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证据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神经证据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证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字阅读,语音加工,语义加工,ERP

神经证据论文文献综述

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1](2019)在《汉字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神经生理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拼音文字系统的实验发现,研究者提出词汇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拼音文字系统从字形到语义的对应关系较弱,不能为这种交互作用的观点提供直接地研究证据,尤其是缺乏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支持。汉字具有独特地表义特点,能够直接考察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的相互作用机制,但是,现有研究仅仅提供了行为实验证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汉字阅读中声旁读音一致性和整字语义可表象性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结果在汉字阅读的早期阶段就发现了显着的语音一致性效应,低一致汉字比高一致汉字诱发了更强的P200效应。而在相对晚期阶段,发现了显着的语义可表象性效应及其与语音一致性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低一致、低可表象的汉字相对于其它叁个条件诱发的N400波幅更低。研究结果在神经生理层面为汉字阅读的语义和语音交互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汉字阅读的角度支持了具有跨语言一般性的阅读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蕾,谷建岭,陈紫琪,王淞,龚启勇[2](2019)在《知觉压力的神经机制:来自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觉压力(Perceived Stress)是指个体将情景评价为有压力的程度,反映了个体对客观刺激事件的主观认知与评价。以往大量研究表明,知觉压力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较高的知觉压力会增加人们罹患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勃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知觉压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为解释知觉压力影响身心健康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篇文章系统回顾了关于知觉压力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为知觉压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初步的解释和依据。结果表明知觉压力主要与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部分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具体而言,结构磁共振的研究表明较高的知觉压力与整个前额叶皮质及其局部脑区(包括眶额叶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体积减少、杏仁核的体积增加有关,其中海马灰质体积的减少在不同的研究群体中得到广泛的验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表明较高的知觉压力与大脑的异常激活和功能连接有关,这些脑区主要涉及前额叶皮质部分脑区(包括内侧前额叶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亚属前扣带皮质)以及杏仁核。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我们对未来关于知觉压力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立伟,王苏妍,高野,宋若冰,张芷毓[3](2019)在《负性注意偏向的神经递质基础:来自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A)、去甲肾上腺素(NE)、3,4-二羟苯乙酸(DOPAC)、内啡肽(EP)、高香草酸(HVA)水平;分析神经递质水平与注意偏向的相关性。结果 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抑郁症状;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负性偏向;实验组大鼠5-HIAA、DOP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EP和HV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5-HIAA和HVA与注意偏向的变化有显着关联,5-HT和DOPAC水平的变化对注意偏向有影响。结论 CUMS抑郁症模型适用于大鼠。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水平明显不同于正常大鼠,神经递质对抑郁症大鼠的注意偏向有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胡英杰,陈玲,陈晓敏,张焱,靳梅[4](2019)在《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索、评价和获取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上尿路损害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上尿路损害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5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类试验研究4篇、观察性研究1篇,从导尿术管理、预防泌尿系感染管理、改善排尿相关神经肌肉功能方法、健康教育4个方面共总结了20条最佳证据。[结论]最佳证据总结为临床医务人员护理干预提供了循证依据,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管理成人上尿路损害问题,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朱敏,钱浩悦,高湘萍[5](2019)在《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来自神经振荡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罗京[6](2019)在《基于GrC—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环境污染和化石能源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新方向。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指标。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电动汽车运行状态和异常做出判断,从而加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对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电动汽车故障数据庞杂、非线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粒计算-神经网络(GrC-NN)和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以达到简化神经网络结构,提高电动汽车故障诊断准确度的目的。主要工作如下:(1)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定性分析了电动汽车故障产生原因和常见故障,并对电动汽车故障进行了分类;调研了电动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2)基于粒计算的电动汽车故障方法研究。剖析了基于粒矩阵的知识约简算法;分别介绍了GrC-BP神经网络和GrC-RBF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基于GrC-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流程;通过仿真证明了粒计算在保持诊断精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和简化神经网络模型结构。(3)基于GrC-NN和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剖析了证据悖论问题,并采用改进的证据合成规则进行证据融合;对基于GrC-NN和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流程进行分析;与基于GrC-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度、更低的诊断不确定性;并通过在不同载重工况下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本课题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殷西乐,李建标,陈思宇,刘晓丽,郝洁[7](2019)在《第叁方惩罚的神经机制:来自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方惩罚既是社会规范在群体得以维系的基石,也是个体维护社会规范的体现。当前关注社会规范的神经研究大多基于第二方惩罚的独裁者或最后通牒实验框架,缺乏对第叁方维护社会规范过程中相关脑区活动的探索,对这一过程的内在神经机制也不清楚。本文基于第叁方惩罚的独裁者博弈框架,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DLPFC)进行不同极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时依据第叁方是否需要为其惩罚付出成本设计了零成本和有成本两个实验任务。结果发现,第叁方在零成本任务的情绪反应和惩罚显着受到tDCS设置的影响,且阴极刺激显着提升了第叁方的惩罚值,这表明情绪机制对第叁方惩罚有着重要影响。另外,第叁方在零成本和有成本任务中的惩罚差异在不同tDCS设置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这与第叁方惩罚还受到自利机制影响的观点相符。本文率先为右侧DLPFC活动影响第叁方惩罚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且支持了第叁方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与其负性情绪反应和自利加工密切相关的机制解释。(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盈,郭小涛,陈香,王正雪,高雅[8](2019)在《/n/-/l/音位合并现象的神经机制:来自MMN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RP技术,比较音位合并者与非音位合并者辨别合并音位/n/-/l/的脑电和行为反应。结果发现,非音位合并者在注意前阶段展现了显着的MMN;而音位合并者没有展现MMN,但在晚期展现了一个显着的负波。行为实验发现,相比于音位合并者,非音位合并者在分辨/n/-/l/时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这些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区分/n/-/l/的能力在早期自动加工阶段就已经有了显着的差异。方言经验可能降低了音位合并者在听觉感觉加工阶段检测合并音位差异的敏感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照,王尧,牛峰,张洋子,李奎[9](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弧电流特征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存在信息源单一的不足,容易引起保护误动作和拒动作。针对该问题,文中以电弧辐射的电场和磁场信号以及电弧电流作为检测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模极大值方法提取不同负载下电弧电磁辐射信号特征量,并用波形相似法提取电弧电流信号特征量;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各个特征量与电弧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单个特征量的故障电弧识别率;最后,以该识别率作为D-S证据理论的输入,实现决策级多特征信息融合。在典型负载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3期)

耿长昕[10](2019)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之一,随着风电机组保有量的提高,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齿轮箱是双馈型和半直驱型风电机组传动链中的关键设备,由于齿轮箱位于高空极端环境中承受着多变载荷,极易发生故障,影响着风电机组性能,对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对风电机组齿轮箱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与诊断,对提高发电量,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风电机组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风电机组齿轮箱的故障特点,研究了轴承、齿轮和轴的故障类型,并对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图谱分析,总结故障发生规律,为后续的智能诊断提供科学依据。(2)针对在多变载荷下齿轮箱振动信号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提升小波降噪方法。该方法有效降低噪声影响,提高了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并从时域、频域和小波包能量等不同角度提取特征值。(3)针对风电机组冲击载荷较强的特点,分别从时域、频域和小波包能量的角度建立叁个粒子群优化模糊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经过测试实现了对齿轮箱高速轴和中间轴等故障的准确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基于D-S证据理论,建立了的齿轮箱故障信息融合诊断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单一诊断模型的判据,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区分度,具有较好的容错性、纠错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神经证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知觉压力(Perceived Stress)是指个体将情景评价为有压力的程度,反映了个体对客观刺激事件的主观认知与评价。以往大量研究表明,知觉压力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较高的知觉压力会增加人们罹患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勃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知觉压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为解释知觉压力影响身心健康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篇文章系统回顾了关于知觉压力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为知觉压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初步的解释和依据。结果表明知觉压力主要与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部分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具体而言,结构磁共振的研究表明较高的知觉压力与整个前额叶皮质及其局部脑区(包括眶额叶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体积减少、杏仁核的体积增加有关,其中海马灰质体积的减少在不同的研究群体中得到广泛的验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表明较高的知觉压力与大脑的异常激活和功能连接有关,这些脑区主要涉及前额叶皮质部分脑区(包括内侧前额叶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亚属前扣带皮质)以及杏仁核。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我们对未来关于知觉压力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证据论文参考文献

[1].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汉字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神经生理学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张蕾,谷建岭,陈紫琪,王淞,龚启勇.知觉压力的神经机制:来自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张立伟,王苏妍,高野,宋若冰,张芷毓.负性注意偏向的神经递质基础:来自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证据[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胡英杰,陈玲,陈晓敏,张焱,靳梅.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研究.2019

[5].朱敏,钱浩悦,高湘萍.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来自神经振荡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9

[6].罗京.基于GrC—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殷西乐,李建标,陈思宇,刘晓丽,郝洁.第叁方惩罚的神经机制:来自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9

[8].吴盈,郭小涛,陈香,王正雪,高雅./n/-/l/音位合并现象的神经机制:来自MMN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9

[9].陈照,王尧,牛峰,张洋子,李奎.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J].高压电器.2019

[10].耿长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标签:;  ;  ;  ;  

神经证据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