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色矛线虫论文-王摆,汝少国,康亦珂,田雨

细小色矛线虫论文-王摆,汝少国,康亦珂,田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小色矛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久效磷,林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

细小色矛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王摆,汝少国,康亦珂,田雨[1](2011)在《久效磷和林丹共同作用下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联合暴露的方法研究久效磷和林丹共同作用下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极显着降低了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种群增长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并导致子一代种群偏雌性化。与对照相比,Ⅰ(0.1μg/L久效磷和0.005μg/L林丹)、Ⅱ(1.0μg/L久效磷和0.05μg/L林丹)、Ⅲ(10.0μg/L久效磷和0.5μg/L林丹)联合暴露组子一代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了64.82%、74.90%、78.28%,联合暴露组Ⅳ(100.0μg/L久效磷和5.0μg/L林丹)子一代种群呈负增长;Ⅰ、Ⅱ联合暴露组子二代种群呈负增长。Ⅰ、Ⅱ、Ⅲ、Ⅳ联合暴露组的亲代总产卵量分别降低了68.27%、72.88%、80.81%和83.76%;Ⅰ、Ⅱ、Ⅲ联合暴露组的子代总产卵量分别降低了73.66%、78.67%和85.66%。此外,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卵的受精率和胚胎孵化率的降低、胚胎发育持续时间时间的延长、L1幼虫畸形率的升高与种群动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久效磷和林丹共同作用下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李长安[2](2011)在《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的行为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久效磷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其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途径污染水体。林丹是构成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主要成分,曾被多国广泛应用于农业,20世纪70~80年代相继被禁用。但由于其脂溶性高、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难于降解等特点,至今仍可从各种环境介质样品中检出,因而可能会与有机磷农药共同造成地表水域环境的农药复合污染。久效磷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而林丹能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二者都是潜在的神经毒剂,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具有行为毒性作用。模式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C.elegens)的行为是近二十年来常用于土壤和淡水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的较为灵敏和快速的指标。但两者对海洋线虫行为的毒性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久效磷和林丹纯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单独暴露、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Chromadorina gemanica)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等指标的影响,从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叁个方面揭示了久效磷和林丹的行为毒性,为进一步阐明农药行为毒性机制和利用线虫行为评价海洋污染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如下:⑴对运动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单独暴露后,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着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16.7%、47%,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17.8%、41.5%;林丹单独暴露在0.5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头部摆动频率显着降低,但身体弯曲频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在5μg/L和50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着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29.2%、37.8%,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26.7%,41.1%;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运动行为的影响更为严重。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均极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与对照组相比,细小色矛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2.9%,45.4%,和86.5%,头部摆动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7.3%,48%,和94.4%。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在低浓度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⑵对线虫摄食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72h后将线虫转移至琼脂平板中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线虫的摄食率在2、4h后极显着降低,在6、8、10h稍有恢复,但仍呈显着降低。而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着降低;0.5μg/L林丹单独暴露后仅在2h后观察时显着抑制了线虫的摄食率。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着降低;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着。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组均极显着降低了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率。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能显着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⑶对产卵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后,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率下降了18.3%。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7.7%和81.7%;0.5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2.5%和83.3%;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具有极显着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被降低了27.9%、75.3%、92.7%。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行为,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的联合作用类型在低浓度组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组表现为协同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对久效磷和林丹反应敏感。久效磷和林丹能够显着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具有行为毒性作用。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行为的联合毒性作用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这些特点说明细小色矛线虫可成为评价海洋污染的敏感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3-01)

康亦珂[3](2010)在《以细小色矛线虫为模型动物的环境雌激素活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建立的较成熟环境雌激素快速筛选方法主要包括离体筛选和活体筛选两大类,离体筛选快速、便捷;活体筛选更能反映环境雌激素对生物体的效应及其机制,一般认为结果更可靠。因此活体动物模型筛选方法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大的实践意义。应用较广的活体筛选模型动物为鼠和鱼类,但其存在实验周期较长,实验费用高等缺点,而选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作为模式生物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自由生活海洋线虫(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是线虫动物门(Nematod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从滨海潮间带的高潮线到深海大洋的最深海沟,以及从寒冷的两极到深海脊上的高温热泉生境都有它们的分布。细小色矛线虫(Chromadorina germanica)具有个体小、生活史短(14d)、雌雄异体、行两性繁殖的特征,经本实验室自主开发培养,已在实验室进行单种连续培养90多代。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TG)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分子水平上的指标——雄性鱼类VTG mRNA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生物标志物。以VTG mRNA为生物标志物的环境雌激素筛选方法主要包括实时定量PCR、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等。其中,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使用标记的核酸探针来检测与其互补的靶核酸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的技术,不但免除了从组织中提取RNA的步骤,还可以准确地反映出VTG mRNA在组织甚至生物整体样本中的位置及状态,实验结果也更为直观。久效磷农药是一种高效的有机磷杀虫剂,其使用残留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邴欣等研究表明久效磷农药能够诱导雄性金鱼合成和分泌卵黄原蛋白,是一种环境雌激素。因此,本文拟通过使用原位杂交手段,检测在内源性雌激素(E2)和环境雌激素(久效磷农药)的诱导下细小色矛线虫VTG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了选用细小色矛线虫为研究对象、VTG mRNA为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构建环境雌激素活体筛选模型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设计了扩增细小色矛线虫VTG基因的兼并引物,通过PCR和RT-PCR的方法,获得了长度为525 bp的一段核苷酸序列。通过在NBCI网站上和生物软件DNAman里分析比对,初步认定这段核酸是细小色矛线虫vit-6的部分序列。根据所获得的细小色矛线虫vit-6的部分序列,设计了针对细小色矛线虫VTG mRNA的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地高辛标记,应用此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实验,证明了探针可与线虫体内VTG 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在此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的基础上,合成了荧光素5-FAM直接标记的探针,进行了灵敏度更高的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不仅进一步验证了探针与VTG mRNA的特异性结合力,还显示出雄虫体内VTG mRNA的合成量随着环境雌激素暴露浓度的加大有微弱的上升趋势。综上,以克隆出的C. germanica VTG基因片段为模板设计并制备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的技术手段,能有效地检测出环境雌激素对雄性线虫VTG mRNA的诱导。使用自由生活海洋线虫C. germanica作为环境雌激素快速、活体筛选的模型动物是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5-01)

王摆[4](2009)在《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久效磷农药作为一种高毒的有机磷农药,不仅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还会影响生物个体的生殖和发育。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久效磷农药作为一种潜在的环境雌激素,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遗传毒性。而林丹具有半衰期长,历史用量大,是我国地表水检出率最高的有机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共同造成水域环境的农药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种群动态产生联合影响。研究农药对水生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关键在于选择生活史较短的模式生物。细小色矛线虫具有分布范围广、易于培养、世代周期短等特点,适合作为研究农药对种群动态影响的模式生物,可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农药对其多世代种群动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细小色矛线虫为实验材料,选择水域环境中半衰期较短的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和半衰期较长有机氯农药——林丹两种农药纯品为研究对象,从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研究两种农药纯品单独暴露、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的生殖、生长发育、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和性比等种群动态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RAPD方法和尼罗红脂肪活体染色及荧光定量技术,分别检测久效磷和林丹纯品对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多态性和消化管脂肪含量的影响。确定两种农药纯品的联合作用方式,并初步探讨了久效磷和林丹影响种群动态的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如下:(1)久效磷改变了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的种群动态。0.1、1.0、10.0、100.0、1000.0μg/L久效磷极显着降低了细小色矛线虫亲代和子代的总产卵量,降低了子一代和子二代卵的受精率和胚胎孵化率,延长了子一代和子二代的胚胎发育持续时间,增加了L1幼虫的畸形率,降低了成虫数量,抑制了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导致子代种群偏雌性化,其中1000.0μg/L久效磷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二代种群消失。(2)久效磷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变化。通过RAPD以及相关的扩增图谱分析发现久效磷暴露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变化,与对照相比,0.1、1.0、10.0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组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多态性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26.7%、19.8%、19.8%和24.4%。(3)久效磷影响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内脂肪含量和分布。尼罗红脂肪活体染色以及荧光定量分析发现久效磷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的前、后段的脂肪含量升高,却降低了消化管中段脂肪含量;100.0、1000.0μg/L久效磷暴露组整个消化管的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显着升高。(4)林丹改变了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的种群动态,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的变化,影响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内脂肪含量和分布。0.005、0.05、0.5、5.0和50.0μg/L林丹极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亲代和子代的生殖力,降低卵的受精率,0.5、5.0和50.0μg/L林丹降低了子一代胚胎孵化率,增加子一代L1幼虫畸形率,5.0和50.0μg/L林丹延长子一代胚胎发育时间,0.005、0.05、0.5、5.0和50.0μg/L林丹极显着降低子二代胚胎孵化率,延长子二代胚胎发育持续时间,增加子二代L1幼虫的畸形率,降低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成虫数量、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使子代种群偏雌性化;0.005、0.05、0.5、5.0和50.0μg/L林丹暴露组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多态性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20.9%、20.9%、22.1%、18.6%和17.4%;林丹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前、后段脂肪含量的增加,中段脂肪含量的降低,0.5、5.0和50.0μg/L林丹暴露组整个消化管的脂肪含量极显着升高。(5)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子代种群动态、基因组DNA多态性和消化管脂肪含量的联合作用方式为相加作用。与用久效磷、林丹分别单独暴露细小色矛线虫相比,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和子二代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指标的抑制作用更大,其中最高浓度联合暴露组(V)的细小色矛线虫子一代种群消失,联合暴露组IV子二代种群消失;I、II、III、IV联合暴露组细小色矛线虫子代基因组DNA多态性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40. 9%、38.2%、41.8%和41.8%;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整体脂肪含量的极显着增加,I、II、III、IV联合暴露组整个消化管的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6.59%、24.25 %、35.22%、27.43%,联合暴露导致细小色矛线虫子代消化管前、后段脂肪含量的增加,中段脂肪含量的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04)

王摆,汝少国,王蔚[5](2009)在《久效磷对细小色矛线虫胚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对细小色矛线虫(Chromadorina germanica)的急性毒性及胚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久效磷对C.germanica的24,48,96h的LC50分别为66.42,36.94,16.03μmol/L.对C.germanica繁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1.0μmol/L久效磷暴露组子一代的数量急剧减少,仅为对照组的52.9%,10μmol/L暴露组则完全抑制了产卵和子一代的产生.对C.germanica的胚胎毒性主要表现为胚胎发育时间的延迟:0.1,1.0,10.0μmol/L久效磷暴露组胚胎发育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的17.05h分别延长了1.24,1.92,1.96h,呈剂量-效应关系,且10.0μmol/L久效磷完全抑制了卵的孵化.久效磷对C.germanica精巢和卵巢超微结构的损伤,导致了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因此,久效磷导致C.germanica的胚胎发育持续时间的延长和精子、卵子质量下降是其子一代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细小色矛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久效磷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其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途径污染水体。林丹是构成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主要成分,曾被多国广泛应用于农业,20世纪70~80年代相继被禁用。但由于其脂溶性高、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难于降解等特点,至今仍可从各种环境介质样品中检出,因而可能会与有机磷农药共同造成地表水域环境的农药复合污染。久效磷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而林丹能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二者都是潜在的神经毒剂,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具有行为毒性作用。模式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C.elegens)的行为是近二十年来常用于土壤和淡水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的较为灵敏和快速的指标。但两者对海洋线虫行为的毒性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久效磷和林丹纯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单独暴露、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Chromadorina gemanica)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等指标的影响,从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叁个方面揭示了久效磷和林丹的行为毒性,为进一步阐明农药行为毒性机制和利用线虫行为评价海洋污染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如下:⑴对运动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单独暴露后,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着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16.7%、47%,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17.8%、41.5%;林丹单独暴露在0.5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头部摆动频率显着降低,但身体弯曲频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在5μg/L和50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着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29.2%、37.8%,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26.7%,41.1%;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运动行为的影响更为严重。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均极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与对照组相比,细小色矛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2.9%,45.4%,和86.5%,头部摆动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7.3%,48%,和94.4%。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在低浓度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⑵对线虫摄食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72h后将线虫转移至琼脂平板中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线虫的摄食率在2、4h后极显着降低,在6、8、10h稍有恢复,但仍呈显着降低。而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着降低;0.5μg/L林丹单独暴露后仅在2h后观察时显着抑制了线虫的摄食率。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着降低;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着。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组均极显着降低了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率。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能显着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⑶对产卵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后,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率下降了18.3%。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7.7%和81.7%;0.5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2.5%和83.3%;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具有极显着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被降低了27.9%、75.3%、92.7%。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着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行为,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的联合作用类型在低浓度组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组表现为协同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对久效磷和林丹反应敏感。久效磷和林丹能够显着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具有行为毒性作用。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行为的联合毒性作用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这些特点说明细小色矛线虫可成为评价海洋污染的敏感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小色矛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王摆,汝少国,康亦珂,田雨.久效磷和林丹共同作用下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毒性效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李长安.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的行为毒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康亦珂.以细小色矛线虫为模型动物的环境雌激素活体筛选[D].中国海洋大学.2010

[4].王摆.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王摆,汝少国,王蔚.久效磷对细小色矛线虫胚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

标签:;  ;  ;  ;  

细小色矛线虫论文-王摆,汝少国,康亦珂,田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