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簇首论文-徐世武

最优簇首论文-徐世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优簇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分簇,时间驱动,模糊逻辑

最优簇首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武[1](2016)在《异构无线传感网络最优簇首选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间驱动的数据收集方式,考虑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周期不同,节点初始能量异构的研究背景下,结合模糊逻辑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最优簇首选择机制OCHS.OCHS算法在选择簇首节点的时候,综合考虑节点采集数据周期不同,节点初始能量异构以及节点的分布密度,通过这些因素采用竞争的方式来选举最优的簇首集.成员节点则采用类勾股定理的方法,选择一条链路能耗最小的路径加入该簇.MATLAB仿真表明,OCHS算法能够有效的均衡网络节点能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以及提高整个网络的稳定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梁青,李卓冉,韩昊澎,熊伟[2](2013)在《基于最优簇首数划分单元格的改进GAF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造良好的拓扑结构,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对传统的GAF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中考虑到连通度和最优簇首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虚拟单元格划分方法。在簇首选择阶段,不仅考虑到节点剩余能量及节点距基站的距离,还考虑到节点吞吐率的问题,并通过定义簇首选择函数来进行簇首选择。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GAF算法有效地节省了节点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的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的GAF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王金伟,孙华志,孙德兵[3](2011)在《基于能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簇首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如何减少系统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LEACH路由协议通过网络分簇和簇首循环,使网络能量负载平衡,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该协议的关键是簇首数的选择,其最优值可使网络能耗降到最低。在深入研究LEACH协议及其能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簇首数的估算算法,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所得结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和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1年07期)

李素叶,陈曙[4](2010)在《基于最优簇首分布的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典分簇算法能量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跨层协议OCBC,在该协议中通过经线和纬线对网络进行划分,同时根据节点的地理位置和剩余能量来竞选簇首,以实现簇首的优化分布,使得能量消耗更加均衡。由于采用了优化的多跳算法,网络的扩展性得以较大的提高。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分簇策略比传统的LEACH协议在网络扩展和生命周期方面有较大的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0年11期)

何国圆[5](2009)在《基于最优簇首和多跳机制的高效分簇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灾难现场等诸多领域。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解决的是数据如何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问题,它的性能与整个网络的性能密切相关。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十分有限,一旦投放使用,将很难再补充能量,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能量,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期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分簇路由协议通过对网络进行有效分簇和数据融合,能够大大减少网络中冗余信息的传递,从而有效提高网络性能,因此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对若干经典分簇路由协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优簇首和多跳机制的高效分簇路由协议,称之为OCHM协议,详细介绍了OCHM协议的设计方案和实现策略。新协议分两个阶段,在分簇阶段,能够根据网络中剩余节点个数来确定簇数目,使其一直保持最佳状态,并在簇首选择时充分考虑节点剩余能量和地理位置因素;在稳定传输阶段,采用改进的簇首间多跳路由机制而不是直接发送,通过距离和能量限制条件在所有簇首间挑选合理的中继转发簇首,并在转发过程中再次进行数据融合。这样,通过最优簇首选择和改进的多跳路由机制,有效的均衡节点能耗,降低通信代价,从而提高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分簇路由协议相比,OCHM协议能够动态调整网络中的簇数目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并使簇首在整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有效平衡节点间开销,提高能量有效性,降低了网络整体能耗;延迟节点的死亡时间,从而明显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期,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扩展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5)

何国圆,陈涤[6](2008)在《基于最优簇首的高能效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簇路由协议中,簇首个数和网络通信方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针对经典分簇协议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最优簇首的多跳路由协议。在簇首选择时,它综合考虑网络的动态最优簇首数和节点的剩余能量而不是随机轮询;在传输阶段,采用改进的簇首间多跳转发而不是直接发送。仿真表明,该方案有效延长网络生存期,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唐毅,梁晓曦,武俊[7](2007)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簇首节点数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耗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无法对节点的能量进行再输送,应尽可能地减少系统能量的开销、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文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与最优簇首节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最优簇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构造良好的拓扑结构,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对传统的GAF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中考虑到连通度和最优簇首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虚拟单元格划分方法。在簇首选择阶段,不仅考虑到节点剩余能量及节点距基站的距离,还考虑到节点吞吐率的问题,并通过定义簇首选择函数来进行簇首选择。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GAF算法有效地节省了节点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的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的GAF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优簇首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世武.异构无线传感网络最优簇首选择机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

[2].梁青,李卓冉,韩昊澎,熊伟.基于最优簇首数划分单元格的改进GAF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

[3].王金伟,孙华志,孙德兵.基于能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簇首数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

[4].李素叶,陈曙.基于最优簇首分布的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

[5].何国圆.基于最优簇首和多跳机制的高效分簇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

[6].何国圆,陈涤.基于最优簇首的高能效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08

[7].唐毅,梁晓曦,武俊.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簇首节点数量研究[J].通信技术.2007

标签:;  ;  ;  ;  

最优簇首论文-徐世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