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酸锂单晶论文-王羿文

铌酸锂单晶论文-王羿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铌酸锂单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铌酸锂单晶薄膜,光波导,加载条型波导,波长转换

铌酸锂单晶论文文献综述

王羿文[1](2019)在《铌酸锂单晶薄膜上加载条型波导和集成光学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晶体是一种人工合成多功能材料,它具有优良的电光、声光、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都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被广泛应用于集成光学领域。近年来,通过离子注入和直接键合方式制备的绝缘体上的铌酸锂单晶薄膜(lithium niobate on insulator,LNOI)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由于铌酸锂和二氧化硅之间的高折射率差,基于LNOI材料制备的光子器件在集成度和器件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LNOI为平台实现多器件集成已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报道了一系列光学器件,例如光波导、调制器、光频梳、非线性光学器件等。光波导是集成光学中的基础光学元件,是光信号传输的通道,也是多种复杂光学器件的主要结构之一。加载条型波导是LNOI上光波导的一种重要类型。它通过在LNOI表面覆盖一层加载条材料来实现对光的限制作用。加载条材料的选取是十分灵活的,只要折射率大于1,就可以形成波导。加载条型波导可以实现铌酸锂与其他材料的异质集成,将两种材料的优良特性结合起来。本论文研究了LNOI结构与非晶硅和二氧化硅材料的异质集成,为后续电光结合、高效、高集成度的集成光学器件的研究探索了道路。二阶光学非线性在倍频、参数下转换、光学参数振荡器/放大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它在光源、光通讯、量子光学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为了实现高效的频率转换,例如二次谐波产生,需要满足相位匹配或准相位匹配条件。一般用铌酸锂的周期性极化反转来实现准相位匹配。近几年来,人们已经实现了周期性极化铌酸锂薄膜,并且实现了高效的波长转换。利用波导的色散进行相位匹配是实现有效波长转换的另一个方法。它比准相位匹配更简单灵活,通过调节器件尺寸使基频光和倍频光的模式具有相同的相速度,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波长转换,本论文研究了铌酸锂单晶薄膜波导的相位匹配。光电探测器可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信号的电学探测,将光电探测器集成在LNOI上,对实现LNOI片上(on-chip)的全功能光芯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铌酸锂是一种宽禁带绝缘体,很难直接制备成光电探测器,通过异质集成将具有光电转换性能的材料沉积在铌酸锂表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将半导体材料硅沉积在LNOI上实现了集成的光电探测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叁部分:1.基于LNOI的几种类型波导的模拟分析及加载条型光波导的制备和研究。2.基于LNOI的波长转换器件的制备与研究。3.LNOI上光电探测器的集成与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LNOI的光波导的理论模拟通过全矢量有限差分方法设计并模拟了LNOI上几种不同类型的波导,包括刻蚀、质子交换和加载条型光波导。系统地研究并比较了波导的单模条件、光功率分布以及波导的弯曲损耗。模拟发现,对于质子交换波导,质子交换深度对铌酸锂层中光功率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加载条型波导,铌酸锂层中准TE和准TM模式的光功率分布和加载条材料的厚度相关。弯曲损耗都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当准TM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低于周围平面波导TE模式的有效折射率时,准TM模式中的损耗有一部分来自电场的泄漏。铌酸锂脊型波导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弯曲半径下(20 μm左右)就能获得低的弯曲损耗。这些结果对于研制波导结构,优化和制备高集成度的集成光学元件具有指导作用。2.基于LNOI的非晶硅加载条型波导的研究硅是微电子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在集成光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并且加工技术非常成熟。将硅和铌酸锂单晶薄膜进行异质集成,能把硅优秀的电学特性、成熟的微加工工艺和铌酸锂优秀的光学特性结合起来。我们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chanced chemical vapor doposition,PECVD)的方法在LNOI表面沉积了一层非晶硅薄膜,然后用刻蚀的方法制备了波导宽度为2-7 μm的非晶硅加载条型光波导。波导在空气中经300℃退火1h后可以观察到光传输。2 μm宽的波导在准TM和准TE模式下的损耗分别为20 dB/cm和42 dB/cm。退火前后非晶硅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04 nm和0.35 nm。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HRTEM)可以观察到清晰的界面,且退火前后硅薄膜均为非晶结构。引起波导损耗的主要原因为非晶硅薄膜内部缺陷和表面悬空键的吸收。由于氢能够填补材料内部的点缺陷和表面悬键,减小薄膜对光的吸收,所以我们用含氢气的PECVD进行了非晶硅薄膜的沉积。研究了制备条件,包括衬底温度、射频功率、硅烷浓度和反应气压等对薄膜吸收损耗的影响,并且制备了 LNOI上的非晶硅加载条型波导。波导宽度为2μm时,准TE和准TM模式下的损耗分别为6 dB/cm和5.5 dB/cm。磁控溅射是沉积非晶硅薄膜的另一种方法。我们对溅射功率、样品与靶之间距离对薄膜吸收损耗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利用磁控溅射法在铌酸锂薄膜上制备了非晶硅薄膜,利用端面耦合,研究了薄膜的光学性能。在LNOI上制备了宽度为4-7 μm的非晶硅加载条型波导。发现用磁控溅射沉积的非晶硅薄膜中点缺陷和悬空键造成的光学吸收主要在1550 nm波段。所以对另一通讯波段,即1310 nm波段时硅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制备了加载条型波导,测得对于4 μm宽的波导,其准TE和准TM模式的传输损耗分别为11 dB/cm和10 dB/cm。3.基于LNOI的二氧化硅加载条型波导的研究二氧化硅是平面光波导(planar lightwave circuit,PLC)技术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透过率高且易于制备。二氧化硅加载条型波导是实现铌酸锂和二氧化硅PLC结合的一个基础研究。我们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LNOI表面沉积了一层二氧化硅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表面形貌测量和基本成分分析。通过反剥工艺制备了2-5 μm宽的加载条型波导。对于2 μm宽的波导,准TE和准TM模式的传输损耗分别为0.2 dB/cm和0.8 dB/cm。该研究为制备LNOI平台上加载条型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二氧化硅和铌酸锂的结合为更先进的光子集成器件和电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4.LNOI上Y分支器的制备与研究Y分支器是一种可以将光分束或结合的基础集成光学元件,是Mach-Zehnder调制器、光纤陀螺、波分复用系统等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二氧化硅加载条型波导,我们在LNOI上制备了Y分支器,测得了光强分布,弯曲半径为700 μm、波导宽度为4 μm的Y分支波导在1550 nm波长附近的透过率为70%-80%,分光比接近1:1。5.基于LNOI的波长转换器件的制备与研究在LNOI上用质子交换波导实现了二次谐波产生。通过模式相位匹配实现了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基频光和倍频光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了锯酸锂中最大的二阶非线性系数d33,并且利用质子交换的手段调制了铌酸锂薄膜中χ(2)的分布,这些措施使得相互作用的模式之间的重迭积分得到了显着提高。我们研究了不同波导宽度和薄膜厚度下的相位匹配条件,其理论转换效率为58%W-1 cm-2,并通过实验制备了相应波导,其转换效率为48%W-1 cm-2。6.LNOI与光电探测器的集成与研究光电探测器是LNOI集成光学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器件。我们通过异质集成非晶硅薄膜的方式在LNOI上实现了光电探测器的制备,通过垂直入射的方式探测了光电探测器暗电流、响应度和响应时间。最高响应度为1.35 A/W。我们分别在波长为520 nm和650 nm下探测了器件的开关特性。并通过端面入射的方式实现了LNOI平面波导上光电探测器的制备,研究了探测器的开关特性,光电流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陈沈理[2](2016)在《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特别在医疗方面,自1942年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领域里非侵入性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设备有A型超声波诊断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心动图仪等。此类设备多采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对人体内脏及孕妇进行检查、诊断。超声波的应用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超声波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时,对声强(超声功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人体产生生化反应。根据试验证明,特别对胎儿的绒毛和染色体等产生变化,对胎儿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超声功率的计量具有实际意义,标准超声功率换能器是一种提供标准超声功率源输出的器件,在超声功率计量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超声功率量值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超声换能器当前发展方向为大功率、低压驱动、高频、薄膜化、微型化、集成化。德国的PTB实验室的标准超声功率装置频率已达到16MHz以上,甚至是多个频率的超声功率输出;而国内的超声功率基准和副基准,在超声换能器研究中,主要的方向是单频点的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目前国内最高的超声功率换能器频率为18.5MHz。在国内,由于超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的厚度非常薄,输出功率有限。针对目前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晶片薄的问题,本课题采用低频的铌酸锂单晶作为基片,对其二次、叁次甚至于多次谐振频率点进行研究,实验证明是能够实现多频点超声功率的稳定输出。本课题以“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为题,重点研制出一种稳定度高的,具有多个频率点和较宽功率范围的用于溯源的超声功率换能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比研究压电材料,选择铌酸锂晶片作为此次研究的基片,研究发现最理想的晶片切割方式是采用36°rotated y-cut,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确定频率与晶片厚度的关系,以确定所采用晶片的厚度,本次采用基频约为2.5MHz,计算得到所需晶片厚度为1.25mm;晶片设计完成后,再进行电极的加工,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加工工艺进行电极的加工。(2)采用串联电感对超声功率换能器进行电学匹配,经过自己制作相应电感量的线圈电感,实现了叁个频率点上的电学共轭匹配,并通过阻抗分析仪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3)基于超声功率国家计量基准装置对所设计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进行超声功率输出的测量,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操作,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并对阻抗、频率和超声功率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验证设计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参数和指标。本课题研究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为超声功率量值溯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医疗超声仪器的超声功率输出提供量值的保证,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2)

陈沈理,晋建秀[3](2015)在《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双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功率换能器主要是用于超声功率量值传递,是能够产生标准超声功率剂量的标准器,在超声功率计量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超声功率量值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国内多数的超声功率换能器是基于陶瓷晶片设计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来设计能够实现两个频率输出的超声功率换能器。主要介绍设计原理和输出超声功率的数据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23期)

方双全,黄新,马德才,张贺新[4](2015)在《铟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的缺陷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抗光损伤介质在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中的占位机制,采用顶部籽晶助熔剂方法(TSSG)生长了不同铟含量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In:SLN)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测试并研究了晶体中的缺陷结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在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中,In2O3的阈值浓度介于1%~1.5%。缺陷结构研究表明,当In2O3掺杂量低于阈值浓度时,In3+离子优先取代Nb4+Li,形成In2+Li离子;当In2O3掺杂浓度高于阈值浓度时,In3+离子开始同时占据正常的Li与Nb位,形成In2+Li-In2-Nb电荷自补偿结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李艾华[5](2010)在《飞秒激光激发稀土掺杂铌酸锂单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稀土离子为发光中心的从近红外到可见波段的频率上转换荧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促使探索高效上转换发光的新机制和开发新材料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开展飞秒激光激发的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研究能够开拓现有材料的新应用。因此,本论文在飞秒激光激发下,以波导上转换激光器的基质材料――稀土掺杂铌酸锂(LiNbO_3)单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上转换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系统地开展了各种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和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特性的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飞秒激光激发的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同时为提高微型上转换波导激光器的发光性能提供实验和理论指导。本论文首先开展了具有激发光吸收能级并且已经实现上转换发光的Er:LiNbO_3的飞秒激光激发上转换发光研究。结合Judd-Ofelt分析理论确定了上转换发光的物理机制,发现飞秒激光激发的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发光效率比普通激光激发高得多。利用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发光强度随飞秒脉冲重复频率的变化关系实现了近红外上转换中间能级寿命的可见区探测。研究发现,重掺MgO虽然能够提高Er:LiNbO_3的抗光损伤能力,但同时也会促使不利于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发光的Er3+簇位的形成。接着开展了尚未实现上转换发光但具有激发光吸收能级的Dy:LiNbO_3的飞秒激光激发上转换发光研究。从实验上实现了飞秒激光激发的黄蓝上转换发光,说明飞秒激光极高的瞬时功率密度可以使短寿命的中间能级成为上转换发光的储能能级。研究发现,在Dy3+和Er3+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能量传递,这个能量传递过程可以增强Er3+的上转换发光。进而开展了没有激发光吸收能级的单掺LiNbO_3的飞秒激光激发上转换发光研究。在Eu:LiNbO_3中观察到了飞秒激光激发的双光子上转换发光,偏振激发实验和变温实验均证实了其上转换机制为双光子同时吸收过程。衰减曲线的分析显示,5D0能级上的离子有两种布居途径。此外,在Tb:LiNbO_3中也实现了飞秒激光激发的双光子上转换发光,倍频增强现象研究说明其上转换机制是倍频光的再吸收过程,整个发光过程是,先在LiNbO_3晶体中产生倍频光,接着倍频光被NbO?3吸收,最后通过能量传递敏化Tb~(3+)实现上转换发光。上述研究结果强有力地显示,飞秒激光激发可以使普通激光无法诱导上转换发光的材料实现上转换发光。为了提高单掺体系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最后在叁掺LiNbO_3体系中开展了800 nm激光激发的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的敏化增强效应研究。Nd:Yb:LiNbO_3中的能量传递特性研究表明,Nd~(3+) ! Yb~(3+)的能量传递机制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声子辅助传递过程,能量传递效率可达66%。Ho~(3+)和Tm3+在Nd~(3+)-Yb~(3+)离子对作用下的上转换发光增强效应研究显示,Ho~(3+)的上转换绿光可以增强14倍,Tm3+的上转换蓝光也得到了增强。实验显示,Nd~(3+)-Yb~(3+)离子对在800 nm飞秒激光激发下与Yb~(3+)在980 nm连续激光激发下的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类似。提出了利用上转换荧光强度随飞秒脉冲重复频率的变化关系区分激发态吸收和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机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毛宗良,侯碧辉[6](2010)在《铌酸锂单晶的太赫兹光谱及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铌酸锂(LiNbO3)样品在0.4-1.6 THz范围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进行测量和分析。实验样品为LiNbO3(clear),LiNbO3∶Fe(0.08%),LiNbO3∶Fe(0.1%)的晶体,叁个样品均为(001)取向,观察和分析样品中掺入Fe对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等光学常数的影响,根据Debey近似模拟样品在低频吸收边的吸收结构系数。并利用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样品在0.4-1.6 THz范围的介电常数(ν).(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和新,漆婷[7](2006)在《高消光比高温度稳定性铌酸锂单晶》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LiNbO3)单晶作为重要的电光功能材料在光通信调制器、激光开关获得越来越多使用,用作激光开关的铌酸锂单晶不仅要求有高消光比,还要求有高温稳定性,铌酸锂单晶的温度稳定性与晶体中锂含量关系密切,锂含量越高,适用温度范围越宽。相关报道国内外均有。采用(本文来源于《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1-01)

臧竞存,迟静,邹玉林,刘燕行,田占魁[8](2005)在《掺镱离子铌酸锂单晶的生长及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Czochralski技术生长了掺杂浓度为1%(摩尔分数)的Yb∶LiNbO3晶体,研究了室温下Yb∶LiNbO3晶体的偏振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Yb3+离子在LiNbO3晶体中的能级分裂情况和各子能级的属性,计算出其吸收截面:980 nm为2.85×10~20cm2(π)和1.98×10-20cm2(σ);发射截面:1030 nm为0.58×10-20cm2(σ),1006 nm为1.69×10-20cm2(π),并对实现激光自倍频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05年S2期)

徐洲[9](2000)在《Y41°铌酸锂单晶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 (LiNbO3 )单晶是目前在声表面波和声体波等器件制作方面应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晶体。经激光探针研究证实 ,Y41°铌酸锂单晶在此方向上具有优良的漏声表面波特性 ,其漏声表面波机电耦合系数大 (约为 1 7.2 % ) ,传播损耗较低以及良好的温度系数 ,引起器件制作方面极大的关注。Y41°铌酸锂单晶的生长 ,改变了靠旋转切割c轴、Y 1 2 8°铌酸锂晶体 ,得到Y41°铌酸锂基片的现状 ,提高晶体的利用率 ,切割加工更方便可靠 ,更有效地满足漏声表面波器件制作的要求。本研究采用电阻加热提拉法生长Y41°铌酸锂单晶 ,借鉴我所其他方向铌酸锂单晶生长的成熟工艺措施 ,经过多炉次的试验 ,设计制作出适宜Y41°铌酸锂单晶生长的温场结构 ,寻找到合适的温度梯度 ( 2 0~ 1 0 0℃ /cm)进行生长 ,并确定相应的关键工艺参数 ,解决了Y41°铌酸锂单晶生长中 ,易出现孪晶、尾部易扭曲、易开裂等技术问题 ,成功生长出77mm× 70mm以上宏观完整性好的优质Y41°铌酸锂单晶。(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0年S1期)

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10](1997)在《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黄绪正(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重庆630060)ResearchonSubboundaryFreeLiNbO3SingleCrystalUsedforHighFrequen...(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1997年Z1期)

铌酸锂单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特别在医疗方面,自1942年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领域里非侵入性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设备有A型超声波诊断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心动图仪等。此类设备多采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对人体内脏及孕妇进行检查、诊断。超声波的应用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超声波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时,对声强(超声功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人体产生生化反应。根据试验证明,特别对胎儿的绒毛和染色体等产生变化,对胎儿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超声功率的计量具有实际意义,标准超声功率换能器是一种提供标准超声功率源输出的器件,在超声功率计量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超声功率量值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超声换能器当前发展方向为大功率、低压驱动、高频、薄膜化、微型化、集成化。德国的PTB实验室的标准超声功率装置频率已达到16MHz以上,甚至是多个频率的超声功率输出;而国内的超声功率基准和副基准,在超声换能器研究中,主要的方向是单频点的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目前国内最高的超声功率换能器频率为18.5MHz。在国内,由于超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的厚度非常薄,输出功率有限。针对目前高频超声功率换能器晶片薄的问题,本课题采用低频的铌酸锂单晶作为基片,对其二次、叁次甚至于多次谐振频率点进行研究,实验证明是能够实现多频点超声功率的稳定输出。本课题以“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为题,重点研制出一种稳定度高的,具有多个频率点和较宽功率范围的用于溯源的超声功率换能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比研究压电材料,选择铌酸锂晶片作为此次研究的基片,研究发现最理想的晶片切割方式是采用36°rotated y-cut,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确定频率与晶片厚度的关系,以确定所采用晶片的厚度,本次采用基频约为2.5MHz,计算得到所需晶片厚度为1.25mm;晶片设计完成后,再进行电极的加工,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加工工艺进行电极的加工。(2)采用串联电感对超声功率换能器进行电学匹配,经过自己制作相应电感量的线圈电感,实现了叁个频率点上的电学共轭匹配,并通过阻抗分析仪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3)基于超声功率国家计量基准装置对所设计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进行超声功率输出的测量,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操作,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并对阻抗、频率和超声功率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验证设计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参数和指标。本课题研究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为超声功率量值溯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医疗超声仪器的超声功率输出提供量值的保证,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铌酸锂单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羿文.铌酸锂单晶薄膜上加载条型波导和集成光学器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陈沈理.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多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陈沈理,晋建秀.基于铌酸锂单晶基片的双频点超声功率换能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4].方双全,黄新,马德才,张贺新.铟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的缺陷结构[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

[5].李艾华.飞秒激光激发稀土掺杂铌酸锂单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毛宗良,侯碧辉.铌酸锂单晶的太赫兹光谱及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李和新,漆婷.高消光比高温度稳定性铌酸锂单晶[C].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8].臧竞存,迟静,邹玉林,刘燕行,田占魁.掺镱离子铌酸锂单晶的生长及光谱特征[J].中国稀土学报.2005

[9].徐洲.Y41°铌酸锂单晶的生长[J].人工晶体学报.2000

[10].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7

标签:;  ;  ;  ;  

铌酸锂单晶论文-王羿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