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丁盛,杜倩,白林山,张婷,严思

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丁盛,杜倩,白林山,张婷,严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皮酚,3,5-二氯-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合成

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丁盛,杜倩,白林山,张婷,严思[1](2015)在《[(E)-1-(3,5-二氯-2-羟基-4-甲氧基苯基)亚乙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新型席夫碱[(E)-1-(3,5-二氯-2-羟基-4-甲氧基苯基)亚乙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以乙腈为溶剂,3,5-二氯-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与甘氨酸乙酯物质的量比为1:3,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和1 h时,最大反应收率为90.97%。采用UV,IR,LCMS,1H NMR,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在330 nm和410 nm处分别出现烯醇式和酮式亚胺互变异构吸收峰;在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氯甲烷和氯仿溶液中具有蓝紫色荧光,最佳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32~372 nm和451~499 nm,且随溶剂极性增大,荧光激发峰红移;目标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β=91.131(5)o,a=4.571 1(18)?,b=30.302(12)?,c=10.602(4)?,V=1 468.2(10)?3,Dc=1.448×103kg·m-3,Z=4,R1=0.058 9,w R2=0.123 2;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浓度为62.50 mg·L-1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27.9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1.0×10-6mol·L-1;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无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孙健[2](2012)在《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的全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去甲基氨噻肟酸乙酯。然后再与叁苯基氯甲烷反应,得到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使总收率达到48.8%,高于现有文献值(35.3%)。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刘思佳,张连红,张博,王德鹏[3](2012)在《酯化反应合成甲氧基氰乙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氰乙酸、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阳离子交换树脂A-15作为催化剂,以甲苯为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甲氧基氰乙酸乙酯。通过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二醇单甲醚与氰乙酸的物质的量比3,催化剂A-15用量4%(质量分数,以氰乙酸为基准,下同),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h,制备甲氧基氰乙酸乙酯,收率达93%,纯度达95%。产物经IR、1HNMR和GC-MS进行了确定。(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2年05期)

朱珠,柳中梅[4](2012)在《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乙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酮酸乙酯与甲氧基胺盐酸盐在碱的作用下合成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n(苯乙酮酸乙酯)为0.02 mol,n(甲氧基胺盐酸盐)为0.04 mol,n(碳酸钠)为0.04 mol,n(醋酸钠)为0.012 mol,在无水乙醇中回流反应12 h,其产率为92.25%.经1HNMR、13CNMR、IR、GC-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金,巢志茂,王秀娟,郗砚彬,龚慕辛[5](2011)在《羟基和甲氧基取代苯甲醛在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羟基和甲氧基取代的4个苯甲醛系列化合物为对象,测定它们在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水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采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和盐酸酸化的方法研究提取和分离天然醛类化合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将脂溶性的醛类化合物转化成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衍生物,使醛类化合物从有机相转移到水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比例的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水两相体系中这些化合物在上相与下相之间的分配系数。采用盐酸酸化和分配萃取,实现α-羟基磺酸钠衍生物还原为原有的醛类化合物。结果醛类化合物的分配系数,随着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水两相体系中亚硫酸氢钠比例的增加急剧减小,并达到平衡。结论通过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和盐酸酸化,使脂溶性的醛类化合物经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衍生物还原到原始的醛类化合物,经两次萃取,可以实现天然产物中醛类化合物专属性的提取和分离。(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1年13期)

贾芳华,张连红,刘思佳[6](2011)在《酯交换法合成甲氧基氰乙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二醇单甲醚和氰乙酸乙酯为原料,在酞酸四丁酯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出了甲氧基氰乙酸乙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总反应物)]和原料配比[n(乙二醇单甲醚)/n(氰乙酸乙酯)]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为3,催化剂用量为0.006,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8 h的最佳合成条件下,甲氧基氰乙酸乙酯收率为91.87%。(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郑之祥,张振国,李宝林[7](2009)在《2-(9-蒽基)-2-甲氧基乙酸乙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键合在5μm硅胶上的纤维素-叁(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色谱柱的手性固定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甲氧基乙酸乙酯进行了手性拆分。对影响2-(9-蒽基)-2-甲氧基乙酸乙酯拆分的叁个重要因素:流动相组成、流速、色谱柱温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相组成为正已烷-异丙醇(94/6,V/V),流速1.0 mL/min,柱温20℃的条件下,2-(9-蒽基)-2-甲氧基乙酸乙酯对映体得到很好的分离,分离度为3.63。(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赖宜天,张喜全,李宝林,郭键,窦丽芳[8](2007)在《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硝基甲苯、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重氮化水解,亲核取代反应,最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用1H和13C NMR及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1H和13C NMR的归属,给出了分子中各氢,碳原子的准确化学位移.(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宋景平,陶雪[9](2007)在《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2-甲氧基乙酯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2-甲氧基乙酯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FFAP柱分离,活性炭管采样,二氯甲烷/甲醇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乙酸2-甲氧基乙酯。结果:采用FFAP柱能将乙酸2-甲氧基乙酯与共存物分离。乙酸2-甲氧基乙酯浓度在0~24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9.28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6.2 mg/m3(以采集1.5 L空气样品计)。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6.9%。解吸效率为94.1%~98.7%。样品于室温可保存7 d。结论:该方法各项指标达到《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的要求,本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2-甲氧基乙酯浓度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吕晚香,姜京爱,李明洙[10](2006)在《3-噻吩甲氧基乙酸-2-二烷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合成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3-噻吩甲氧基乙酸-2-二烷氨基乙酯盐酸盐,探讨其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甲基噻吩为原料,经过Whol-Ziegler反应、Williamson反应及酯化反应等合成得到3-噻吩甲氧基乙酸-2-二烷氨基乙酯盐酸盐.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检测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3-噻吩甲氧基乙酸-2-烷氨基乙酯盐酸盐具有促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去甲基氨噻肟酸乙酯。然后再与叁苯基氯甲烷反应,得到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使总收率达到48.8%,高于现有文献值(35.3%)。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1].丁盛,杜倩,白林山,张婷,严思.[(E)-1-(3,5-二氯-2-羟基-4-甲氧基苯基)亚乙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孙健.2-(2-氨基噻唑-4-基)-2-叁苯甲氧基亚氨基乙酸乙酯的全合成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刘思佳,张连红,张博,王德鹏.酯化反应合成甲氧基氰乙酸乙酯[J].化学与黏合.2012

[4].朱珠,柳中梅.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乙酯的合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

[5].王金,巢志茂,王秀娟,郗砚彬,龚慕辛.羟基和甲氧基取代苯甲醛在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2011

[6].贾芳华,张连红,刘思佳.酯交换法合成甲氧基氰乙酸乙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

[7].郑之祥,张振国,李宝林.2-(9-蒽基)-2-甲氧基乙酸乙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J].分析科学学报.2009

[8].赖宜天,张喜全,李宝林,郭键,窦丽芳.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7

[9].宋景平,陶雪.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2-甲氧基乙酯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

[10].吕晚香,姜京爱,李明洙.3-噻吩甲氧基乙酸-2-二烷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合成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

标签:;  ;  ;  ;  ;  

乙酸甲氧基乙酯论文-丁盛,杜倩,白林山,张婷,严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