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论文-张盼盼,高舒

泾惠渠论文-张盼盼,高舒

导读:本文包含了泾惠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

泾惠渠论文文献综述

张盼盼,高舒[1](2019)在《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安全评价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泾惠渠灌区是我国着名的大型灌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灌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不断威胁灌区的水文生态安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泾惠渠灌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叁个代表年1990、2005、2020年,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水文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建设生态文明灌区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水资源安全度和土壤环境安全度都是从1990年到2005年降低,到2020年又升高;居民发展安全度则不断升高。(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罗维央[2](2019)在《李仪祉与泾惠渠建设——一份讲话稿背后的曲折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仪祉(1882~1938),原名李协,陕西省蒲城县人,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陕西省档案馆民国档案中有一份1932年6月20日泾惠渠竣工李仪祉先生的讲话稿——《给渭北人民切切实实的说几句话》。讲话稿分四部分,首先号召百姓铭记泾惠渠建设的不易与社会各界所做的贡献;二是回顾大旱之年父老兄弟苦不堪言的情景;叁是让百姓们放心有了这项水利,今后我们不会再遭旱灾了;最后(本文来源于《陕西档案》期刊2019年04期)

王玺圳,粟晓玲,张更喜[3](2019)在《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其在泾惠渠灌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标准化土壤含水量指数(SSI)和标准化地下水指数(SGI)4个反映地区农业干旱的指数,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构建了综合干旱指数(CDI),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计算综合干旱指数,并与改进的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适用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泾惠渠灌区2002-2013年农业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CDI)与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具有强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3,CDI与sc-PDSI在对旱情监测结果上相关性显着,两者在时间演进上趋势整体相同,说明综合干旱指数(CDI)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干旱情况,在研究区适用性较强。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DI)对泾惠渠灌区的干旱特性进行了分析,月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在4、6月和11月较容易发生干旱,而2月和8月灌区较为湿润,季节间分析发现灌区在2003年发生了严重的春旱,2002年发生了严重的夏旱和秋旱,2009年发生了严重的冬旱。年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的CDI值在2002—2013年间大约以0.032·a~(-1)的速度波动上升,说明研究区干旱有缓解趋势。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出泾惠渠灌区的旱情在2011年7月发生了显着突变,CDI趋势由降低转为增加,表明研究区在此时间点后呈湿润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吉程,王斌,张洪波,李娇娇[4](2019)在《泾惠渠灌区旱灾危机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灾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影响人口最多,范围最广,驱动因素也最复杂的一种灾害,常威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现行的旱灾应对体制多关注气象驱动与旱情监测,对干旱事件发展的过程模拟与危机管理缺乏研究,尤其对人类活动的驱动性影响考虑不足,常因整合性预警体系的缺失,导致旱灾危机诊断和抗旱决策信息不够充分,进而引发农业经济损失。因此,完善旱灾危机预警系统对区域防灾减灾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定义了有别于旱情和旱灾的旱灾危机的概念与内涵,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旱灾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基于旱情评估、水文模拟、水资源调控、危机预警等模型构建了面向灌区的旱灾危机预警系统,以实现对旱灾危机从诊断、预警到决策的全过程支持。系统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将干旱状态指标与抗旱能力指标相融合,构建了综合旱灾危机预警指标(DCAI),表征灌区未来3个月的危机情势,通过对校验期灌区旱灾危机的滚动预警与决策模拟,发现预警指标与决策建议与官方发布的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旱灾危机预警系统与应对机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认为其预期可为灌区干旱管理与危机应对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玺圳[5](2019)在《泾惠渠灌区综合农业干旱特性及其与粮食亩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一种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当干旱严重时会影响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干旱发生的原因很多,大多与降水量偏少和温度持续较高有关。泾惠渠灌区干旱频发,灌区发生干旱会直接影响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研究泾惠渠灌区农业干旱的变化与粮食亩产的关系,对于灌区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单一指数或综合指数对农业干旱进行的研究中,很少有考虑到地下水参数的,而地下水位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泾惠渠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使得灌区的抗旱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构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时加入地下水参数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标准化土壤相对湿度指数(SSI)和标准化地下水指数(SGI)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CRITIC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两种综合农业干旱指数(CADI-p和CADI-c)。根据两种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与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的相关性对两种综合农业干旱指数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灌区现有的干旱研究成果对适用性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再利用构建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数对泾惠渠灌区的农业干旱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以及年内(月际间和季节间)变化和年际间变化。最后分析了灌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与粮食亩产间的相关性,并确定了综合农业干旱与粮食亩产的关系。获得的结论如下:(1)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构建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数CADI-c比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数CADI-p更适用于泾惠渠灌区。CADSI-c与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具有强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3。(2)将泾惠渠灌区CADI-c与SPEI、NDVI、SSI和SGI四个单一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构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时考虑了降水、蒸散发、植被状态、土壤相对湿度和地下水埋深等众多因素,因此认为CADI-c比单一指数更能反映泾惠渠灌区实际农业干旱情况。利用实际旱情资料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DI-c所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旱情较为一致,在研究区适用性较强。(3)利用综合农业干旱指数CADI-c分析了泾惠渠灌区的农业干旱变化特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CADI-c在2002-2013年间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以0.032/年的速度波动上升,表明泾惠渠灌区的旱情有缓解趋势。突变分析结果表明CADI-c在2011年7月份发生了突变。CADI-c年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月均CADI-c在11月最小,在3、4、6和10月也较小,即泾惠渠灌区在这些月份较容易发生干旱,而2、8和9月的月均综合农业干旱指数较大,即泾惠渠灌区在这几个月份更湿润。季节间CADI-c的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季节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CADI-c年际间的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在2004、2011、2012和2013年基本未发生严重干旱,2002年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数较小,灌区发生了持续性干旱。(4)将泾惠渠灌区粮食亩产与CADI-c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年7月份的CADI-c与当年冬小麦亩产的相关性最高,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54;每年5月份的CADI-c与当年夏玉米亩产的相关性最高,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48。最后对泾惠渠灌区CADI-c与粮食亩产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得到了CADI-c与冬小麦和夏玉米亩产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一腾[6](2019)在《泾惠渠灌区作物需水量及田间水利用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关中九大灌区之一,对关中农业高产稳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灌区灌水技术的改进与种植面积的扩大,其有效灌溉面积和设施灌溉面积均大幅提升,使得关中地区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该灌区以地面灌溉为主,存在渠道设施年久失修,畦田长度过长,田间水利用率低,水分深层渗漏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八成改水成数为基准,在泾惠渠灌区设置叁种灌溉畦田长度,长度分别为80 m(L80),120 m(L120)和240 m(L240),畦宽均为3 m,研究了不同畦田长度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SWC)动态变化特征和灌水后沿畦长方向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分布规律,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田间耗水量及作物系数(K_c)计算,分析不同畦田长度灌溉对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在本试验条件下,畦田长度对SWC时空分布影响很大,畦田越长,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内单次灌水后2米土层平均SWC越高,并且长畦(240 m)下渗深,在冬小麦拔节期渗漏严重,不利于节水。(2)灌水后叁种畦田长度下,沿畦长方向不同位置2米土层平均SWC不同。在相同畦长条件下,L80和L120在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内灌水后2米土层平均SWC畦首<畦中<畦尾,但L240规律不一致。不同畦田长度同一位置,2米土层平均SWC表现为L80<L120<L240。(3)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内田间耗水量随着畦田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冬小麦各生育期内田间耗水量L80(苗期68.98 mm,越冬期126.40 mm,拔节期275.77 mm,全生育期471.15 mm)<L120(苗期74.00 mm,越冬期133.50 mm,拔节期292.13 mm,全生育期499.63 mm)<L240(苗期90.75 mm,越冬期160.40 mm,拔节期354.27 mm,全生育期605.42 mm)。夏玉米各生育期内田间耗水量L80(苗期86.40 mm,拔节期178.63 mm,生育期内515.60 mm)<L120(苗期93.67 mm,拔节期196.57 mm,全生育期536.23 mm)<L240(苗期123.87 mm,拔节期234.87 mm,全生育期597.89 mm)。(4)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总蒸发蒸腾量为390.99~435.50 mm,作物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冬小麦苗期作物系数0.35~0.38,越冬期0.63~0.67,拔节期1.15~1.21,抽穗灌浆期1.28~1.34,成熟期0.49~0.53,与播种后天数二次相关。泾惠渠灌区夏玉米生育期内总蒸发蒸腾量为357.62~369.01 mm,作物系数呈先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在夏玉米苗期作物系数0.43~0.47,拔节期0.79~0.83,抽雄灌浆期1.29~1.35,成熟期0.73~0.80,与播种后天数二次相关。(5)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一定的畦长下,作物生育期内,冬小麦田间水利用系数苗期(L80为0.530,L120为0.516,L240为0.423)<越冬期(L80为0.650,L120为0.612,L240为0.530)<拔节期(L80为0.753,L120为0.698,L240为0.543),夏玉米田间水利用系数苗期(L80为0.595,L120为0.575,L240为0.454)<拔节抽雄期(L80为0.668,L120为0.625,L240为0.558)。作物不同生育期内,田间水利用系数L80(0.525~0.774)显着高于L120(0.508~0.723)和L240(0.420~0.578)。(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于照玉[7](2019)在《泾惠渠灌区包气带盐分迁移转化对灌溉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灌溉施肥现象较为常见,由灌溉施肥所引起的一系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十分明显。长期过量灌溉施肥会引起土壤水分、pH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土壤可溶性矿物盐分发生溶解或沉淀。在灌溉水淋滤作用下,土壤中溶解的盐组分不断向土壤深层迁移至地下水,不仅造成土壤营养成分流失,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导致地下水污染。为了合理有效的灌溉施肥,防止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对灌区土壤盐分迁移转化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不同灌溉施肥量下土壤盐分含量以及存在形式的变化,旨在为灌区灌溉方式以及合理有效灌溉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叁渠镇试验田进行野外调查和原位试验,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获得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指标。基于数值模型软件HYDRUS-HP1和Visual MINTEQ,模拟计算土壤盐分迁移转化规律。根据现有灌溉施肥模式、不同灌溉量模式以及不同施肥量模式下土壤盐分迁移转化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灌溉施肥量对土壤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其中,每一种处理模式又分为冬季和夏季两个不同季节。首先,对原位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建立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分别对叁种研究模式下土壤盐分溶解沉淀、土壤主要离子含量以及盐组分主要存在形式进行模拟计算。最后,分析了土壤盐分迁移转化的影响因子。获得以下结论:(1)灌溉对土壤剖面内溶解的盐离子以及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离子有淋滤作用,冬季和夏季土壤中主要盐离子含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少。土层100cm以上的盐分离子含量受灌溉影响明显减少,土层100cm以下离子含量有增加趋势。灌前,由于受蒸发影响,夏季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比冬季高,所以,灌溉对夏季土壤表层盐组分的淋洗更严重。受各土层地温值的影响,夏季土壤剖面250cm以上的盐分溶解比冬季明显,土层250cm以下盐分溶解现象和冬季相同。灌后,夏季盐分离子态形式所占比例比冬季大。(2)灌溉施肥30天后,土壤内部会重新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尿素水解后铵态氮、硝态氮及pH变化不同,施肥量越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越高,而pH越低。pH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土壤水-岩反应。pH值越小土壤矿物盐溶解趋势越大,土壤中盐分离子态含量越高。夏季盐分变化对施肥量的响应比冬季明显。(3)灌溉施肥影响土壤pH、水分、温度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从而影响土壤盐分迁移转化。灌溉施肥使土壤pH值减少,灌后4天达到最小值,土壤盐分随pH减少溶解趋势增加;灌溉量越大含水率越高,土壤通透性越差,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以及矿物组分之间的交换吸附能力越差;灌后,冬季比夏季水分在土壤中滞留时间久,淋滤缓慢,冬季盐分离子含量比夏季高,较低的温度还会影响土壤中离子强度,导致冬季pH值比夏季低,盐分变化存在季节性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地表含量最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密度相对较小,有利于水分储存和流通,增加了表层土壤对盐分离子的吸收。(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30)

徐斌,王金凤,张艳,金岚,李换换[8](2019)在《基于面积-高程积分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以泾惠渠灌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泾惠渠灌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探讨面积-高程积分在地下水动态分析中的可行性,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了灌区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数据,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分析了灌区地下水水位与储存量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978?—?2012年,泾惠渠灌区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46、0.44、0.38、0.39,表明地下水水位与储存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991?—?2012年,410.00?—?446.19 m水位区间面积由1978年的2.54下降为0,342.51?—?360.00 m水位区间面积多年持续增加,中等水位区间存在演化差异性,反映出不同时期地下水开发强度具有空间变异性;以1978年为基准,至2012年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约7.08×10~8 m~3;降水、地表水引水量、人工开采是影响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的重要因素,补排失衡是引起灌区地下水储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可以表征地下水水位空间结构特征和储存量的变化情况,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值能够近似估算地下水储存量变化量,证明了面积-高程积分在地下水动态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盼盼[9](2018)在《泾惠渠灌区农业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泾惠渠灌区农业灌溉是区域地下水消耗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灌区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调整区域农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分析灌区作物用水的基础上,利用1977~2011年降水及灌溉等资料,分析同期区域地下水位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伴随着灌区降水量的减少和节水工程的实施,降水入渗补给量呈显着减少趋势,作为灌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地表引水灌溉及渠系渗漏补给量也大大减少,加之人工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灌溉供需矛盾,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剧烈下降。(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S2期)

刘招,李强,李璐路,毛全年,贾志峰[10](2018)在《泾惠渠灌区渠首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长期变化及其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泾惠渠灌区渠首——泾河张家山站长系列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平均、Tenant、回归分析及概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泾河来水形势、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水量,深入研究了泾惠渠灌区渠首水资源可利用量、灌区可引水量及引水潜力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张家山站实测年径流量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17.15亿m3下降到近十年来的9.95亿m3,实测径流距平最小达到-29.6%;河道内全年水资源可利用率基本维持在50%~60%左右;随着河道水资源利用的沙限的提高,灌区渠首可引水量及可引水量潜力均相应有所增加。按照目前泾河来水水源形势,灌区仍有1.66~2.10亿m3左右引水潜力可以挖掘。(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泾惠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仪祉(1882~1938),原名李协,陕西省蒲城县人,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陕西省档案馆民国档案中有一份1932年6月20日泾惠渠竣工李仪祉先生的讲话稿——《给渭北人民切切实实的说几句话》。讲话稿分四部分,首先号召百姓铭记泾惠渠建设的不易与社会各界所做的贡献;二是回顾大旱之年父老兄弟苦不堪言的情景;叁是让百姓们放心有了这项水利,今后我们不会再遭旱灾了;最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泾惠渠论文参考文献

[1].张盼盼,高舒.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地下水.2019

[2].罗维央.李仪祉与泾惠渠建设——一份讲话稿背后的曲折故事[J].陕西档案.2019

[3].王玺圳,粟晓玲,张更喜.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其在泾惠渠灌区的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4].李吉程,王斌,张洪波,李娇娇.泾惠渠灌区旱灾危机预警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5].王玺圳.泾惠渠灌区综合农业干旱特性及其与粮食亩产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王一腾.泾惠渠灌区作物需水量及田间水利用系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于照玉.泾惠渠灌区包气带盐分迁移转化对灌溉的响应[D].长安大学.2019

[8].徐斌,王金凤,张艳,金岚,李换换.基于面积-高程积分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以泾惠渠灌区为例[J].地球环境学报.2019

[9].张盼盼.泾惠渠灌区农业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影响分析[J].人民长江.2018

[10].刘招,李强,李璐路,毛全年,贾志峰.泾惠渠灌区渠首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长期变化及其潜力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标签:;  ;  ;  ;  

泾惠渠论文-张盼盼,高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