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研究

改良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研究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眼科广西梧州543001)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对158例(199眼)白内障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患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8%,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60.20%,≥1.0者占21.5%。结论:此手术技术操作简易,容易掌握,效果可靠,适应症广,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238-02

白内障是首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治疗是白内障复明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口大,散光严重,术后视力恢复慢,已很难适应现地手术发展的需要。而白内障超声乳化由于设备贵,手术费用高且对4级,5级核操作需要时间长,能量高,对角膜内皮损伤重;技术要求严格,难以在基层广泛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效果几乎可与超声乳化相媲美[1]。在2008年11月~2012年11月间,我院采用直线或反眉状隧道小切口手法娩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158例(199眼),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白内障158例(199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6眼,先天性白内障16眼,外伤性白内障10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17眼。年龄7~92岁,平均63.51岁。

1.2手术方法

术前复方托呲卡胺充分散瞳、常规球周麻醉。右眼颞上方或鼻上方作“L”形结膜瓣,巩膜切开呈直线或反眉状,距角膜缘后约2mm,长约5~6mm,深度达1/2巩膜厚度,向前作一巩膜隧道达角膜透明区约1mm。穿刺刀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扩大内切口使之形成倒梯形冠状隧道切口。水分离分层使内核松动,并全脱入或半脱入前房。晶状体赤道上方与后囊间注入粘弹剂,用注水圈匙伸入核下将核取出,若核较大,可稍扩大内外切口,或用劈核器将核劈成两半后依次娩出。注吸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冲洗出粘弹剂,加深前房,观察切口有无渗漏。切口不缝合或“8”字缝合一针。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使之覆盖巩膜切口。术眼清洁包扎。

2结果

2.1术后视力第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8%,105眼;第1周≥0.5者占60.2%,120眼;≥1.0者占21.5%,43眼。

2.2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在3~5天后消失;前房积血2眼,经止血,20%甘露醇注射液等对症处理6~7天积血后积血吸收消失。无角膜内皮失代偿,虹膜脱出,前房消失,继发青光眼或感染者。

2.3对于术前有中度以上结膜炎等眼表炎性疾病患者,术前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至5天,术后结膜下注入抗生素[2]2至3次后均未见眼内炎等感染症状出现。

3讨论

现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新发展之一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其优点是愈合时间短,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防止和便于处理术中发生的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手术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激光乳化术,一种是超声乳化术,另一种是非超声乳化术。前两种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后者只需要手法使用简单的器械操作,故而深得基层眼科医生的重视和喜爱,并已迅速发展[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组织损伤小,避免常规大切口术中虹膜脱出,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迸出,术后瞳孔上移。2)切口闭合好,角膜缘后2mm垂直切开巩膜再水平分离至透明角膜1mm,倾斜入前房,内外口隧道宽度4mm,密闭好,能更好地保持前房深度,有利于手术操作[4]。3)手术切口内口大于外口呈梯形,有利于晶状体核的娩出和减少外切口的长度[5-6]。4)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随着现在白内障的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性角膜散光日益成为影响手术后裸眼视力的主要原因。影响散光主要因素:切口长度、切口方式、切口与视轴的距离及缝线数目和结扎的松紧度等[7]。小切口长6mm,切口中心距角膜缘2mm,远离视轴,隧道切口密闭性能好,不缝线或只缝一针,手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手术采用10点半切口比较12点部切口,术后视力和散光都比12点切口好,尤其是术后第1、3、6月,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8]。

在我国近视发病率高,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中占有较高比例。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特殊性在于巩膜较薄且厚度不均,玻璃体因变性而液化,对巩膜的支撑力下降而使巩膜塌陷。晶状体混浊以核性和后囊下混浊为主,核大且硬,透明皮质多,晶状体悬韧带也较脆弱。如手术中操作不慎,容易损伤后囊及悬韧带造成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一旦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则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明显增加[9]。与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使整个手术过程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状态,保持了稳定的眼压和稳定的眼内容的相对位置,充分的水分离分层可减少操作过程中对悬韧带的压力,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对人工晶体植入问题普遍认为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摘出同时应一期人工晶体植入,包括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人工晶体,以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本组植入+2.0D~+13.0D屈光度人工晶状体,随访1~3年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仍在观察中。据ASCRS的统计[10]显示,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是可行的,美国有13%的术者常规应用结膜下抗生素注射,而在英国医师中的使用率却达到了42%[11],其中大部分注射的药品是头孢辛。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采用超声乳化手术切口,注水圈匙娩出游离的晶状体核,术毕切口可不缝合,可明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与超声乳化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机动~用动操作,一个是手动~手动操作技术,赵邯英等[12]观察了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患者230眼,比较两术式术后1天,30天视力,结果无显著差异。所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应症、实用迟到广等优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0,22(5):501-502.

[2]尤冉,王军.白内障围手术期药物预防术后眼内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2):153-157.

[3]袁佳琴.人工晶体植入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

[4]曾广川,廖武,李兆明,等.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4,26(1):16-17.

[5]徐庆斋,刘涛,田凤侠,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2,24(2):168-169.

[6]刘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2,24(4):449-450.

[7]黄河,陶黎明.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的分析[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6,28(5):361-362.

[8]胡俊喜,孔丽,杨培学.切口方位与白内障摘出术后视力和散光的关系[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2):96-97.

[9]梁张翼,候立亭.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7):469-470.

[10]王瑶,陈豪,王茜,等.三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及角膜上皮细胞毒性比较[J].眼科研究,2010,28:496-500.

[11]NanavatyMA,WearneMJ.Perioperativeantibioticprophylaxisduringphaco-emulsificationandintraocularlensimplantation:nationalsurveyofsmallereyeunitsinEngland[J].ClinExpOphthalmology,2010,38:462-466.

[12]赵邯英,陈海娥.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出视力比较[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4,26(3):184-185.

标签:;  ;  ;  

改良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