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史论文-李长根,张国清

观念史论文-李长根,张国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念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命运共同体,罗尔斯,马克思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思想成果,良序,人类命运,世界大同,罗蒂,哈贝马斯

观念史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根,张国清[1](2019)在《协商、尊重与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系统阐述关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18)

郭丹,张作成[2](2019)在《“历史事实”概念解析?——西方观念史视野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事实问题是西方学界史学理论研究关注的问题核心。在现代史学语境中,本体论层面的历史事件与认识论层面的历史事实的二分法,是西方学界思考历史事实问题的基本前提。主观化是西方学界研究历史事实问题的主导理论趋向。原始资料由认识历史事实的充分条件变成必要条件,思想、精神等主观因素成为界定历史事实的根本。在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语境中,海登·怀特等后现代主义者将历史资料看作语言制品,认为历史事实是按语言中的主导隐喻进行的虚构。历史事实的性质不在于认识与实在相符合的"求真"属性,而在于由历史叙事中运用的情节结构模式、隐喻语言等表现出来的"求美"属性。后现代主义者在历史事实问题上的认知有利于学界的自我反思,但并未获得一致赞同。(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9年06期)

何健,王瑞新[3](2019)在《近代社会信用观念史形成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季民初社会剧变引发中国社会思想深刻变化。"信用"随着社会性的扩展而发生创造性转化。从观念史的角度看,首先,"信用"术语由日本入华的文化交流历程而形成种种信用论说。其次,在观念与社会事实上,四民秩序解体后信用日益成为社会生成与团结的纽带。最后是信用论的形成,中国由人情社会艰难转向契约社会,信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枢纽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孟锴[4](2019)在《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时段观念史——评《罗得岛海岸的痕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迁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回到思想史,在长时段、跨学科的深广视野中探讨"人与自然"观念和思想变迁的历史脉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当代问题,更好地面对未来,无疑十分重要和关键。20世纪60年代,着名地理学家格拉伦斯·格拉肯出版了他披沥十余载才最终付梓的、六十余万字的洋洋大作《罗得岛(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林默彪[5](2019)在《中国现代观念史研究视域与方法探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观念,在"中西古今"的视域融合中,蕴涵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光谱,展开中国现代观念演变的种种聚讼,涵化出中国现代观念的"中国化"和"中国性"的意谓。只有在这样一种视域交迭和融合的张力中,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现代观念的价值和意义。观念史研究必须通过反思性的诠解,把握这些现代观念在历史和当下语境中生发出来的新的意涵,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提供思想和话语前提。(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谌颖[6](2019)在《观念史范式下“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念史研究下,"新中国"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共由上至下推行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的进程,通过印刷术、普及教育和内政构造等多方面的强有力推行,上层统治最终促使包含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文化趋于同质化。个人与国家签订契约,纳入到"生活政治"中,"新中国"现代国家意识诞生。(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08期)

许佳蕊[7](2019)在《历史与现实相重的隐喻世界——《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导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交流的渴望漂浮在空中,成为奇妙的生命线。人们自信完美的交流指日可待,却忽略了符号传递与意义理解的微妙差异。在对交流困境的思考下,约翰·杜翰姆·彼得斯写下《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通过丰富多样的论证凸显传播观念的复杂面向。本文将从《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中的修辞观念、历时与共时以及文学隐喻叁个具有特色的论证方式出发,浅谈彼得斯的交流思想,展现出传播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共性所构建的独特视野。(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涂四益[8](2019)在《从传统的“天下共同体”到1946年宪法中的民族——一种观念史的疏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取代天下主义的民族主义,经历了民族建国主义、民族平等协助主义和民族融合主义叁个阶段。民国时期的理论家们则基于不同的民族定义,分别将中国定性为单一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的复合型国家。近代的民族理论和民族主义理论,都忽视了民族共同体之应区别于天下共同体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价值内核的面相,忽视了民族共同体之作为新的人类组织方式的本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民族为不具有政治意义的纯粹文化团体,回避中华民族和中华国族的概念,意味着民族主义运动的半途而废。(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何彦彤[9](2019)在《儒家“恕”的观念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传统"恕"的观念,可以从以下五个意义层面去分析:第一,"恕"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基本的关系性德行。第二,"恕"还是具有实践指向的道德性行为。第叁,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恕"对君主本人提出"修己以安百姓"的要求,强调统治者的示范表率作用。第四,孔子以后,由于"诚"概念的阐发,"恕"与"诚"的形而上联系得到发挥。第五,在宋明理学"体用一源"的视角下,忠恕一体,"恕"继续展开其心性形上学的意义向度。若要实现"恕道"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将其扩充为一种社会性公德或许是不错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彭建华[10](2019)在《论“形象”:一个观念史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象"是一个视觉用语,指人们描绘或记录视觉感知的产物,人们却在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例如,图像解释学、象征论、位相学)的意味上使用该词。"形象"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衍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16世纪,"模仿""譬喻"等观念是文艺批评的主流词汇,而"形象"本身只是隐含的观念。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和黑格尔进而把形象作为诗学、美学的理想观念,甚至是文学艺术中无所不包的精神存在。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了形象的观念。20世纪理论家从原本的、引申的、比喻的意义上分析了形象的本质,尤其是对精神形象、词语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观念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事实问题是西方学界史学理论研究关注的问题核心。在现代史学语境中,本体论层面的历史事件与认识论层面的历史事实的二分法,是西方学界思考历史事实问题的基本前提。主观化是西方学界研究历史事实问题的主导理论趋向。原始资料由认识历史事实的充分条件变成必要条件,思想、精神等主观因素成为界定历史事实的根本。在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语境中,海登·怀特等后现代主义者将历史资料看作语言制品,认为历史事实是按语言中的主导隐喻进行的虚构。历史事实的性质不在于认识与实在相符合的"求真"属性,而在于由历史叙事中运用的情节结构模式、隐喻语言等表现出来的"求美"属性。后现代主义者在历史事实问题上的认知有利于学界的自我反思,但并未获得一致赞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念史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根,张国清.协商、尊重与包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郭丹,张作成.“历史事实”概念解析?——西方观念史视野下的考察[J].北方论丛.2019

[3].何健,王瑞新.近代社会信用观念史形成与演进[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孟锴.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时段观念史——评《罗得岛海岸的痕迹》[J].社会科学论坛.2019

[5].林默彪.中国现代观念史研究视域与方法探略[J].东南学术.2019

[6].谌颖.观念史范式下“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J].社科纵横.2019

[7].许佳蕊.历史与现实相重的隐喻世界——《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导读[J].视听.2019

[8].涂四益.从传统的“天下共同体”到1946年宪法中的民族——一种观念史的疏理[J].法学评论.2019

[9].何彦彤.儒家“恕”的观念史考察[J].国际儒学论丛.2019

[10].彭建华.论“形象”:一个观念史的视角[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观念史论文-李长根,张国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