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散论文-庄志宏,吴剑坤,张林华

芙蓉散论文-庄志宏,吴剑坤,张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芙蓉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芙蓉散,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芙蓉散论文文献综述

庄志宏,吴剑坤,张林华[1](2019)在《基于HPLC法的芙蓉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芙蓉散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测定芙蓉散中黄芩苷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B)和0.1%磷酸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7nm。结果黄芩苷在0.155~1.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95.43%,RSD为1.38%(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本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可作为芙蓉散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庄志宏,吴剑坤,姜迪,张林华[2](2019)在《HPLC测定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与大黄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B)和0.1%磷酸水(A)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芦荟大黄素进样量在0.332~3.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0.9999> 0. 9 9 9),平均回收率为9 2. 3 6%,RSD为1.95%(n=5)。大黄酸进样量在0.206~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1.0000>0.9990),平均回收率为95.46%,RSD为1.86%(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本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可作为芙蓉散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小波[3](2015)在《芙蓉散质量标准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院内制剂芙蓉散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芙蓉散中黄芩、大黄、小檗碱和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测定芙蓉散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大黄、小檗碱和冰片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具有较好的专属性,阴性对照无干扰。以黄芩苷进样浓度(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拟合,得黄芩苷回归方程为:Y=5.494 06e-007X-0.003 888 11,r=0.9997;线性范围为1.242~0.0828μg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测得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9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可作为芙蓉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赵伟峰,车晓平,钱珊,周明学,曾祖平[4](2014)在《薄层色谱法鉴定芙蓉散中的主要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芙蓉散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以对照药材和对照品为阳性对照,并且制备各药材的阴性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连、关黄柏、黄芩、大黄、熊果酸。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4年06期)

牛晓暐,张洪海,吕培文[5](2011)在《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芙蓉散对阳性疮疡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足跖注射角叉菜胶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以及体外抑菌试验评价芙蓉散的抗炎消肿作用。结果致炎后3h5、h、7h、9h,氟氢松、芙蓉散组大鼠足跖肿胀值均呈显着减小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氟氢松组与芙蓉散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方面,氟氢松组、芙蓉散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芙蓉散对阳性疮疡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1年09期)

张居元,周振理[6](2008)在《芙蓉散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红肿疼痛3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术后切口愈合欠佳,红、肿、热、痛为临床常见现象,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切口感染化脓甚至破溃。2007-07—2007-11,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芙蓉散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红肿疼痛30例,并与常规治疗合酒精纱布湿敷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08年05期)

牛晓暐[7](2008)在《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部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芙蓉散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临床应用治疗疮疡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从抗炎、创面组织形态学改变、细胞因子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变化等多方面对芙蓉散治疗阳性肿疡的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1.首先通过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检测到芙蓉散能有效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的肿胀程度,提示该药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并与西药氟氢松的药效进行对比。2.因非特异性炎症在急性时相时,具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特征,故通过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芙蓉散对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进而明确其抗炎效果。3.得到明确的阳性结果后,再通过建立外伤迭加金葡菌注射感染的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在病理表现上模拟临床阳证肿疡的红、肿、热、痛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测血浆中炎性相关的因子TNF-α及TXB2含量,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创面组织病理变化等,系统研究中药芙蓉散抗炎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中药芙蓉散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降低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促进创面胶原纤维的合成,加快伤口的愈合。(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刘阿敏[8](2006)在《自拟芙蓉散治疗带状疱疹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芙蓉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敷芙蓉散配合中药制剂治疗。结果:治愈52例(占86.67%),好转8例(占13.33%),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外用芙蓉散治疗带状疱疹优于单纯西医抗病毒、止痛、消炎等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医外治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9](2005)在《芙蓉散》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暮含是江瑚上使毒的个中好手。这样一个人实在是不该爱恋上另一个人的。可惜事实并不如此。说起来那是个传诵了很久的故事,不过世上的事,多半传得多了也就失真了。(本文来源于《少年人生(小说)》期刊2005年23期)

张西艺[10](1999)在《芙蓉散治疗妇产科感染49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7年以来,我院采用芙蓉散局部外敷治疗妇产科感染未成脓及表皮未破清患者49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9例中年龄最大为51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剖腹产术后感染为15例,前庭大腺炎22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12例。2治(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1999年08期)

芙蓉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与大黄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B)和0.1%磷酸水(A)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芦荟大黄素进样量在0.332~3.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0.9999> 0. 9 9 9),平均回收率为9 2. 3 6%,RSD为1.95%(n=5)。大黄酸进样量在0.206~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性线性关系(R~2=1.0000>0.9990),平均回收率为95.46%,RSD为1.86%(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本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可作为芙蓉散的质量控制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芙蓉散论文参考文献

[1].庄志宏,吴剑坤,张林华.基于HPLC法的芙蓉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庄志宏,吴剑坤,姜迪,张林华.HPLC测定芙蓉散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张小波.芙蓉散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

[4].赵伟峰,车晓平,钱珊,周明学,曾祖平.薄层色谱法鉴定芙蓉散中的主要成分[J].世界中医药.2014

[5].牛晓暐,张洪海,吕培文.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

[6].张居元,周振理.芙蓉散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红肿疼痛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

[7].牛晓暐.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部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8].刘阿敏.自拟芙蓉散治疗带状疱疹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

[9]..芙蓉散[J].少年人生(小说).2005

[10].张西艺.芙蓉散治疗妇产科感染49例[J].四川中医.1999

标签:;  ;  ;  ;  

芙蓉散论文-庄志宏,吴剑坤,张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