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论文-李洪东,郑吉彪,吉宏宇,高巍,李傲

中冷器论文-李洪东,郑吉彪,吉宏宇,高巍,李傲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冷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控制器,两级PID

中冷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东,郑吉彪,吉宏宇,高巍,李傲[1](2019)在《一种发动机水冷式中冷器的恒温试验装置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V6TD直喷机械增压式发动机的增压器与冷却板是一体的,现有水-气冷却式中冷器不能满足发动机在瞬态试验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要求的问题,自主开发设计一种发动机水冷式中冷器的恒温试验装置,利用加热罐、板换、比例阀、智能控制器及其管路的连接,实现了将预热罐的热水和板换冷却后的冷水利用比例叁通阀混合后通入车用中冷器的功能,采用两级PID控制,满足了进气温度的精确控制,反应速度快,仅需十几秒钟就能达到试验要求的设定温度。(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5)》期刊2019-10-22)

[2](2019)在《中冷器防腐局部破损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A:请教各位,我们单位的中冷器防腐局部有破损(如图1所示),怎么处理?B:修补降级使用,不能再作为Cl2的中冷器使用。C:防腐破损降级另用。如有泄漏,绝不能焊补后再使用。D:看看腐蚀是外腐蚀还是内腐蚀。如果是外部轻微腐蚀,可以修复;如果是配有双管板的中冷器,还可以使用。但要在现场停车检修方便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措施,在加强监控下继续使用。(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李晗,田杰,李朝勇[3](2019)在《空空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空空中冷器的流动均匀性,首先根据中冷器的工作特点和使用要求,给出中冷器流动均匀性评价指标,即平均流量、平均流量偏差百分比以及平均流量偏差;其次分析中冷器气室结构、芯高、芯宽、芯厚以及中冷器内部气体压力、温度、流量对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的影响,最后给出提高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的具体方法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中冷器内部进气质量流量对流动均匀性几乎没有影响;且芯高、芯宽、芯厚以及进气压力与中冷器的内部流动均匀性负相关;进气温度与中冷器的内部流动均匀性正相关,在同等进气压力下,芯厚减薄30%,平均流量偏差提升1.5%,在同等温度下,芯厚减薄30%,平均流量偏差提升2.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孟祥廷,闫伟,王桂华,傅松[4](2019)在《基于CFD的中冷器气室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车中冷器的工作性能及效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针对芯体相同、气室结构不同的2种中冷器内部气体流场进行叁维仿真分析,研究气室结构差异对中冷器工作性能及效率的影响。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表明,中冷器气室是整个中冷器压力损失的重要部件,内部气体流动情况对其散热性能有直接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由于100-3型中冷器气室具有侧壁倾角,气体流动过程中压降较小,出口速度较100-2型高,整体流动性能较100-2型中冷器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9年04期)

李锐,罗宏锦,莫梦婷[5](2019)在《汽车空空中冷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匹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越来越多,为了降低涡轮增压后进气温度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冷器成为基本配置,主要介绍了常用空空中冷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设计要点,推出了一种中冷器性能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韩丽宁,董春燕,王建霞,韩婷,高海文[6](2019)在《关于某重型卡车匹配DEUTZ2015发动机改善中冷器效率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冷器作为进气系统的一部分,对发动机进气有着重要的作用。增压后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小,会导致发动机进气量减小,所以在进入发动机气缸前对空气进行冷却,对发动机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冷器就是这样的装置。所以,对于中冷器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中冷器散热效率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某重型卡车匹配的DEUTZ2015发动机,通过改进中冷器换热芯子的翅片结构,芯体尺寸和流通布置进行优化改进中冷器来提高发动机进气效率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发动机中冷效率奠定一定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创新材料引领汽车发展新机遇”——2019中国车用材料(西青)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3-27)

向小汉[7](2019)在《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性及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了采用10工位级进模来进行制件成形的冲压工艺方案。介绍了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包括主要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导向零件和卸料板。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同时,分析了模具制造工艺。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实现了自动送料、卸料,模具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完成自动送料、冲孔、落料、成形、翻孔、分离等工序。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韩丕永,刘庆洋,李艳荣,张喆,高曦[8](2019)在《175型柴油机中冷器漏气原因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济柴175机型是一款电喷电控中大功率电动钻机用配套柴油发动机,设计功率段770~2740kW。高可靠高强度的设计理念下,进气系统漏气会使柴油机无法满足中高负荷要求,影响井场起下钻作业。进气系统漏气的主要原因是进气管密封圈或者密封垫损坏,进气管裂纹以及中冷器漏气等。本文针对175发动机试车过程中出现的漏气问题进行分析,以确定问题原因并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3期)

于海燕[9](2019)在《基于CFD的中冷器内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CFD软件对中冷器的内阻进行了分析优化,降低内阻,以达到目标值,来满足客户需求,完成设计方案。文章通过分析管口直径和气室形状对内阻的影响,总结出内径越大,内阻越小,内部流速越均匀,内阻越小。(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范凯新,宋希庚,张拓,齐凯[10](2019)在《带有导流板中冷器集气壳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冷器集气壳出口处流场的不均匀性,提出内部加装导流板的改进方法,并借助Fluent软件对带有导流板的中冷器集气壳内流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结果为凭借判断壳内导流板对气流流动特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壳内部加装一定数量的导流板能较为明显地改善气壳内流体的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中冷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请教各位,我们单位的中冷器防腐局部有破损(如图1所示),怎么处理?B:修补降级使用,不能再作为Cl2的中冷器使用。C:防腐破损降级另用。如有泄漏,绝不能焊补后再使用。D:看看腐蚀是外腐蚀还是内腐蚀。如果是外部轻微腐蚀,可以修复;如果是配有双管板的中冷器,还可以使用。但要在现场停车检修方便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措施,在加强监控下继续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冷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东,郑吉彪,吉宏宇,高巍,李傲.一种发动机水冷式中冷器的恒温试验装置开发[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5).2019

[2]..中冷器防腐局部破损处理方法[J].氯碱工业.2019

[3].李晗,田杰,李朝勇.空空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

[4].孟祥廷,闫伟,王桂华,傅松.基于CFD的中冷器气室结构优化设计[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

[5].李锐,罗宏锦,莫梦婷.汽车空空中冷器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9

[6].韩丽宁,董春燕,王建霞,韩婷,高海文.关于某重型卡车匹配DEUTZ2015发动机改善中冷器效率的措施研究[C].“创新材料引领汽车发展新机遇”——2019中国车用材料(西青)国际论坛论文集.2019

[7].向小汉.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锻压技术.2019

[8].韩丕永,刘庆洋,李艳荣,张喆,高曦.175型柴油机中冷器漏气原因及解决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9

[9].于海燕.基于CFD的中冷器内阻计算[J].汽车实用技术.2019

[10].范凯新,宋希庚,张拓,齐凯.带有导流板中冷器集气壳数值模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标签:;  ;  

中冷器论文-李洪东,郑吉彪,吉宏宇,高巍,李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