向轮廓工件自回转刀具车削加工的切削力模型和切削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工艺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5)

鞠加彬,韩荣第[7](2006)在《自回转车刀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自回转车刀的优点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刀片回转不均匀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难题之一,解决刀片回转不均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设计刀片回转轴与轴承、刀片内孔之间的配合间隙。通过优化设计其结构参数以及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改善自回转车刀刀片的回转均匀性。通过切削试验证明,经过优化设计后的自回转车刀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此外,还讨论了自回转车刀刀体与刀片制造的加工工艺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6年09期)

马松[8](2006)在《自回转刀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钢、高温合金、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些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差,普通刀具的耐磨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选择新型耐磨刀具材料、刀具合理的几何角度与切削用量及优质切削液等可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如果能够用现有的刀具材料让刀片在切削过程中自回转,则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刀具使用寿命,还能保证表面质量。首先,分析了自回转刀具的工作原理、刀片安装方式及工作角度,推导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安装刃倾角的相关公式。然后,利用Pro/ENGINEER对自回转车刀进行了实体建模,利用Pro/MECHANICA对自回转车刀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静力分析得到了自回转车刀切削时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大小及分布情况,完成了自回转车刀的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自回转车刀的模态分析,确定了刀片轴、刀体的前四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防止刀片回转部分在切削过程中发生共振。最后,用高速钢刀片的自回转车刀,对45钢进行了单因素切削试验。研究了切削用量对切削力、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观察并分析了刀片旋转均匀性等问题。并用Matlab对切削力信号进行了频谱分析,确定了不同切削条件下刀片和机床的振动规律,从而采用合理切削参数减小振动。切削试验表明自回转车刀结构是合理的,切削性能良好,可用于生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焦建成,郝旺身,李锡峰[9](2004)在《自回转刀具发展概况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回转刀具由于其刀片受到自身的摩擦或者外加动力驱动而回转,产生连续的切削力,从而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性能,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文中对自回转刀具的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及耐用度、加工表面粗糙度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自回转刀具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04年06期)

姬小利,李锡峰,郝旺身[10](2001)在《自回转刀具速度方向后角和临界倾斜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出了速度方向后角的概念 ,推导出了一般表达式 .从速度方向后角的角度出发 ,推导在速度方向后角等于零时的临界刀具倾斜角的一般公式 ,分析了其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趋势 .最后得出了临界刀具倾斜角与工件半径、刀具半径和刀具后角成正比关系和与切削深度成反比等结论 ,对自回转刀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于《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自回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臀位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78例,治疗组采用沙丁胺醇4.8 mg口服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对照组单用骨盆位自回转法。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成功72例,治愈率92.3%;对照组成功49例,治愈率62.8%,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简单、安全、经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回转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中任,李宽元,胡玉琴,陶媛.采用红外热像仪的自回转车刀切削温度的实验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5

[2].李芳英.沙丁胺醇联合骨盆位自回转法矫正臀位7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

[3].王大镇,刘菊东,游玲,刘华明.自回转刀具切削SiC_w/LD_2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力[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

[4].姚小林.动能式自回转液压潜孔冲击器[J].矿山机械.2009

[5].潘峰.自回转车刀切削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6].朱树峰.轴向轮廓工件自回转刀具车削加工的切削力建模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8

[7].鞠加彬,韩荣第.自回转车刀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J].现代制造工程.2006

[8].马松.自回转刀具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9].焦建成,郝旺身,李锡峰.自回转刀具发展概况综述[J].机械工程师.2004

[10].姬小利,李锡峰,郝旺身.自回转刀具速度方向后角和临界倾斜角的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标签:;  ;  ;  

自回转论文-王中任,李宽元,胡玉琴,陶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