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小说论文-焦鸣冬

恐怖小说论文-焦鸣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恐怖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家长形象,“家庭恐怖”

恐怖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焦鸣冬[1](2019)在《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中的家长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善于刻画“家庭恐怖”,他以当代美国社会的“核心家庭”为背景,在多部短篇、中篇和长篇恐怖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形象。本文以斯蒂芬·金笔下的家长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斯蒂芬·金塑造这些家长形象背后的深层内涵。绪论介绍了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斯蒂芬·金研究现状,以及选题意义及创新之处,指出对斯蒂芬·金众多恐怖小说内的类型人物研究尚有待完善。正文部分共叁章:第一章将斯蒂芬·金众多恐怖小说中登场的家长形象分为六类,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总体概括与具体分析。第二章研究斯蒂芬·金的家长形象塑造特点:一是大量采用间接塑造法,重视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二是家长大多为“非常情境下的平常人物”,一些父亲形象同时投射出作者本人的历程。第叁章研究了斯蒂芬·金笔下家长形象的文学功能和现实意义:一是用家长形象书写“家庭恐怖”,推动情节发展;二是反映了各种美国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结语对斯蒂芬·金偏好用家庭问题书写恐怖小说的局限性与失衡进行了思考,指出不论恐怖小说内外,对问题家庭子女的救赎仍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田晓萍[2](2019)在《文学作品中英语长句的汉译策略及句法层面文体特征的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是基于译者对中篇小说《赫伯特·韦斯特——尸体复活者》的翻译实践而撰写,该书为美国恐怖、科幻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代表作之一。原文为恐怖小说,讲述了科学禁区的故事,在原文中,作者洛夫克拉夫特大量使用信息集中、结构复杂的长难句,或衬托恐怖的气氛,或提供详细的描写以供读者想象。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充分体会到,英文和中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英文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而中文则较多地使用短句。译者发现原文作者并非交替使用长短句,而是多用长句。长句的大量使用成为本文最显着的文体特征,如何翻译这些长句以及如何在句法层面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为本报告的研究重点。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译者采用了五种常用的翻译策略:顺序法,逆序法,切断法,插入法,综合法对长句进行翻译。本篇报告对采用的五种策略进行了介绍,并借助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为了保留原文的风格或美学效果,译者在翻译长句的过程中,从文体学句法角度对原文进行了分析。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发现在翻译英语小说中的长难句时,要充分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仔细分析长句的结构,同时要意识到原文作者借助长句所表现的文学意义,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在准确传达意思的同时,尽量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3](2019)在《教科书式的恐怖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守夜》作者:[美]斯蒂芬·金译者:邹亚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恐怖小说的首要魅力在于它预演了我们的死亡。而死亡是丰富的,其中包含着庄严、悲伤、愤怒、迷茫、怪异,甚至有趣。本书是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首部短篇小(本文来源于《工会博览》期刊2019年09期)

纪博纹[4](2019)在《恐怖小说之父——埃德加·爱伦·坡的写作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也被称为"西方新现代派的鼻祖"。他的小说内容恐怖怪诞,充满了神秘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了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特色。例如,离奇的故事情节,浓厚的恐怖气氛,超前的现代主义意识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写作特色的当代文学启示。例如,重视写作传统的继承,重视独立的思考,重视多元化的创作等等。(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颖[5](2019)在《从《丽姬亚》和《厄舍府的倒塌》看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现代主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伦·坡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家,因作品多揭示神秘、怪诞、死亡、人格分裂等主题,而与其时代格格不入。然而,仔细阅读爱伦·坡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死亡恐怖小说深入挖掘人的潜意识领域,探讨人的非理性层面。其作品中所展现的人在异化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焦虑、绝望和孤独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意识。本文以《丽姬亚》和《厄舍府的倒塌》为例,试图从爱伦·坡的死亡恐怖小说入手来探讨他作品中的现代主义特征,并通过对现代主义主要特点的分析得出:爱伦·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启示者。(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1期)

张昆[6](2018)在《科幻与奇幻——论洛夫克拉夫特恐怖小说中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着名的"克苏鲁传说"的文化创造者。虽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播,现在已被看做是"二十世纪古典恐怖小说之最佳写手"。他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恐怖文学的演进,使其脱离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神秘主义,进入了科幻的殿堂。鉴于国内少有研究,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向读者介绍他的"宇宙恐怖"(Cosmic terror)小说。(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唐姬霞[7](2018)在《安布罗斯·比尔斯恐怖小说《豹眼》的“外偏离”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布罗斯·比尔斯作为美国19世纪最好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恐怖和灵异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豹眼》在其恐怖小说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堪称经典。本文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偏离"理论对《豹眼》进行解读,可知《豹眼》体现了外偏离中的语篇偏离、语义偏离和形态偏离;并通过探究大量偏离的使用,分析了毛骨悚然恐怖背后的成因,挖掘小说的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认知诗学第3辑》期刊2018-07-01)

叶草[8](2018)在《看恐怖小说的代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上学是封闭式的寄宿学校,教室在五层,每天晚自习是9点半结束,15分钟后教学楼熄灯,锁门。有个男生同学晚自习看恐怖小说,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也不知怎的,放学了也没人喊他走。等他一觉醒来:"怎么这么黑?我在哪儿?怎么没人了?"然后他想起自己看的恐怖小说,在这种环境下,格外让人联想翩翩。他就往楼下跑,跑到了二楼,发现教学楼已经锁门了。(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8年05期)

马柳林[9](2018)在《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异化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德加·爱伦·坡作为十九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继承哥特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小说内容多表现积极乐观表象下的暗涌,在揭示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同时,蕴含了作家对人类生存境况和人性本质的思索。作家注重挖掘作品中叙述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时代引起的孤独与异化,并将思考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尽管他的创作理念并未受到同时代作家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伦·坡却对二十世纪欧美现代派产生深刻影响。他作品中所体现的超前现代意识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也为其着作赢得经久不衰的研究魅力。本文主要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对爱伦·坡的恐怖小说进行分析。绪论主要针对爱伦·坡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大致梳理,并介绍异化概念的来源和发展,指出从异化角度研究作品的必要性。论文主体分叁章展开论述:首先整合异化理论的相关观点,具体分析恐怖小说中关于人对自我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和社会对人的异化的呈现;第二章从时空维度、叙述视角、叙述对象层面入手,剖析爱伦·坡笔下的异化世界;最后一章,结合作家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分析异化主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进一步对其作品人物生存状态的探讨,指出作家希望通过人性回归和精神重生来抗拒异化的愿景,力求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异化主题有更深刻理解。(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孙泽良[10](2017)在《恐怖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阅读》期刊2017年81期)

恐怖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告是基于译者对中篇小说《赫伯特·韦斯特——尸体复活者》的翻译实践而撰写,该书为美国恐怖、科幻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代表作之一。原文为恐怖小说,讲述了科学禁区的故事,在原文中,作者洛夫克拉夫特大量使用信息集中、结构复杂的长难句,或衬托恐怖的气氛,或提供详细的描写以供读者想象。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充分体会到,英文和中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英文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而中文则较多地使用短句。译者发现原文作者并非交替使用长短句,而是多用长句。长句的大量使用成为本文最显着的文体特征,如何翻译这些长句以及如何在句法层面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为本报告的研究重点。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译者采用了五种常用的翻译策略:顺序法,逆序法,切断法,插入法,综合法对长句进行翻译。本篇报告对采用的五种策略进行了介绍,并借助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为了保留原文的风格或美学效果,译者在翻译长句的过程中,从文体学句法角度对原文进行了分析。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发现在翻译英语小说中的长难句时,要充分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仔细分析长句的结构,同时要意识到原文作者借助长句所表现的文学意义,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在准确传达意思的同时,尽量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恐怖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焦鸣冬.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中的家长形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2].田晓萍.文学作品中英语长句的汉译策略及句法层面文体特征的重现[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教科书式的恐怖小说[J].工会博览.2019

[4].纪博纹.恐怖小说之父——埃德加·爱伦·坡的写作特色[J].青春岁月.2019

[5].张晓颖.从《丽姬亚》和《厄舍府的倒塌》看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现代主义特征[J].英语广场.2019

[6].张昆.科幻与奇幻——论洛夫克拉夫特恐怖小说中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7].唐姬霞.安布罗斯·比尔斯恐怖小说《豹眼》的“外偏离”解读[C].认知诗学第3辑.2018

[8].叶草.看恐怖小说的代价[J].环境与生活.2018

[9].马柳林.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异化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8

[10].孙泽良.恐怖小说[J].阅读.2017

标签:;  ;  ;  ;  ;  

恐怖小说论文-焦鸣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