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轮论文-何芳,王志强

动量轮论文-何芳,王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量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观测器,力矩跟踪,动量轮,无刷直流电动机

动量轮论文文献综述

何芳,王志强[1](2019)在《基于干扰观测的动量轮高精度动态力矩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速和电流测量噪声对电机电磁力矩波动的影响以及动量轮运行状态切换时存在的力矩波动问题,在分析动量轮电机动态模型基础上,将转速和电流的测量误差以及噪声等效为总的扰动量,提出基于干扰观测补偿的滑模PI复合控制方法,对观测的动态扰动量进行补偿,将补偿量作为滑模控制器的输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电磁力矩波动以及状态切换所造成的力矩波动问题,力矩跟踪误差减小到0.319 mN·m。(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10期)

房靖茹,钟莹,李醒飞[2](2019)在《磁流体动力学动量轮导电流体运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磁流体动力学动量轮导电流体环运动特性,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建立磁流体动量轮的简化模型,综合欧姆定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对动量轮关键部件导电流体环进行传递函数的理论推导,然后利用仿真软件Fluent对理论结果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建立的磁流体动量轮导电流体环电磁场与流场耦合模型是正确的,同时动量轮工作特性与导电流体环的结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及导电流体材料的物理参数有关,可为磁流体动量轮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雨萌[3](2019)在《动量轮轴承引导面织构对保持架动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航天器姿态调控系统的关键部件,动量轮在卫星运转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动量轮轴承的稳定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轴承的润滑特性与其稳定性紧密关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微织构可以改变表面形貌,影响摩擦副表面的接触形状和润滑状态,改善摩擦副的减磨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提升摩擦副使用寿命。因此本文考虑在轴承引导面添加微织构,以改善保持架与引导套圈间的润滑效果,提升保持架的动态稳定性,为动量轮轴承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进而为提升动量轮工作精度和服役寿命提供一种解决措施。为获得适用于引导面微织构润滑特性分析的求解算法,基于Reynolds方程,建立了考虑表面织构的滚动轴承引导面润滑分析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织构分布密度下,圆柱形织构和球冠型织构对引导面润滑特性和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柱形织构和球冠型织构对引导面的润滑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整体变化趋势,偏心率和最大油膜厚度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载荷的增大而上升,而偏位角和最小油膜厚度正好相反;相同的速度和载荷下,织构分布较疏松时轴承的承载力较稳定,但油膜厚度较小。为得到实际工况下对轴承引导面润滑效果作用最明显的织构类型,分析了圆柱形织构的深径比及球冠型织构的半径对滚动轴承引导面润滑特性的影响,最终得到了在所需工况条件下使得轴承润滑特性和承载特性改善最明显的织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圆柱形织构下轴承的润滑特性,可以看出织构的深径比较大时,轴承引导面的润滑性能会有所改善;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球冠型织构的半径较大时,轴承引导面的润滑效果较好,承载力增强;在转速2000r/min,径向载荷10N时,应选择深径比较大的圆柱形织构。为探索实际工况条件下摩擦系数和轴向载荷对保持架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ADAMS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轴向力及摩擦系数对保持架动态性能的影响,包括保持架转速、保持架/滚动体的碰撞力、保持架/外圈的碰撞力、保持架/外圈摩擦力矩及保持架质心轨迹等。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保持架转速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较大的轴向力和摩擦系数均使得引导套圈对保持架的摩擦力矩增大。同时减小轴承的轴向载荷和减小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持架的运转稳定性。综上所述,表面织构对改善保持架与引导套圈之间润滑状态有正向作用,能够改善动量轮轴承摩擦状态和保持架动态稳定性能,为提升动量轮工作精度和服役寿命提供一种解决措施,为空间飞行器可靠性提高和寿命增长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志文[4](2019)在《某航天器在动量轮激励下的微振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在航天器发射领域不断前进,试验和仿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球航天器发射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航天器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新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当今世界各国航天在高精度航天器领域争相发展,这种航天器对成像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在设计时有一定困难,在整体尺寸较大的同时,又保持了对振动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为此,在研制高精度航天器的过程中,有必要探究如何对微振动进行模拟分析、其振动特性是什么、如何对微振动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使用HyperMesh软件建立较为准确的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为求解器,对整体结构和部分结构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了解航天器整体动力学特性:由于太阳翼处于展开状态,整体结构存在许多低阶模态;而功能舱、主镜组件及次镜组件基频较高。(2)对载荷来源进行相关理论推导,并给出该动量轮具体的不平衡力(矩)载荷。依据载荷的正弦特性,对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得到结构在整个分析频率段内的振动响应特性:结构在垂直于主光轴方向的振动较大,而主光轴方向的振动响应较小。(3)结合采样定理、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定义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通过MATLAB编程,将由轴承润滑、摩擦以及其它扰动源引入的宽带随机噪声,和不平衡力(矩)载荷一同转化为供加载的时域信号。(4)使用MSC.Nastran中的模态迭加法瞬态响应分析对结构进行微振动分析,输出主镜和次镜的位移响应曲线,通过后处理得到主镜和次镜中心点的变形曲线、运动轨迹和相对位移。从中得到结论:主镜和次镜的弹性形变远小于其刚体位移,在模拟计算时,可以近似将主镜和次镜认为是刚体,主要关心刚体位移对成像的影响,以减少计算量。(5)通过给出镜和次镜上主要节点的位移响应曲线,验证航天器结构的临界阻尼比对微振动位移响应峰-峰值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作为激励源的动量轮,其安装刚度对微振动幅值影响很小,不能将增大其刚度作为减小微振动幅值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郑紫霞,龙东腾,李海生,刘鼎,郑恒[5](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融合的动量轮在轨健康状态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轮是长寿命卫星姿控系统的关键机电部件,其可靠性是影响卫星寿命的重要因素。为实时有效的掌握其健康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融合的在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动量轮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良好、故障3个等级,首先基于动量轮设计数据(关键特性、FMEA)利用贝叶斯网络建立网络拓扑结构;接着利用神经网络对地面测试/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动量轮关键特性参数与其相关故障模式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已知故障数据及专家经验给出动量轮各层故障模式之间的传递关系;最后基于在轨遥测数据,利用贝叶斯网络对模型进行自动推理,实现动量轮实时在轨健康状态评估。该方法能够为动量轮在轨任务规划、故障处理维护等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8 测试评估技术》期刊2019-05-22)

夏新涛,陈向峰,叶亮[6](2019)在《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动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灰置信水平、自助-最小二乘法和最大熵原理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首先,对摩擦力矩原始数据分组得到样本,并选定本征样本,提出了由灰置信水平求解各样本变异强度的新方法,进而求得各样本可靠度的实际值;其次,将紧邻的5个样本变异强度融入自助-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拟合系数,由最大熵原理得到下一个样本的变异强度预测值和上下区间;然后,持续更新紧邻的5个变异强度,得到各样本可靠度的预测值和上下区间,最终实现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恒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均小于4.1%,变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不超过9.4%,充分验证了所提出动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孙丹峰,姜宁翔[7](2019)在《基于维纳过程退化模型的动量轮寿命预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轮作为卫星的关键执行部件,其可靠性与寿命直接影响到卫星在轨任务的执行.对于动量轮产品的寿命预估与分析,受限于样本少、试验周期长、代价高等因素,无法获取足够的寿命样本数据.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及已有的地面寿命试验数据,采用维纳过程退化模型,对动量轮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建模,并对其寿命进行预估与分析.该模型为动量轮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寿命预测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明[8](2019)在《考虑性能退化的动量轮可靠性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轮是典型的具有小样本、高可靠、长寿命等特征的机电耦合产品,广泛应用于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中。动量轮的失效机理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应力多变,难以通过大量的失效数据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但是,通过测量产品某项性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产品的一组或多组性能退化数据,该数据中蕴藏着产品丰富的可靠性信息,且便于收集,能够很好地反应产品的失效机理,是现阶段研究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采用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对动量轮可靠性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多元性能指标的可靠性建模研究。首先通过Wiener随机过程对产品的单个性能退化指标进行可靠性建模,随后考虑多元性能指标的可靠性建模研究,以此建立产品的多元性能退化模型,并通过模型比较准则对Copula函数进行适用性研究,最后将所建的多元相关模型与独立模型进行对比,完成对动量轮可靠度的评估。(2)考虑个体差异性的可靠性建模研究。针对不同产品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问题,将随机过程模型中的某一参数假设为服从某一随机分布,以此建立考虑个体差异的Wiener过程模型和Gamma过程模型,分别利用EM算法和Bayes理论进行参数估计,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动量轮进行可靠性评估。(3)考虑外部冲击与内部退化的可靠性建模研究。考虑突发失效与退化失效存在着相互关联这一工程实际,对同时存在外部冲击与内部退化时的动量轮可靠性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引入有效冲击阈值概念,假定外部冲击服从泊松分布,利用不同的冲击模型建立退化失效与突发失效之间的相关竞争故障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各模型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5)

喻康[9](2019)在《基于信息融合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轮是一种重要的惯性执行机构,因其具有精度高、消耗燃料少、无污染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中。动量轮为卫星的姿态调整和抵抗外界的干扰提供动力保障,其失效对卫星是致命性的。动量轮的可靠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颗卫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服役时间。对动量轮进行可靠性评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星载资源,指导航天器任务规划的开展;另一方面为航天器的在轨维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动量轮具有小样本、长寿命、高成本的特点,传统的基于大量寿命数据的统计推断方法已不再适用,基于性能退化和信息融合的方法为其可靠性评估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以动量轮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如何合理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分别研究了融合专家知识与寿命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基于性能退化的可靠性评估、以及融合性能退化数据与其它类型数据的可靠性评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D-S证据理论与Bayes方法融合寿命数据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根据调研与分析,选取了Weibull分布作为动量轮的寿命分布类型,根据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融合了专家知识,根据合成结果构建了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利用似然函数构建了融合失效寿命数据与右截尾寿命数据的数学模型,利用zeros-ones转换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转换,最终利用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仿真完成了参数估计。对比了本文所提方法与无信息先验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精度。(2)基于性能退化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分析了动量轮的失效机理,选取了动量轮润滑系统润滑剂含量作为关键性能参数,分别利用标准Wiener过程与随机效应Wiener过程对性能退化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准则选取了更为合适的随机效应Wiener过程模型作为动量轮可靠性评估的退化模型,利用MCMC仿真完成了参数的Bayes估计,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了基于性能退化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解决动量轮小样本、无失效数据等问题。(3)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针对动量轮具有小样本、可靠性信息多源,且单一信息源数据不足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方法。分别研究了叁种不同情况下融合多源信息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问题,包括:融合性能退化数据和伯努利数据;融合性能退化数据和寿命数据;融合性能退化数据、寿命数据和伯努利数据。分别给出了在这叁种情况下融合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基于Bayes更新的参数求解方法。与仅考虑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精度。考虑到个体与总体存在差异性,个体产品的可靠性特征并不能被总体产品的可靠性特征精确表征,提出了一种单个动量轮的实时可靠性评估模型。首先根据单个动量轮的性能退化数据构建了退化模型,然后利用同批动量轮多源信息和专家知识构建了单个动量轮退化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根据Bayes理论,利用单个动量轮实时监测数据完成了退化模型未知参数的实时更新,进而完成了单个动量轮的实时可靠性评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5)

马艳红,刘珊珊,王虹,洪杰[10](2019)在《动量轮微振动机理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轮是卫星等航天器姿态控制和精度保持的关键机械部件,其微振动严重影响卫星姿态稳定度和成像精度。动量轮的非均匀、非连续几何构形和旋转效应会引起结构系统的参数激励和载荷激励。针对具有非均匀力学特征参数的动量轮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动力学方程中各矩阵参数的扰动,进行动量轮微振动机理的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动量轮结构系统内部存在基频和高频激励,其中基频主要来自支点动载荷,高频来自轴承碾压作用;轮缘的局部振动会随转速形成前后行波。(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动量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磁流体动力学动量轮导电流体环运动特性,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建立磁流体动量轮的简化模型,综合欧姆定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对动量轮关键部件导电流体环进行传递函数的理论推导,然后利用仿真软件Fluent对理论结果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建立的磁流体动量轮导电流体环电磁场与流场耦合模型是正确的,同时动量轮工作特性与导电流体环的结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及导电流体材料的物理参数有关,可为磁流体动量轮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量轮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王志强.基于干扰观测的动量轮高精度动态力矩跟踪控制[J].微特电机.2019

[2].房靖茹,钟莹,李醒飞.磁流体动力学动量轮导电流体运动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3].张雨萌.动量轮轴承引导面织构对保持架动态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徐志文.某航天器在动量轮激励下的微振动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郑紫霞,龙东腾,李海生,刘鼎,郑恒.基于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融合的动量轮在轨健康状态评估[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8测试评估技术.2019

[6].夏新涛,陈向峰,叶亮.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动态预测[J].中国机械工程.2019

[7].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孙丹峰,姜宁翔.基于维纳过程退化模型的动量轮寿命预测与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9

[8].黄明.考虑性能退化的动量轮可靠性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喻康.基于信息融合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10].马艳红,刘珊珊,王虹,洪杰.动量轮微振动机理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动量轮论文-何芳,王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