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部位论文-瞿姣,袁欣,赵卫,李德艳,杨亚英

少见部位论文-瞿姣,袁欣,赵卫,李德艳,杨亚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见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癌,神经内分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少见部位论文文献综述

瞿姣,袁欣,赵卫,李德艳,杨亚英[1](2019)在《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鼻腔鼻窦7例,纵隔14例,肾脏2例,膀胱4例,前列腺2例,肝脏1例,卵巢1例。30例行CT检查,平扫+增强26例,平扫4例;11例行MRI平扫+增强。病变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强化程度及方式不一,8例DWI高b值扩散受限呈混杂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28/31伴坏死,2/31伴钙化,31/31伴周围组织侵犯,17/31伴淋巴结转移。7例鼻部神经内分泌癌周围骨质均表现为膨胀性与浸润性破坏并存。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中,12/14见分隔样强化或小血管穿行征。结论: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表现为大肿块,坏死常见,钙化少见,极易侵犯周围结构。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周围骨质膨胀性与浸润性破坏并存且不伴骨质硬化,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分隔样强化或瘤内血管穿行征较具特征性。(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0期)

张佩[2](2019)在《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效果及漏诊误诊原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超声方式在应用于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并探究其中存在的漏诊与误诊原因。方法在该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4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入的60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选择腹部超声诊断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腹部超声的诊断基础上加用阴道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出率、误诊率、附件包块检出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为29例(96.67%)、附件包块检出率为27例(90.00%),对照组分别为19例(63.33%)、18例(60.00%),而两组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7,P=0.001)。实验组少见部位的异位妊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相结合的诊断方案,能够有助于明确不同部位的妊娠状况及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低。(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祁海峰[3](2019)在《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的X线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X线进行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0例少见部位包虫病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经诊断,10例患者均为囊性包虫病,其中肺包虫2例,坐骨骨包虫2例,乳腺包虫1例,肱骨骨包虫3例,肝包虫2例,囊性包虫病在X线诊断上主要分为囊性和钙化两种。结论: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有特征性X线体现,根据相关临床特点可以使其准确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陈倩萍,刘小彬,秦培鑫,王国杰[4](2019)在《少见部位木村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少见部位木村病(KD)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例少见部位KD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密度/信号及增强表现等特征。结果 2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1例病灶位于右侧肘关节,MRI表现为单发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T_1WI呈稍低、T_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结节中度均匀强化;另1例病灶位于右侧腹股沟区,CT表现为多发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增强扫描中度延迟强化。结论对于关节或腹股沟区皮下肿物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尤其是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应考虑到木村病的可能,需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以免误诊。(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寇雪梅[5](2019)在《3例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少见部位间变形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3例发生于少见部位间变形大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光镜观察下可以看到发生病变的肿瘤细胞呈现弥漫性生长,体积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型特征,细胞膜界限清晰,细胞形状呈现马蹄形或圆形,易观察到处于活跃核分裂期的瘤细胞。结论鉴别ALCL需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和免疫表型,有助于早期确诊。(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1期)

刘艳茹,刘秀珍[6](2019)在《阴腹联合超声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并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26例来我院就诊的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阴腹联合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盆腔积液、胎芽、宫内假孕囊、附件包块检出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剖腹产瘢痕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卵巢妊娠检出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阴腹联合超声能够全部显示患者腹腔情况,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肖春梅,唐静,董虹美,沈洁,郝丽娟[7](2019)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超声漏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特征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5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12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准确诊断116例,误诊4例,漏诊1例;38例子宫角妊娠超声准确诊断32例,误诊5例,漏诊1例;6例宫颈妊娠超声准确诊断4例,误诊2例;5例盆腔妊娠超声准确诊断4例,漏诊1例;3例肌壁间妊娠超声准确诊断2例,误诊1例。122例子宫瘢痕处妊娠、24例卵巢妊娠、3例残角子宫及3例腹腔妊娠超声均准确诊断。结论少见部位异位妊娠临床少见,掌握其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欣[8](2019)在《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效果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效果并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在惠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种超声方式在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时的效果及漏诊误诊情况。结果在异位妊娠检出率上,阴腹联合超声虽高于阴道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检出率明显低于阴腹联合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阴腹联合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采用另外两种方式,确诊率高于另外两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腹联合超声检查对于提高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确诊率、降低漏诊误诊率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蓓蓓,俞咏梅,仰肖敏,翟建,张强[9](2019)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征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影像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资料,并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肿瘤均单发,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15例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4例低密度为主,余6例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延迟强化,中度为主; 2)镜下观:肿瘤由富梭形细胞的Antoni A区和细胞稀疏、伴有囊变或黏液样变性的Antoni B区组成。结论少见部位神经鞘瘤尽管发病部位不同,但有其CT影像学特征表现,确诊仍依赖于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查。(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黄巍,刘凯,冯莉莉,麻增林[10](2019)在《多层螺旋CT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GCT)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MSCT在长骨以外的少见部位GCT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少见部位GCT的MSCT表现,17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7例中病灶位于骶椎5例,胸椎4例,腰椎3例,髂骨2例,颈椎、锁骨、跟骨各1例。少见部位GCT主要MSCT表现是病灶具有较明显的局部侵袭性,常呈膨胀性的骨质破坏,病灶边缘伴有未被彻底破坏的残留的骨嵴,同时病灶容易穿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但是骨质硬化、钙化,以及骨膜反应很少出现,CT增强显示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少见部位GCT经过MSCT扫描及叁维重建后处理,显示其特征性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分期、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处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少见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不同超声方式在应用于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并探究其中存在的漏诊与误诊原因。方法在该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4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入的60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选择腹部超声诊断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腹部超声的诊断基础上加用阴道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出率、误诊率、附件包块检出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为29例(96.67%)、附件包块检出率为27例(90.00%),对照组分别为19例(63.33%)、18例(60.00%),而两组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7,P=0.001)。实验组少见部位的异位妊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相结合的诊断方案,能够有助于明确不同部位的妊娠状况及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见部位论文参考文献

[1].瞿姣,袁欣,赵卫,李德艳,杨亚英.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9

[2].张佩.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效果及漏诊误诊原因探讨[J].世界复合医学.2019

[3].祁海峰.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的X线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陈倩萍,刘小彬,秦培鑫,王国杰.少见部位木村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5].寇雪梅.3例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刘艳茹,刘秀珍.阴腹联合超声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肖春梅,唐静,董虹美,沈洁,郝丽娟.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超声漏误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8].王欣.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效果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9].王蓓蓓,俞咏梅,仰肖敏,翟建,张强.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征及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10].黄巍,刘凯,冯莉莉,麻增林.多层螺旋CT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9

标签:;  ;  ;  ;  ;  

少见部位论文-瞿姣,袁欣,赵卫,李德艳,杨亚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