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白体论文-汪国林

宋初白体论文-汪国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宋初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宋初,白体诗,内涵,诠释

宋初白体论文文献综述

汪国林[1](2016)在《宋初白体诗内涵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白居易诗盛行,有"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之说。学界对宋初白体诗的内涵、风格、构成、历史命运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内涵,我们认为它是五代宗白诗风的自然顺延,并由此追慕白居易且不断融入新朝气息而形成的一种诗风相近的诗体;其风格具有明显稳定性与统一性也有较突出阶段性与个体差异性,以动态的眼光审视宋初白体诗的发展历程更为妥当;其具体构成难以详考,可大略分为典型作家、一般作家及其阶段学白叁部分;其历史命运是随着白体退出文坛中心,其影响转入更深层次的融合,并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渊源之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沈童[2](2015)在《宋初白体诗人群体的思想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白体诗人群体在宋初百年文学复兴过程中特殊的文学贡献,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中唐以来,韩、柳等人所构建的"道统"传承,并为后世欧阳修等人标举的"古文运动"的复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白体诗人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加以考察,有助于对北宋初期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张立荣[3](2015)在《论宋初白体七律诗风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体在晚唐五代开始流行,宋初为盛。分为两个层次,叁种形态。第一层次为五代入宋的诗人,以徐铉、李昉为代表,其七律诗风为典型的闲适唱和型宫廷诗风,但徐、李二人亦有明显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二人所处的地域及入宋后的仕途经历不同;第二层次为太宗朝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诗人,这一阶段,其七律诗风又表现出两种形态,一种为颇有气节的士大夫诗风,代表诗人为王禹偁、田锡、张咏;另一种为纯议论说理式诗风,代表诗人为宋太宗、晁炯。政权交替、社会环境、士人心态等是白体在晚唐、宋初流行的原因。之后,西昆体七律正是在对白体诗风写意说理的继承及对晚唐体七律技巧的探索中,融合李商隐的典实丽密而形成的,江西诗派七律则是对叁者的吸收与改进。(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5年06期)

李梅[4](2015)在《宋初白体诗风及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白"之风在宋初诗坛蔚为大观,白体诗人对白居易的学习逐渐摆脱了五代时期诗艺探究的一面,开始在精神气质方面向白诗靠拢,形成鲜明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气度。唐诗到宋诗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诗风的变革上,宋初诗坛是其酝酿呈现的关键时期,对白体诗人创作风格及背后成因的探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影响宋诗风格初创期的诸因素。(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汪国林[5](2014)在《宋初白体诗盛行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白体诗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宋初统治者推行右文国策,这使宋初文化生态得以迅速改善;二、晚唐五代宗白诗风的巨大惯性,这为白体诗首兴提供历史渊源;叁、宋初统治者有意提倡,这是重要推手;四、白体诗自身特质与白体诗人的人格、学识与身份意识,它是白体诗兴盛内在因素。这些因素在宋初一时具备,促使宋初白体诗首度兴盛起来,并在继承中推动宋诗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周子翼[6](2013)在《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体的特色。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根本界限在于创作理念的不同。白体主张"见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晚唐体主张"象生意后",苦心经营,锻炼景联与颔联。其中前者强调对景能赋的写实,后者注重缘情布景的营构。质之魏野诗作,则明显属于晚唐体。考辩宋初白体与晚唐体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深入认识宋诗发展演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于向辉,张艳存[7](2012)在《浅析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的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白居易与宋初几位白体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比照,来考察一下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学习和接受以及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与白诗相一致的淡语求味、追求理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2年20期)

秦蓁[8](2009)在《论宋初“白体诗”风格形成的社会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诗坛的"白体诗"创作蔚为风尚。诗人们主要继承了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和轻松休闲的闲适诗,以吟咏性情见长,语言浅近率意,不事雕琢。形成"白体诗"这种风格的原因,除了宋初统治者建立的文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实施的"叁教并立"政策和其自身的喜好外,也与宋初文人士大夫们形成的安时顺命的人生哲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王静[9](2008)在《略论宋初“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体”是中唐以来沿袭白居易诗歌风格的一种诗歌体裁,是宋初诗坛的重要流派之一。本文从“白体”的发展及其诗学渊源、宋初“白体”艺术特征及风格等角度对宋初“白体”进行考察分析,着重对宋初“白体”的作家成员进行考辨,力图展示宋初“白体”的基本风貌。本文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概述“白体”在宋之前的发展状况、从整体把握和理清“白体”的传承和发展脉络。第二节主要考察“白体”的诗学渊源。通过对“白体”的诗学渊源的考察,综各家之言,本节论及白体的诗学渊源是从晚唐五代追溯到中唐白居易乃至东晋陶渊明。第叁节对士大夫创作“白体”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主要从中国文人士大夫一贯秉持的人生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方面来进行阐释,这种儒家的价值观表现在士大夫的诗歌创作上就是既有讽谏时事的诗又有吟玩性情的诗。中唐以来尤其到了宋初,士大夫阶层“白体”盛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效慕“白体”,或以讽谏劝世之诗表“兼济天下”之志,或以赏情性之作显“独善其身”之趣。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分期考察,对宋初“白体”的前期、中期、后期作家构成进行考辨,力图展现宋初“白体”的真正面貌,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除方回所说的几位宋初白体诗人,还有很多亦属白派。第二节分析考察宋初“白体”的重要代表作家“二李”及其《二李唱和集》,他们遵循着白居易的路子,以唱和的形式标举风雅,吟咏闲适之情,为有宋一朝文人唱和风气与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调。第叁节对王禹偁的诗歌创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关照,从其诗歌内容来看,他的诗歌题材宽泛,继承了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现实诗歌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从其诗歌形式来看,他继承了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风格,诗歌语言朴素、率真、毫无藻饰之嫌。王禹偁的民本思想以及仁慈宽恕之心,使他的诗歌无论从情感上看,还是思想水平上看都要超越流俗,他用诗歌表达了他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这在宋初诗坛可谓难能可贵。第叁章:第一节对宋初“白体”艺术特征及风格作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白体”承袭中晚唐五代以来的诗风,效法并推崇白居易的创作,形成了为诗平易、浅切、通俗易懂的创作特点。第二节重点探析宋初“白体”作家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考察宋初晚唐体、西昆体对“白体”作家创作的影响。宋初“白体”诗人在主阵闲适一路的同时,多角度、多层次的广泛吸纳诗歌创作理念和风格,使得宋初白体呈现出创作多样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5-01)

秦蓁[10](2007)在《王禹偁与宋初“白体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力研究王禹偁的“白体诗”。论文主体分为四大章节,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宋初“白体诗”主要是平易顺熟的唱和诗,有着雍和闲雅、矜持从容、浅切随意的风格特点。形成宋初“白体诗”这种内涵和特点有着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原因。作为“白体诗”代表诗人的王禹偁在前期也写作了不少唱和诗,但是他能够超越流俗,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体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后世文人的激赏,也为研究者所重视,这是本文所论述的第一方面的内容。王禹偁贵在能全面学白。笔者从王禹偁诗歌的具体创作入手,通过其与白居易诗歌的对照比较发现,王禹偁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类型方面都继承了白居易诗歌。只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人格气质有异,王禹偁始终没有如白居易晚年一般完全放弃“兼济天下”的志向而成为一个“乐天保和,吟玩性情”的闲适之人。他的诗歌创作,即使是宗白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也总是流露出一股傲岸之气。王禹偁也在炼饰字句、对仗对偶、使事用典、赋笔铺陈、比兴寄托、比喻对比和语言风格的方面塑造着自己的诗歌,既向白居易汲取营养,也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以上是文章论述的第二方面的内容。以宋初“白体诗”为主要论述对象的第一方面内容和以王禹偁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的第二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共同论述了王禹偁“白体诗”的卓越成就。(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10)

宋初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白体诗人群体在宋初百年文学复兴过程中特殊的文学贡献,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中唐以来,韩、柳等人所构建的"道统"传承,并为后世欧阳修等人标举的"古文运动"的复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白体诗人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加以考察,有助于对北宋初期文学史的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初白体论文参考文献

[1].汪国林.宋初白体诗内涵新释[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沈童.宋初白体诗人群体的思想考察[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张立荣.论宋初白体七律诗风的演变[J].文史哲.2015

[4].李梅.宋初白体诗风及成因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5].汪国林.宋初白体诗盛行原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4

[6].周子翼.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J].齐鲁学刊.2013

[7].于向辉,张艳存.浅析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的学习[J].作家.2012

[8].秦蓁.论宋初“白体诗”风格形成的社会原因[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

[9].王静.略论宋初“白体”[D].扬州大学.2008

[10].秦蓁.王禹偁与宋初“白体诗”[D].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宋初白体论文-汪国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