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李育杰,黄薇,徐郡,吴大雨

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李育杰,黄薇,徐郡,吴大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席夫碱,大环配体,金属配合物,合成

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育杰,黄薇,徐郡,吴大雨[1](2019)在《菲罗啉大环双核Fe~(3+)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文献方法合成大环配体L,通过溶剂法与金属盐Fe(ClO_4)_2·6H_2O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菲罗琳大环双核Fe~(3+)配合物[Fe_2(L)(μ-O)(DMF)_4]·4ClO_4(1, CCDC:1834054)和[Fe_2(L)(μ-O)(SCN)_4]·4ClO_4(2, CCDC:1834055),其结构经IR和元素分析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1属叁斜晶系,2属单斜晶系。配合物中两个铁原子通过一个氧桥进行连接,由于氧桥的连接使得配体发生折迭进而产生了π-π堆积。配体荧光滴定实验显示,配体L对过渡金属存在响应,随着过渡金属离子的加入,配体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焕,刘郁,张雪梅,潘志权,高娟[2](2019)在《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_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L)(ClO_4)·H_2O]·ClO_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郑秀君[3](2018)在《双核锕酰基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锕系元素是核能生产、核武器制造和医学研究应用的核心原料;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能放射核废料会严重污染环境,因而其长期安全处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放乏燃料和核废料中,六价铀酰离子[UO_2]~(2+)占非常大比重,这是由于六价铀酰离子[UO_2]~(2+)轴向U=O键非常强,使其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然而,五价铀U(V)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歧化生成四价U(IV)和六价U(VI)离子。与之相反,锕系五价超铀离子[NpO_2]~+和[PuO_2]~+在环境中却很稳定,溶于水,易发生迁移。为了安全固化放射性核素,尽可能消除高毒性、高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铀和超铀配合物的结构、反应行为和氧化还原等性质。为克服实验操作处理困难(如锕系材料具有高放射性和剧毒性以及材料本身匮乏等),本论文采用全电子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希夫碱聚吡咯大环与高价锕酰离子相互作用,计算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几何/电子结构、成键、红外振动光谱、氧化还原性质和热力学反应能。系统计算长联接基团蒽的大环希夫碱聚吡咯双核和单核锕系配合物,并考察锕酰基离子赤道方向有无第五配位(即吡啶py分子溶剂)对配合物结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明确包含py配位,理论计算得到的配合物分子结构与实验X-ray晶体衍射结果相一致。计算得到单核和双核配合物在吡啶溶液中还原电势(E~0)变化规律为Np>Pu>U。理论预测得到单核Pu(V)蒽基聚吡咯配合物具有特殊扭曲结构,不同于其它五价和六价单核U、Np和Pu配合物。计算得到An=O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按U、Np和Pu下降,且从六价到五价配合物变化导致An=O振动频率发生红移。电子结构计算发现双核六价铀配合物具有U(5f)特征的低占据空轨道,其中f(δ)和f(?)轨道贡献低能轨道、而π类型轨道在相对高能区域;轨道σ*(U=O)和σ(U=O)发生很大劈裂,能量超过7 eV。通过计算热力学反应能与实验合成结合研究,指明生成双核铀酰配合物在热力学上优于单核配合物,并从理论上给出可能的反应过程。由于蒽基桥联聚吡咯配体内部空间较大,其双核配合物的两个线型锕酰离子采用平行排列模式。当采用短联接基团苯的聚吡咯配体时,发现其相对较小空间导致形成阳离子-阳离子相互作用(CCI)。基于单核U(VI)苯基桥联聚吡咯配合物,首先研究endo-氧修饰的U~(VI)-U~(IV)型配合物,得到热力学稳定的碘化物;变换U~(VI)-An~(IV)碘化物中低价金属(Th→Pu),发现U~(VI)-Pa~(IV)_2I中有电子转移现象、形成氧化态为V-V型配合物,而其它配合物仍保持VI-IV氧化态。单核配合物铀酰exo-氧能与Al和碱金属等离子发生CCI作用,该作用直接导致其VI→V还原电势相对无CCI修饰的增大,从而提高六价铀的还原能力,为实验合成新型五价铀酰配合物提供理论指导。总之,理论计算得到铀和超铀配合物结构、热力学反应能和氧化还原性质等信息,为合成新型高价锕酰基希夫碱聚吡咯配合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验对比,一方面为理论方法测试和改进提供依据;另外,基于准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还为功能化热力学惰性和动力学稳定的六价铀酰轴向氧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20)

张同艳[4](2018)在《双核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仿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目标化合物合成法制备双核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该方法先以大环多胺配合物为基础,利用目标化合物法形成单臂大环多胺,将其与过渡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并测定质子化大环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大环多胺配合物中再引入多个不同的杂环功能基团,得到一系列水溶性的配体,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一个系列的以柔性的醚氧键桥连的大环多胺及其双核配合物,通过分光光谱滴定法模拟金属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利用双核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的催化磷酸二醋BNPP的水解反应,结果表明,双核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能较好地催化BNPP的水解。(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捷,郑玉娟[5](2016)在《六氮杂叁十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水解动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对苯二甲醛和二丙烯叁胺制备了一个叁十元六氮杂大环配体L(L=3,7,11,18,22,26-hexaazatricyclo[26.2.2.213,16]tetratriaconta-1(30),13,15,28,31,33-hexaene),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双核铜配合物[Cu_2L](CO_3)_2,用X-单晶衍射分析技术表征了其结构:Cu(Ⅱ)与环上的3个氮原子及来自CO32-上的2个氧原子配位,分别形成配位构型不同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和叁角双锥构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催化p-硝基苯酚醋酸酯(NA)的水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底物NA及配合物的浓度均呈一级反应且催化水解速率受酸碱平衡控制,当pH值=9.00时,水解速率常数为0.034 mol/s,推测其催化机制可能为Lewis acid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程清蓉,张雅,周红,潘志权,徐志高[6](2014)在《两个带呋喃悬臂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并表征了2个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L1)Cl2]·CH3CN(1)和[Cu2(L2)Br2]·CH3CN·H2O(2)。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粘度实验,圆二色谱和凝胶电泳实验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2×105和7.2×105,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配合物能与DNA较好的结合,粘度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为非典型的插入模式,凝胶电泳实验显示配合物通过氧化机理对DNA有较强的切割活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刘捷,郑玉娟,李晓元[7](2014)在《咪唑桥连的六氮杂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水解酶模型化合物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l)金属离子的配位具有不饱和性或有易于离去的水分子,使金属离子作为lewis酸更好的活化底物。(2)水分子、醇羟基、酚羟基、烷(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11)

邓桂茹,张雁红,张瑞红,杨光明[8](2014)在《新型大环草酰胺Ni叁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酰草酰二苯胺,水合醋酸镍和乙二胺为原料,在甲醇中回流反应制得大环草酰胺镍单核配合物(L);以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通过草酰胺桥上的两个氧原子进行桥联配位合成了一个新型的Ni(Ⅱ)-Co(Ⅱ)-Ni(Ⅱ)叁核配合物{[(NiL)2Co(CH3OH)2](ClO4)2·2CH3OH(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n,晶胞参数a=1.203 0(2)nm,b=1.447 5(2)nm,c=1.455 0(2)nm,β=93.954(3)°,V=2.527 4(7)nm3,Z=4,Dc=1.572 g·cm-3,F(000)=1 234,R1=0.042 2,wR2=0.097 7。(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4年03期)

胡学雷,姚瑜,肖莉,孟美娜,潘志权[9](2013)在《双酚大环双核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考察模板法合成双酚大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形成的双核配合物的结构特征,以1,3-丙二胺、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二氯化锰为原料通过[2+2]模板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双酚多氮亚胺大环双核锰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研究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749 44(8)纳米,b=1.045 84(11)纳米,c=1.636 57(18)纳米,β=93.854(2)°,Mr=583.27,V=1.279 8(2)立方纳米,Z=2,Dc=1.514克/立方厘米,F(000)=596,R=0.039 7和wR=0.111 2.目标配合物由一个失去两个酚基氢离子的大环配体、两个锰离子和两个氯离子组成,每个锰离子分别位于分室大环配体各一侧,呈五配位四方锥构型,其中在一侧的两个亚胺氮原子和两个酚基氧原子组成四方锥的底平面,而氯离子位于四方锥的顶点位置.晶体结构分析和电喷雾质谱均证明了双核实体的存在和目标双核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郭越新,马红翠,侯勇,李金鹏,侯红卫[10](2013)在《新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H_2L)_2(SO_4)_2(H_2O)_6]·CH_3OH·6H_2O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与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H2L[N,N'-二(3-吡啶基)-2,6-吡啶羧酸二酰胺]与CuSO4.5H2O反应合成了新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H2L)2(SO4)2(H2O)6]·CH3OH·6H2O(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6.870(5),b=7.563 7(15),c=28.316(6),α=90°,β=114.91(3)°,γ=90°。1在催化2,6-二甲基苯酚氧化偶联反应时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3年01期)

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_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L)(ClO_4)·H_2O]·ClO_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育杰,黄薇,徐郡,吴大雨.菲罗啉大环双核Fe~(3+)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J].合成化学.2019

[2].刘焕,刘郁,张雪梅,潘志权,高娟.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抗菌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3].郑秀君.双核锕酰基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质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4].张同艳.双核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仿酶催化性能研究[J].科技通报.2018

[5].刘捷,郑玉娟.六氮杂叁十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水解动力学性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程清蓉,张雅,周红,潘志权,徐志高.两个带呋喃悬臂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4

[7].刘捷,郑玉娟,李晓元.咪唑桥连的六氮杂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C].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8].邓桂茹,张雁红,张瑞红,杨光明.新型大环草酰胺Ni叁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合成化学.2014

[9].胡学雷,姚瑜,肖莉,孟美娜,潘志权.双酚大环双核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

[10].郭越新,马红翠,侯勇,李金鹏,侯红卫.新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H_2L)_2(SO_4)_2(H_2O)_6]·CH_3OH·6H_2O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与催化性能[J].合成化学.2013

标签:;  ;  ;  ;  

大环双核配合物论文-李育杰,黄薇,徐郡,吴大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