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晶体论文-吴福全,吴闻迪,苏富芳,史萌

方解石晶体论文-吴福全,吴闻迪,苏富芳,史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解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光学,温度特性,光学方解石晶体,光程差

方解石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吴福全,吴闻迪,苏富芳,史萌[1](2016)在《光学方解石晶体温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膨胀系数张量推导出光学方解石晶体(OCC)的任意方向热膨胀系数的表达式,确定了晶体的零膨胀方向;推导出晶体任意方向双折射率的温度变化量的表达式,并给出晶体中任意方向光程差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对应方位角为65.35°或114.65°的方向是OCC的零膨胀方向;温度对晶体中光程差的影响随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在垂直于晶体光轴的方向这种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王杰[2](2016)在《方解石晶体结构及表面吸附浮选药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解石是中低品位钙质磷矿石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与磷灰石同属于微溶含钙盐类矿物,具有相似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导致两者的浮选分离十分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酸性条件下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反浮选。浮选是基于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实现的,矿物结构决定矿物性质,因此矿物与浮选药剂的相互作用及其可浮性必然与矿物表面晶体结构密切相关。量子化学为微观角度研究固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因此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从微观角度研究方解石表面电子结构、性质及其与浮选药剂的微观作用机制,阐明方解石与磷灰石浮选分离微观机理。对方解石进行体相优化,当交换关联函数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PW91梯度修正近似,截断能为400 eV,k点选取3×3×2时,方解石体相总能最低,得到稳定的方解石晶体结构,a=5.049?,c=17.200?,C-O键键长为1.300?,Ca-O键键长为2.383?。态密度和Mulliken布居结果表明方解石单胞在参与化学反应时O的活性较强,其次是C和Ca。将方解石单胞扩展为1×1×1超晶胞,建立{10(?)4}面、{01(?)8}面和{21(?)4}面叁组解理面,其中{10(?)4}面表面能最低,表面总电荷为零,呈电中性,为方解石最稳定切面,对该切面进行驰豫,弛豫后方解石表面原子活性顺序O>C>Ca,而且均比体相原子活性大。对弛豫后的方解石{101 4}切面进行扩展形成2×1×1超晶胞切面,用于研究方解石与水分子和药剂分子相互作用。单个水分子在方解石表面C位点会破坏水分子结构,热力学不稳定,不能形成吸附;水分子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O位点吸附能分别为-0.75 eV、-1.01 eV,均能形成吸附,且与O位点吸附时有氢键生成,吸附后表面各原子电荷变化相对较大。水分子簇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与单个水分子在方解石表面吸附时结果相似,水分子簇通过氢键作用易与方解石表面的O位点发生吸附,方解石O位点比Ca位点更亲水。方解石酸性条件反浮选过程中,抑制剂磷酸、硫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_2PO_4~-、SO_4~(2-),阴离子捕收剂油酸和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_(17)H_(33)COO~-、C_(12)H_(25)NH_3~+。H_2PO_4~-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Ca位点作用,吸附能分别为-0.95 eV和-0.72 eV,H_2PO_4~-在方解石表面O位点比在Ca位点的吸附要稳定,H_2PO_4~-在方解石表面O位点吸附时费米能级附近轨道贡献较大,H_2PO_4~-的H与方解石表面O之间形成氢键;SO_4~(2-)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Ca位点吸附能分别为-0.20 eV和-0.19 eV,吸附作用相对较弱,吸附作用后态密度变化较小;C_(17)H_(33)COO~-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不能发生吸附,相互作用后药剂分子和矿物表面结构均发生严重变形。C_(17)H_(33)COO~-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吸附,吸附能为-0.86 eV,C_(17)H_(33)COO~-的两个O均与方解石表面的Ca成键,且吸附作用后方解石态密度整体向右偏移了1.1 eV,有利于吸附;阳离子捕收剂C_(12)H_(25)NH_3~+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吸附能为4.94 eV,不能发生吸附,作用后药剂分子结构发生严重变形,C_(12)H_(25)NH_3~+和方解石的态密度左移约2.5 eV。C_(12)H_(25)NH_3~+与O位点吸附能为-0.76 eV,发生吸附,吸附后C_(12)H_(25)NH_3~+态密度轨道整体左移0.5 eV,费米能级附近峰值处能量与方解石费米能级处峰值能量一致,有利于吸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李红,阮美茹[3](2013)在《PAM微球表面方解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丙烯酰胺(PAM)微凝胶在CaCl2和Na2CO3溶液中交替浸渍,其表面发生碳酸钙沉积反应,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所形成碳酸钙晶体(方解石)形貌的影响.利用SEM、FFIR、EDX、TAG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PAM-CaCO3复合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AM微凝胶表面形成了由菱形层状簇集的方解石形貌;随着浸渍的溶液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层数增加,堆积成串状;但浸渍交替时间的延长和PAM微凝胶量的加大,均会使所形成的方解石颗粒变大,簇集层数减少.(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世燕,袁顺东,卢贵武[4](2012)在《Mg~(2+)影响方解石晶体生长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计算了方解石(11-0)、(104)晶面分别与Mg2+、Ca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方解石两个晶面与Mg2+的结合能均大于它们与Ca2+的结合能,说明这两个晶面易对Mg2+形成优先吸附。(11-0)晶面上的结合能远大于(104)面上的结合能,说明前者比后者更活跃。由于Mg2+的优先吸附占据了原本属于Ca2+的晶格点,因此引起方解石晶体发生形变进而达到了阻止方解石晶体生长的结果。通过对体系的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证明方解石晶面与Mg2+和Ca2+均形成了化学键,但前者更强一些,进一步说明了Mg2+的阻垢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何红涛,刘耘[5](2011)在《方解石晶体生长过程中钙同位素分馏》一文中研究指出钙同位素分馏及微量元素(Sr、Mn、Mg等)分异可以作为重要的指标来研究大气圈和海洋的化学演化(Jacobson和Holmden,2008)。作为钙同位素的重要载体,方解石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包括生物成因方解石和无机方解石。在方解石的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例如温度、晶(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阮骄杨,胡超涌[6](2010)在《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方解石晶体的季节性生长及其环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定年准确、分辨率高、沉积相对连续等优点,洞穴石笋逐渐成为古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亮点.与石笋中的其他记录(如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相比,石笋生长速率的测量相对简便、且成本低廉.迄今为止,利用石笋生长速率重建的古气候记录为数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0年30期)

朱睿[7](2010)在《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注入方法首次对天然方解石晶体成功着色,在着色晶体产生多种色心。对着色晶体进行光谱测量和系统光谱分析,提出色心产生和转化机理。借助绘得电流-时间曲线,对色心产生过程和机理作进一步阐述.用点阴极电注入方解石晶体,在晶体中产生F (Ca~+)和V (CO_3~-)色心、Pb~(2+)和Mn~(2+)杂质色心和未知色心。在不同电注入条件下,在着色晶体中产生色心种类和强度不同。通过对比不同电压、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吸收谱,得到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最有效条件为温度480℃、1200 V电压和注入时间270 min。提出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机理。该机理不同于以往其它晶体电注入着色机理。此研究结果不仅拓宽电注入晶体范围,而且丰富了电注入着色机理。在进行电注入时,记录电流和时间数据,并据此绘制出电流~时间关系曲线。经分析后推知,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过程历经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第二碱土阴极的形成,第二过程是大幅着色开始至整个晶体着色完成。第一过程对应电流~时间曲线|区,第二过程对应电流~时间曲线‖区。|区电流主要由Mn~(2+)和Pb~(2+)杂质离子、Ca~(2+)和CO_3~(2-)组分离子、Ca~+和CO_3~-离子运动和及其CO_3~(2-)与石墨阳极阵列间交换电子形成。‖区电流主要由电子、Mn~(2+)和Pb~(2+)杂质离子、Ca~(2+)和CO_3~(2-)组分离子、Ca~+和CO_3~-离子运动及其CO_3~(2-)与石墨阳极间交换电子运动形成。其中以电子运动电流为主,因为电注入使晶体内电子过剩。通过电流~时间曲线分析,进一步解释和验证所提出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机理.点阳极电注入的天然方解石晶体中产生F (Ca~+)和V (CO_3~-)色心、Pb~(2+)和Mn~(2+)杂质色心和未知色心。天然方解石晶体点阳极电注入注入过程仍与电流~时间曲线变化相对应。电流变化规律与点阴极相似,着色机理也相同。与用点阴极电注入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此处所用阳极只是一个点阳极,而不是石墨阳极阵列。天然方解石晶体点阳极电注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机理。对比不同条件下点阳极电注入结果,得到天然方解石晶体点阳极电注入着色最有效条件:温度505℃、3000 V电压和注入时间160 min。对比点阴极和点阳极电注入结果,得到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最有效条件为点阴极温度480℃、1200 V电压和注入时间270 min。(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张荣培,李涛[8](2009)在《BP神经网络拟合方解石晶体色散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BP算法神经网络曲线拟合方法,并借助MATLAB工具箱函数将它运用于方解石色散特性研究,通过拟合效果图,误差曲线,误差范数反映BP神经网络的优越性,体现BP算法较高的预测能力和良好的泛化能力,并且可以自动地确定数学模型,精确度高,原理也较简单,尤其对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吴新志,戴树玺,薛中会,胡彬彬,杨光红[9](2009)在《多肽Langmuir膜控制下方解石晶体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聚β-苯甲基天门冬氨酸(PBA)Langmuir膜对碳酸钙成核和生长的诱导控制作用。在PBA Langmuir单分子膜作用下,我们得到形状规则、边缘清晰的花瓣状碳酸钙晶体。XRD分析表明所得碳酸钙晶体为沿(104)和(208)晶面取向生长的方解石晶型;AFM、TEM和SEM观察显示了方解石形貌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多肽PBA Langmuir单分子膜对碳酸钙的结晶、生长取向和形貌具有良好的诱导和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王召兵,刘涛,郝殿中,彭捍东,张霞[10](2008)在《有色方解石晶体的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利用有色方解石晶体,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浅黄色和浅紫色方解石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黄色方解石的透射光谱。浅黄色方解石中含有微量的镁元素和锶元素,浅紫色方解石中含有微量的锰、锶和镁元素,有色方解石晶体偏光器件的消光比可达10-6量级。结果表明,有色方解石晶体偏光器件能满足一般光学测试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方解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解石是中低品位钙质磷矿石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与磷灰石同属于微溶含钙盐类矿物,具有相似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导致两者的浮选分离十分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酸性条件下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反浮选。浮选是基于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实现的,矿物结构决定矿物性质,因此矿物与浮选药剂的相互作用及其可浮性必然与矿物表面晶体结构密切相关。量子化学为微观角度研究固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因此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从微观角度研究方解石表面电子结构、性质及其与浮选药剂的微观作用机制,阐明方解石与磷灰石浮选分离微观机理。对方解石进行体相优化,当交换关联函数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PW91梯度修正近似,截断能为400 eV,k点选取3×3×2时,方解石体相总能最低,得到稳定的方解石晶体结构,a=5.049?,c=17.200?,C-O键键长为1.300?,Ca-O键键长为2.383?。态密度和Mulliken布居结果表明方解石单胞在参与化学反应时O的活性较强,其次是C和Ca。将方解石单胞扩展为1×1×1超晶胞,建立{10(?)4}面、{01(?)8}面和{21(?)4}面叁组解理面,其中{10(?)4}面表面能最低,表面总电荷为零,呈电中性,为方解石最稳定切面,对该切面进行驰豫,弛豫后方解石表面原子活性顺序O>C>Ca,而且均比体相原子活性大。对弛豫后的方解石{101 4}切面进行扩展形成2×1×1超晶胞切面,用于研究方解石与水分子和药剂分子相互作用。单个水分子在方解石表面C位点会破坏水分子结构,热力学不稳定,不能形成吸附;水分子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O位点吸附能分别为-0.75 eV、-1.01 eV,均能形成吸附,且与O位点吸附时有氢键生成,吸附后表面各原子电荷变化相对较大。水分子簇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与单个水分子在方解石表面吸附时结果相似,水分子簇通过氢键作用易与方解石表面的O位点发生吸附,方解石O位点比Ca位点更亲水。方解石酸性条件反浮选过程中,抑制剂磷酸、硫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_2PO_4~-、SO_4~(2-),阴离子捕收剂油酸和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_(17)H_(33)COO~-、C_(12)H_(25)NH_3~+。H_2PO_4~-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Ca位点作用,吸附能分别为-0.95 eV和-0.72 eV,H_2PO_4~-在方解石表面O位点比在Ca位点的吸附要稳定,H_2PO_4~-在方解石表面O位点吸附时费米能级附近轨道贡献较大,H_2PO_4~-的H与方解石表面O之间形成氢键;SO_4~(2-)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Ca位点吸附能分别为-0.20 eV和-0.19 eV,吸附作用相对较弱,吸附作用后态密度变化较小;C_(17)H_(33)COO~-与方解石表面O位点不能发生吸附,相互作用后药剂分子和矿物表面结构均发生严重变形。C_(17)H_(33)COO~-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吸附,吸附能为-0.86 eV,C_(17)H_(33)COO~-的两个O均与方解石表面的Ca成键,且吸附作用后方解石态密度整体向右偏移了1.1 eV,有利于吸附;阳离子捕收剂C_(12)H_(25)NH_3~+与方解石表面Ca位点吸附能为4.94 eV,不能发生吸附,作用后药剂分子结构发生严重变形,C_(12)H_(25)NH_3~+和方解石的态密度左移约2.5 eV。C_(12)H_(25)NH_3~+与O位点吸附能为-0.76 eV,发生吸附,吸附后C_(12)H_(25)NH_3~+态密度轨道整体左移0.5 eV,费米能级附近峰值处能量与方解石费米能级处峰值能量一致,有利于吸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解石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吴福全,吴闻迪,苏富芳,史萌.光学方解石晶体温度特性[J].光学学报.2016

[2].王杰.方解石晶体结构及表面吸附浮选药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6

[3].李红,阮美茹.PAM微球表面方解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3

[4].王世燕,袁顺东,卢贵武.Mg~(2+)影响方解石晶体生长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何红涛,刘耘.方解石晶体生长过程中钙同位素分馏[J].矿物学报.2011

[6].阮骄杨,胡超涌.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方解石晶体的季节性生长及其环境控制[J].科学通报.2010

[7].朱睿.天然方解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光谱特性[D].天津大学.2010

[8].张荣培,李涛.BP神经网络拟合方解石晶体色散方程[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9

[9].吴新志,戴树玺,薛中会,胡彬彬,杨光红.多肽Langmuir膜控制下方解石晶体的生长[J].无机化学学报.2009

[10].王召兵,刘涛,郝殿中,彭捍东,张霞.有色方解石晶体的光谱分析[J].激光技术.2008

标签:;  ;  ;  ;  

方解石晶体论文-吴福全,吴闻迪,苏富芳,史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