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纵裂论文-姜彤

牙根纵裂论文-姜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根纵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磨损,牙根纵裂,影响因素

牙根纵裂论文文献综述

姜彤[1](2019)在《牙齿面磨损程度对牙根纵裂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牙齿面磨损对牙根纵裂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8年3月因活髓牙发生面磨损患者资料,纳入磨牙842颗。患者行常规体征检查、形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回顾性分析牙磨损与牙根纵裂的相关性。结果:842颗面磨损磨牙中确诊为牙根纵裂的有193颗(22. 92%)。下颌第一磨牙(54. 41%)、男性(27. 44%)、高龄(>60岁,33. 03%)的牙根纵裂发生率更高。不同面磨损分组的牙根纵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显着(P<0. 05),其中Ⅳ度磨损的发生率最高,为56. 49%。纵裂患牙均出现深面凹、工作尖磨平、远中边缘嵴低平等异常改变;咬合创伤、侧方干扰和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分别为95. 34%、83. 94%和96. 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牙根纵裂与面磨损程度、年龄、面形态异常等因素相关(P<0. 05)。结论:牙齿面磨损程度对牙根纵裂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牙科临床诊治应及早有效干预患者面磨损,尽可能保留患牙正常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媛媛,徐翠华[2](2019)在《探讨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数字化X线牙片和锥形束CT(CBCT)在临床监测牙根纵裂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单位收治进行牙根纵裂治疗的共8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受试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片以及CBCT检查,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计算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X线片确定牙根纵裂56例,CBCT确定牙根纵裂7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X线片检出阳性56例,CBCT检出阳性71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阴性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7.5%、98.6%、63.4%,均高于数字化X线片的73.2%、63.6%、92.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用于临床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强,效果优于数字化X线牙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11期)

徐玮哲,张岚,宋东哲,谭学莲,黄定明[3](2019)在《右下第一磨牙近中原发性牙根纵裂行保牙保髓治疗后36月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技术、活髓保存术以及纳米生物活性材料,以去除裂纹保存患牙和活髓保存为核心,采用根尖手术联合根尖倒充填直接盖髓术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牙根纵裂多根牙进行活髓保存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方法:本文报告1例61岁患者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原发性牙根纵裂的发现与诊治过程。通过临床检查、多普勒血流仪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发现该患牙牙髓电测试有反应,激光多普勒测试有血运。综合临床检查,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1)46牙原发性牙根纵裂;(2)46牙牙髓充血。拟行46牙显微根尖手术联合活髓保存术保留患牙及牙髓。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签署显微根尖手术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显微根尖手术联合活髓保存术。镜下见46牙颊侧近中颈部牙槽骨角形吸收,根分叉及近中根颈部见肉芽组织覆盖;利用CBCT精准定位根尖并在显微镜下近中根面开窗并保留骨块;近中根面见纵向裂纹线,亚甲蓝染色指示下行近中根截断,完全磨除折裂线,彻底刮除肉芽组织;超声工作尖逆向预备近中根末端根管并清除该段牙髓组织;干燥后行纳米生物活性材料(MTA)根管倒充填,抛光。刮匙清理骨腔,骨腔内置骨粉,植回自体骨块,胶原膜覆盖,瓣膜复位缝合。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复查,颊侧未见瘘道,牙龈愈合,颊侧探诊无牙周袋、无出血及溢脓,牙齿无松动,牙髓电测试与正常对照牙相近,多普勒血流测试血流逐渐降低至与正常牙相近。X片示近中根尖区透射影消失,新骨形成,近中根末端见正常牙周膜影像逐渐恢复。结论:本病例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技术、活髓保存术和纳米生物活性材料,以去除裂纹保存患牙和活髓保存为核心,采用根尖手术联合根尖倒充填直接盖髓术的治疗方法,实现了对该患牙的活髓保留,根面牙周新附着的形成,并通过临床随访复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实现了原发性牙根纵裂多根牙的活髓保存治疗。(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戴丽霞[4](2019)在《牙根纵裂致病诱因与早期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牙根纵裂致病诱因及其发病机制为临床避免或减少牙根纵裂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患牙/牙根为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好发牙位/牙根、咬合特征性改变或牙合面磨耗、长期咬合不适或疼痛、咬硬物不适、牙龈反复肿痛等病史,临床检查、牙周探诊窄而深牙周袋,拍摄至少2个不同角度的根尖片,观察是否有折裂线或典型的牙槽骨吸收透射影区。拍摄CBCT进行叁维观察,在轴面观发现裂或者骨的特征性缺损,同时进行牙周翻瓣手术探查、染色明确是否存在折裂及骨吸收范围、类型,通过病史询问、牙周、X线片、牙合关系、牙合面磨耗、牙合面形态及接触区情况的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牙牙合面中度到重度磨耗,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牙合面凹及远中边缘嵴低平等改变,存在牙合干扰和(或)牙合创伤易感因素。活髓牙牙根纵裂病因可能与牙合创伤、牙周炎、咬合疲劳和牙根发育缺陷等因素有关。死髓牙应以彻底去除根管壁感染物质为标准,尽量避免对牙体硬组织的过度切削。结论:当VRF诊断确立后,应尽早拔牙或截除患根,以保存骨量进一步行种植、修复治疗。对折裂牙建立诊断、判断预后、制定治疗计划很重要,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徐玮哲,宋东哲,谭学莲,张岚,黄定明[5](2019)在《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原发性牙根纵裂行活髓保存治疗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1例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原发性牙根纵裂的发现与诊治过程。通过临床检查、多普勒血流仪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发现该患牙牙髓电测试有反应,激光多普勒测试有血运。本病例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方法以及纳米生物活性材料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效果良好,实现了对该患牙折裂部分的去除及感染控制,以活髓状态保存患牙。(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轩,郑颖[6](2019)在《第二前磨牙牙根纵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美国牙髓病学会将根纵裂定义为,发生于牙根部,起源于根尖向冠部延伸的纵向裂纹。有文献报道,根纵裂是根管治疗后牙齿被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1,2]。Zadik等[3]统计,在所有拔除的根管治疗后牙齿中,根纵裂的发生率约为8.8%。目前,临床对牙根纵裂的治疗通常采用拔除的方法[4]。但早期根纵裂通常比较隐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很难明确诊断。我院牙体牙髓科接诊的1例右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再治疗后出现根纵裂,早期与难治性根尖周(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雪,祁文,吴大明,刘梅,吴红梅[7](2018)在《牙根纵裂导致牙槽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重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与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导致的根尖周骨缺损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生AP、VRF且伴有根尖周骨缺损的上下颌后牙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进行数字化模型重建并对骨缺损区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牙的根尖孔水平面冠方的骨缺损体积占全部骨缺损体积的百分比。结果:两组体积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积比值趋于1时,VRF的可能性大。结论:VRF导致的根尖周骨缺损主要位于患牙根尖孔水平面的冠方。对根尖周骨缺损的定量测量有助于VRF的正确诊断。(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李会旭,刘桂荣,张艳,陈艳青,许海平[8](2018)在《5例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分析及文献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牙根纵裂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告5例原发性牙根纵裂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原发性牙根纵裂的病因、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牙根纵裂以磨牙为主。牙根发育缺陷、解剖因素、牙合创伤、牙周炎等因素是导致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主要因素;根管长度定位仪、X线片、CBCT的应用及牙周探查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结论:牙根纵裂的发生存在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牙根纵裂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李会旭,张艳,潘克清[9](2018)在《下颌第一磨牙牙根纵裂及治疗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摘要]患者男,64岁,右下后牙咬物痛1月余。1年前冷热刺激痛、夜间痛病史。否认夜磨牙或紧咬牙史。临床检查:口腔卫生情况一般,全口牙龈轻度萎缩,牙列不齐,全口牙齿磨耗较重,46牙冠完整,未见明显龋坏,叩痛(+),冷热诊无反应,电活力测试无反应,松动度Ⅰ度,近中牙龈红肿,可探及窄而深的牙周袋,PD=10mm,余位点未探及深牙周袋;47见大面积充填物,叩痛(+),冷热诊无反应,电活力测试无反应,不松动,未探及深牙周袋。X线示:46近中根尖周大面积低密度影,水滴状,远中根根尖周未见明显低密度影,近中根根(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吴锦涛[10](2018)在《牙根纵裂的病因及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根纵裂(VRFs)是拔牙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即使对于熟练的和最专业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而言,牙根纵裂的诊断问题依然是挑战,本题目将就牙根纵裂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口腔临床医师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期刊2018-10-31)

牙根纵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数字化X线牙片和锥形束CT(CBCT)在临床监测牙根纵裂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单位收治进行牙根纵裂治疗的共8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受试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片以及CBCT检查,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计算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X线片确定牙根纵裂56例,CBCT确定牙根纵裂7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X线片检出阳性56例,CBCT检出阳性71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阴性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7.5%、98.6%、63.4%,均高于数字化X线片的73.2%、63.6%、92.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用于临床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强,效果优于数字化X线牙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根纵裂论文参考文献

[1].姜彤.牙齿面磨损程度对牙根纵裂的发生、发展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2].王媛媛,徐翠华.探讨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差异[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3].徐玮哲,张岚,宋东哲,谭学莲,黄定明.右下第一磨牙近中原发性牙根纵裂行保牙保髓治疗后36月疗效观察[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戴丽霞.牙根纵裂致病诱因与早期诊断[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5].徐玮哲,宋东哲,谭学莲,张岚,黄定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原发性牙根纵裂行活髓保存治疗1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6].王轩,郑颖.第二前磨牙牙根纵裂一例[J].北京口腔医学.2019

[7].王雪,祁文,吴大明,刘梅,吴红梅.牙根纵裂导致牙槽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重建与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会旭,刘桂荣,张艳,陈艳青,许海平.5例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分析及文献回顾[J].口腔医学研究.2018

[9].李会旭,张艳,潘克清.下颌第一磨牙牙根纵裂及治疗1例[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10].吴锦涛.牙根纵裂的病因及诊断[C].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2018

标签:;  ;  ;  ;  

牙根纵裂论文-姜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