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全切除术论文-邓鹏,勒世联,周启旭

次全切除术论文-邓鹏,勒世联,周启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全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效果

次全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邓鹏,勒世联,周启旭[1](2019)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应用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该术式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叶子,马宝君[2](2019)在《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幕上胶质瘤伴癫痫而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40例,依据切除范围分为全切除术组(全切组) 25例与次全切除术组(次全切组) 15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癫痫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均明显提升;全切组患者术后3、6个月KPS评分显着高于次全切组(P <0. 05),癫痫控制满意度(96. 00%)高于次全切组(66. 67%)(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次全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复发率显着低于次全切组(P <0. 05)。结论: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采用全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控制癫痫,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宏健[3](2019)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4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73.81%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手术情况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有显着的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冯连吉,尹光平,张爱国,陈大敏[4](2019)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旨在寻找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研究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统计显示,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80期)

贾翼[5](2019)在《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后的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5.16±9.23)、(5.23±4.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87±9.33)、(21.15±4.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胃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为(102.7±4.1)分, Wexner便秘评分(WCS评分)为(5.2±1.9)分,对照组GIQLI评分为(84.3±1.2)分, WCS评分为(15.4±0.5)分;治疗后,两组GIQLI、W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IQLI评分和W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其焦虑抑郁心理评分进行心理干预后效果显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及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8期)

刘欣,侯艳红[6](2019)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传统开放式术式相比,视野更清晰,解剖结构更明显,同时该术式创伤更小,出血量少,切口隐蔽,是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回顾了2例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护理人员应完善术前准备,熟练开展手术配合和护理。患者体位的摆放、"膨胀液"的配制、颈部灌注CO2的压力控制是手术配合的重点,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9年09期)

徐艳[7](2019)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2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4.1%比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并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9期)

郑毅[8](2019)在《行甲状腺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两组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均低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手术后1年,A组患者复发率为6.66%,低于B组复发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全切除术治疗更为彻底,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但对甲状旁腺的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庞毅,孟祥朝,郭春利,李霖,李琦[9](2019)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TT)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T)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筛选出有效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有2 397例患者,其中1 323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TT组),1 074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T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ST组相比,TT组结节复发率显着降低(OR=0.07,95%CI:0.03~0.18,P<0.05),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增高(OR=1.92,95%CI:1.41~2.62,P<0.05);2组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OR=1.59,95%CI:0.95~2.65,P>0.05)、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OR=0.81,95%CI:0.24~2.74,P>0.05)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OR=1.32,95%CI:0.46~3.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较ST能降低患者结节复发率,增高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在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梁强,陈颖虎,董国钢,吴建波,彭畅[10](2019)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间至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甲亢患者作为主要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在术后随访调查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情况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8.74±35.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24±66.49)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2.41±0.62)d,引流总量平均(116.27±65.52)mL;住院时间平均(5.07±1.13)d;并发症发生率为8.2%(6/73),临床治愈率为87.7%(64/73)。结论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亢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较为美观,适合在甲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4期)

次全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幕上胶质瘤伴癫痫而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40例,依据切除范围分为全切除术组(全切组) 25例与次全切除术组(次全切组) 15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癫痫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均明显提升;全切组患者术后3、6个月KPS评分显着高于次全切组(P <0. 05),癫痫控制满意度(96. 00%)高于次全切组(66. 67%)(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次全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复发率显着低于次全切组(P <0. 05)。结论: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采用全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控制癫痫,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全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1].邓鹏,勒世联,周启旭.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2].叶子,马宝君.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现代医学.2019

[3].周宏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研究[J].人人健康.2019

[4].冯连吉,尹光平,张爱国,陈大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5].贾翼.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6].刘欣,侯艳红.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的手术配合[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

[7].徐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郑毅.行甲状腺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9

[9].庞毅,孟祥朝,郭春利,李霖,李琦.甲状腺全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eta分析[J].天津医药.2019

[10].梁强,陈颖虎,董国钢,吴建波,彭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标签:;  ;  ;  ;  

次全切除术论文-邓鹏,勒世联,周启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